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897章 双标的赵煦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897章 双标的赵煦

作者:要离刺荆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6:30

第897章 双标的赵煦

与朱氏又说了一会话,赵煦便去看望了一番自己的姐姐妹妹和弟弟们。

可能是因为有段时间没见,所以两个妹妹见到他,有些生分,只是拘谨的行了礼,叫了皇兄。

而如今还未满四岁的弟弟赵似,则还处于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的年纪。

赵煦抱着他逗弄了一会,完成了属于哥哥的义务。

然后,赵煦就来到了他的姐姐,如今已被封为温国公主的三娘住处。

作为皇帝的亲姐姐,她从今年开始,就在这育圣殿内的西合中单独住了。

连合名都改成了‘淑寿合’——淑寿是她的始封号,这是会伴随她一生的名字。

而淑寿公主之所以搬到这里住是因为,她已经成年了。

熙宁七年出生的她,今年就要满十四岁了。

在中古,无论男女,十四岁都可以算作成人,可以开始婚配嫁娶了。

这也是朱氏急着给她选驸马的缘故。

见到赵煦,淑寿公主显然有些慌乱,连忙行礼迎接:“官家怎来了?”

“来看看阿姐!”赵煦打量了一番,自己姐姐住的地方。

作为皇帝的亲姐姐,同时也是先帝在世的长女(在她之前的两位公主,全部夭折)。

淑寿公主所受到的待遇,自然是诸公主中最顶级的。

无论是陈设的器物,还是合中的布局,处处都彰显着,天家的内敛与奢华。

就是……

他走到淑寿公主的书案前,拿起放在案头的一本书。

一看书名,他就在轻声嘀咕:“女论语?!”

此书乃是唐代宋氏姐妹所著,看名字就知道,是仿照论语的格式来的。

然其内容……

只能说,这是一本封建社会规训女性的教科书。

什么行莫回头,语莫掀唇、拣柴烧火,早下厨房更有着将夫比天,其义匪轻一类的文字。

但这还只是其中比较正常的内容。

至于那些不正常的内容?

这么说吧,在《女论语》之前的女子书籍,虽也是遵循着儒家道德和伦理写的。

但,其主体还是以道德疏导为主,基本没有对女性的日常行为进行规定和限制。

这本《女论语》就不一样了。

以礼教为纲,明确了女子在家庭、社会中的角色和行为,并规定什么是女子能做?什么又是女子不能做的?

同时,列出了详细的惩罚细则。

只能说,论对女人狠,还得是女人!

什么刘向、张华弱爆了!

宋家姐妹,以一己之力,奠定了之后千年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规训的标准和要求。

于是,完美的对齐了统治者的颗粒度,直击用户痛点,用颠覆性的创新,完成了生态闭环。

宋家姐妹,能不发达?能不被人追捧?

再看淑寿公主书案上的其他书籍。

都是类似《女论语》这样的书,准确的说,是入宋后,那些被洗脑的女子,循着当年宋氏姐妹们开创的赛道,为了博出位写出来的书。

大体上,这些书呈现着越来越激进的意识倾向。

没办法!

无论什么时代,想要出位的话,就必须比前人更进一步才行。

不然,光是炒冷饭,不能推陈出新,更进一步,谁会追捧?

赵煦沉默良久后,问道:“阿姐平日里,就是看这些书?”

“是……”淑寿公主低着头答道:“姐姐言:这些书都是前代贤妇所著,乃女子安身立命之本……”

赵煦嘴角抽搐了一下,心道:“难怪阿姐在我上上辈子,会百般给韩嘉彦求情!”

在他的上上辈子,韩嘉彦之所以没有被废黜。

除了朝臣们的压力外,让赵煦放弃成命的最大原因,就是来自如今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姐姐的苦苦哀求。

即使,韩嘉彦都对她动手了。

但她还是在赵煦面前,哭着哀求,请求不要降罪于丈夫,还将一切责任都归于自身。

摆出了一副‘若加罪丈夫,我就不活了’的架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煦能怎么办呢?

只能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如今,原因找到了!

原来是朱氏的教育出了问题!

她大概把自己小时候,受过的教育,用到了自己的女儿身上。

不对……

赵煦眯起眼睛来。

因为他想起了,赵家的公主们,似乎都是这样。

一代一代,都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福康公主除外,她是有反抗精神的,但福康是仁宗最宠爱的女儿,从小就被溺爱)

根子却是在这里!

可能,每一个公主,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被这样规训、教育了。

从小就给她们看这些书,让她们生活在被规矩和礼教所束缚的环境中长大。

现代的动物实验已经证明,是可以塑造动物们的行为和性格的。

而人也是一种动物。

自然也可以被训练。

淑寿公主看到赵煦的神色,小心翼翼的问道:“官家……怎么了?”

“阿姐……”赵煦低着头。

“哎!”

“皇考当年,册封阿姐为淑寿公主的用意,阿姐可记得?”

淑寿公主摇摇头。

赵煦轻声道:“皇考对阿姐,可是喜爱有加的……”

“于是,命翰林学士杨绘,为阿姐写封主制词!”

“其词曰:淑者善之义,寿者福之先!”

“皇考是希望阿姐,能够开开心心,快快活活的长大、嫁人、生子……”

赵煦捏着手里那本《女论语》:“而不是天天在这闺阁里,看这些无病呻吟的文字!”

赵煦这个人,素来双标的很。

若是他的妃嫔、侍女什么的看这些书。

他只会说:“看的好!仔细看!认真看!”

