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泰的坚持

耕耘贞观 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泰的坚持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泰的坚持

耕耘贞观

“咳咳!”房玄龄咳嗽了几声,开口道:“魏王你有没有办法,让长安将士们也都能稳定吃上肉食!”

房玄龄算是看明白了,今天就不应该过来。

但现在有了魏王养的学府兵作为对比,若军队伙食不想办法提升提升,以后这些武将还不知道会怎么样闹呢!

但现实一点点啊,古往今来谁像魏王这般的闹腾的。

国家为什么选择府兵制,你们别人不清楚,你们这些当兵的难当不清楚吗?!

谁不知道募兵制好,但募兵制花钱啊.

与之对比府兵制好多了,基本上军队的绝大多数的花销给了士兵个人承担.

国家只养那种顶尖的精锐就好了,比如说李世民的玄甲军,比如说大唐的元从禁军,这省下了多少的军费。

“我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李泰思索着回答道,

“这不容易,因为通常可以使用的羊肉与牛……猪肉,实际上在长安附近是很难大规模养殖的.

因为长安附近的田地更适合种植人类吃的小麦,而且没有足够饲料,自然也就没大规模进行养殖的条件。”

房玄龄听到这话,到底满意的点点头,目光向着四周扫了扫,一股威严由然而生。

这可不是自己不想要给大家福利,而就算是魏王本人,也都未必能够做到这一点。

而李泰倒没看出房玄龄的意思,自顾自道:

“所以能在长安周边进行饲养的牲畜,那就只有鸡鸭鹅之类的禽类。

这样的需要选择一处适合的村镇作为试点,然后通过渭河收集周围城市的小麦谷子的壳与麦麸,将其磨碎,作为饲料给禽类食用。

这样的话,禽类就不需要更人抢夺粮食,这样才有大规模生产的可能。

至于渭河上下游的麦麸与稻谷壳能够供养多大规模的禽类市场,说实话,我不知道,需要找一个村镇试一试才知道!”

李泰摊开了双手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毕竟自己在高陵的养鸡场养鸭场虽然也有,但又不是要供应整个长安的军队。

但即使如此饲料的原因到底限制住了自己饲养的规模。

如果房玄龄愿意以一个县市作为养殖场,整合整个渭河上下游的稻谷壳与麦麸,实际上还是能够供养出来的。

只不过,这样等于让长安周围一个县成为产业较单一的卫星城,依附于长安而存在。

当然,这里面其实最重要的其他都好说,就是有时如果出现鸡瘟,那整个县市基本上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这个过程应该怎么样让当地的百姓渡过去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房相想要技术的话,我的禽类产业能够借调人手给您。

但有一点需要知道,禽类的数量到达百只以上时十分容易出现鸡瘟。

我手下虽然有预防的办法,但也不敢保证鸡鸭之类终生不得疾病。

所以如果建立这种州县,需要做好如果出现了鸡瘟之类的应该如何防备!”

李泰很是细心的对着房玄龄说道,“所以我手下产业一般五百到一千只禽类为一处。

就算出现鸡瘟什么直接将某种处的禽类全部处理掉,相对来说也不会太过心疼!”

房玄龄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觉得李泰的建议还是相当不错的。

能不能行至少要先试一试,大不了当初建立的仓储,优先供应这个试点的城镇好了。

“当然,我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修建一条长安到洛阳的驰道!”李泰果断推荐自己一直以来都是想要打的主意,

“只要这一条道路修建起来,那整个关东的物资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长安。

同时长安的政令也能够第一时间传达下来!”

“要多少钱!”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沉声询问了一句!

“应该比大运河修建要便宜一些吧!”李泰用运河做了简单对比。

“你是不是还想要修建大运河啊!”李世民听到李泰这话,眉头都竖起来了!

“没有没有,大运河都修建了,我再改道没意义!”李泰很坦然道。

“魏王,您就别说了!”杜如晦看着李世民都有些冒火的样子,到底是连忙劝道。

李泰虽然有所坚持,但到底不是白痴,尤其是面对李世民的时候,果断道,

“阿耶,我的意思是,我对修建这驰道没有具体的估算,毕竟有三百多里的路程。

现在我在河南道修建快速道路,可从侧面对这工程进行评估,如果能修,再修就好了!”

