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 第118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118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子夜,你…你刚才进屋之前,说……有啥事来着?”刘村长迷迷瞪瞪的红着脸问道。

“刘叔,我想在家村…”

李子夜话刚说没两句,坐在他身边的刘村长和张支书,就扛不住的醉倒在桌前,转眼呼呼大睡起来。

李子夜无奈的摇了摇头,把村长和支书扶到床上。然后拿出纸笔,给他们留了书信。

待第二天,村长迷迷糊糊的醒来,头疼的他忽然看见书信,整个人顿时酒醒了大半!

“啥?要在村里建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我的天!”

随着刘村长酒醒,张支书看见书信后,也顿然瞪大双眼,知道这是一件大事。

正好老年活动中心的施工队,他们还在物色,包括最终的设计方案,也得符合全村大部分人喜好。

如今这事由李子夜参与,他们一百个放心。加上李子夜那边也有合适的施工队伍,就上次来建《向往生活》江南别院的团队。

……

五天过后,李子夜跟供应商订的红铜、石柱、砖块等材料,以货车为单位的运送过来。

家村的老年活动中心图纸,则在李子夜的精心设计下,跃然纸上。

他汲取了“圆明园夏宫”的风格,将园林与宫殿完美融合。把活动中心设计成一座小型的夏宫。老人们可以在这里赏花、赏景,各种娱乐,颐养天年……

在李子叶的操刀下,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就是施工队。

江南别院的团队,已经联系过了,他们忙完手上的活就立马赶来,预计两周半时间左右。

趁着这段空隙,李子夜完善器具,准备搭建一处更大的“古炼炉”。

该炉为竖高炉,像个圆形的烟囱。李子夜预计要建六米高,三米直径,才能一次炼化四、五百斤的红铜。

如此大的工程,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毅力。只见李子夜二话不说,直接把砖块搬上推车,然后一路拉到村外空地。

等拉完一车后,他一刻不停,继续拉第二车。眼前这些体力活,对他来说是一种修心。就跟种田一样,虽然会感到累,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就在李子夜忙里忙外,不停搬砖的时候。刘村长和张支书他们,带着村里还能干活的中老年,赶来过来。

他们不忍心见李子夜一个人忙活,所以都跑来帮忙。

即使其中不少人,已经五、六十岁,但还是热忱的搬起砖块,推着小车,一路吆喝的前来支援。

“子夜!你这娃也真是的!这么大的活,咋一个人干呢?”

“叔和婶虽然年纪大了,但拼一拼的体力还是有滴!”

村里长辈们源源不断的搬来砖块,他们文化水平不高,说起话来也没城里人漂亮。但为人却很真诚、实在。

李子夜把这些都记在心里。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将砖块搬到空地,然后砌起红泥,开始搭建“古炼炉”。

首先李子夜和村里长辈们拿着锄头,在三米直径范围挖出地基。让高炉的基座,能够嵌入。

在挖好基座后,基座水平与否,也很关键。是直接关系到“古炼炉”是否会倾斜倒塌。

按照村子里的土办法,村里长辈们会拿来一碗水,然后放置在地上,看水面跟碗口距离,是否匀称。

这种方法在古代,有句谚语叫一碗水端平,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会用相应的器皿,在内部用漆汁画线可做刻度,然后就能用来测量水平面……

