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412章 功夫在诗外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412章 功夫在诗外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412章 功夫在诗外

第412章 功夫在诗外

如卓玛丽所说,在这个电视台节目并不丰富,除了新闻就是各种重播的电视剧,其它类型的节目少的可怜的当下,《德州故事》这种介于采访与纪录片之间的节目,凭借着齐鲁电视台的频点优势,一经播出,便很快地在中原地区斩获了不错的收视率与反响;一时之间,来自观众的信件如同雪花般地飞向齐鲁电视台。

当然,这档在杨默看来枯燥至极的栏目之所以能获得足以让后世媒体从业者嫉妒的眼红的收视率……

一方面是托福于当下各大电视台贫瘠的节目内容;

一方面是托福于《德州故事》贴近百姓的故事讲述角度;

一方面是托福于德州、兰陵两地各大单位在主管单位协调下组织观看所贡献的收视率和互动率;

但更多的,则是托福于那一大堆地方媒体的大力跟进、转发和评论。

不得不说,杨默还是小瞧了卓玛丽那几位朋友的能量和人脉,也对当下媒体界的形式判断不足;哪怕在同行是冤家的后世,弱势媒体基于种种原因帮着强势媒体“共创”出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常态,更何况还是各地媒体尚未断奶,讲究“天下媒体一家亲”的如今?

总之,在这种类似于连襟的情谊帮衬下,我帮你,他帮我,她又帮他,不到一个星期,《德州故事》的第一单元【底色】,竟然成了中原三省、津门、甚至是浙江部分地区相对热门的讨论话题。

只不过与其它地区或是满心向往、或是将信将疑的百姓不同,德州本地的市民却是看着本市媒体大肆转载的那些内容一脸懵逼。

咱德州这边的人……

真的有那么好?

我在这片破地活了快四十年了,我咋不知道?但你又不能说人家是在撒谎。

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而且如今的社会治安虽然令人发愁的一匹,但整体的社会价值观还是比较积极向上的;人家从外地过来投奔同学,运气好,一路上遇到的尽是些热心肠的好人实在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再说了,人家主要举例的对象是商业示范区的那帮子人,在钻探公司和大华公司那很有些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和评估管理制度的影响下,那帮子最先入驻的老板种种傻愣子的行为也就更加不足为奇了。

只不过……

虽然凭空多了一连串好名声,但这顶突如其来的好人帽,还是让绝大部分“被代表”的德州市民感觉到心里怪怪的。

于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德州故事》第二单元关于社会治安的专题,开始按计划播出。

而有些吊诡的是……

似乎是难得在省里面露了一番脸,DZ市主管单位的领导们表现的很嘚瑟,不但要求各本市单位按时组织观看《德州故事》的第二单元内容和重播的第一单元内容;而且还让百货大楼、商业示范区、各大供销社等一众有条件的单位直接把电视机和录像机抬了出来,一天八小时不断地重复播放这档栏目……即便是那些可能并不会买账的周边县份,DZ市这边也一并传达了相关的指示文件。

一时之间,整个德州地区的大街小巷上,到处都充斥着电视机里传来的隐而不彰的夸赞,整的本地的市民们尴尬癌都快犯了。

不过好在好听话谁都爱听。

虽然觉得这档栏目把他们德州夸的天上地上绝无仅有,实在是有些王婆卖瓜的意思,而且实在是有些夸张了;

但不管如何,在面红耳赤之余,许多市民原本并不如何强烈的地区荣誉感被诱发了出来,而心态也逐渐开始了一种微妙的转变。

………………

与此同时,DZ市那栋看上去已然有些破旧的行政大楼里,叶涛和另外一名中年人正在主持工作会议。

“同志们啊,由大华公司创作、我方支持的《德州故事》栏目,在各地兄弟媒体的转播与评论下,一经播出,便在省内和部分周边外省地区获得了热烈反响,从反馈来看,我市的精神文明形象宣传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而且《德州故事》一共有7个单元,目前只是播出了前两个单元的内容,按照一周一个单元的播放速度来看,一个半月后,等到所有单元的内容全部播出,我们德州的城市形象宣传成果,势必还会再登上一个新的阶梯!”

不得不说,在系统里面,领会领导发言的断句和停顿是一门学问。

叶涛的话音刚落,便有人非常有眼色地带头鼓掌了起来。

一时之间,面积并不算很大的会议室便充斥着热烈的掌声。

虽然说“营造热烈而和谐的氛围”是任何一个体系内人的基础技能,但此时的热情掌声倒也并不全都是虚假……德州一直是整个齐鲁存在感最低的几座城市之一,能够将自己的家乡宣传出去,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令人瞩目、并且是为数不多的低仇恨值成绩之一。

当然,如果这其中还不涉及到财政预算的分配,那就更不拉仇恨了。

叶涛扫了一眼满脸红光的众人,轻轻笑了笑,表情却一下子严肃了起来:“虽然我市的形象宣传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但即将要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

说到这,叶涛顿了顿,逐一环视了一圈众人后,这才语气沉重地说道:“据可靠消息,随着《德州故事》第一单元内容获得热烈反响,省内其它部分地区的主管单位也起了照猫画虎的心思,打算也跟我们一样,向省里面要政策,然后自己也出一档介绍自己地区人文风情的节目。”

“当然,这件事虽然非常值得我们重视,但就目前来说,但也不用担心他们抢了我们的风头;”

“一个节目从报备到策划、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和排片,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其它地区就算想要跟风制作一期类似的节目,等到制作完的时候,我们的《德州故事》也早就播出完毕了,他们抢不了我们的宣传风口……《德州故事》之所以能在短短十多天里能顺利登上齐鲁电视台的黄金档,除了制作团队的熬夜奋战之外,省里面愿意就宣传口这块对我们进行大力倾斜,给了这个栏目特事特批的政策,才是最大的原因!”

