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首辅 > 第429章 干中介的知府

首辅 第429章 干中介的知府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5:54

第429章 干中介的知府

结束河北的行程之后,陆远紧跟着便马不停蹄赶往北京,迁都之后的北京城要比以往冷清不少,没有了在大街上横行霸道的王公贵胄,也少了几分所谓天子脚下的帝王之气。

来到这里,陆远便没有再怎么指手划脚,因为自从马坤被抓之后,北京知府就换成了陆远的老部下。

浙江右布政使文兴盛。

也就是十几年前跟着陆远在淳安县的那个主簿。

别看这家伙没什么能力,但就一点好,死忠,且贯彻执行力非常值得表扬。

陆远让干什么干什么,从来不问为什么,而且头很铁,不管什么阻力不阻力,凡是陆远交代下来的事,件件都能办明白,自然是一路仕途亨通。

在文兴盛的陪同下,陆远漫步在北京皇宫之内,看的出来,这里被保护的很好,而且有维护修缮的痕迹。

“当年成祖皇帝为了修建北京皇宫,征调了大量的民夫劳役,且耗时多年,如此文化之瑰宝,要保护好。”

对文兴盛的做法,陆远表示赞许,他感慨道:“不仅北京的皇宫,包括南京的皇宫也如此,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寸墙皮将来都是留给后人的珍贵文物。”

“您放心。”文兴盛跟随在侧,忙拍着胸脯保证:“门下必定牢记,全力做好这件事。”

“财政上有没有困难?”

陆远关心道:“北京财政一直都不健康,当年迁都之前,这里就全靠江南输税撑着,现如今迁都南下,恐怕日子更难过吧,要是有困难就说出来,本辅看如何帮你协调解决。”

“没有困难。”文兴盛挺着胸膛说道:“北京完全有余力来修缮皇宫。”

“哦?”

陆远来了兴致:“看你这态势,财政上很宽裕。”

“是。”

“细说说。”

陆远走到一处亭子歇脚,招呼文兴盛坐到自己跟前,颇为感兴趣的询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太师,北京过往的数十年内为什么穷?”

文兴盛先是向陆远抛出一个问题,随后又觉得这样有些失礼不妥,刚欲开口,陆远已经说了话。

“你倒是先考上本辅了,在成祖迁都,于北京设置行部之前,北京是我大明朝镇北要塞,只做军事重镇而用,成祖觉得北京太过贫瘠,于是迁江南六省富商北上,认为富商多、官员多,北京就会繁华。

然而富商虽然去了北京,但其产业仍旧在南,因为北京闭塞,强行将产业转移到北京只有倒闭一条路,所以成祖又下大力气扩修大运河,为此从山东征集了大量徭役,还逼反出一个白莲教。

本以为大运河扩修之后,南北漕运打通可以繁华北京城,结果却是,大运河一打通,这些强行迁来的富商们又都跑回了江南,原因是北京没有多少百姓,都是商人,生意做给谁?

没办法,成祖又迁了河南、山西、陕西的百姓到北京,这一迁就迁了足足五十万之巨,这才算是把商人们留住。

可成祖忽略了官僚集团扎根扩张的必然规律,那就是随着北京成为权力中心后,王公贵胄、文武百官集中于此,他们大量兼并田亩,北京就这么点地,只够几十万百姓分的,他们一兼并,老百姓就没了地,不仅朝廷收不上税,连带着这些个商人的买卖也越来越难干。

等到了天顺年,曾经被成祖迁来北京的江南富商又纷纷回了江南,留下一地狼藉的北京和大几十万佃户给了朝廷,因此自然是越来越穷,只能靠江南的输供度日。”

“太师英明。”

文兴盛捧上一句,而后才言道:“北京的穷主要根源在于收不上税,北京八成的田亩都在王公贵胄的手中,而今随着诸藩王主动纳税,带着官员士绅群体也纳税,根源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是北京财政得以好转的第一因素。