李世民听到了李泰这话,到底是点点头。

虽然李泰说出来的话,让人很是冒火,如果不是自己亲儿子,怕是要撕了他那张嘴。

但李泰做事还是很稳妥的,就算想修建洛阳到长安之间的驰道,到底也先拿河南道实验。

“好了,那就到此为止,等到薛仁贵与学府兵探亲完毕,就将他们编入元武禁军。

常年驻扎长安,他们也就算正式转为朝廷的士卒,你不用再垫钱了!”李世民道。

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开口道,“那阿耶,学府兵还要派遣到西海郡驻扎训练吗?”

“你说呢!”李世民听到李泰的问话道:“继续去那边磨炼吧,磨炼好了等到这批士卒退役,他们再补充进来!”

李泰听到这话,忍不住摇头道,“这批士卒的年龄最高的也只二十二三岁。

等到他们退役要等什么时候,我觉得每年长安的学府兵可以开放一定的名额出来。

让从高原归来的学府兵选择优异的补充到里面。

但是剩下来退役的士卒,我觉得还把他们组织起来搬砖吧!”

“魏王您这是对搬砖有多执念!”侯君集听到李泰的话哭笑不得,站出来行礼道,

“这批人臣觉得像是西海郡这样受到天时地利磨炼,又有肉食的地方乃是练兵的绝佳地。

如果从那里出来的士卒能熟悉的掌握天赋与自适应,也能非常容易的适应其他军队作。

他们每个都能作为伍长什长之用,比较起来还是将其补充到其他军队更加妥当!”

“那我负重一百六十斤的徭役……”李泰此刻充满希望的目光向着李世民看过去。

“什么徭役,这是大唐的将士!”李世民很严肃的对李泰道,“不要折辱大唐将士!”

开玩笑,这么精锐的部队给你做徭役,要不是你是自己儿子一手培养出这样的部队来,李世民都想要把李泰一脚踢出这太极殿了。

你妹的什么叫做暴殄之物你知不知道,熔炼了武器掌握的自适应天赋,你又不是发挥不出他们的战斗力,居然满脑子徭役徭役徭役。

这个世界不仅是徭役,这么精锐的队伍居然用来做徭役,你疯了啊!

李泰看着李世民,很是显然自己给自己准备的徭役没了。

“那个……阿耶,您还有什么事情吗?”李泰看着李世民弱弱询问道。

“暂时没有了!”李世民想想自己要李泰回来最主要的就是要询问有关薛仁贵等人不拆除编制,以及那么多的钢铁李泰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

现在这两个问题,李泰已经回答了,其他的问题七七八八的虽然杂碎,但就就本质来说,也不过只是这两个问题的衍生而已。

最重要得是搜刮了李泰仿佛松鼠储蓄似的储存起来的人才,顿时感觉神清气爽啊。

“我有!”李泰狠狠咬着这两个字,道:“阿耶可还记得,我们曾经说过的人口问题!”

“哦……”李世民听到这话,脸色不由严肃了起来,就算是魏征,房玄龄与杜如晦,神色一样变得严肃。

李靖则是微微眯起了眼睛,至于侯君集左看看又看看,一脸茫然。

侯君集的目光中充满了疑惑,大家不是一个档次的嘛,为什么就我听着一头雾水!

“你今日来是因为这件事情!”李世民沉声说道:“你有什么想法!”

说实话,李世民非常的清楚,当初的自己为什么会愿意让李泰去建立农业学府,甚至主动给李泰保驾护航,难道自己不知道李泰会成为李承乾的竞争对手吗?

