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首辅 > 第430章 刺头

首辅 第430章 刺头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5:54

第430章 刺头

第430章 刺头

召集九边总兵进北京是俞大猷的建议,虽然说此次陆远北上是为了视察九边防务,但出于安全考虑,俞大猷并不支持陆远真跑到九边重镇上去。

一者,虽然现在大明和俺答的蒙古通商很稳定,可保不齐俺答再次犯边,二者,九边这些重镇的总兵官们是否已经真的效忠国宪内阁还并不清楚,万一有嘉靖的死忠臣子趁着陆远视察的时候反叛,那还得了?

因此,会见九边总兵的地方被选在了北京。

所谓九边,即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三关镇(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共九镇。

此九镇完全成型是在嘉靖二十一年,和明初洪武时期的九边不同。

洪武年,明代北方边防在漠南(后世内蒙),等到土木之变后,明朝就完全失去了漠南诸卫,尤其是失去了东胜左右卫(左卫在内蒙呼和浩特、右卫在内蒙乌兰察布)导致明朝的北方边防不得不内迁于长城之内,由此也开始了长达近一百五十年的北方边患之祸。

简单来说,有漠南诸卫的时候,明朝在对蒙作战中占据战略的完全主动(洪武北伐、永乐北伐),而没了漠南诸卫,就轮到蒙古占据完全主动,随时可以打秋风甚至全面入关。

这九位总兵分别是辽东都指挥使孟冲(原辽东总兵李成梁远征去了,孟冲从原北京京营带兵去的辽阳大营,改组辽东总兵制)。

蓟州总兵胡镇、宣府总兵李贺、大同总兵刘汉、三关总兵李涞、延绥总兵赵岢、宁夏总兵姜应熊、固原总兵任杰、甘肃总兵徐仁。

众所周知,江南或者说几乎全国都开始进行军队改制,总兵制度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恢复都司,采取募兵制和军衔制。

连辽东都改了制,调离李成梁换上孟冲,然后调了五万军进入,用人数的优势强行和原辽东镇的官兵进行融合,加强中央对辽东的绝对掌控。

不过这九边去其一,还剩八个镇没有改编呢。

改编八镇事关国家军权之统一,关乎国家北疆之安危,是陆远这次北上巡视的核心目的。

“九镇总兵一起来的?”

在去往武英殿的路上,陆远问了一句。

张四维点点头:“是的,一起到的。”

“哈哈哈哈。”陆远忍不住笑了出来:“本辅又不是吃人的猛兽,这些人何至于如此惧怕,难道还怕本辅一一吃掉他们啊,带兵了吗?”

“各自都只带了二百护卫,都被俞将军拦在了城外。”

陆远嗯了一声不再多言,快步走入武英殿内,此刻的殿内,来自九边的九位总兵将军已然到齐,加上俞大猷,十人无不是甲胄鲜明,神情严肃。

见到陆远进来便立时起身,虽然他们所有人都没有见过陆远,可也能认出陆远身上的正一品官袍,加上陆远常年身居高位养出来的气势,因此各自心中都有了答案。

甲胄摩挲声中,除俞大猷抱拳躬身外,九人皆是单膝跪地。

“末将参见太师,恭请太师金体万安。”

别看来之前这伙人都知道大明朝废跪礼的事,但第一次和陆远见面,谁知道后者是认真的还是开玩笑的,因此还是谦卑点,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果然,陆远并没有责怪,而是非常热情的上前一一扶起。

“各位将军快请起、快请起。”

众人起身之后,陆远走到主位上落座,两手虚压:“各位将军都坐吧。”

十人分坐两列,落了座后各自沉默,显然是想等着陆远先开口。

“本辅此番北上为的就是视察九边防务,不过本辅不通军务,不像各位将军都是戎马半生,所以就不横加指点了,主要是想和各位聊聊,九边可有什么困难,如有,本辅尽力为各位解决。”

几人依旧是沉默,显然是摸不透陆远心意到底如何。

俞大猷见几人不说话,只能先开口拿话来引。

“诸位,这两年边疆都还安宁吧。”

“托朝廷的福,还算稳定。”

姜应熊开口言道:“除了两年前在庄凉打了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以及偶尔会和土默特部有些摩擦,其他大的事没什么。”

对其口中的庄凉在哪里陆远还真不清楚,于是看了眼俞大猷,后者解释道。

“在甘肃平凉。”

陆远点点头:“胜败如何?”

