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朕心爱的傻姑娘 > 第732章 活成笑话

朕心爱的傻姑娘 第732章 活成笑话

作者:海里鱼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2-22 21:03:26

可是就这样,他竟然还是仁君。

这句话,皇帝听见了,只不过内心毫无波澜。

只有刘大总管在心里蛐蛐。

先帝传位给他家陛下,也不见得是良心发现,想要弥补什么。

不过是找了个最合适的人,替自己收拾烂摊子罢了。

旁的不说,元德帝也是登基之后,才真正了解这个王朝内里的腐朽。

扩土封疆,这是庆王擅长的事儿,但治理江山,他远远不及元德帝。

这也是事实。

辽王也好,庆王也罢,他们在封地那么多年,是守住了边疆,也扩大了军队,但有一点,就是他们都没有太过顾及治下的百姓。

壮大了自己,但治下百姓的日子,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说白了,庆王想要的是如今的大魏。

可如今的大魏,是他家陛下励精图治才得来的。

庆王有功不假,但是照他的学习能力,当初的大魏可等不起。

......

良久,帐篷内又只剩下庆王一人。

庆王咬破手指,在一节绢帕上写下了这辈子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谢罪书。

而后,这位年近五十,两鬓斑白,可以称之为老人的超品亲王,就躺在榻上回顾自己的一生。

从童年,到少年,青年,再到如今。

童年,他也曾无忧无虑过几年,明宗皇帝......他的祖父也很喜欢他。

他的爹爹教他读书习字,但这些,庆王天分都一般,远不及后来的辽王,所以他就专攻武事。

爹爹赐他弓箭,教他挽弓搭箭......

头一回上战场,他也怕过;头一回受伤,也是疼得厉害。

但没办法,谁叫他是皇帝的长子,弟弟们都还小,他要替父皇,替齐姓皇室在军中撑下去。

后来受伤多了,疼着疼着就习惯了。

他还娶了王妃,有了第一个孩子。

也是他的长子,他很疼这个孩子,哪怕岩哥儿有些顽劣。

岩哥儿长大了,会叫父王了,会问他,为什么皇祖父不待见他。

庆王也只能俯身和长子说,你祖父也不待见父王。

可是,世事无常,庆王和先帝一样,也弃了自己疼爱过的长子。

但他又和先帝不一样,他是因为那场变故,而先帝,纯粹是自私利用。

画了一个又一个大饼,让他为之拼命,消耗了庆王所有的大好年华。

如果从一开始,先帝没有许下那份承诺,没有一回回给他希望,即便再不甘心,在十一年前输过一场之后,也就罢了。

或许就不会执念成魔,有今日这一场叛乱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起码现在,从始至终,庆王都未说一个“悔”字。

他睁着眼,似乎还想去够那张弓,但最后却只取下一枚箭矢。

他看着箭矢,眸光微厉,下一瞬,他将箭矢对准自己的喉咙,用尽全身力气,刺了下去。

像是在和什么做着最后的切割。

汩汩鲜血冒出,庆王的双眸不自觉瞪大,又缓缓闭上。

打了一辈子仗的庆王殿下,又怎么会允许自己这么窝囊地病死在榻上?

这辈子啊,就这样吧......

至于下辈子,下辈子再说吧。

......

夜幕降临时,庆王的死讯传遍全军,认罪书也送到了皇帝的案头。

庆王不是皇帝下令处死,而是畏罪自尽。

看似结局没什么不同,但若庆王当真死在朝廷手中,跟随庆王多年的那些将士,保不齐还有一部分昏了头,因为一时义愤又想生事的。

皇帝自然不惧这些人生事,只是这些人生事,皇帝就得开杀戒,来震慑剩下的人。

而这封认罪书,将这次的叛乱彻底定性,从前庆王打的那些旗号,说元德帝是篡位,说帝都那场时疫是上天对元德帝的惩罚......这一切,全都不攻自破。

比皇帝自证要有说服力地多。

庆王自然不是为了皇帝,而是为了被他坑惨了的那些将士。

庆王宁愿这些跟随他出生入死过的袍泽唾弃憎恨他,也希望更多人能被从轻发落。

这原本对谢家军而言是好事情。

平定北方叛乱,打了胜仗,主帅不列入内,谢家军是当之无愧的首功。

可等庆王谢罪书的内容传遍全军时,谢家军的将士们傻眼了。

虽是一笔带过,但里头明晃晃地提到了谢家军前期一直避战......

