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411章 故事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411章 故事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411章 故事

第411章 故事

五月末。

德州地区已经提前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

即便是把电风扇调到三档,但如果没有旁边的西瓜撑着的话,耐热属性几乎为负值的杨默很怀疑自己会不会就这么晕倒在办公室里。

此刻的他有些烦躁。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调查小组的人已经回去了一个多星期了,但是关于DZ市入选亚运会火炬传递城市的消息却始终没有传来。

他已经让宋文轩让他家的老爷子找人打听过了,的确是还没有正式开会讨论,而不是自己信息通道堵塞的原因。

不过不管这件事究竟是出现了什么变数,甚至也不管德州是不是会成为亚运会火炬传递城市,他的计划还是要按部形成的……就算是没有国家级媒体给予的宣传扶持,他也必须要用自己的方法给DZ市引流,然后把大华商业示范区这个IP在最短的时间里做起来。

狠狠舀下一块已经有些温热的西瓜芯,短暂地压住了自己心里的燥气后,杨默随便扯了张卫生纸擦了擦嘴,便要继续提笔批阅起文件来。

扣~扣~扣~!

卓玛丽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笑语盈盈地看着他:“杨总,齐鲁电视台的节目样片出来了,你要不要掌掌眼?”

杨默一愣:“这么快?”

卓玛丽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戏谑:“有杨总你的面子在那放着,市里面也向省里讨了个人情,在加上小宋他爸也请了一位领导说项……有文件在那放着,我那些朋友哪里敢怠慢?这不,连策划带拍摄,连轴转了整整一个星期,这不赶紧把第一期的样片给赶出来了么?”

杨默目光落在卓玛丽额头那几粒并不算很显眼的细汗上,轻轻笑了起来:“卓部长的工作效率着实令我有些刮目相看……走吧,去会议室,看看咱们的《德州故事》第一期到底拍的怎么样。”

说着,便站起身来,毫不在意形象地抱起了那半个温噗噗的西瓜朝着外面走去。

虽然此时的齐鲁电视台还没有改名为齐鲁卫视,也还没有上星,但却是齐鲁地区唯一可以利用频点的优势覆盖中原三省及另外两个省市部分地区的媒体,因此这已经是杨默目前可以自主争取到的最好的传播资源。

………………

上辈子曾经做过VC的杨默很清楚,那些真正的投资者,尤其是身处在当下这个玄妙时刻的投资者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而宣传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作,每种媒体有每种媒体的用法,每个阶段也有每个阶段需要凸显的重心……如果你只是单纯地借鉴“标王思维”去开展IP打造工作,绝对会死的很惨不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伱搞错了顺序,又或者忽略了一些看似不怎么起眼的铺垫,那么同样也会事倍功半,甚至是功败垂成。

所以与那些面对普通消费者,讲究炫酷的商业广告不同,《德州故事》这一档费了不少力气才争取到了在齐鲁电视台晚八点的黄金时段播出的栏目,每一期的主题都不一样不说,整体的调性也是偏纪实。

因此,当会议室的电视屏幕里出现了一段长达20秒纪录片最喜欢采用的远镜头,以及那在后世人看来乏味至极的城市历史介绍旁白的时候,杨默也只是轻轻皱了皱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爱好,用后世的标准去衡量如今的拍摄水平和画面节奏有些不公平不说,真要是完全采用了后世那一套,可能还未必讨喜……再说了,实在不行的话,到时候可以删调嘛。

不过好在这不是纯粹的官方性质的宣传栏目,再加上前期有卓玛丽在负责沟通和共创,因此一通简短的城市介绍后,画面很快地就暗了下来,然后正式进入正题。

“我叫王勇,新乡封丘人,四个月前刚刚来到德州的。”

一张五官略略普通,但气质看上去却很有些斯文的面孔出现在镜头面前。

封丘县的?

杨默回忆了一下地理位置,看着屏幕上这个带着明显技术人员特征的受访对象,满意地笑了起来。

………………

“我叫王勇,新乡封丘人,四个月前刚刚来到德州。”

“额……为什么会从封丘跑到德州来?”

“不不不,我不是过来旅游的……其实一开始,我是打算投奔我同学来的。”

“为什么用投奔这个词?”

