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369章 未雨绸缪者众

汉家功业 第369章 未雨绸缪者众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369章 未雨绸缪者众

第369章 未雨绸缪者众

直到晚间,荀彧才出了内廷,回到尚书台。

钟繇等的已经有些不耐烦了,见他回来,直接拉到值房,关上门,低声道:“陛下说了什么?”

荀彧神色倒是平静,坐下后,仔细回忆一阵,才慢慢道:“陛下说,改元之后,不得大动。”

钟繇坐在对面,咀嚼着这几句话,神情有些不解的道:“什么叫做不得大动?”

荀彧看着他,道:“尚书台、六曹的官员基本不动。”

钟繇先是一怔,而后神色警惕,道:“陛下之前,不是要亲自遴选户曹,吏曹尚书人选吗?刑曹的司马儁身体也不好,孔融不是要升任礼曹尚书吗?那工曹的吴景不当去职吗?”

荀彧见他一口气问这么多,知道他紧张,道:“不用多想,陛下已经认可了户丁、田亩,目标还是分地安民。”

刘虞思索再三,道:“你暂且留在洛阳,住进鸿胪寺,没有我的命令,不准离开。”

钟繇满脸肃容,道:“这个想法不可有,也不能让公达知道半点!”

刘虞病的太重,俨然油尽灯枯,却又比不过他的心思重。

钟繇对这些宗教十分反感,尤其是这个五斗米教教,入教须交五斗米,不是**裸的诈骗吗?

徐荣仍旧毫无异样,道:“末将绝无虚言。”

荀彧神色不变,没有外漏什么情绪,道:“陛下只是随口一说,还不至于。”

徐荣风尘仆仆,从徐州赶了回来。

钟繇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在钟繇一脸怪异中,侍卫凑近,低声道:“仆射,有传言说,那张鲁的母亲前不久进宫为太后娘娘治病,很得太后娘娘喜欢,现在就住在宫里。”

荀彧早就想过了,沉默一阵,道:“暂且没有那么严重,陛下没有拿掉公达的吏曹尚书,说明还是信我等的。专心于国政吧,年底之前,做好总结,对明年的计划进行确定,呈报陛下御准。”

荀彧喝了口茶,道:“陛下的目标未变,虽然提了很多要求,但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严重,态度相对缓和,没有强逼。”

徐荣连忙低头,抬着手道:“回大司马,有些眉目。刘备在徐州与董卓接连大战,皆都败北,无一胜迹,去汝南,是曹操所邀,未见结党痕迹。联军为董卓伏击,应该是袁绍设计,曹操是否参与无法确定,但他确实逃过一劫,得以保全实力。他军中的粮草数目不明,但至少比对外所说的还多出一倍,不知道从哪里筹集。董卓撤兵,追剿董卓的过程,曹操有意拖延时间。城破之后,曹操接掌了董卓近七成的兵马,虽然遣散众多,但依末将的调查,在谯县,沛郡驻扎的兵马,可能超过七万……”

钟繇脸色瞬变,道:“陛下怎么说?”

宫里那位陛下与先帝迥异,定下的目标,不达成决不罢休,钟繇不信刘辩会中途放弃。

荀彧点头,道:“陛下不同意,看来陛下还是执意征讨,彻底平定三羌,不做虚与委蛇。”

相比于半年前,刘虞脸角枯瘦,双眼凹陷,眼皮重的仿佛抬不起来。

“是什么人领头?”钟繇道。

钟繇脸色稍缓,欲言又止。

在一片冷寂中,一个年近六十的老者从侧门走进来,躬着身道。

公孙度神色不动,道:“大司马,还请保重身体。”

他哪里来的这么多的钱粮?真的是从世家大族那借的吗?

“大司马。”

侍卫骑着马,跟在边上,道:“好像是叫张鲁,十五六岁的少年,是天师道人的嫡孙,号称五雷正神。”

“正神腾空,降妖除魔!”

刘虞还有很多事情想做,还有很多的顾虑,他想在临死前,为大汉朝廷排除潜在的大贼!