姜应熊答道:“我军死伤一百七十二人,斩首二百三十六级。”

“有印象了。”陆远这才想起来:“这件事有两年半左右了吧,本辅记得戚继光当时汇报过。”

俞大猷应了话:“是,当年这件事进了大都督府,政治部拟了嘉奖,您签的字,赏赐给宁夏镇作战官兵一千两白银、五千斤肉,当时这场冲突的领兵千户,擢升一级。”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陆远连连点头,看向姜应熊道:“姜将军为国浴血,辛苦了。”

后者微微垂首答话:“太师言重,末将身在行伍,份内之事罢了。”

这时李涞开了口,语气有些不忿:“太师,末将这年初也和蒙古人打了一场,为什么末将这就没有朝廷的嘉奖呢。”

陆远微微一怔看向俞大猷,后者也是困惑。

“这。”

“你不知道?”俞大猷忙道:“太师,末将在作训部,这件事确实不知。”

陆远于是偏头看向张四维:“政工部有人跟来吗?”

“有。”

“叫来。”

“是。”

不多时,一名政工部的武官走进来见礼,陆远示意他坐在俞大猷后面,随后将之前李涞说的事问向他:“有这件事吗?”

“三关镇是汇报过这件事。”武官答话道:“不过太师,无论是军事摩擦还是小规模作战,战果我们政工部都是需要核实的,可派去三关的人被李总兵拒了,因此只能回来复命,没有核实只能按照虚报军情来算。”

陆远眯起眼睛转头看向李涞:“李将军?”

“太师。”李涞腾地一下站起身:“这种事末将难道会虚报吗,不让那什么,政,政什么玩意的人来是因为当时末将在雁门关和蒙古人前线对峙,手下的兵将又不认识南京来的这什么新衙门令函,因此为了安全才没有让他们入关,谁知道他们脾气那么大,一天时间都不愿意等,直接就回南京去了。”

“本辅当然不会怀疑李将军。”陆远露出微笑:“既然是误会那就当面说清楚,现在本辅在这里亲自为李将军做主,你们取得什么战果啊。”

“杀敌二百三十人,自身伤亡六七十吧。”

陆远眉头一挑,笑容更加灿烂:“好,李将军不愧是一员猛将,竟取得如此令人骄傲的军功,大猷啊。”

“末将在。”

“回头安排人陪着政工部的去一趟三关,核实一下。”

“是。”

李涞急道:“太师,仗是年关打的,至今都八个多月了,难不成末将还能把那几百颗脑袋留到今年过年吗。”

“呵呵。”陆远笑笑:“所以李将军是什么意思?”

“末将只是觉得有功不赏,实在是难以让人服气。”

俞大猷脸色一变呵斥道:“放肆,怎么和太师说话的。”

“末将说的是实情。”

“既然是实情,为什么不让政工部的人核实战果。”

“南京衙门的老爷天天在南京城享福,我们边关的将士不认识有什么奇怪的吗。”

陆远适时抬手:“好了,吵什么。”

止住二人后,陆远继续笑眯眯说道:“李将军说的也是实情,边关离着南京迢迢数千里,大都督府又是新衙门,不认识印信函令也正常,为保安全不让人入关是正确的,说明李将军治下有方,安全意识很强嘛,应该嘉奖。”

李涞的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这样。”陆远看向那名政工部武官:“你记下。”

后者立马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

“三关镇将士作战勇猛,立有战功,赏赐三关镇参战士兵每人五两,负伤者每人三十两,阵亡者五十两,全军犒赏肉五千斤,每人棉衣一件,另外,三关镇总兵李涞统军有方,治下甚严,擢升两级,入京担任军械研发部副部长,授三级将官衔。”

听到前面的内容时李涞还满脸微笑,可很快就变得严肃,直到最后更是坐不住的起身。

他不懂什么叫军械研发部,但光听名字也能听出来,是个跟军权一丁点关系都没有的衙门,还是个副职。

至于最后那什么三级将官?狗屁!

明升暗降,挪位虚职,这一手玩的是明明白白。

“李将军有功,提拔是应该的,不用如此兴奋。”陆远依旧是微笑:“李将军快坐吧。”

李涞有心说话,可话到嘴边最终还是生生咽了下去,抱拳道:“太师,三关系朝廷北疆安危,末将觉得”

“李将军觉得什么?”

陆远的笑容开始收敛:“觉得我大明朝没了李将军坐镇,三关就守不住了?”

“末将不是那個意思。”

“那李将军还等什么呢?”

李涞的腮帮子鼓起:“是,末将遵命,多谢太师提拔。”

说完就闷闷不平的坐下。

而其他几名总兵此刻也是心中一凛。

陆太师可不好糊弄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