“嗯……没办法,我在的热轧厂已经有大半年没发工资了,去年年底的时候更是留职停薪,封丘那边到处都这样,我不出来投奔我同学,还能咋整?”

“结果到了才发现,他比我还穷。”

“我刚下火车那会儿,他说先请我吃一顿。”

“当时路过一些小吃店、扒鸡店啥的,想着高低得来两块把子肉,舀勺汁水浇在米饭上,然后再来只扒鸡,喝点啤酒啥的。”

“结果我想多了,他就带我去了路边的默默百炸,买了两份淀粉肠,也没有啤酒”

“吃完,直接去他们宿舍,找宿管员……宿管员是个大爷,他们单位有规定,不允许外来人员随意进出,我要暂住在那,必须要登记才成。”

“登记完,我俩一掏荷包,发现两个人的口袋就剩十多块钱,这钱能用多久,不知道……不是装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

“工作?他有工作的,但他们单位效益不好,也已经有三个月不发工资了,后来我才知道,迎接招待我的那二十块钱,还是他找同事借的……德州这边的人死要面子,他找他同事借,结果他同事又找了另外几个朋友借,这才凑出了20块。”

“我没工作,他没工资;于是一合计,买了10把面条,8毛钱1大把的那种;嘴实在馋,又买了2块钱的鸡蛋,剩了5块留作备用;”

“鸡蛋挂面再配上一勺猪油也挺好吃?……额,记者同志,我觉得你想多了?”

“我们那会连1毛钱一袋的酱油都买不起,就别提什么猪油了……宿舍里还有一袋盐,那就是我俩唯一的调味品。”

“早餐吃清水挂面,中午他在单位吃食堂;我嘴馋,中午就吃鸡蛋挂面……煮一个清水鸡蛋,掰开,我吃半个,剩下的半个留给他;然后晚上看他吃鸡蛋挂面,我只能吃清水挂面。反正一天一人只能吃半个鸡蛋……也幸好他们单位虽然发不起工资,但还有职工餐,而且天然气免费,要不然,挂面都不够吃的。”

“我那会儿是真的馋啊……按理说,我小时候也算过过苦日子,不至于这么馋,可我就是馋……从小到大,都没那么馋过。”

………………

“啥?记者同志,你问我就这么一直缩在同学的宿舍里?”

“嗯……那不咋整呢,我的人事关系还在原单位,原来的单位又一直没让我回去,我在这边也人生地不熟的,除了等,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其实原本我是想要趁着这段时间好好整理一下思路,从我这个技术员的角度给原单位写一份改革建议的,毕竟我在原单位也干了好几年,对里面的情况还算比较了解,再说了,对单位的感情还是有的,总归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就这么沉寂下去。”

“只不过,中间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

“还记得那是刚开春没多久,我同学便跟我说,另一个同学要来了……只不过跟我不一样,那位同学是过来出差的。”

“有同学要过来,那肯定是要招待一下的,所以我俩把身上最后的五块钱拿了出来,又向我同学的同事借了十块钱,这才心惊胆战地动身赶往火车站……其实以当时的物价,十五块钱要想请出差的同学吃顿好的有些勉强,但没办法,我同学的同事也没钱了。”

“为了省下两毛钱的公交车费,我俩是走着过去的,你知道多远吗?从我同学的单位宿舍走到德州火车站,足足要走一个多小时……结果两个汉子路上没走累,却先走饿了。”

“等到了火车站,出差的那位同学由于火车提前抵达,已经提早出来了,还在附近的饭馆里坐着了。”

“进了饭馆,出差的同学已经把菜都点好了,扒鸡、把子肉、鲅鱼饼,辣子鸡,还有好几瓶啤酒,看的我是直流口水……不怕记者同志你笑话,当时我的眼睛都馋红了,吃的时候也恨不得把骨头都嚼进去。”

“虽然以中原这边的风俗来说,出差的那位同学做的有些不地道,不管是在德州还是封丘,应该都是由接风的人来点菜……毕竟这年头大家都过得不容易,也许你在别的地方混的很好,但万一给你接风的朋友混的很落魄呢?”

“但菜毕竟都已经上桌了,就算我俩身上所有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单,但又不能说穷,让人家掏钱吧?”

