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218章 借势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218章 借势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218章 借势

第218章 借势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这几年,算得上是改革开放以后最风云激荡的几年,由于众所周知的缘故,这段时间里,大部分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国内的种种大事和变幻莫测的国际关系上。

事实上,如今你随便买份报纸,至少有3/4的版面,全是关于国内外大事的报道、分析和讨论的内容。

但古怪的是,在铺天盖地的时政内容中,这几天忽然有一则不太一样的新闻杀将了出来,一跃成为德州地区最受关注的黑马不说,随着其余地区新闻媒体的转载,竟然很有些成为鲁西地区当下第一民生热点话题的意思。

《致富探秘……817肉鸡,默默百炸辉煌背后的第一功臣》

这便是当初那篇报道的标题名字。

经过大半年的各种折腾和扩张,毫不夸张地说,默默百炸已经成为齐鲁地区,甚至是中原三省最耀眼的商业品牌之一;

虽然由于1.5元/份的鸡排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依然存在着价格门槛,使得默默百炸的实际消费群体数量至今没有超过300万,但这无损于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想想也不奇怪,在这个KFC都还没没把第三家加盟店开起来的年代,五百多家加盟店的规模,委实是除了供销社之外的第一连锁品牌。

而众所周知,默默百炸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竖起那么大一个牌子,除了他们很会整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连续上了好几次社会新闻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在于他们那亲民到令人吃惊的价格……在这个物资其实不是那么充裕的年代,1.5元一份的鸡排售价,以及这个数字代表的成本控制能力,足以让所有的跟风者绝望。

所以,当有一篇文章去深度挖掘默默百炸的秘密,并且告诉大家,默默百炸之所以能把成本控制的这么低,根本不是因为他们在管理这块有多强,而仅仅是因为大规模采用了817肉鸡作原料时,这则报道所引起的轰动效果可想而知。

而既然能够被称为深度报道,那自然不可能只是写上几句自己的猜测,引入一两则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就能糊弄了事。

实际上,这篇最初刊登在德州晚报的文章,用了足足两个整版,分别就技术来源、品种介绍、目前商品鸡的主要谱系、出栏时间、饲养成本/料肉比、抗性分析/病损率,饲养环境/技术难度等板块内容进行阐述……甚至就连公/母鸡屠宰率、半净膛率、鸡胸率等屠宰性状,也用表格栏 数字的形式,给你分毫不差地写了出来。

什么叫专业?

这就叫专业!这年头,大家都看惯了文字报道和模糊的分析猜测,哪里见过这种通篇数据表格和图片的新闻报道?

虽然那些数字看得人头皮发麻,许多专业术语也让那些非相关人士看的一脸茫然,但却愈加让人相信了这些内容的真实性。

当然,能够冠以“致富”这个标题,引起那么大的轰动,并且被鲁西各地媒体纷纷转载,肯定没那么简单……毕竟如果这种信息只是对于那些跟风商家有价值的,只是让他们能致富话,新闻根本出不了德州地区不说,浪费了整整两个整版的那位编辑,估计也得挨板子。

这则深度报道之所以能在短短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里成为民生类新闻的黑马热点,其实真正的原因归结于两点:

1、这篇报道指出,817鸡肉鸡不但凭借着自己生长周期快、料肉比低、抗性好的特点,成为了当下国内饲养成本最低、大规模饲养效益最好的肉鸡品种之一;而且这种小型肉鸡的皮肉相对紧实、风味好,使用场景极为广泛,远超过当下被炒的火热的白羽鸡。

不但可以用于鸡排,还能适用于扒鸡、熏鸡、卤鸡、烧鸡、白砍鸡等对于整鸡原料要求比较高的菜品;如果你是用于普通菜品的冰鲜肉类原料供应或者定制化原料供应,那这种817肉鸡的使用场景就更广泛了……不管是各种型体的白条鸡、西装鸡、童子鸡,817肉鸡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经济的成本根据市场需求饲养出来,甚至如果市场有需要的话,各种鸡肉部位,都可以借助817肉鸡的杂交技术,实现局部性状调整。