自己知道,但没办法,在李泰之前甚至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

而李泰的所有举动不管对错,都是冲着解决或者是缓解人口目的而去的。

甚至当初的让女子结婚年龄推迟的事,虽然在李泰看来是保护女性,但在李世民看来,也有着减缓人口饱和的一种政策。

所以,李世民现在既是期待华夏人口的恢复,又是头疼华夏人口的恢复。

因为华夏的人口越向巅峰方向迈出一步,那么对大唐来说就距离陨落近了一分。

这种自己的国家刚刚兴建,就能够见到它注定会灭亡的感觉,说实话,如果换了一个皇帝说不定已经开始摆烂了。

毕竟自己的努力对朝代的兴衰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那还努力什么,摆烂就好了,让人口自由增长,直接增长到国家承受不了为止。

但李世民到底是李世民,正知道了这一点,他工作起来不再急躁反而冲着稳妥着去的。

只不过李世民也知道,有的政策稳妥了,更是会拖动人口进一步的向着巅峰冲去!

“如今已经是贞观十二年,距离武德年间的户籍侦查已经过了十数年的时间。

我觉得我们大唐的户籍应该是有了显着的变化,我们虽然解决不了问题,但至少要知道,人口的增长速度。

所以孩儿觉得明年应该对人口或者户籍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李泰神色严肃的说道。

“户籍普查?!”李世民听到这话,目光不由向房玄龄的看过去。

房玄龄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摸摸自己的胡子道:“魏王所言甚是。

贞观以来已经有十二年了,的确需要进行一次针对全国的户籍普查!

哪怕我们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至少要清楚问题发展的程度。

不过,魏王既然提出这件事,应该有些想法吧!”

“小王有一点点小小的建议!”李泰伸出自己的手指头意思意思的样子。

见到李泰这般样子,李世民沉声道,“莫闹,你有什么想法?!”

“我觉得,可以在过年前,国家组织一次发送年节的活动,只要是在朝廷登记户口上的百姓,可以到县城内领取一份肉,一份鱼干,一份年糕,以及一份鸡肉!”李泰开口道。

“这……”房玄龄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沉默了起来,沉声道,

“时间太短暂了,怕物资准备并不充足,而且想把东西从县城发送到百姓手中也很难!”

说实话,对于皇权不下州县这种事情,难道房玄龄不知道吗?怎么可能!

作为大唐第一名相,非常清楚大唐皇权,更准确得说,大汉时代遗留下来的隐患。

世家问题一直是大汉到大唐的主要问题,哪怕他们在表面上已经没有当初那种直接操控朝政的权利,但残余世家力量哪怕在大唐取得天下的情况下,依旧在基层盘踞着。

所谓的什么名门望族,不都是世家的缩影,他们随时准备着反扑朝廷。

实际上以后的世家也成功了,尤其武则天把陇西贵族彻底打垮后,基本上做宰相的就是五姓七望为代表世家。

只不过因为科举制度的存在,出现了庶族地主,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世家,只不过是世家之中的寒门,甚至是比寒门更加低的庶族分支。

一直到黄巢起义,以及五代十国的武夫当国,才彻彻底底把世家彻底碾碎。

就算华夏还有世家,但至少不会是那种直接操控政权的顶尖世家了,而科举制度也给百姓们铸造了一条渺茫而公平的进身之阶,哪怕是在现在高考依旧是跨越阶级的最佳方式。

“那就再小一点,给所有农业学府的学生进行发放如何!”李泰坚毅的看着李世民道,

“发放到每一个有农业学府学籍的学生手里,一个人都不能少!”

虽然有时候李泰软软糯糯的,一个个家伙拿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吭声。

但现在,李泰的目光毫无退缩的看着李世民,这不是展示力量,而是展示决心!

对李泰来说,最重要得自始至终都是人口,在这个大方向上,自己绝对不会有半分动摇。

毕竟在贞观时代积累不到五百万户的人口,对李泰来说,想让大唐迈出对外的脚步真的太难了。

所以,自己必须要保证人口信息的准确性,此刻提出了农业学府发放年节。

自己的命令能够触及整个农业学府的体系,那不论津口,农学社,医行走,甚至是工匠,他们都能接触到社会的底层,李泰相信自己一手打造的体系。

“这是你自己的学府,你自己决定便是!”李世民看着李泰,沉声说道。

“谢圣人!”李泰恭敬行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