“所以趁着借口上厕所的那会儿,我同学找到了老板,厚着脸皮赊了28块钱的账,害怕老板信不过他,还把自己的工作证给抵在那了;”

“总之,在接待完了后,回到宿舍我跟我那位同学聊了好久,聊了曾经无忧无虑的中专时代的校园生活,聊了参加工作以后的最初梦想和种种热情,甚至还聊了当初那段无疾而终的爱情……聊到最后,我同学嚎啕大哭了起来,说自己没本事,老同学来了,连顿饭都请不起。”

“所以在那一刻,我看着宿舍里剩下的那两把挂面和空空如也的鸡蛋,忽然意识到……不能再幻想着单位把我请回去了,还是要找工作。”

“于是我第二天去了他们单位周边的劳务市场……说是劳务市场,其实就是一群人在街边蹲着,等着人找,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那蹲着……不过还好,这边人不喜欢欺生。见我在那凑蹲着,也没人来撵,而且看见我没什么手艺,一脸好几天揽不到活,还有人主动在做活的时候捎上我……人是好人,就是说话太凶了,我当时差点被吓跑。”

“说实话,我这人性子比较拧巴,半个多月下来一直揽不到活,全都靠着那几位老师帮衬才勉强有些收入的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好几次走在东风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我都有撞上去的冲动,但想起同样不容易,但却还是肯时不时帮衬我一把的那几位凶巴巴的蹲活老师,我又熄了这种念头。”

“总之,熄灭了念头后,靠着树干,看着车来车往,旁边的河水悠悠,阳光炫目,薄云柔软,两岸散漫,心情却是好极了的样子……不知怎滴,一种积极向上就这么莫名地充盈了身子,忽然就觉得这个世界其实也不赖。”

“后来有一天,我听有人说城西北那边在建工业园区,老大一片地了,要人要的多……当时我跟几个一起蹲活的老师也算处熟了,就问他们要不要一起去试试。”

“结果那几名老师摆摆手,说自己单位虽然暂时发不出工资,但毕竟还是有工作的,每天也能混一顿单位的工作餐,就算是没活计,勒一勒裤腰带也能过去,就不跟那些一日两餐都没下落的人抢机会了……说实话,德州这边的人说话都凶里凶气的,我之前叫他们老师也只是我们新乡那边的惯用称呼罢了,但那一天,我想起了那位出差过来点了一大桌子菜的同学,忽然觉得他们其实值得叫上一声老师。”

………………

“后来?”

“后来我就去了城西北那边的工地上看看能不能找到活计呗……哦,对了,那里就是大华工业园区,当时没听过大华公司的名字,一路上胆颤心惊的,后腰上还别了一把起子防身。”

“不过德州这座城市还是让我这个外乡人挺意外的,虽然这边的人看起来凶巴巴的,但你真走出去,却发现这边的治安环境却好的出奇……总之,这一路上既没遇到什么小混混,也没遇到什么抢东西的,我后腰上的那把起子,事后想起来就像是一个笑话。”

“不过我去那边找活一开始也并不算顺利,大华工业园那边的工地招工是交给默默百炒负责的,用的是推荐制……虽然报酬非常丰厚,而且是日结,但对你的人品和过往有严格要求不说,也需要你要有一定的基础或者相关经验才成。”

“我是从外地来的,哪里找得到合适的本地保人?再说了,我是做技术员出身,在重体力这一块也没优势啊。”

“不过幸运的是,德州这边的人虽然看着凶,但只要你真的跟他们相处一下就会知道,这边的人是标准的面冷心热……在发现我当时的情况是真的窘迫之后,工地上的老师二话不说,请了个假之后,便把我带到了一家默默百炒的店里。”

“嗯……我觉得德州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明明这边的人看上去都凶巴巴的,但面对着默默百炒里面的那些小个子西南妇女,却乖巧的跟只小兔子一样,这看上去实在是有些违和;”

“而那些西南妇女虽然说话也是凶巴巴的,但你跟她们打过交道以后,就会发现她们也是标准的刀子嘴豆腐心……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影响了谁,反正看上去挺奇怪的。”