可,自己的亲姐姐,看这些书,然后自己把自己洗脑成未来丈夫的挂件,无论其人品如何,对自己怎样,都是逆来顺受,甘之如饴。

那赵煦就只能说——垃圾!

淑寿公主却是被赵煦的话,吓了一大跳,身子都在颤抖了:“官家……不可如此言……”

“这些都是历代贤妇和烈女所写的妇道明理……”

赵煦笑了。

他想起了被王诜折辱、害死的宝安公主。

也想起了宝寿公主(郭献卿妻子)每次入宫,见到他都是千恩万谢的样子。

也想起了他上上辈子,淑寿公主在他面前,给韩嘉彦求情的样子。

“阿姐啊……”赵煦意味深长的说道:“你是我的亲姊,也是皇考长女!”

“而我和皇考一般,只愿阿姐能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长大、嫁人、生子……”

“而欲做到这一点,阿姐便需强大起来!”

“而阿姐该如何强大,才能保证自己一生都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呢?”

赵煦眯起眼睛来,看着淑寿公主。

淑寿公主小心翼翼的抬眼,看向自己的皇帝弟弟。

这个天下的主人。

这个她和母亲未来的最大依靠。

不知为何,她的心脏扑通扑通的跳动着。

仿佛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一般。

“这样罢,明日我命人给阿姐送几本书来……”

“阿姐以后就看我给阿姐选的书就行了!”

在现代留学十年,让赵煦知道,女子只要掌握了财政大权,就可以在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

那怎么才能掌握家庭财政大权?

答案是——照抄大宋女户们的作业。

那些女户,为何能够自立?

因为她们都善于理财,也善于经营。

所以,淑寿公主多看各种财经著作就可以胜任了。

将来出嫁后,只要展现出理财的特长,加上她的特殊身份,无论是姑舅也好,丈夫也罢,都得乖乖听她的安排。

这样下去,有个两三年,婆家上下下人,就都会知道,谁才是真正说话算话的主人!

如此,就应该可以确保淑寿的婚姻幸福了。

即使退一万步,嫁的丈夫不成器,可家庭财政大权在淑寿手里,他也翻不了天!

……

回到福宁殿,赵煦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心中念头,多少有些不通达。

但他也没办法!

因为,大宋王朝就不是个正常的大一统王朝。

在立国开始,方方面面,就都是畸形的。

宋承晚唐五代之弊,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事实!

所以,赵官家们既得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还得与武臣共富贵。

更得想办法,喂饱数十万禁军和上百万的厢军。

于是,即使是皇帝,也需要在方方面面和人妥协。

但皇帝,又是天生的**者,一定会想方设法集中权力。

那怎么办?

就只好是和士大夫、武臣们一起在天下州郡,亿兆百姓的身上敲骨吸髓。

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足够多的血肉,来供养士大夫武臣和拿着刀子的武夫,让他们满足于既得利益,服从皇帝的统治,并镇压各种反抗力量。

而公主们就是在这个别扭的体制下的牺牲品。

因为,皇权需要通过公主们在丈夫家的逆来顺受和服从,来向那些武臣、士大夫们,宣示自己的立场。

我们是一伙的。

你看!

我连自己的女儿/姐姐妹妹,都是按照着圣人的教育教育的。

所以,赵煦的老师,曾点评过——赵宋王朝是一个士大夫军事贵族共和王朝。

皇帝和士大夫、武臣勋贵,共同瓜分了这个王朝的一切权力和资源。

并以此换取,士大夫武臣贵族集团的全力支持和配合。

在理论上来说,只要没有外力,同时自身不掉进马尔萨斯陷阱内爆。

那这个游戏模式,他们说不定可以玩五百年、一千年。

“可惜啊……”

“这个游戏玩不了那么久!”

赵煦看向东北,然后又扭头看向。

东北深山老林里的女真人,还有草原上的蒙古人。

都在蛰伏,也都将给整个世界带来一点小小的震撼。

“时代已经变了!”

“我必须赶在那一切之前,让大宋强盛起来!”

这样想着,赵煦就走到了福宁殿内寝的一处书柜前,他从书柜上,拿起了一本薄薄的册子。

这是石得一的探事司,最近两个月,统计的汴京纺织作坊中工人数字以及那些在家里,自行制造、购买‘太母车’纺纱的女工数字。

当然,只是粗略估计。

但,依然很惊人!

不过八个月,汴京城,就已经出现了大大小小百余个纺织作坊,雇工人数从十几个到数百个不等。

其中六成以上,都是女工。

而个体女工的数量,则达到了惊人的数百户!

看着少是吗?

但,你要知道,在中古的汴京城,能够有一个纺纱的场所,同时能购买纺纱所需的原料与机器的人,都是有一定积蓄和财产的家庭。

就这一点,就排除掉了汴京城八成以上的百姓。

同时,中上层的家庭妇女,显然也不可能亲力亲为的纺纱。

于是,剩下的人群,屈指可数。

在这么点人群里,能有几百户人家率先行动起来。

这些家庭的行动效率和对致富的**,自然是无须多言的。

而如此多的女性,参与到生产中来,并开始大量制造财富。

这意味着什么?

赵煦很清楚!

想了想,他决定在这个事情上,再加一把火,于是找来一张元书纸,在上面写了一条诏书,然后招来一个小黄门,与之吩咐:“且送开封府,给街道司的贾种民,命其遵旨而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