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首辅 > 第137章 改革的基础

首辅 第137章 改革的基础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5:54

第137章 改革的基础

第137章 改革的基础

“如果士绅能自愿交出土地,就不会有历朝历代这个词了。”

面对万镗的提问,陆远的回答让众人都笑了出来。

历史是个圆啊。

“指望士绅们能体谅国家的艰难,遏制自己的贪婪不现实,可若是强行要求他们交出来,他们又会反抗,吵吵闹闹的终日不得安宁,所以说,还是得讲策略。”

陆远讲出了自己的打算:“陆某打算成立银行。”

“银行?什么叫银行?”

“做什么的。”

好家伙,一提到放贷这群人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陆远心中叹气。

“防伪的问题并不难,眼下民间当铺比比皆是,当票亦需防伪,因此防伪的技术日趋成熟,不仅朝廷有会做防伪的工匠,民间能工巧匠亦有不少,只要咱们以工部的名义或者宝钞提举司的名义公开招募,可以先将民间有这门手艺的巧匠归拢进朝廷。

韩邦奇蹙眉道:“这样做,银子的流通速度确实增快了无数倍,但是有三个关键点要应对好。

面对陆远道出的这个新鲜名词,几个老头都很陌生,等着陆远再说具体点。

非也,它们和铁石、煤石一样,都是天地诞生之物,是先民选择了它们作为货币,在一代代传续的过程中认可了它们,才时至今日,让我们从骨子里认为,这些东西就理所当然的应该是钱。

所以说上海经济繁荣和金融业蓬勃发展是有历史渊源的。

“民间的储蓄。”

万镗插了一句话:“你的意思是,假如这个银行开遍整个江南六省,老夫在南京存的银子,拿着存票去广州或者福州的银行也能取出来。”

陆远不由露出笑容。

安全的事项先着刑部和兵部会同地方各省臬司,着重清剿土匪路霸,地方臬司的兵打倭寇困难,用来剿匪可不难,待治安有所好转,护银的压力能少却许多。

银行有了信誉力之后,我们就可以推出比金银更便捷的货币,宋代出交子、我朝出宝钞,其最初的目的都是为了取代金银,因为金银的运输实在是不方便,使用上也不如宝钞便利。

因此货币最核心的关键是信誉,只要有信誉,任何物品都可以具备货币的价值,就好似钱财诞生之初,选择了铜、银、金作为货币一样,难道这些金属之物生来就是‘钱’吗?

众人思索后点头,复又问道:“就算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可是银行如何盈利?按伯兴所言,银行只能让银子的运转速度增快,并无可以盈利之处,而且协助护卫也需不少人手,反而需要耗费银钱,岂不是个亏本买卖,另外银行和土地又有什么关系。”

这就实现了由朝廷来主导经济,而不再是民间主导经济。

陆远点了点头,言道。

金银存世几千年被纸钞取代,谁又能想到纸钞才存在几十年就会被一串串数字取代。

几人看在近一年赚了不少钱的面子上都表态支持,这就是信任的基础。

银行诞生之初,信誉不足,无法完全取得民间信任,因此仍需要真金白银作为信誉货币,但是只要我们能保障银行的公信力,让银行逐步融入民间,到府一级、县一级的时候,那么银行认可什么,什么就是信誉货币。

“一定可以。”陆远信心十足。

可是税赋一年只输送两次,而这银行的银子想要运转开来,恐怕每日都要有银车往来,那得需要多少人手。”

“没错,是这个意思。”

陆远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假如万部堂在银行内存了一万两银子,银行会给万部堂一张存票做为凭证,凭此存票可以在银行即兑即取,如此一来银子的流通速度就增快了。”

另外由通政使司开公文予银行,即银子出城之后,假如自南京往杭州需要走陆路的地方,银行护卫持此公文可请各府县派人手协助护卫,如此一路上交替协护,可确保万无一失。”

“放贷的银子从哪里来?”

听到银行要给储蓄人息钱,这些老爷立马有些不乐意了:“还要给储蓄人利息?凭什么?”

这就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民间储蓄人将真金白银存入银行,拿走的只是一张存票凭据,一开始肯定是惶惶难安,生怕自己的银子不翼而飞,但是当他用存票将银子取出来、当他拿着存票年年从银行领走利息时,他拿着存票,就会认定自己拿的就是真金白银。

“百姓或者说商人,缘何会将银子储蓄进银行?”