“总之,后来的事情挺让我意外的,在了解了我的一些基本情况后,那个被叫做何嬢的店长连续给其它店打了十几个电话,虽然我听不太懂西南话,但也看得出来,她是在帮我问工作……说实话,当时我的眼睛有点红,如果你没有孤身在外的话,很难理解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看到一群与你毫不相干的陌生人为你掏心掏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甚至当时我都在想,就算是遇到了一群骗子,把我卖到矿上去当苦力,那我也认了……不过但凡是德州本地人活着了解过默默百炒的人应该知道,我当时想多了;”

“所以没过多久,那个叫做何嬢的小个子店长就凶巴巴地拿了个本子拍到我面前,说是帮我物色到了还算合适的工作,问我要去哪家……嗯,那位何嬢真的个子很小,脑袋甚至还没到我的胸口,虽然表情凶巴巴的,声音也很大,但却实在是不怎么吓人。”

“额,不好意思,记者同志,说着说着又把话题岔歪了……总之,当时何嬢给我推荐了两份工作。”

“一份是在当时还没有建好,但后来却已经大名鼎鼎的商业一街的一家餐馆里当服务员,包吃住,90块钱一个月。”“另一份是在一家食品厂里当技术员,由于专业不适口,需要有三个月的培训期过渡,培训期内工资120,转正上岗后280一个月……不包吃住,但每个月有30块钱的交通补贴,还有50~500不等绩效和奖金,季度奖和年终奖另算。”

“说实话,第二份工作的待遇之优厚,放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毕竟以前我一个月拿的最多的也不过就是92块钱的工资而已,连人家的培训期工资都比不过。”

“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去餐厅里当服务员!”

“原因很简单,当服务员包吃住……我知道这很令人费解,但我相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会理解,饿肚子,没办法。”

“何嬢很尊重我的选择,也没说什么,更没打算说教,就这么给对方去了个电话,然后告诉我当天下午就可以过去报到了……我觉得,她可能看出来了我很需要一顿饱饭。”

“然后?”

“然后我就拿着李嬢给的地址寻过去了呗。”

“其实我当时想好了,人可以穷,但不能志短……我很感谢那两名挺身而出的工地老师,也很感激为我这个陌生人忙前忙后的何嬢,但这份工作毕竟是靠着何嬢的面子求来的,我不能浪费何嬢的一片好意,但如果那家餐厅的老板因为不高兴而刁难我的话,我也肯定掉头就走。”

“但是还是那句话,德州这座城市远远看着挺唬人,但你真的接触了,便会发现处处是意外;”

“总之,到了餐厅后,负责给我对接的是他们的老板……一个看上去有些木讷,年纪也仅仅比我大个十岁左右的中年人。”

“我把何嬢手写的介绍单递给他,他看了一眼,便起身叫着我往外走。”

“我问他干什么去,他说何嬢说了,你是外地来的,所以要带着我去买棉被去……当时刚过春节没多久,德州还很冷,估计是看出我的境况窘迫,害怕我带的棉絮太薄,把人冻着。”

“我问他这钱是要从工资里扣么,他说不用,这钱店里出,就算以后我不在这里干了,洗洗干净,还能留给以后的人用……后来我才知道,德州跟我们那边一样,是没有洗棉絮的传统的。”

“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小时,我们俩一句关于工作上的事情还没聊,手上便全都抱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棉被、床单、枕头、水杯、牙刷、牙膏、暖水壶,甚至就连盆都有两个,一个洗脸、一个洗脚。”

“我跟老板说,不需要那么多东西,枕头和牙膏牙刷这些东西我都有,带过来就成。然后老板告诉我,这是商业示范区这边的规定,如果不照做的话,会被扣分的,分数低到了一定程度,明年就不能免除店面房租了……后来我才知道,老板是在骗我的,招商公司这边根本没做这方面的规定,纯粹就是他这个人不爱解释,性格也比较拧巴而已。”

“等回到店里面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两点了,当时商业一街连一半都还没建好,店里面自然没什么人。”

“老板问我,来之前吃过午饭没有,我很老实地告诉他,没有。他又问要不要一起吃,我说好。”

“于是他带我去了后厨,让我看中了什么选什么,最终又主动加了两个鸡腿,然后亲自乱炖了一锅菜,就这么跟我在桌子上一起吃了起来。”

“后来我才知道,在商业一街未建成前就入住的商户,其实都是大华公司刻意照顾的手艺人,所以老板那时候也并不富裕,甚至也不比我强多少……所以事后想想,那两只鸡腿对于普通意义上的老板而言或许并不稀奇,但对于当时的他而言,却很有可能已经是最拿得出手的招待了。”

“最主要的……那锅乱炖真的管饱啊,不怕记者同志你笑话,我当时真的好久没吃那么饱了……而且与老板吃一样的东西,即便是当初的那锅乱炖其实有些上不了台面,我也没有感到被轻视。”

………………

“嗯……为什么后来没在那家餐厅做了?”