其次,北京也有优势,那就是人多,北京也就是原先的顺天府,弘治十五年的时候就足足有七十二万人,到了迁都南下的时候更是有八十万人之巨。

太师,八十万啊,这么多人丁能干的事太多了,下官在浙江为官多年,也算认识不少商人,其中有一个干过远洋贸易,我把他请过来在天津港建了一所学校。”

“学校?什么学校。”

“海员学校。”文兴盛嘿嘿一笑:“专门培养远洋的海员,然后将这些培养出来的海员打包全送给远东,省的远东自己招募和培训了,现在满剌加给了咱们,想必将来整个南洋都跑不掉,远东将来的海外生意一定需要大量海员,不光远东,只要是做远洋贸易的商号都缺,下官先一步把培训海员的产业干出规模来,将来就靠送人力也能赚不少。”

陆远啊了一声。

“你这一次性培训多少人?”

“现在已经开班三期了,前两期就培训了接近五千人。”

“老百姓愿意来?”

“又不要学费。”文兴盛说道:“下官不收学费,并且许诺学成一定安排工作,收入也比种地高,老百姓踊跃着呢,培训时间又不长,三四个月就够了,主要是适应海上生活,然后学会维修船上用品以及相关基础知识,强化下水性就足够了。

就这两期五千人,远东每个月就得支付给下官,哦不,是给北京知府衙门两千五百两费用。一年那可就是三万两啊。”

陆远人都听麻了。

在北京干人力中介不稀奇,不过把这里的百姓往外输送去务工,怎么听起来总感觉那么别扭呢。

真是倒反天罡。

文兴盛在旁边美滋滋的继续说着:“一个人一个月的中介费就是五钱银子,下官将来打算培训个十万人,要让所有干外贸生意的商会都用下官这天津海员学校的人,如此一来,一个月就是五万两,一年啥也不用干净赚六十万呐。

等衙门账上钱多了之后,下官就把北京这些官员和富商地主手中的地都买下来,完成土地国有,然后全部用来办厂,再在天津建他几个造船厂,用我们自己的船拉自己生产的商品,配上自己的海员出海搞自由贸易,至于粮食的缺口问题也完全不用担心。

从江南购买一部分缺口,加上留出一部分土地种植高产作物,稳住粮价吃饱肚子铁定没问题。”

“停停停。”

陆远见他越说越兴奋,开口喊了停:“听你这规划,还十万海员,恐怕十年都实现不了吧。”

“下官预计怎么都得一二十年。”

“一二十年,你还打算在北京埋头干几十年?”陆远很是诧异:“咋的,不想升了?”

“太师,在您面前,门下就不说假话了,实话实说,确实不想升了。”

文兴盛说道:“下官就是一个举人功名,这辈子惦记最大的官无非也就是一个知县,不知道是哪座祖坟冒了青烟,让下官能投到太师门下,一路走来,知县、知府、布政,再如今北京知府,这在当年可叫顺天巡抚啊。

再往上那就是尚书、是部院大臣,下官不敢奢想也不想去当,官当的越大越累,就如今这般真挺好的,下官现在就一个心愿,那就是把北京发展好,就让北京知府做下官仕途的终点吧。”

听完文兴盛的话,陆远是真动容了。

这思想觉悟确是够高的。

“行吧。”陆远点点头:“既然你意如此,那本辅就支持你,也向你许诺,只要你不犯法,不犯大错误,谁也动不了你的位置,本辅等着你把北京发展起来。”

“下官遵命,多谢太师。”

陆远站起身,环顾这皇宫景象:“若是天下官员皆如兴盛你一般,国家就不需要本辅这个首揆了。”

众人皆动容,还没等大伙开口,陆远自己又自嘲一笑。

“虚伪,虚伪了,哈哈。”

这时,张四维从远处跑来,禀报道:“太师,九边总兵进京了。”

陆远顿时眯起眼睛。

重头戏来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