“将银子存入银行,银行需给储蓄人利息。”

“韩部堂所虑甚是周全,这三者陆某是这么打算的。”

“这能取代金银。”

运输的问题倒也不难,因为银行暂时不需要开遍整个江南六省,只需要在每个省的省城及较富庶的府开一个便好,江南六省漕运发达,先用漕运来解决运输,漕运无法实现的走陆路。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当然,这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几十年高高在上习惯了。

“听名字就是和银子有关系。”

但你要说聪明吧,却又有局限,格局也不够。

宝钞滥发无度,朝廷认可但民间不认可,缺了信誉,就无法作为信誉货币存在,也就不具备购买力和流通价值。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确保银行的信誉力之后,逐步推出新的信誉货币来取代传统的金银铜钱,由银行来主导和影响民间经济逐步接纳新的信誉货币,让金银只作为新货币的信用储备,即民间在银行取钱的时候既可以选择新货币也可以选择金银,但陆某相信,只要信誉力足够,民间必定会弃用麻烦的金银而改用更便捷的新货币,也就是,纸钞!”

陆远一一解答。

一者防伪,存票这种东西一旦被伪造,那么银行的损失将会巨大。

历史上的钱庄最早诞生于隆庆开海之后,初在浙江宁波一带发展,清雍正时期兴盛于上海,清政府内库监设会计司,亦在上海成立钱庄,是历史上第一个国有银行。

“哦?怎么说?”

一听放贷和息钱,这群人的眼睛就露出了精光。

陆远看此立马言道:“不过银行的息钱不能太高,决不能像不夜城中那种放贷九出十三归,银行的息钱可以月算也可年算,短期则高长期则低,还是那句话,要细水长流源源不断,不能涸泽而渔、饮鸩止渴。”

放贷收利息,可真是合法的吸血吃肉。

屋内众人对视后又小声交流一番,最后肯定道。

众人听的如痴如醉,最后又确定了一遍。

“在解释这个之前,陆某想请问各位上司,黄金和白银,为什么能够购买土地,铜钱为什么可以购买日常所需的米面粮油,而一锭千文面额的宝钞,却连十两银子的价值都没有。”

“刚才潘部堂说的没错,银行银行,确实是个和银子有关的行当,简单来说,就是帮别人储存银子和将银子借贷给他人使用。”

真按照不夜城那种九出十三归、一天一计息的算法,要不了多久,江南的社会经济就直接崩溃了。

改革,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团结和不断增加信任基础的过程,当你团结了所有人并且筑牢信任基础之后,那么改革是无往不利且一定能成功的,直眉瞪眼的用强权去推动,最后的结局一定是人亡政息。

“各位上司,银行给付储蓄人利息,才能吸引民间商贾、富民将银子存进银行,咱们利用储蓄人的银钱进行放贷,储蓄利息和放贷利息有悬差,就相当于咱们不用任何本钱就可以赚钱,是无本万利的买卖。

三者安全,虽然现在倭寇没有登岸,但是出了城郭,道上的劫匪路霸不在少数,一旦银子转起来,那么就要保证每一路银车都要有护卫,就像年年咱们往北京输送税赋,护军往往需上万人之巨。

“没错,无论是金银还是民间所用之铜铅皆自古有之,但这些钱财之所以具有购买力,是因为从朝廷到民间皆认可,是故可作为信誉货币的存在。

二者运输,持存票可以在各省银行即取即兑,那么就要保证每个省的银行都有足够的银子储备,如何实现快速调运?银子不是宝钞,几千两银子就能装满一个大车,需要数人驭马才能催动。

一来可以让这些人群策群力研究出更高超的防伪技术,二来也可以防止银行开办后,民间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伪造的情况。

陆远由衷赞叹,随后答话。

但无论是宋代还是我朝,用钞都是滥发无度的,财政一旦紧张就想通过印发宝钞来缓解,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宝钞流入民间,造成了民间宝钞冗余而货不足的情况,钞多而货少势必然要贬值。

“银行可以存储银子,自然可以放贷银子,商人经商做卖若是本钱不够或者有运转不开的时候,可以将房宅或者田地抵押给银行换取现银,既是放贷自然要有息钱,息钱就是银行的收入来源。”

你说古人没智慧吧,自己刚提出银行的概念,韩邦奇就能瞬间想到其中的关键问题,可见思路敏捷。

“伯兴,户部是伱在管,我们这些人也都支持你,放心大胆的去做吧。”

既然银行是官办,那么在这些老爷们眼中,民间百姓和商人想赚朝廷的钱?

简直是好大的狗胆!

只有割韭菜,哪有被韭菜反割的道理。

“不错,你素有才智,老夫相信你。”

众皆皱眉:“金银之物古来有之,自然是可以购买各种物品,此乃以钱易物买卖之道,至于宝钞价值低贱,概因其滥发无度,百姓不愿信服。”

而且想要让士绅们将土地交出来,银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不过伯兴,你还是没说这银行和土地有什么关系啊?”

“诸位上司勿急,且听陆某细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