总之,根据预测,哪怕是现在国内处于经济寒冬期,但鉴于我国是鸡肉消费的大国,五年之内,这种817肉鸡的市场年需求量至少也是3亿羽以上,而随着未来民众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十年内超过20亿羽以上的规模不在话下。

2、817肉鸡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肉鸡;准确地说,这是一个肉蛋双用的小型鸡种。

或许大部分普通人并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但文章里指出了,“可肉可蛋”这四个字意义非凡,这种特性决定了817饲养户的抗市场风险性和周期性要远比单纯的肉鸡或者蛋鸡要强的多……平常的时候,靠着低廉的饲养成本和两个月一茬的出栏速度来给养殖户创收;遇到鸡肉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的时候,只需要调整一下饲养方式和饲料配比,它就能成为蛋鸡,靠产蛋和尾货来保障养殖户提供收益。

而“小型鸡种”这四个字,则意味着817肉鸡跟炒的沸沸扬扬的白羽鸡具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社会价值。

前者只能在养鸡场里规模化细心养殖;而后者则是可以走进千家万户,在自家的院子里小规模地饲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种既不挑场地、生长速度又快、饲养成本又低、抗病性又好的全新鸡种出现,其重要性甚至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想象!要知道,现在经济环境不太好,物资也比较匮乏;817肉鸡的出现,不但意味着农村百姓有了一条有效增加收入的途径,还意味着这种肉鸡能通过区域化集群养殖的方式,极大程度上充沛国内的肉食物资……这种可以有效促进菜篮子工程的全新鸡种,其社会价值无可估量!………………

天见可怜,现在又不是六七十年代了,谁不想发家致富,谁不想盈利创收?因此,这篇隐藏着极大煽动性,但又极具说服力的报道一经报道和转载,立马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短短五天时间,就有上千位的读者给报社写信,询问哪里可以买得到817肉鸡的鸡苗;而同样的,齐鲁农科院那边的电话也快被打爆,问的也是同样的问题。

于是乎,设立在临邑县第五农场,那家原计划是直供默默百炸肉鸡原料的大型817鸡苗繁育所出现在了大家视线里。

没法子,德州、禹城、莘县等地虽然也有817的鸡苗繁育所,但规模并不算大不说,由于他们是专供扒鸡原料的,其商品鸡的谱系目前极为有限,根本不可能提供性状稳定而具有其它场景适用性的817鸡苗。

但第五农场的那家鸡苗繁育所就不一样了,刚刚砸进去300万扩建费用的它,一期厂房占地面积超过50亩不说,内设的孵蛋机更是超过了200台,每个月的鸡苗孵化能力超过了180万羽;

传言说,由于默默百炸每个月的肉鸡原料需求巨大,这家繁育所计划在三个月后启动二期工程,届时将会形成一个占地面积超过200亩,月鸡苗孵化能力超过1000万羽的超大规模繁育所。

虽然说这个数字在当下听起来非常夸张,而且默默百炸目前似乎也用不到这么多的鸡苗,但江湖传言,默默百炸很早以前就有进军全国市场的打算了,以鸡排在当下的畅销程度,如果是在为把加盟店开遍全国而做的准备的话,那建这么大一个鸡苗繁育所,倒也不是完全想不通的事情。

当然,规模大,边际成本低,价格实惠到传言只需要1.5毛一只的鸡苗价格固然很有吸引力;但更重要的是……

根据媒体的后续跟踪报道,这家名叫“老六鸡苗繁育场”的混合所有制单位,仅817肉鸡这一个方向,已经列入谱系中的商品鸡种类就有7种之多,而且据说还有六七个细分品种正在进行性状稳定测试,最多还有两三个月就能完成,一旦通过了测试,谱系上的品种大概率会突破两位数。

