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首辅 > 第289章 一代人苦,好过代代人苦

首辅 第289章 一代人苦,好过代代人苦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5:54

第289章 一代人苦,好过代代人苦

第289章 一代人苦,好过代代人苦

陆远要动教育绝对不是突发奇想,更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真要严格来说,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

一个官僚,终身都要受困于政治而不得脱身,这就是陆远如今的情况。

他无法摆脱江南党,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和纽带让如今的陆远很强大,但也牢牢将陆远困死。

这种关系越紧密便越加的难以脱身。

这就是陆远为什么不喜欢政治联姻的原因。

政治联姻就是将两个完全不相干的家庭、两种不同的政治势力强行联系到一起,越往上走路越窄,因为你将不得不做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犯不愿意犯的错。

保徐阶就是例子。

江南党那么多老人轮番出面求情,这面子,陆远不得不给啊。

虽然徐阶也牺牲了很多利益,但命保下来了。

而杨继盛呢,他明明是对的,是一个正直的人,但却因此丢了官,还被扣上了污蔑徐阶的帽子,成了一个小人。

“参见太傅。”

“二位部堂来了,快请坐。”

文渊阁内,正在批奏本的陆远抬头看了一眼,招呼道:“二位部堂先稍待本辅片刻,马上就好。”

嘉靖都还没掀桌子呢,陆远怎么可能先把桌子给掀了,更何况,他也不想造反当皇帝,更不想打南北内战,分裂国家。

现在他也坐上南京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了。

陆远忙完后放下笔,端茶的功夫冲二人一笑。

假手易位、世代传续,最顶层这个小圈子,兜兜转转其实还是这些人,底层人的机会很渺茫。

二人见状也是明白过来,看来今天这次会见和谈话很正式。

陆远想要救国就要摆脱自身受困于江南党的现状,而想要摆脱江南党,动教育就成了一个选择。

徐阶依旧是那個人前显贵的阁臣君子。

教育直接联系科举,是一块很大的政治蛋糕,你想要将这块落后的过期蛋糕扔进垃圾桶,首先要做出一块更大的蛋糕来取代,不能先扔后做,要先做后扔,这个顺序问题不能出错。

“太傅这的茶真是绝好。”两人没有直接回应,反而是夸起了陆远这里的茶叶:“但是下官品起来,又好像不是狮峰龙井。”

陆远只能找来新的礼部尚书杨成修以及吏部尚书罗珵。

张四维给两人看上了茶水,拿起本子和笔坐到了陆远右下手侧后的一处条案,俨然是一副准备做记录的姿态。

但那就太玩笑了。

礼部和工部都换了主官,万镗和潘潢两人已经致仕,如今在南京城里颐养天年,好生自在。

当然还有更简单的选择,就是屠刀!

至于这个罗珵前文介绍过,原南京吏部尚书罗钦顺的亲侄子,也是严嵩当年的老领导。

这种政治生态已经被严重污染,长此以往,这个国家注定好不了,只会在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后轰然倒塌。

而这个杨成修就是万镗当年的随官出身,被举荐接了礼部尚书一职。

“等着急了吧。”

“杭州一个茶商自己炒的茶。”

陆远简单介绍了一下:“托人给本辅送了些,两位部堂如果觉得还可以,待会带些回去尝尝。”

“恭敬不如从命,多谢太傅赐茶。”

随口寒暄几句,陆远开始将话题向着正事上去引。

“年初一的时候徐阁老来了南京,当然主要还是去松江,你们也都知道,去年出了杨继盛那档子事,给徐阁老的声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人是松江出来的,要是不出面自证清白一番,父老家乡的人该怎么看他。

来南京见本辅属于是顺路,又顺手给本辅带了些礼物。”

这些家常话陆远聊着两人都没搭话,因为还没有话引子,总不能问陆远送礼的事。

“其中有一个礼物本辅很喜欢,是他家公子徐璠整理出来的这些年国子监座师们的授课文本,你们也知道,本辅的长子岁数八岁了,蒙皇上降天恩,准了他小子免试入国子监读书,这份礼物可谓送的是恰当其时。”

说到这里陆远举杯喝了一口茶,意思很明确,该你俩接话了。

这里杨成修看了一眼罗珵,示意请后者先开口。

论亲近关系,罗珵当然是和陆远更近一些,毕竟之前陆远做吏部尚书的时候罗珵就是吏部左侍郎,两人搭班子两年多呢,彼此也熟悉。

“徐阁老的公子确实有心了。”罗珵呵呵一笑言道:“这教孩子的事确实得重视,下官倒也认识不少名士大儒,如果太傅需要的话吩咐一声,下官推荐几人给令郎。”

“名士大儒那都是淡泊名利的雅士,本辅怎好随意打扰。”

“太傅高节。”

罗珵领会到了陆远的意思,言道:“也是下官有欠考虑了,太傅身为翰林学士、掌翰林院事,论才学,天下何人可出太傅其右。”

“哈哈,罗部堂这是捧本辅呢。”陆远朗声一笑,摆手道:“愧不敢当啊。”

这功夫杨成修在一旁也听明白了。

徐阶给陆远的儿子准备了国子监的一些功课,但是陆远不满意,也不打算请名士大儒给儿子授课,说明陆远没想过将孩子送进国子监,既然有此打算,那就意味着陆远对教育有自己的想法,而今天召他们二人来,为的应该就是这件事。

一个礼部、一个吏部,可不正好都是和教育有关系的衙门。

明白归明白,话当然不能直接说,杨成修也绕了一个圈子。

“太傅太谦虚了,江南今日之景象都是太傅一手缔造之功,对了太傅,听说去年的考成,松江知府李崇又是第一名。”

“对,又是松江府第一。”

