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汉不三国 > 第573章 世家心思 暗通曲款

东汉不三国 第573章 世家心思 暗通曲款

作者:随风扶摇九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2 20:08:42

陶应率大军自阳羡郡奔赴乌程县,马蹄扬起滚滚烟尘,一路气势汹汹。这消息传开,局势瞬间风云变幻。马超与孙策本在乌程县进展顺利,陶应赶来,顿感压力如山,后续谋划难度倍增。而阳羡郡的王朗,原本愁眉不展,得知救星将至,哪怕明知是饮鸩止渴,顿时挺直了腰杆,眼中重燃希望,坚守到底的决心愈发坚定。

吴郡的世家大族们更是心思百转。此前,许贡地盘上的世家惨遭山越血洗,那血腥场景如高悬利剑,让王朗地盘上的世家大族们唇亡齿寒。为求自保,他们不惜散尽家财,全力支持王朗对抗山越。如今,陶应带着大军威风凛凛地赶来,又让这些世家大族们心思活泛起来。

陶应正带领大军赶往乌程县,途中,被一群自称是吴郡世家的人求见。只见为首的老者,身着绸缎长袍,虽神色恭谨,眼中却透着精明。他带着一众族人,恭敬地跪在路旁,待陶应停下,老者赶忙上前,双手抱拳,高声说道:“将军威名远扬,我等皆是吴郡世家子弟,久仰将军风采。今将军为吴郡安危而来,我等特意带领族人前来劳军。”身后众人也纷纷附和,声音此起彼伏 。

陶应目光越过众人,望向他们身后,只见一辆辆马车满载着美酒、熏肉、精米等物资,堆积如山,不禁喜出望外。但他旋即收敛神色,正了正衣冠,神色庄重,朗声道:“诸位的厚意,陶某心领了。我身为大汉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对抗山越、保境安民本就是我分内之责,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他微微一顿,目光诚挚地扫过众人,接着道:“只是此番竟让诸位破费,拿出如此多珍贵物资,实在是让陶某深感愧疚。诸位的慷慨相助,不仅是对我陶应的信任,更是对大汉社稷的忠诚。有诸位这样的仁人义士在,何愁山越不平,吴郡不安?待平定战乱,陶某定当奏明圣上,为诸位请功!”

众人听了,纷纷跪地谢恩,脸上满是感激与欣慰。为首的老者眼眶泛红,激动地说:“将军心怀天下,忠义无双,我等不过略尽绵薄之力。能得将军庇护,是我等之幸。往后但凡将军有令,我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陶应嘴角上扬,绽出一抹满意的笑容,眼神锐利如鹰,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试图探寻他们心底的真实意图。这时,为首的老者带着几分迟疑,向前迈出一步,神色间满是谨慎,低声说道:“将军,此地人多嘴杂,实在不便深谈,不知能否移步到别处,有些紧要的事,想与将军细细商议一番。”

陶应见状,心中已然明了,料定他们必定藏着不为人知的隐情。他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扯着嗓子高声下令:“全军原地驻扎!”刹那间,军令如雷,士兵们训练有素,迅速行动起来,各自奔赴岗位,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安营扎寨的工作高效地展开。

紧接着,陶应在几名亲兵的严密护卫下,与几位世家的领头人一同步入一顶宽敞的帐篷。帐篷内,美酒散发着醇厚的香气,佳肴摆放得整整齐齐,光是看着便让人垂涎欲滴。众人依照身份次序纷纷落座,陶应端起酒杯,优雅地轻抿一口,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和声说道:“诸位不必如此拘谨,有什么事,尽管直言便是。”

只见老者,身形佝偻行礼道:“在下杜崇,忝为杜家家主,久闻将军威名,今日得见,实乃荣幸。”

接着,陆家的代表陆逸拱手说道:“在下陆逸,代表陆家,向将军问好。将军此次前来,吴郡百姓有了主心骨。”

顾家的家主顾渊,微微欠身,恭敬地说:“将军,在下顾渊,顾家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最后,张家的张启也赶忙起身,笑着说:“将军好,我是张启,能与将军相聚,实感荣幸。”

陶应闻言,脸上笑意更浓,连忙起身还礼,诚挚地说道:“久仰诸位大名!我在徐州时,便听闻陆家的书香底蕴、杜家的商贸通达、顾家的人才辈出、张家的忠义传家,只恨一直远在徐州,未能与诸位谋面。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杜崇满脸愤慨,眉头拧成了个“川”字,重重地一拍桌子:“这山越贼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杜家不少产业都遭了殃,实在可恨!”