虽然由于时间短的缘故,老六鸡苗繁育场817肉鸡谱系上的商品鸡细分品种其实也不是很多,但根据报道,第一批细分品种的出肉率和综合抗性其实已经能基本满足市面上大部分的使用场景了,后续的那些细分品种,其实主要集中在风味增强和生产性能进一步加强这些方面。

其实这就够了。

眼下的国内的肉鸡市场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满足供应这个层面,即便是有些使用单位对于鸡肉的采购有或这或那的要求,但却还谈不上什么极致化需求细分,那些用户也远没有后世来的花活多。

于是乎,那则深度报道刊出去后仅仅一个星期不到,新成立的老六鸡苗繁育所便收到了近百份询价函和数十名登门拜访的客人,直接把那间刚刚刷完粉的会客室挤得满满当当,十天前才走马上任的刁思贵刁厂长,更是每天在那间厂长室里忙接待忙到舌头抽筋。

没办法,这些询价函和访客的成份有些出乎他的预料,除了那些早在预料之内的民营中小型养鸡场的老板之外,还有不少村长和村支书,甚至还有一些其余县份上农业局和扶贫办的工作人员。而后两者的占比非常之不小,甚至达到了逼近三成五的比例;

而这些人,尤其是那些来自外县农业局和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很显然只适合由刁思贵这位厂长来亲自接待……没法子,谁让老六鸡苗繁育场是一家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呢?

……………………

“师父,怎么会有那么多外县主管单位的询价函?”

“这才一个星期不到,就有超过600万羽鸡苗的意向需求了……这该不会是苏宇的舅舅在帮咱们揽客吧?”

白蒙蒙将一份统计资料递给自家师父之后,一脸不可思议地问道。

作为这个计划的小跟班,她当然知道这个数字代表什么。

600万羽鸡苗其实算不得什么大买卖,毕竟即便是按照0.15元/只的价格来算,这也才90万元的营收而已;

哪怕后面补苗,撑死了也就能再带来3~4万元的营收……817肉鸡那强大的抗性,对于现在的鸡苗销售方而言,其实算不得什么好事。

但问题是,作为一种全新品种,817肉鸡的鸡苗不可能是单独售卖的……配套的饲料、疫苗才是大头好不好。

在这个品类领域,只要段时间内不出现有力竞争对手,这600万羽鸡苗所能带来的后续收益,绝对不会低于800万,甚至如果杨默黑心点,把饲料和疫苗的价格定高一点,收益超过1000万乃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在八十年代末期,800万的营收可着实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更关键的是,这才是不到一个星期的成果,要是每个星期,不,哪怕是每个月都有那么多的订单……

想到这,白蒙蒙忽然觉得自己腿有些发软。

杨默扫了一眼那份拢共只有三页的统计表,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诧异,脸上的表情却是稳如老狗:“想多了,以现在的情况,除非我主动求上门,否则县农业局那边怎么可能主动暗地里帮忙?……苏宇他舅舅说到底也只不过是个副职罢了,如果没有经过组织里讨论和一把手点头,这种事是不适合去做的!”

白蒙蒙点了点头,表示认可这种说法,然后指了指统计表上专门用红笔填写的那一大列名字:“所以我才有些想不通啊,伱们齐鲁是出了名的养鸡大省,大部分的县域都不缺好鸡种,也不缺本地的鸡苗繁育所,干嘛见风就是雨,一看到报道就扎堆地跑了过来?”

杨默笑了笑,然后用食指敲了敲床头柜上的那份已经有些发皱的德州晚报:“因为咱们国家讲究个【凡有先者皆可为例】啊……别的本土鸡种固然不差,甚至在风味上比817肉鸡要好的多,但它们与【致富秘诀】这四个字无关啊!”