一时间,谢家军中议论纷纷。

“什么叫避战?不都是上面指哪咱们打哪吗?”

“.......。”

“我还等着这回咱们打了胜仗,领了赏赐,回家娶媳妇呢!你说,朝廷不会借此扣咱们的赏钱吧?”

“呸,你还想着赏钱,别忘了,陛下是因为侯爷病了才不得已御驾亲征,若前期咱们当真是避战,不罚就算不错了。”

“啊,那咱们辛苦这么久,岂不是白忙活?我还打算寄点银子回家,买两亩田呢?现在,在家种地都比当兵好.......。”

保家卫国归保家卫国,但也得吃饭啊,牢骚是难免的。

“好了,都别说了,少主来了......。”

众人看到谢家大郎朝着谢侯爷的营帐走去,又纷纷闭上了嘴。

可还是有只言片语被谢家大郎给听见了。

谢家大郎此时脸色略有些不好看。

他们谢家一向都以忠勇闻名,还从来没有受过这等指摘。

更关键是这些指摘,就来自于谢家军内部......

谢家大郎黑着脸进了谢侯爷的营帐。

这两日,谢侯爷的病已有所“好转”,能下地了。

“父亲,庆王的谢罪书您可看过了?”谢家大郎放下剑,一脸的郁闷。

谢侯爷拢了拢披风,微微颔首:“为父看过了......听说陛下什么都没说。”

是了,谢罪书的内容传遍全军,但偏偏皇帝就和不知道似的,半点态度都不表。

既没斥责,也不曾为谢家军正名。

“陛下是什么都没说......可谢家军将士们已有微词。父亲费尽心思,不惜送陛下一个把柄,提出污染水源也要保住他们的编制,没想到换来的竟然是抱怨!”谢家大郎略有些心寒道。

无疑,皇帝是故意的,但真正让人寒心的还是刚刚谢家大郎听到的那些话。

哪怕, 避战的事儿是真的......

可是他们也不想想,朝廷裁军,先裁掉的就是老弱病残,他们回家种地,一来力气比不上青壮年,二来种田的本事比不上庄稼地里的好把式,每年还得纳税,当真能过安生日子吗?

谢侯闻言,倒没有任何恼怒,始终平常心态。

从上回兵符被收走,谢侯就已经悟出来了,和皇帝对招,不能急躁。

“不怪将士们抱怨,天寒地冻背井离乡,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不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吗?

上了战场,他们都是不计较个人生死,愿意保家卫国的好儿郎。下了战场,担心没有赏钱,抱怨两句也没什么,大郎,还是得多加安抚。”

设身处地地站在那些将士们的处境想想,他们并不似谢家大郎一样,不管是赏是罚,都永远不会为生计发愁。

谢家大郎听到自家父亲这么说,心里稍稍好受了点。

“谢家军林林总总也有十余万人,十余万人就有十余万种心思,他们对谢家忠心是一回事,但他们终究不姓谢。十余万家庭,各有各的情形,大郎,你记住,什么时候都不要砸掉旁人的饭碗,空谈什么抱负。”

这句话通俗,但是话糙理不糙。

谢侯到底是老江湖,比谢家大郎更懂得人心。

“儿子记下了,只是陛下那边......。”

皇帝收掉了兵符,态度也不明朗,这才叫人担心。

“无妨,我猜陛下也只是想再将谢家军放在火上烤一烤,要改军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如今只有陛下一人想要变革,那中间的所有事,所有后果自然也是陛下一人承担。这比不得纸上谈兵.......。”

谢侯病了的这段时日,一直就在想修改军制的问题。

在这件事上,除了皇室宗亲,就军中力量而言,皇帝可以说是孤立无援。

要变革一个旧俗,远比按部就班要难。

谢侯这话说得意味深长,谢家大郎一时没反应过来。

“父亲的意思是.......。”

谢侯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刚刚为父不是同你说了吗?任何时候都别砸旁人的饭碗,将别人逼上绝路,陛下要裁军,要让这些人安心离开军队,若是朝廷给不出足额的安置费,你觉得不会出事吗?”

