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898章 兴盛的纺织业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898章 兴盛的纺织业

作者:要离刺荆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6:30

第898章 兴盛的纺织业

第898章 兴盛的纺织业

今天是贾种民的休沐日,所以,他也罕见的睡了个懒觉。

在婢女的服侍下洗漱好,正准备吃早餐,他家的老司阍就匆匆来禀报:“官人,天使驾临!”

贾种民闻言,顿时一惊,连忙带着全家人出迎。

到了前院,与来传旨的内臣照了个面,却是刘惟简身边的小黄门张惇,也算是熟人。

因不是正常的通过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复核的诏书。

所以,倒也不需隆重的摆香案,全家跪接。

只消面朝皇城方向,拜上四拜即可。

所以,贾种民很快就拿到了宫中内降下来的德音指挥。

他郑重的从张惇手里,接过那张元书纸,打开一看。

非常标准的正楷御笔,就映入眼帘。

“街道司贾卿:从今往后,京城纺织女户,若雇工未及五人,可特免其商税!”

一个小纂印文,被盖在文字之上。

朱红色的印文,清晰可见——理工主人。

这是当今官家的私印之一,每当他在内降指挥上,用上此印的时候,通常意味着,此事他非常重视,且会时不时的就会询问事情的进展或后续情况。

于是,能不能接到盖着理工主人私印的德音指挥,也就成为了评判某人是否被官家接纳为核心小圈子一员的标准之一。

譬如说程颐,就一直不被人视作当今官家的核心圈子的一员。

即使他有着崇政殿说书这个经筵官头衔。

反倒是工部那边,有个叫李诫的选人,据说曾接到过官家盖有理工主人私印的内降指挥文字,所以被很多人高看一眼。

连管工部的执政苏颂,都听说了他的名字,特意召见过他几次。

以至于,不少程颐对头,都在拿这个事情嘲讽程颐。

气的程颐门下的学生,一个个都是愤恨不已。

于是,与那些程颐的对头,斗的更加厉害。

这几个月,朝中不少节奏,就是因此而起。

正是因这理工主人的印文,如此特殊,所以在送走来传旨的张惇后,贾种民也顾不得今天是休沐了,甚至连早餐都没吃,直接就带着元随们,骑着马到了街道司的官署。

然后,召集街道司主要官员,直接将宫中内降指挥精神,变成了命令,要求街道司上下执行。

在街道司中,贾种民的权威很大!

几乎就是一言堂,说一不二!

但,这个事情,不止涉及街道司。

还和都商税院、店宅务以及开封府相关。

所以,贾种民随后又去了都商税院、店宅务等有司,将街道司的政策,转告了这两个相关机构。

因为害怕他们听不懂,贾种民特意暗示了一番。

最后,贾种民又来到开封府府衙,拜见了如今的开封府府界诸县镇公事范育以及新拜的开封府推官罗适,将街道司的政策,告知这两个人,算是报备。

范育是三个月前,才从知河中府任上,为官家亲除为开封府府界县镇诸公事。

从旨意下达到入京面圣,再到正式上任,也就一个多月,所以没有受到不久前的府界胥吏弊案影响。

至于罗适,则是府界胥吏弊案中的最大受益人。

从知祥符县,一跃而为开封府推官。

在蔡京、张商英等过去开封府重臣,都已被罢黜的今天,他就是实际上的权知开封府。

而这两个人,都是很聪明的官员。

对官场上的事情,烂熟于心。

在听了贾种民报备的街道司政策后,他们就立刻下意识的知晓了些什么?

一颗心,忍不住的扑通扑通的跳动起来。

他们可都是亲眼目睹了,当今官家是如何责贬蔡京的——七月,蔡京坐府界胥吏弊案罢,责贬为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兼安南都护府都护、管内劝农使、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放在元丰,这确实是贬黜。

但在如今,这就是妥妥的明贬暗升!

很多人都猜测,蔡京广西一任后,就可能会拜执政了。

更不要说,这些天汴京城中疯传的有关蕃官、蕃将们所得到的天子许诺之事了

所以啊!

当今官家,对那些给他背黑锅的、卖命的人,是真的舍得!也真的大方!

既然如此,这朝中上下大臣,但凡心存进步之心的,人人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所以,送走贾种民,这两人便各自以自身身份,签发了官榜子,行文开封府上下。

如此一来,就算是将赵煦的政策,落实了下去。

整个开封府,上到府衙,下到下面有司,人人都接到了上面的通知——从即日起,开封府境内,纺织女户,若雇工未及五人,一应商税皆免。

同时,为了拍宫中马屁,同时也是为了向宫中证明,自己是实心用事的忠臣。

从开封府到下面官署,都各自加码推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比如说,街道司为了鼓励女户纺织,就针对性的减免了纺织女户家庭的卫生费。

左右军巡检则加强了对纺织女户家庭治安的巡逻力度。

都商税院则拿出了纺织女户可平价买扑相关原料的政策。

本来,这些政策一时半会,也难以影响到开封府,更不可能掀起太大波澜。

因为,历来官府政策若无强力推动,都只会在本衙门内打转。

了不起,外界能有些消息灵通人士得知。

但普罗大众,想要知晓、接触,却是千难万难。

这是因为文盲率很高,很多人不识字。

同时,也和官府大多数政策、法令,都是强加给百姓的负担和义务。

少数不属于此类范畴的政策/法令,又通常和百姓无关。

故而,在过去,大部分百姓对官府政策/法令要么不知道,知道的则都很反感。

可这次却是不一样了。

因为,这是一个鼓励性的优惠政策。

而且直接指向了,如今真正的蓝海——纺织。

在过去几个月,汴京城的纺织业,因为太母车的出现,已有兴盛势头。

开封府的吏员都是看在眼里的,这些人也都是动心的。

只是,因为种种顾虑,才不敢下场。

如今,官府直接鼓励大家一起纺织。

甚至推出了优惠政策!

那还等什么?

这些人,纷纷行动起来。

他们有资金有人脉有场地,购买或者请人制造一两台太母车,然后雇人纺纱,简简单单。

在这个时候,汴京新报,适时的插了一脚。

在吏员们纷纷开始在家创业的时候,在头版头条开始了连续报道。

甚至,直接把一台太母车,每天纺纱所得的利润,都登载了上去。

这下子,整个汴京城都轰动了。

有能力、有动力的人,纷纷行动起来。

太母车在汴京城的普及势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铺开。

短短半个月时间,汴京城的纺织女户数量,就从不过数百户,激增到了近千户。

一时间,汴京城中的各大厢坊,都能听到太母车从早到晚的机杼声。

而在汴京城外的九厢十四坊,各种规模的纺织作坊,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九月开始,汴京城中,只要是个有些身家的商贾,都已在进入纺织业,或者准备进入。

大宋的民间纺织业,就这样迅速的兴盛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