陆远点点头:“连续两年第一,这个李崇本辅很欣赏啊,今年说什么也要给他调整一下位置了,本辅打算让他去浙江,出任右布政使。”

“李崇能如此出色,把一个松江治理的这般好,不都是太傅您的教导之功吗。”

杨成修吹捧道:“太傅掌翰林院事为国朝育才,坐宫文渊,又教导地方官员如何治政,育才育官,太傅之英明睿智,岂是我辈可以望其项背的,下官初掌礼部,很多事上存在困惑,一心想找太傅您汇报一番。”

“杨部堂请说。”

“现如今礼部也打算着手制定自己的内部考成标准,礼部管着地方的提学道和教谕,负责开化启智,但是担任教谕的官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高有的低,是而这个考成的标准很难界定,如果只按照每个地方出多少秀才、举人、进士来做标准的话,那么江西、浙江就会很高,广东、广西就会很差,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提学道衙门不行,还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这一点下官很困惑,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如果说陆远确实有动教育的打算,那么杨成修这么说就是主动给陆远递话。

这是个聪明人。

陆远很满意。

“江西的成材率高那是因为有着千年的历史沉淀,两广归服王化本就晚一些,像广西,都到了南宋时期才设府开衙,再往前一直都是羁縻州,宣慰司,满打满算到今日才三四百年的时间,使用孔孟学说进行教育的确很难推动。”

陆远言道:“依本辅看,可以考虑在广西、湖广个别宣慰司这些因为历史原因、文化原因、种族原因而迥异于咱们主流学术大省的地方进行教材的重新编修,完全可以学习考成法的制度经验,搞一搞教育试点嘛。”

罗珵不动声色的品茶,心里早已翻江倒海。

教育试点?

那这些被划做试点的地方,将来的学生怎么出头?

参加科举铁定是没戏的,那不参加科举,怎么安置?

在这个时代,教育只有和公务员体系挂上钩才能存活,不然这种教育不存在任何存活的土壤。

天下的孩子自幼读书,大了参加科举博取功名,然后当官。

这是刻进大脑里、血液中的认知。

你让我送孩子去接受新教育,那你告诉我,学会了能不能当官?

说其他的都是放屁,就问你这一点。

如果伱说不能,那哪凉快去哪呆着,老子不学,也不会让孩子学,就那么简单!

因此改革教育的阻力不单单是守旧派和旧有利益阶级带来的,还有就是数量庞大的老百姓群体自身的底层阻力。

一家子含辛茹苦,都盼着能出一个寒门贵子从此摇身一变成为官宦门第,继而光宗耀祖。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低,但是存在的。

啪的一声你陆太傅扔出一个教育试点,搞所谓的教育改革,连这最后一点希望都没了,那能行吗?

作为一名入仕之后就一直在吏部工作长达二十多年的官员,罗珵非常清楚整个大明朝的政治体系构成和其中选材用材的逻辑,是而对陆远提出教育试点这件事,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太傅,管仲言: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就是树人,诚可谓终身之计啊。”

言外之意,不可操之过急。

陆远含笑点头:“罗部堂所言甚是,树人确实是终身之计,可能需要一百年也可能需要两百年,但是,最重要的不是一百年两百年,而是第一年。

今年做,一百年后能成功,一百年后再做,就是二百年后才能成功,我们一句终身之计就把问题扔给了后人,后人难道就不嫌麻烦了?代代如此,那到底啥时候是第一年啊。”

罗珵闻之语塞,片刻后才拱手。

“太傅所言发人深省,下官受教。”

“前些年闹倭乱,从嘉靖二十一年的海盗猖獗到嘉靖三十三年汪直伏法,前后十二年时间,朝廷花了多少钱,沿海死了多少百姓,如果说从嘉靖元年亦或者从郑和下西洋那一年开始,朝廷就能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从那一年开始鼓励民间的发展、设立海关有序的管理进出口、有章程有规矩的合理分配海贸带来的每一文钱,还会有今朝这十几年的海乱吗?

事实上我们都看到了结果并亲身经历这一过程,开海本身存在着巨大的矛盾,政治矛盾、经济矛盾、思想矛盾,我们的祖辈就是因为这些矛盾的存在很棘手,索性推行海禁,搞一刀切。

他们确实没有矛盾了,但是麻烦的种子种了下来留给了我们这些后人,最终这些种子结出了汪直这个苦果,这个苦果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吃下去,因为这是我们祖上留给我们的,只能我们吃。

今天杨部堂说礼部无法制定考成制度,因为没有一个准确合理的界定标准,那不能因为这一点就索性不搞了,礼部不设考成标准,其他的衙门也可以不设,那我们还是一如既往,怎么轻松怎么当官,继续把问题扔给后来人,扔给我们的子子孙孙吗。”

陆远越说越痛快,最后大手一挥。

“本辅看,教育试点的事情可以好好议一议,拿出有效的、有理有据的章程出来,具体定在哪里,怎么做,本辅也不搞一言堂,士林贤达名士均可踊跃献策,本辅自当洗耳恭听。”

二人也算听明白了。

教育改革的事陆远是决心已定不容更改,不过陆远也没打算乾纲独断,教育这块蛋糕陆远不可能一个人吃进肚子里,还是大家一同商量,共同决策。

核心思想,求同存异。

改革是必须的,至于怎么改最符合集体的利益,陆远会给出充足的时间去讨论。

这便可以接受了。

“这事,是否可以召集翰林院、国子监的生员们一同讨论。”

陆远沉默许久后点头。

“可。”

与其将来等到监院生员知道后闹事,还不如说破无毒,要闹早点闹。

后面两年恐怕又不得安生了。

但没办法。

陆远嫌麻烦不去做,后人就要去做。

有的事,总要有人去走出第一步。

一代人苦,好过代代人苦!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