陆逸也跟着叹气,神色满是无奈与焦虑:“是啊,王朗大人空有官职,却拿山越毫无办法,这吴郡的战火越烧越旺,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整日担惊受怕,生意也没法好好做。”

顾渊微微皱眉,忧心忡忡道:“如今吴郡动荡,顾家子弟的安危都难以保障,长此以往,如何是好?”

张启附和点头,眼中满是向往:“听闻徐州在陶公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商贸繁荣,治安稳定,我们是打心底里羡慕,要是吴郡也能如此,那该多好。”

陶应听着,神色认真,不住点头:“诸位所言极是,山越之乱,必须尽快平定。我此番前来,定不负大家所望。至于徐州,不过是家父与一众同僚努力的结果,若能帮吴郡恢复安稳,也算遂了我心愿。”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络。杜崇清了清嗓子,放下酒杯,语气带着几分试探:“将军此次前来,吴郡百姓可算是有了盼头。咱们几家在这乱世中,也一直想寻个可靠的倚靠,只是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他微微一顿,目光在陶应脸上打转,试图捕捉他的反应。

陆逸接着话茬,脸上堆着笑,言辞却有些闪烁:“是啊,将军,您也知道,我们这些家族在吴郡扎根多年,牵一发而动全身,总得为家族老小考虑。徐州的太平,我们都看在眼里,只是贸然做决定,也怕落人口舌。”

顾渊轻抿一口酒,缓缓说道:“不瞒将军,我们心里都向着您,只是这传出去,旁人不知会怎么议论,说我们见风使舵,总归不太好听。”他的语气里,既有渴望投靠的急切,又透着对名声的顾虑。

张启也附和道:“将军,您看这事,能不能做得隐蔽些,既能让我们跟着您,又不让外人说闲话。”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虽没明说要投靠,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既想在陶应这里寻得庇护,又不想背负背叛的骂名 。

陶应嘴角噙着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目光如炬,不动声色地将众人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心中对他们那点小心思已是了如指掌。他从容不迫地端起酒杯,轻轻晃了晃,让那醇厚的酒液在杯中打着旋儿,随后浅抿一口,动作优雅又沉稳。

“诸位的担忧与顾虑,我完全理解。此番我奉命前来,就是要将山越之乱彻底平定,绝不让这些贼寇再在吴郡的土地上肆意妄为。”陶应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锐利,话锋一转,“只是诸位也明白,战后的吴郡,百废待兴,治理之道至关重要。以眼下的局势来看,若还是让王朗继续主政,恐怕难以让吴郡迎来真正的繁荣与安稳,百姓也难以彻底摆脱战乱之苦。”他的话语虽未直接表明自己的意图,但对吴郡未来归属的野心,已隐隐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世家大族们听闻此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后便心领神会地相互对视了一眼。杜崇反应最快,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抱拳,一脸诚恳地说道:“将军深谋远虑,这番话实在是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我杜家愿倾尽所能,全力支持将军!只要将军有任何需要,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我们定当义不容辞,倾囊相助!”

陆逸也连忙起身,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附和道:“杜兄所言极是!我陆家也愿紧跟将军步伐,为吴郡的太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将军如此有魄力,又心怀百姓,有您来主持大局,是吴郡之幸啊!”

顾渊和张启也不甘落后,纷纷表态愿意出资出力,言辞间满是急切与讨好。

陶应看着眼前这一幕,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语气格外诚恳:“诸位的这份情谊,我陶应铭记于心。日后,只要有我陶应在,必定不会亏待各位。待平定山越,吴郡迎来新的局面,咱们携手共进,共创吴郡的辉煌,保这一方百姓太平。”说完,他高高举起酒杯,眼神坚定而自信。众人见状,也赶忙起身,将酒杯高高举起,一时间,酒杯碰撞声清脆悦耳,在这小小的帐篷内,一场各怀心思却又目标一致的合作,就在这看似融洽的氛围中悄然达成 。

待世家代表们一一告辞离去,陶应独自留在帐篷中,烛火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悠长。他缓缓踱步,神色凝重,脑海中不断复盘着方才与众人的交谈。

那些世家大族的表态,看似言辞恳切,实则暗藏私心,不过在陶应眼中,这恰恰是可利用的关键。他心中暗自思忖,如今已有这些世家愿做内应,等山越平定之后,局面将大大不同。

王朗虽占据吴郡,可治理无方,民心渐失,而世家在当地根基深厚,人脉广泛。到时只需稍加运作,让世家们在城中造势,从舆论到政令推行,全方位对王朗施压。

陶应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志在必得的光芒。他深知,凭借世家的力量,兵不血刃地逼迫王朗交出地盘并非难事。这场权力的棋局,他已然握住了关键的棋子,只待时机成熟,便能一举掌控吴郡局势,实现自己的抱负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