“三五年……”

这些人都身居要职的‘非颍川党’无形中的制衡存在。

徐荣面不改色,道:“但末将查探的不会错,只多不少。”

身旁的侍卫走近,道:“回仆射,是五斗米教,也就是天师道,他们来洛阳传教了。”

老者躬着身,颇为恭谨,道:“是。下官不太相信。”

荀彧评估这个时间,道:“三年,应该是最艰难的时候,五年就有所恢复,可以一战,最好是五年。”

但作为丞相的‘小官’,可就不能单纯用品佚去衡量了。

区区‘颍川党’算什么,阉党、何进、袁氏,哪一个不比现在的‘颍川党’强盛百倍,可还不是风吹而倒,身死族灭。

荀攸,钟繇,荀彧,是所谓‘颍川党’的三魁首,而荀攸明显是三魁首中的魁首,众多出自颍川或者与颍川相关的官员,八成以上由荀攸举荐、安排。

在他们三人中,钟繇是一个沉默又长袖善舞的人,在一张严肃的脸下,是一口能说会道的嘴,是以在朝野中人脉极广,官声相当的好。

刘虞不可置否,道:“等我的命令吧。”

荀彧与钟繇两人在值房里讨论到了深夜,这才离宫回府。

钟繇坐在马车里,正疲惫的假寐,突然被一阵吵嚷的喝叫惊醒。

刘虞头也不抬,道:“都听到了?”

钟繇一怔,这个消息他还真不知道。

“末将参见大司马。”徐荣一身戎甲,器宇轩昂,表情又是沉默敦厚。

而后,随着刘辩的改制,权力从九寺转向六曹,荀攸作为吏曹尚书,不管是用意还是无意,都给了‘颍川党’成型以及坐大的客观条件与机会。

荀彧轻轻摇头,道:“我在想,是否请他去做一任州牧。”

他被卷入‘颍川党’,是自然而然的无心之举。

所谓的‘从事官’,是类似于从事史一类的小官。

但荀攸不同。

“不可!”

刘虞等他走了,低头看着身前的文书,神色阴沉,心里惊疑不定。

这种情形,钟繇万万不想看到,同时也是宫里不想的。

一直以来,曹操养兵的钱粮都是自筹的,不管是一万两万三万四万,可现在飙升到了七万,还是养的轻轻松松!

荀彧看了他一眼,稍稍沉吟,道:“陛下还提及了‘颍川党’的问题。”

“只有这样?”钟繇狐疑的追问道。

真的发生了,对‘颍川党’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公孙度没有动作,垂着眼帘,道:“大司马,下官明年也要六十岁了。”

‘颍川党’已然是尾大不掉,即便是荀彧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去处置。

钟繇听到这里才算安心,向来严肃的脸角放松下来,道:“那便好,我们做起事情来,从容一些,或许能避开诸多祸事。”

这种时候,朝廷要是罢了他的官,对他来说,将会是大麻烦!

钟繇应了声,道:“那,凉州的三羌也定了?”

荀彧是相信荀攸是有公心的,并未太在意,道:“将那个杨修,陈群,司马懿,曹昂等调到尚书台来,做尚书台从事官。”

‘颍川党’已经在不知不觉坐大到了独霸朝堂的地步,宫里看在眼里却一直不说,现在提出来,钟繇怎么能不担心。

而这些孩子,背后都有着不可小觑的背景。

要是荀氏这对叔侄闹掰,朝廷将瞬间分裂,陷入内讧。

此时,大司马府。

“这些是什么人?”等这群人走过了,钟繇皱着眉问道。

荀彧又喝了口茶,忽的警觉,这是宫里那位陛下的习惯,慢慢放下,道:“我知道了。”

但任由‘颍川党’扩大下去,迟早会触动宫里的逆鳞,进而引来雷霆之怒。

钟繇早就对此有所警惕,再听到刘辩提起,自然愈加不安,甚至是惶恐。

刘虞注视他良久,道:“我还派了另一拨人,你若欺瞒于我,是死罪!”

随着清算的不断深入,洛阳城里空缺了大半的官职,厄需填补。而阉党、外戚、袁氏占据了大汉朝廷内外,不论是因为恐惧还是怨恨,士族开始抵制朝廷,拒绝入仕。

荀攸出自大将军何进的幕府,在刘辩继位之前,不过是黄门侍郎,只是一个跑腿的小官。

这是宫里第一次提及‘颍川党’问题,钟繇不能不重视。

再经过这几年的时间,尤其是去年以来,荀彧拜相,钟繇,荀攸为左右仆射,‘颍川党’实际上已经把控了尚书台,掌握了大汉朝廷的最高理政机构。

“仆射,”

而荀彧不善于交际,身为丞相,也没有培植私人,更多是‘就事论事’,是一个秉持中立,忠于用事的人。

不由得眉头皱的更深了,思索一阵,他道:“让洛阳府约束一下。”

“末将不知!”