只不过端水这方法,测量范围取决于碗底大小,碗大的就大些,碗小的就小些,但都很累很麻烦。

这时,李子夜从家里拿来一根准绳,外加一条修长的木槽。

在古代,老祖宗建造建筑的时候,会用到多种方法测量水平。比如,准绳,就是一种用水准和绳墨来测量平直的工具。

又比如,“鱼浮木槽”,也是李子夜今天会用到的方法。

只见他拿来一木制空槽,在槽内有一只用铁丝半固定的木鱼,两头尖中间宽,扁平修长,可以在有限空间内浮动。

在木槽两旁,也就是木鱼所在的位置上,每侧各有一个缺口。

李子夜给木槽注入清水,然后搭载槽上的木鱼,会开始浮动。如果地面水平,那木鱼也会两头持平,并且填补上两旁缺口。原理类似于“水平尺”。

但如果地面倾斜,那木鱼两端,就无法嵌入木槽上的缺口。

“鱼浮木槽”加上“准绳”,能大范围的测量地基,省去不少麻烦。

当李子夜给木槽注入水后,只见木鱼平缓上升,然后稳稳的卡进缺口中。证明测量的一面,在水平线上。

为了做到双向确认,李子夜又拿来“准绳”。准,是测平面的水准器。而绳,是量直度的墨线。

把它垂直在地面,通过肉眼观察,也能看出准头来。

如此神奇的一幕,看得刘村长和张支书他们,啧啧称奇。果然村里的土办法,不如专业工匠。还好众人没把家里的碗拿来,要不然可就丢死人了……

“哈哈,子夜!还得是你呀!怪不得电视上那些专家,都没你一个人厉害~”

“是呀!我很早说过子夜这娃,打小就聪明!长大了肯定是人中龙凤……”

……

面对村里长辈们的夸奖,李子夜谦虚回应,丝毫不会因身份地位拔高,而变得目中无人。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鱼浮法”也好,还是“准绳”、“器皿”也罢。

这些都属于古代的老办法。是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情况下,用来借鉴的。

如果家里有水平尺、水平仪,那可以优先使用这些。毕竟老祖宗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李子夜不是什么老顽固,不会盲吹传统工具有多神奇,多么牛逼。

他只是把古人的智慧与精华,呈现出来而已。并不是非要拿古代传承,与现代文明一较高下。

确认完地基水平后,李子夜和村里长辈们开始垒砖、砌砖。

炉体分内外双层,内层砌的是炉衬,外层砌的是隔热壳。炉衬位于整个火炉的高温区下方,所以要配备水箱,起到水冷作用。

水冷箱虽然使得炉子热量损失,但可以起到延长炉子寿命,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一旦开始炼化,剧烈的火焰会灼烧炉壁,烧裂砖瓦。而炉衬中的水,能在吸收热量的同时,释放大量水蒸气,在炉壁面上形成一道保护。

李子夜将具体细节,一一告知给村里长辈。众人在他的指导,将砖块一层一层垒起,然后砌上红泥。

“子夜,为啥这砌泥,要用红色的呀?水泥不行嘛?”这时,有长辈好奇问道。他们平时砌墙用的都是水泥,从来没用过覆土。

“牛叔,这红泥张力更好,水泥烧久了容易开裂。”李子夜耐心说道。

“哦,我懂了,懂了~”牛叔听后,继续卖力的和起泥巴。垒一层砖墙,砌一道红泥,接着继续往上垒。

除了炉衬和隔热砖以外,火炉的送风装置也很有讲究。古时候没有鼓风机,只能靠人力木风箱来送氧。

木风箱,是一种古老的活-塞式风箱,靠人力拉动把手,实现送氧。

基于多种因素考虑,李子夜虽然会做木风箱,但他还是选择用鼓风机替代。古今结合嘛,有时也需要变通,要不然以后信息也别发了,改用飞鸽传书算逑……

……

在众人的努力下,“古炼高炉”从无到有,短短五天时间,就拔地而起的矗立在村头。成为家村的传统地标建筑。

为了庆祝此次成果,刘村长和张支书召集众人,一起在村头“古炼高炉”下,开展庆功大会……

主要节目就是敲锣打鼓,各位村民展现才艺,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气氛越热闹越好。