“哎~记者同志,实不相瞒,我虽然谈不上什么觉悟,但好歹也是有心有肺的人……老板虽然整天跟个闷葫芦似的板着个脸,但对于我们到底好不好,我们是看得出来的;”

“在餐厅里虽然累,但其实我在里面干的挺开心,甚至比刚进原单位那会儿还要开心……如果可以,其实我是想一直干下去的,别说后来生意开始好了以后,老板第一时间就把我们的工资涨到了115,就算不涨,9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在当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问题是……是老板把我赶出来的啊!”

“什么?老板卸磨杀驴?”

“不不不,记者同志,我想你误会了……老板不是卸磨杀驴,相反的,是为了我好,才把我赶走的。”

“什么?难以理解?事实上,别说记者同志你了,就算我这个亲身经历者,如果没有来德州这一遭,我也是压根底不会信的。”

“嗯……简单来说,就是进入四月份以后,商业示范区这边开始陆陆续续地开始项目招商了,而且放出来的项目非常不少,外来的那些大老板都是哭天喊地的抢着合作的……这事据说上过好几次新闻,想必记者同志应该知道才对。”

“结果随着开始筹建和项目的越来越多,德州这边的人不够用了……记者同志你可能不太清楚,德州这边的人本来就不算很多,这上百个大大小小的项目一起启动,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普通的工人,缺的都厉害,哪怕是开出来的工资已经比其他地方高出老大一截,像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更是可以拿到三倍甚至五倍的工资,可依然是供不应求;”

“尤其是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这一块,缺口更是大的令人头皮发麻,据说商业示范区这边的招商公司都打算组团去别的地方挖人了。”

“所以呢,为了解决人才缺口的问题,大华公司这边一边不遗余力地跟那些大老板协调,给出了令人眼红的各种待遇;而另一方面,则是开始从内部着手,开始梳理起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被埋没的技术人才起来。”

“而我以前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技术人员,原单位的技术职称评级也只有四级而已,但对于那些项目来说,竟然也能算作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技术骨干了;”

“于是,我的老板在知道我原来竟然是技术员出身的以后,马上把我的信息上报给了招商公司,在发现可以立马入职十几家公司,然后拿到一个每月基础工资不会低于350元的岗位之后;他立马让我滚蛋,然后拎着我去招商公司的人才办登记去了。”

“我当时跟他说,我在餐厅里干的很开心,不想换单位;但是他却让我马上滚,说餐厅现在生意好,根本不缺招不到人,而像我这种苗子不该就这么在餐厅里蹉跎一辈子……还说大华公司有规定,如果违反人才登记和推荐机制,各家企业对于自己麾下的人才隐而不报的话,立马就会取消明年的商铺入驻资格,我赖在他那,只会害了他。”

“事实证明,老板又在骗我,我后来去招商公司问了,人家只是鼓励从内部发现人才,把信息上报过去而已,根本没有什么惩罚一说。”

“总之,我就这么被一脚踢了出来,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从一个连清水挂面都快吃不起的落魄技术人员,一跃变成了每月综合收入不低于700块钱的技术主管……说实话,这短短的四个月经历,让我感到像是在做梦一样。”

“这四个月里,我需要感谢的人很多。”

“有我那位当初借钱都要收留我,但如今依旧死活不肯从原单位里出来的同学;”

“有当初一起蹲活时,说话恶声恶气,但却时不时帮衬我一把的老师;”

“有那两位热情帮我指路的工友,以及那位说话凶巴巴的小个子何嬢;”

“还有那位整天跟个闷葫芦似的,却骗了我好几次,最终还一脚把我踹到如今单位里的老板;”

“但我最终只想发表一句感叹……”

“德州这座城市,大抵是我人生二十八年以来,所见过的最具有欺骗性,最不可思议的一座城市了……我很庆幸当时没有被这座城市凶巴巴的伪装所欺骗!”

