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101章 那就手底下见真章

第101章 那就手底下见真章

第101章 那就手底下见真章

“女孩子家家的,要注意保护自己!”

以一种近乎强迫的姿态逼着土狗同学换下了那套短裤衩后,穆丽雅用一种略有些古怪的眼神瞅了杨默一眼,然后施施然地坐到客厅里的那张几乎就没怎么用过的茶台前,仿佛这间房子的主人依然还是她似的,不徐不疾地接上了小电炉,开始烧水清洗起那套被杨默死皮赖脸要过去了的青花玲珑杯来。

面对着穆大小姐那一眼防贼似的眼神,杨默只是笑了笑,然后将沙发旁那台死重死重的蝙蝠牌落地扇提了过来,朝着吕莹莹的方向扭开了开关。

穆大小姐乃是神仙般的人物,自然不惧水火冷热,但土狗同学不成,这丫头本来就怕热,眼下被逼着换上了一身长裤长袖不说,旁边还顿着个小电炉,要是不开着点风扇,指不定这货过会就得晕倒在地……也不知道这丫头为什么这么服穆大小姐的管,明明一身拳脚,对方让她换衣服,竟然就真的换这么一身粽子了。

“穆姐姐,你这段时间跑哪里去了,都快一个月没见到你了,我都担心死了……要不是杨屎蛋说你有事要忙,我差点以为伱调回东营去了!”

随便换了一身解放裤的土狗同学有些不舒服地抖了抖裤脚,然后坐到了茶台旁,埋怨的语气里充满亲昵。

穆大小姐面对着土狗同学时,跟在外面完全是两个人。

先是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摸出一盒龙须糖递了过去,然后帮她整了整花衬衫的衣领:“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外面跑,先是去了趟莱芜,紧接着又跑了一趟青岛,最后又在县城里待了两天……没来得及给你挑好吃的,等有空了给你补上。”

“哇~!是江南的龙须糖!好东西!”

这个年代的人对于糖果一类的甜食有种发自內腑的狂热,土狗同学看着那盒硬纸壳包着的龙须糖,顿时眉开眼笑起来。

杨默有些无语地看着身边这位化身为馋猫的丫头,扭过头来看着眉宇间带着浓浓疲色的穆大小姐:“意思是……事情基本已经搞定了?”

穆丽雅提起粗陶壶,极为认真且优雅地将沸水低位冲泡进茶碗后,行云流水地分出三杯茶汤来:“基本上已经谈妥了……6月中旬以前,莱芜酿酒总厂那边会分出来一条生产线给我们做贴牌,甚至连新包装的瓶型、瓶盖设计和参数都会帮我们搞定……县里面也答应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面推动包装产、玻璃厂和一家仓储公司的重组工作……最迟也会在月底之前完成初步重组,务必不会耽误新品牌啤酒的包装试样和调整工作。”

这个月底之前?

现在已经快到五月下旬了,也就是说,十天左右就会基本完成重组工作?国企里面一张十七块钱的报销走完流程说不定都得要花上二三十天呢,你这边十天就能基本搞定三家单位?啧啧,人比人得死,果然不愧是背景深厚的大小姐,这“特事特办”的效率够高的啊!

微微感叹了一下,杨默笑了起来:“果然不亏是王总找的外援,你这一套弄下来,包装生产、瓶身生产、瓶盖生产、仓库管理、在加上物流运输、报关等等一系列环节弄下来,少说也得帮公司安插和解决一两百号人的就业岗位吧?”

作为快消品,啤酒行业的用工人数是跟其营业规模呈正比,乍听之下,是穆大小姐强行向这几家被重组的企业里安插了人手,抢了人家的饭碗,但事实上,只要南朝鲜的这条线能被打通,能扩充的就业岗位又何止这么区区一两百号人?

熟料穆大小姐只是笑了笑:“一两百个岗位?王总好不容易肯欠我个人情,就只帮他解决一两百个工作岗位,我哪里好意思见他?”

说到这,穆丽雅别有意味地笑了笑:“要知道,王总的打算,可是希望我这边至少也能完全承接默默百炸项目失败后那些家属的就业问题呢!”

正在端着茶杯研究里面装的是什么茉莉花茶,为什么会这么香的吕莹莹闻言,一脸的不可置信:“穆姐姐,你的意思是……早在一个月前,王总就开始动手了?”