看着那份早就不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的报道,白蒙蒙眨巴眨巴眼睛,沉思了一会,有些犹豫地说道:“因为有了默默百炸做公案,所以做出引入和推广817肉鸡养殖项目的决策,做得好了固然是功劳一件,做的不好,却也怪不到他们头上?”

杨默颔了颔首:“你说的不错,未谋胜先谋败,乃是国人保身的不二法则……事实上,这也是我不惜公布默默百炸一些核心数据的主要原因,只有拿这个在中原三省已经很有名气的明星项目的发家史做背书,才能打动某些群体。”

说着,杨默拿起旁边的搪瓷缸灌了一口茶:“只不过,这只是内在动因而已,没有足够的外在驱动力,那也是白搭……说起这事,其实还得感谢咱们的冯副总!”

需要感谢冯副总?白蒙蒙一脸的懵逼,完全不知道自家师父这话是什么意思。

杨默嘿嘿笑了两声:“咱们冯副总这段时间可不消停,除了那个大型扒鸡厂之外,大棚越冬蔬菜种植计划更是搞的人尽皆知……临邑县263个村子里有超过80个村子正在厅里哐啷地平地修建大棚,市电视台和县电视台更是时不时地来采访报导一下,大伙想不知道都难。”

“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咱们临邑县这么一整,外县的领导怎么还能坐得住?”

“要知道,所有人都知道菜篮子工程和米袋子工程乃是国家一等一看重的重大工程,许多县域之所以至今还没有大动作,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因为目前没有实力罢了……毕竟修建大棚可不便宜,动则数百万上千万的基建费用,光靠他们自己,你让他们从哪儿给你弄去。”

说到这里,杨默脸上露出一种很有些诡异的笑容:“所以,817肉鸡的出现,就给了他们一个不至于被全面比下去的契机……要知道,菜篮子工程不仅仅是蔬菜而已,同样也包括肉蛋奶的供应。”

“而可肉可蛋的817肉鸡,一下子就占据了俩,偏偏生长速度极快,饲养成本还低,这不是正想瞌睡就送了枕头去么?”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在咱们国家,肉和鸡蛋的地位,是高于蔬菜的,能供应出一顿肉鸡,绝对比你供应出十吨蔬菜更出成绩……所以你只需要算一算那600万只肉鸡出栏后的净肉数量,再以两个月出栏的速度,乘以3个波次,就能大体猜得到那些人在想些什么了。”

“最重要的是,临邑县这边的大棚蔬菜种植,由于前期投入成本太大,要想一下子铺开,是需要主管单位通过种种方式先行垫付成本的;但在齐鲁的许多县份,推广817肉鸡饲养的项目却不需要这么玩……人家本来就有基础底子,只需要调动起那些养殖户的积极性和信心,主管单位投入10万元去起个示范效应,带动民间100万甚至300万的跟风投入不存在任何难度。”

“所以,这也是他们明明有那么多优良的本地鸡种不选,偏偏扎堆跑来购置817鸡苗的一个重要原因……有默默百炸的案例和那堆实打实的数据摆在那做公案,只要稍作宣传,要引爆本地民间的跟风热情轻而易举。”

“而那些外县扶贫办的工作人员扎堆过来,其实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国家86年才增设的扶贫办,而且予以了重望,这个位置可不好做,就目前来看,鲁西地区还有比推广817肉鸡这种可以让农户小规模养殖的快速肉鸡项目更靠谱和综合风险小的创收项目么?”

说到最后,杨默悠哉哉地翘起了二郎腿:“现在明白为什么说我要感谢咱们的冯副总了吧?没他极力胁从推进的菜篮子工程,我就算想借他的势,也不好借啊!”

白蒙蒙觉得自己的脑袋有些发晕。

这种相互对抗又相互借势的游戏,委实不是她这个小姑娘可以看得懂的。

她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自家这位师父虽然年轻,但绝对、绝对能跟自家那个臭老爸有着共同话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