谢家大郎闻言,恍然大悟。

是了,朝廷裁军,若是发不出安置费,军中非哗变不可。

到时候即便镇压住了,这项政令也注定夭折在半道上。

那朝廷有银钱吗?

要说之前,朝廷减免百姓税赋,吃了不少大户还有余粮。

但河堤一修,两场仗一打,还有时疫这个不知何时才能填上的窟窿,元德帝还有钱才怪!

皇帝:“......。”

诚然,谢侯分析地不无道理。

起码,未来那一大笔“遣散费”,确实还没有着落。

晚间,御帐内灯火通明,谢家军的将领们还在御前议事。

庆王已死,那庆王军中的所有问题就变成朝廷的了。

顽固不化的要杀,弃暗投明的要安置,最重要的就是得了时疫的,要医治。

谢家军的刘副将和鲍护军等人,也都开始佩服起了他们这位皇帝陛下。

这才多长时间,庆王军败了,时疫虽然日日都有人得,但死的人却在不停减少。

这些,都得仰赖元德帝。

当然,这个,和他们同谢侯爷的袍泽之情,还是无法一同比较的。

若是元德帝因为避战的事责罚谢家,这些人定然要为谢侯求情......但偏偏,陛下一个字都没提,难免对皇帝又多了两分崇敬。

等事情议地差不多了,已然过了晚膳时分。

“刘全,设宴......这几日,诸卿劳累了。”

打了胜仗,皇帝再抠门,也不至于连个庆功酒都不给喝。

众人一听,眼睛一亮,给喝庆功酒,那就是认可他们谢家军的功劳。

这些人可不知道,皇帝压根就没想过要否认谁的功劳,就是想给谢家军改个名字罢了。

正式的庆功酒自然得等班师回朝,今日不过是打打牙祭罢了。

饶是如此,皇帝还是叫刘全去搬了几坛子陈酿。

谢家大郎也在其中,只是他藏着心思,注意力难得集中。

正发愣间,就听到皇帝点了他的名。

准确说,是谢侯爷的名。

“谢侯久病未愈,喝不得酒,但此乃庆功酒,稍后还是给你父亲带一壶。”

谢家大郎:“......。”

真损!

......

御帐内灯火通明,四周帷幕被烛火映照着光影摇曳,空气中弥漫着酒肉香味。

皇帝这般说,任谁也挑不出理。

只有心虚的人才会狐疑。

谢家大郎也只有起身谢恩,然心中仍旧惴惴不安,可之后在席间,皇帝却再未提过谢侯爷一句。

上位者就是这样,一两句话搞人心态,让人猜不透还是忍不住使劲去猜。

御帐内空间极大,皇帝独坐于上首。

下首众人,有了陛下的准允,比之平常,也稍稍放开了些。

这段时间,从一开始的避战,到时疫频发,再到打赢胜仗,这些五大三粗颇有血性的汉子们,可是憋|坏了。

当然,陛下面前,什么话当讲,什么话不当讲,大多数人还是分得清的。

但这并不包括,吃醉了酒的鲍护军。

他为人实诚,陛下都说了不必拘束,加上醉酒,他就当真了。

只见他摇摇晃晃地起身,讲着讲着,就说到了大姑娘小媳妇儿,开起了刘副将的玩笑。

“老刘,这回咱们打赢了胜仗,给嫂子寄信了没有?别叫嫂子等久了......。”鲍护军满脸酒气,拍了拍刘副将的胸口,开口即是嬉笑。

众人哈哈一片,谁不知道,刘副将家中有位黏人的娘子。每每出征,十天半个月便来一封信,那信里面的字酸地很。

还会附带上不少腊货糕饼等吃食,只为让刘副将在军中也能吃得好,大家伙儿也都跟着沾了不少光。

便是身上的冬装,也是军营里最厚实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