看着这丫头一副惊诧莫名的样子,杨默飞了个白眼给她:“都跟你说了位置不同,信息的丰沛度不同,视野高度就不同……到了王总这种位置,下的都是明棋,就看你看不看得懂而已。”

“国内因为使用伪劣电器元件造成的巨大损失又不是一次两次,内阁想要整顿以wen州为代表的三大造假中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要你能接触到那些内部文件,并且天天去揣摩里面的风向,你自然就会知道,早在两个月前,内阁就已经打算行动了……报纸上那些忽然密集事故的报道,只不过是造势而已。”

“也就是说,王总早就知道在这个时间段大量采购不合格或者非定向单位生产的电器原配件会出事,因此就这么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地看着何科长违规操作,等到时机到了再给他们重重一击,让他们彻底翻不了身……事实上,如果不是王总一把手的位置很有些敏感,不能轻易使阴招,我差点以为那两位客人是他专门请过来的了。”

吕莹莹闻言,脸色顿时跨了下来……每天去研究那些文件里面蕴含的信息和风向,谁有那闲工夫啊!

杨默见她做出这幅怂样,也没怎么在意,轻轻饮下这杯不知道是八窨还是九窨的茉莉花茶,赞了一声好后,径直问道:“不止一两百个岗位?……穆大小姐,你没给我开玩笑吧?”

穆丽雅轻轻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没跟你开玩笑,虽然以现在体量,只做啤酒的周边生产撑死了也就能增加一百多号人的岗位,但是……如果连酿酒原料的采购与把关都交到了我手上呢?”

杨默闻言,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她。

穆丽雅见状,笑的更灿烂了:“我跟莱芜酿酒总厂那边已经约定好了,不管如何,这款贴牌啤酒的外贸之路都会走下去……南朝鲜走不通就走岛国,岛国走不通就走东南亚,实在不行就出口转内销,往南方沿海城市发展……也就是说,不管是不是会滞销,这款啤酒五年之内,生产线是不会停下的。”

“因此,这款贴牌啤酒的原料采购权和质量把控权就落到了我手里面……大小麦和啤酒花的品种要求、收购标准,莱芜酿酒总厂那边全部会告诉给我们,甚至连大小麦种植技术和土壤选择的研究内容,他们也会共享给我们,他们只负责加工和生产!”

说到这,穆大小姐美美地嘬了一口茶汤:“杨默,你也是农村里长大的人,应该知道,大麦、小麦、啤酒花这三种原料,貌似并不多,但实际上,这其中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吧?”

杨默当然知道,何止是知道,简直是太了解了。

在国内尚没有普及标准化种植的现在,别说收购三种符合标准的酿酒原材料,如果用量大的话,足量收购一种原料都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程……没有其它原因,就因为“标准”这两个字。

从选种到选地,从播种到施肥,从打药到病虫害管理,从日照长度到收购分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去做思想工作和技术指导,甚至在收购的时候还得需要安保力量去维持现场治安。

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这年头的人对于标准化种植完全没有概念,对于各种粮食作物的价值认知也仅仅局限在“能吃”和“不能吃”而已,你要跟他们说其它的,他们基本上都以为你是在糊弄。

如果你在收购的时候告诉他,A品种的1级大麦可以给到1毛钱/斤的价格,但B品种的2级大麦却只能给到5分钱/斤,他们分分钟能跟你翻脸,然后把你堵起来信不?

别以为这是在开玩笑,曾经有一则在当时非常轰动的新闻:1984年的时候,天津一家法国葡萄酒企业被无数葡萄种植户团团围住,就是因为人家因为这些种植户产出的酿酒葡萄达不到收购标准,甚至有些葡萄品种根本就不是协议里规定的赤霞珠品种,从而拒收;但种植户们却不认可这个理由,认为都是葡萄,能吃、能酿酒就成,你管它是不是劳什子赤霞珠,你管它是不是符合你的收购标准……大不了我便宜点卖你就是,但你不能欺负咱老百姓,说不收就不收。

但凡对葡萄酒有所了解的同学都知道这件事到底是哪方理亏,也都明白这压根底就不是压不压价的问题;但这事就这么正大光明地发生了,而在当地行政单位的协调下,那家法国企业不得不捏着鼻子低价收购了那些葡萄;这是一个三输的结果。

百姓们因为没有意识到“标准”的价值,没能挣到该挣的钱;

法国企业因为没能收到符合标准的原料,掏了钱之后,只能把那些葡萄扔掉,并且打消了在本地建酒厂的念头;主管单位因为没有意识到“标准”这两个字在国际商业中的价值,两边貌似都做了好人,但两边都没能讨好。

但是也幸亏有了这么一则事后想起来很是令人尴尬的故事,在复盘之后,一些主管单位总算有了初步的标准化意识,后面的几年内,开始逐渐重视了起来……如果你对供销系统的发展史有所了解的话,就会知道,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全国各地的供销社已经开始逐渐向农民普及标准化种植的概念,并且以身作则,开始对不同品种、不同标准的农作物分级收购。

当然,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短短几年间自然不可能让所有的农民一下子转变观念。

由此诞生出一种极具时代特色的操作流程……既然农民的观念无法一下子转变过来,那我们主动改变就是。

于是乎,但凡涉及到稍大规模的商业原料收购,田间地头里出现的技术人员忽然多了起来,从种植到施肥打药,乃至光照管理,都给你现场指导,甚至还把村支书叫过来一起给你做思想工作。

