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秘,三造大汉工作纪要 > 第92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赵云犹豫地发问,却让诸葛亮愣住了。

“丞相的任命自然是没有问题的,陈溢之也能担此重任。但是,蜀汉未来的重点就是对魏国用兵,只有夺回长安、洛阳两都,才能真正地兴复汉室。

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如今魏强而蜀弱,与魏国作战略决战,我们需要派出最强的战将和战略阵营,放手一搏,才有机会扭转时局。

陈溢之是一员福将,其善于奇谋,我与他在围堵越巂叛军时,对他的战术已有领教。胆大而出奇,却又谋定而深虑,如果他也能参与北伐,必然对我军大有裨益。”赵云说道。

“子龙将军前往都江堰时,是否溢之向老将军表达了请战意愿。”诸葛亮问道。

“哈哈哈,反而不是。他表示想留在成都,搞建设和发展。他说上次自己恼怒至极,亲自上场砍了孟优,现在都有应激反应了,心理阴影让他现在连只鸡都不敢杀,这还怎么能当一员将军。”赵云如实说道。

“年纪轻轻,遇到挫败就心灰意冷,不敢面对,日后怎么成为国之栋梁。”诸葛亮叹息道。

“溢之像是个被溺爱长大的人,不像是经历过锤炼的。但是他的所学所用,又都是十分出彩、令人称奇的。只需多加锻炼,日后必成大器。此番北伐,就让他做我的副将吧。”赵云说道。

“有道是,‘孔子不辩五谷’,他的短板确实很明显,目前尚不具备作为将军的条件。那好吧,就让他在子龙将军身旁多加历练吧。让他做征北将军,随先锋大军镇东将军赵云所部北上。”诸葛亮做出了决定说道。

待赵云走后,诸葛亮再次摊开此前的卷章,将关于陈溢之的一段内容用毛笔划去。虽然陈溢之治国理政、社稷发展的一把好手,但是现在到了梭哈的时候了, 必须一把梭哈,用上蜀汉阵营所有最强的牌,才有机会战胜那个比蜀汉强大数倍的敌人——曹魏集团。

诸葛亮奋笔疾书,在卷章上,继续写完了《出师表》,写明北定中原的必要性,并且为后主刘禅留下了日后的行动指南。

— — — — — — — — — —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 — — — — — — — — —

次日早朝,诸葛亮站在朝廷中央将《出师表》当朝诵读完后,呈上《出师表》给刘禅过目。刘禅不敢怠慢,将卷章仔细阅读。

“丞相(工作的时候称职务)提出了议程,丞相要亲率王师,北伐曹魏。众位爱卿,你们怎么看?”刘禅端坐在皇位上,发言让文武大臣各抒己见。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汉朝臣子共同的夙愿,希望陛下承继先帝遗志。”郭攸之率先发言。

“臣附议!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曹魏亡我之心不死,必须趁现在,先下手为强。”费祎说道。

“只是相父连年南征北伐,从南中艰难之地刚回来成都不久,还没怎么休息,就又要远涉北伐,我担心会让相父有劳身思啊!”刘禅关切地说道。

但其实刘禅内心是想安于现状的,因为按目前的形势看来,如果蜀汉不北伐,凭借汉中和益州的天险,文有诸葛亮、蒋琬、陈溢之等大臣,武有赵云、张苞、魏延等武将,曹魏怎么也不可能打得进来。

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越来越有繁荣昌盛的迹象。就刘禅生活的成都,经历马谡(打基础)、陈溢之(铺规划)和顾千帆(快速发展)三任太守,已经发展得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刘禅是看在眼里的。统治者有想要稳定的心态是很正常的,不想折腾。

“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夙兴夜寐,未敢懈怠。现在南方已定,没有内顾之忧,必须趁机发兵讨贼,恢复中原,不可错失良机。”诸葛亮说道,态度十分明确。

荣升部中太史的谯周,看出刘禅不想北伐的心态,出奏说道:“臣夜观天象,北方旺气正盛,星曜倍明,曹魏正处于上升期,未可图也。”

谯周又回头向着诸葛亮说道:“丞相深知天文易卦,为什么还要明知不可为而强为?”

诸葛亮说道:“天道变易不常,怎么弄拘执于天道呢?我现在率领军马驻扎在汉中,观其动静而后行。若有良机,则谋定而后动。”

谯周依然苦谏,蒋琬说道,“谯太史,你跟随相府的丞相主簿陈溢之,修治水患有功,又经尚书令李严推荐,相府核准后,陛下让你升迁为部中太史兼典学从事。

今日议政,当以军国韬略为主,多运用你治理都江堰时调访第一线的经验,不可拘泥于典学名籍的书上死理。”

蒋琬的话里有话,你升官是因为你治水有功,而且你又投入了李严那派。但你能够被提拔是因为相府大公无私,没有搞“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一套。

丞相用人是祁黄羊的做派,“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完全是因为考虑你的能力和功绩,也就是你要多想想你和陈溢之治理水患的工作态度,尤其是学习学习陈溢之深入一线的工作作风。陈溢之是相府的人,你跟随了他干出了政绩,才得以升迁的。你现在竟然还为了李严跳出来反对丞相,做身处白帝城的李严在成都的代言人?

谯周听懂了其中内涵,不敢再有所反对。

——————————————————

(喜欢本书的读者,麻烦添加一个五星好评呀,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