望着村里长辈的才艺表演,李子夜和妹妹,只能捧场的全程面带微笑。

没办法,村子里的老人,就喜欢这样。那是他们几十年来,留下的习惯,属于上个时代的烙印。

李子夜和妹妹,虽然对此不太感冒,但也不会嗤之以鼻,觉得老掉牙就赶紧找机会离场。两人耐着性子,把每位长辈都捧场了一遍。

等到大会快结束时,经常作为压台出场的李子夜,在长辈们的期待下,总是不得不露一手。

“哥,到你了哦,加油~我看好你!”妹妹李子涵,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嬉皮笑脸。

村里的爷爷、奶奶们,平时喜欢听戏,不论是京剧、评剧、晋剧、豫剧、越剧、秦腔,还是黄梅戏,他们都会听。

所以李子夜在来之前,把家里的二胡也带了过来。只见他拿起二胡,顺便清了清嗓子,然后把一旁的妹妹给送上了台。

“子涵,上次学的《红灯记》,还记得调吗?给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来一段!”

李子夜接过妹妹手中的摄影,然后把她送到台前。

在李子夜的起哄下,长辈们的目光,也聚焦到妹妹身上。京剧《红灯记》,也是他们爱听的戏曲。

这时,李子夜入座板凳,端起二胡,给妹妹配乐。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只打算看热闹的妹妹,一下子愣住了!

不过好在她跟着她哥,走南闯北大半年,见过不少大风大浪。小小的一番演出,还没到六神无主的地步。

只见李子涵,幽怨的看了一眼她哥,然后唱道,“奶奶,您听我说!”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我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

妹妹的京腔,受她哥熏陶,已经练的有模有样了。刚一开嗓,就赢得台下一片叫好!

“好!好!”

而李子夜那边,他优哉游哉的拉着二胡,曲风随着戏曲中的故事,而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兄妹两的表演,让村里长辈看得合不拢嘴。特别是台下的父母、爷奶,表情既高兴又自豪。

一番表演过后,妹妹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悄悄伸手掐了一下她哥的痒痒肉。然后害怕李子夜“报复”,赶忙逃回家,剪辑她的视频去了。

望着妹妹“落荒而逃”的背影,李子夜无奈的摇了摇头。好在他的“儒气护体”,对家人朋友的这类动作,不触发反应。

要不然妹妹在逃跑途中,指不定得摔个底朝天……

……

自从上周,李子夜在总-台直播时,透露要打造“圆明园十二生肖喷泉”。网上关于他的热议和期待,就没中断过。

无论哪个平台账号,私信里都是一大堆的询问和关心,“咦?还没出视频吗?进度到哪了呀,子夜大神!”

“求求了!拜托发点视频吧,随拍也行呀!你视频我都反复看三遍了,实在等得心力交瘁!”

……

不怪粉丝们热情高涨,只怪某人独一无二的手艺,全网只此一家,找不到分号。

目前李子夜微博粉丝,已经1500多万!抖音更是后来者居上,达到了1800万!小破站1200万粉,据说他的“千万粉丝纪念牌”已经做好。目前正在送来的路上。

由于李子夜的全网火爆,不少人跃跃欲试,都想成为第二个李子夜,赢得人生。

奈何他们传承不精,即使跟着视频硬抄,李子夜做什么他们就跟风做。可惜网友们的眼睛是雪亮的,熟优熟劣,他们看了自然能分辨。

李子涵认真的在电脑前剪辑视频,不知不觉就忙碌到深夜。

只见她打了个哈欠,把编辑完成的视频,上传各大平台。然后犯困的洗漱去了。

与此同时,刷到偶像的夜粉们,顿时虎躯一震的睁大双眼!他们太想知道“生肖喷泉”近况了,于是都嗷嗷乱叫的涌入视频。

只见刚一开始,画面中出现一座六米高的火炉。紧接着,无人机起飞,在高空运镜,然后径直飞向高炉……

熟悉子夜兄妹的老粉一般都知道,家村的地理环境,本来是没有这么高的“烟囱”的。

所以唯一可能就是,李子夜为了铸造兽首,特意搭建了一座这么巨大的玩意儿。如此良心且大手笔制作,恐怕整个传统手艺圈里,也就他弄得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