既然环节增多,那么需要的人手自然就会增多……在很多时候,光农业局和供销社的那些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是不够用的。

不够用怎么办?简单啊,既然不能奢望这些事业单位增加编制,企业自己把人手凑足就成啊……而且认真计较起来,这也不是多难的事情,最多半个月的突击培训,智力正常、态度正常的员工就能把自家农作物原料种植管理的基本要点学的头头是道。

你要知道,齐鲁和河南还不太一样,齐鲁这边虽然也是农业大省,但集中规模化种植的土地其实并没有外人以为的那么多,在加上当下独特的大环境,现在用于商业原料种植的土地基本上都是零星分散着的。

种植土地过于分散固然是一个不怎么美妙的消息,但对于当下的钻探公司来说,却绝对是件好事!

种植分散=各个环节需要的人手多=就业岗位多。

就那么简单!虽然目前贴牌精酿啤酒项目还处于市场进入期,体量不会很大,但即便是以2万吨/年的保守产量,在原料种植指导和收购各个环节里产生的就业岗位就不会低于300人(这里特指钻探公司,正常公司最多安排30~50人,但钻探公司目的不一样,只是需要用啤酒项目的盈利来养活这些家属而已)。

做过外贸的同学应该知道,就啤酒这个品类来说,2万吨/年实在说不上是什么大的数字,而以当下国内和南朝鲜极为微妙的关系来说,只要莱芜酿酒总厂出产的贴牌啤酒能相对符合南朝鲜消费者的口味,别说2万吨/年了,乘以20倍都是个轻轻松松的数字。

300加上200,那就是500,这个数字已经接近钻探公司家属总数的1/10了,甚至是默默百炸项目的两倍!别说默默百炸项目现在已经遇到了天大麻烦,随时都有崩俎的风险,即便没有,这个成绩也可以完全碾压张主任他们那边。

啧啧~王一诺总经理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一口气接纳了默默百炸两百余名家属之余,还另行增创了近三百个就业岗位……

丫丫的呸的,这完全就是小说主角模板啊!

两边强烈的对比之下,如果中间没出现什么意外的话,年底想让王总经理退位让贤?做梦吧你!

………………

正当杨默在那摸着下巴感叹的时候,穆丽雅忽然轻轻一笑:“杨默,咱俩很快就要成为对手了……到时候手下留情,不要让我这边太难看哦!”

杨默闻言,有些讶异地看着她:“马上就要成为对手……大小姐你又听到了什么风声?”

穆丽雅柔荑一抬,悄静无声地给杨默续了杯茶汤:“我回来的路上听说,夏副总他们今天晚上忽然拎着酒跑到张主任家去叙旧了……据说是下午参观了一下工会的照片墙,难禁对于老战友的思念之情。”

“他们?除了夏副总,还有谁?”杨默敏锐地察觉到了里面未尽的话语。

穆丽雅看了一眼他,笑的忽然有些感慨:“其实也没有谁,除了夏副总之外,只不过多了一个冯副总罢了……据说谢秘书也想跟着去,学习和瞻仰一下前辈们的光荣事迹,但被冯副总拒绝了。”

冯副总?主管工农关系的冯副总!?

听到连续出现的这个名字,杨默沉思起来。

他一直觉得那个死胖子跟工农科之间的关系有些诡异,跟工农科科长杨进之间更是有一种外人看不懂的别扭感。

莫非……?杨默有些牙疼地抽了口凉气。

对于谢秘书的名字忽然出现在穆大小姐的嘴巴里反而没有多少意外。

当初三产项目立项沟通会的时候,他就觉得这位王总名义上的左右手有些不太对头了……无他,身为总经办秘书,这人也太好糊弄,太好应对了,这完全不像是一个总经理秘书该有的态度和水平。

而等到前段时间,同为王一诺亲信的财务科江科员以“自爆”的手段,在经营指导小组上拿总经办开刀,把默默百炸存在的严重问题当场摆到台面上,让其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这事就更加明了了。

啧啧~!

看来,那个死胖子今天晚上是顶不住了,就是不知道那货事办的怎么样了。

想了想,杨默长长地伸了个懒腰,然后朝着穆丽雅伸出了右手:“左右躲不过……穆大小姐,那么就手底下见真章啰……说好了,输了不准哭!”

看见自己面前的那只大手,穆丽雅一愣,旋即也笑了起来,笑的很欢畅,很有些莫名:“好,手底下见真章……请让我好好见识见识你的本事!”

——————

PS:喂喂喂,不对吧?竟然不止一个人看过《孽债》这部比我年龄都大的电视剧?还把歌词都哼出来了,我原本以为这部电视剧很冷门的说……尴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