………………

随着画面暗淡下去,杨默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

35分钟。

嗯……

时间有点长。

卓玛丽看到杨默微微皱起的眉头,心里有些紧张:“杨总,作为给德州以及商业示范区打造IP的重要载体,我个人认为《德州故事》的第一单元,虽然存在着一些细小上的不足,但整体来说还是过关的。”

杨默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德州故事》第一单元的目的是为了立人设,准确的说是给德州地区的人文环境立一个“面凶内善”的人设。

这乍眼看上去有些莫名其妙且无足轻重,但却很重要。

因为这将是后续一系列华点的支撑基础……尤其是治安这一块。

没有这种面凶内善的人设作为逻辑支撑点,外地的投资者和民众,很难相信德州是一个值得一来的地方……毕竟这两年中原地区在治安方面捅出来的大小篓子可不少,而德州地区的名声虽然远没有殇河等地来的响亮,但名声也未必会强到哪里去。

但问题是,虽然切入点没有问题,但这种全程自述自语的表现形式,可太无聊了……观众真的耐得下性子来看?

经历了后世各种媒体轰炸的杨默对此深表怀疑。

内容再有指向性,但是观众不爱看那也是白搭。

卓玛丽听到杨默的顾虑,顿时输了一口气:“杨总,我觉得你是多虑了……在这个娱乐活动缺失的年代,观众们能有新鲜的栏目看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哪里会有看不进去的?”

这话却是不错,电视节目逐渐丰富起来,那是92,甚至是94年以后的事情了,在当下,全国各地能收到的电视台少的可怜不说,节目翻来覆去也就那么些,而且除了新闻之外,大部分都是重播的港台电视剧……万人空巷的现象集中出现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不是没有客观原因的。

见到杨默的表情微微松了下来,卓玛丽赶紧趁热打铁:“而且我和主创团队,以及夏留通销社的严总、孙总他们都交流过,像这样以家长里短的自述形式,其实反而对于许多人来说更有真实感和吸引力……用严总的说法,像这样把内容生活化的、事无巨细地娓娓道来,让人有一种代入角色人生的满足感,只要时间不超过40分钟,都不会让如今的人产生厌烦感。”

“而且最重要的是,既然要立人设,那么需要向普通民众和投资者传达的细节内容就有很多,如果不以第一人称视角,在相对比较具有严肃性的构画里进行表达的话,那么观众很有可能因为视觉上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传达和植入的信息不完整,从而导致人设轮廓不能构筑完全。”

“两害相权取其轻,既然《德州故事》的七个单元并不是娱乐性质的节目,而是有重要的社会和商业意图在里面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不在表达方式上做出一些取舍。”

严老西和老孙他们也觉得把内容这样呈现出来没问题?杨默狐疑地看了一眼卓玛丽,在发现对方并没有谎报军情之后,开始犹豫了起来。

他很清楚,像他这种经历了后世数十年时间洗礼的重生者,不能用后世形成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去看待如今的这个年代。

因此,如果连严老西和孙健这种时时刻刻与普通民众打交道的人都觉得这种表现形式没问题的话,他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去否定这一档凝聚了众多人心血的节目……在娱乐节目这一块,太过超前只能是凝视深渊,而因为超前半步导致黯然尘封的好作品也不是一个两个。

连星爷都没这个实力逆周期扭转时代的审美,更何况他这种小虾米?

“好,与齐鲁电视台那边跟进沟通一下,尽快地把《德州故事》第一单元的节目播出去,然后两手准备……先把前四单位的内容赶出来,后面三个单元的暂时不要拍摄,等第一单元内容播出后的反馈出来了,再决定要不要临时更改节目表现形式。”

杨默沉吟了半晌,终究还是没有过于坚持。

见到杨默松口,卓玛丽悬着的心顿时落下来大半:“好,我立即去跟他们沟通排片问题,然后其余的报纸媒体实时跟进。”

说完之后,卓玛丽站起身来,就要去完成杨默安排下来的工作,临出门时却停了下来。

“杨总,我和朋友曾经对齐鲁、乃至中原地区观众的喜好进行过仔细分析……相信我,这次的IP打造计划,不会失败的!”

——————

PS:明天有急事,未必能够更新,提前说一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