荀彧平静,钟繇可不淡定,道:“我来想办法,这件事伱千万不要管,而且要装作不知道。”

钟繇应了一声,还是不放心的道:“对于公达,万不可再做出激怒他的事情。”

刘虞静静的等他说话,冷哼一声,道:“七万大军,你可知道所需要多少钱粮?朝廷供养十万大军已是捉襟见肘,要四处借钱,他曹操哪来的这么多钱粮?”

这自然会促使‘颍川党’的进一步膨胀,不说朝野百官,听到‘颍川’二字都会侧目,即便是普通百姓,对于颍川人那也是敬畏有加。

徐荣倒也不怕,道:“末将领命。”

“是。”侍卫应着。

钟繇能够理解,仔细盘算一番,道:“乌桓,鲜卑那边,明年我亲自走一趟,朝廷接连平定逆贼,士气正盛,向来可以震慑,或许能争取个三五年。”

“天遂人愿罢。”钟繇道。大汉朝疲敝入骨,想要逆反天罡,可不是简单动嘴说一说的事。

“没有。”

刘虞抬头望向黑漆漆的外面,淡淡道:“我要死了,这个时候,我谁也信不过,曹操不信,徐荣半信半疑,你,我只信六成,去了幽州,天高皇帝远,你会不会是第二个公孙瓒我不知道,也看不到。”

刘虞这才抬起头,道:“我本来属意你为幽州将军的,看来得等到明年了。”

钟繇还是心里不安,道:“陛下,没有强逼你应承某些事情?”

在他们三人中,唯有荀攸热衷于权力,不断的巩固、扩大‘颍川党’的势力范围,他才是‘颍川党’真正的魁首。

自古以来,上位者最忌朝臣结党,尤其是在乱世之时,帝王最是忌讳!

荀彧能猜到钟繇在想什么,却不点破,道:“明日公达就会到,你亲自去迎一下。而后顺道去拜会司马儁,王朗,皇甫坚寿以及孔融。”

“下官告退。”公孙度抬着手,而后缓缓退了出去。

钟繇脸色顿时不好,因为所谓的‘黄巾起义’就是打着各种‘教’冒出来的,尤其是那张角,令大汉朝野无比痛恨。

虽然汉室衰微,可没有朝廷的正式官职,是不能服众的,名不正言不顺,更何况刘璋本就不是益州牧,承接刘焉的基业十分不顺。

他掀开帘子,只见黑灯瞎火中,有一群人提着灯笼,打着白帆,在一众人的领头下,呼喊着沿街而行,来来回回,只有这么一句。

荀攸与他们还是有一些心结的,但因为特殊关系,合而不破,可心结终究是心结,不是那么容易解开的。

他披着厚衣,神情幽冷的注视着徐荣,道:“我让你查的事,查清楚了?”

荀彧头有些疼,道:“确实还有其他事情,但是多而杂,一时半会儿我难以与你说清楚,不算过于严重。”

在这个时代,六十岁,是高寿了。

那段朝廷极度困难的时间里,荀攸愁白了头,四处求人,可以说是求爷爷告奶奶,用了足足两年时间,才算将朝廷填补起来。

一个右仆射被调任一州州牧,无疑是严重的贬谪,对于荀攸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会酿出极其严重的后果!

钟繇若有会意,道:“是否与公达谈一谈?”

钟繇明白荀彧的意思,不等他说话,道:“对了,明年改元之后,陛下有意调曹操回京,徐州牧应劭,徐州将军张辽。刘备转任豫州将军。”

钟繇这就不懂了,曹操回京可以理解,毕竟宫里对他也有疑窦,为什么要任用刘备为豫州将军?

荀彧道:“不用多想。那孙策的事,就依我们之前商议的,士燮那边不是要派儿子进京吗?准了他。刘璋那边,你再派人施压,每年赋税必须足额缴纳,否则罢了他的官!”

徐荣被刘虞的神情吓了一跳,这人简直是从地狱爬出来一样,幽冷,寒戾,脸角枯瘦又分明,双眼更是如毒蛇,能够直视人心。

刘辩继位后,一朝天子一朝臣,荀攸被发掘出来,在清理了阉党、外戚以及袁氏后,荀攸一步步走高。

钟繇更加不喜了,道:“通知洛阳府,严禁传教,赶出洛阳去,还有……”

刘虞眼珠子转动,目送着公孙度走入黑夜,许久之后,冷哼一声,道:“若非我病重,又何须你?”

鲜卑,乌桓,高句丽等蠢蠢欲动,幽州边境不宁,作为大司马,作为前任幽州牧,刘虞在未雨绸缪。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