说到这,叶涛不无矜持地抿了一口茶:“作为本届亚运会火炬传递赞助企业的注册所在地,DZ市申请成为火炬传递城市的事情已经在上会讨论中……这一点优势,是其它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他们想要特事特办地获得省里面宣传口的支持,可没那么容易!”

见到众人轻笑了起来,叶涛放下茶杯,盖上盖子,语气却沉重了起来:“虽然我们暂时不需要担心其它地方跟我们抢这个省里面扶持的宣传风口,但我们需要面临的挑战,却是极为严峻的!”

看到叶涛打住,旁边的中年人往前倾了倾身子,接过了话题:“同样据可靠消息,自从《德州故事》栏目第一单元的内容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后,各地就该栏目对我们德州的人文环境进行报道和解读虽然是主流,但质疑的声音却屡不绝耳;”

“有质疑我们德州的民风是不是那么淳朴的;”

“有质疑商业示范区那些项目给出来的薪资待遇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高的;”

“有质疑节目里讲的故事都是个案,德州这边的人没有那么热情的;”

“有质疑我们德州地区一下子多出来那么多投资项目,究竟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还是为了成绩注水的;”

“甚至还有人质疑我们德州是不是为了能顺利地拿到火炬传递资格,夸大宣传!”

说到这里,中年人语气里全是忧虑:“可以预料到的是,随着第二单元的内容播出,这些媒体对于我们德州的质疑声会更大;”

“毕竟如果说《德州故事》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讲的是人文底色的话,那么第二单元的内容就算是开始明晃晃地冲着招商引资来的了……毕竟在当下这个社会环境下,一个地区的社会治安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那些外来投资者的投资意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关系不可谓不重大!”

话音刚落,其余人便皱起了眉头。

治安环境直接关系到外来投资和人才的吸引力,对于后世来讲或许是有些天方夜谭,毕竟那会儿各地的治安环境放在全世界都算得上独一份;但对于当下来说却是一个现实的不能再现实的问题了……**十年代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毁了整座城市未来的案例又不是一个两个,而这些事情说来说去都是跟本地的治安环境有着直接关系。

当然,德州当下的治安情况肯定远远达不到那么严重的情况,但也同样不能轻视……在当下,不管是国内的投资者,还是国外的投资者,除非是上了规模和级别的那种,又或者是其中另有因果,否则都是惊弓之鸟,稍稍多点疑虑,便会裹足不前,甚至是另寻他处。

“嗯,李副担心的对,如果任由他们质疑,对于我们德州的形象宣传工作的确有着不小的影响,甚至会不利于我们争取火炬传递城市的名额……所以,李副,要不等会儿我去跟其他地区的宣传部门沟通一下,看能不能协调一下?”

发言的是一个年纪不到四十的女性,从她的座次和面前的桌卡来看,应该是宣传口的部门负责人。

中年人闻言却是摇了摇头:“现在再去协调,已经晚了……据可靠消息,不少地区的媒体已经派出了资深调查记者过来【打假】,我们现在才跟当地宣传口的同志协调工作会落人口实不说,要与那么多地区的同志协调,也不太现实。”

打假!?还是派出了资深调查记者?众人顿时一惊,迅速的明白了情况的棘手程度,也明白了为什么中年人拒绝了跟当地宣传口协调沟通的提议。

这倒不是单纯的因为顾忌这两年国家提出来的,要充分发挥出媒体自己的“第四种权利”,发挥出监督社会管理职责的号召,毕竟地方媒体都是归本地主管单位宣传口统管。

真正的问题在于……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开始派出了调查记者过来【打假】,而且还不是一波两波,这情况明显有些不对头啊!完蛋了,越是经济困难的时候越容易出状况。

先有提名增补火炬传递资格,后有省里面的宣传倾斜……人家这是眼红了!

一想到这些调查记者过来的真正目的,许多人的脸色阴沉了下来,之前的兴奋荡然无存不说,看向叶涛的目光深处,也带上了一丝不满和埋怨。

自家的情况自家了解,DZ市的精神文化建设和社会治安工作虽然说不上很差,但也绝对没有《德州故事》里夸的那么好。

一旦让那些来自其他地方的调查记者把底裤给趴了出来……那就很被动了。

非常被动!

一想到这件事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不少人的屁股都都感觉烫烫的,要不是没有事先统一过意见,他们甚至都想立马提议,干脆把《德州故事》先行下架,等到正式入选火炬传递城市以后,等着上面用国家媒体打头阵再说。

叶涛见状,轻轻咳了咳:“同志们啊,事到如今,我们退是没办法退了……再说了,一遇到挑战就退缩,我们德州还怎么发展,怎么提为地级市!?”

若有若无地透露点信息,又扣了一顶大帽子下去后,叶涛这才重重叩了叩桌子:“既然其他地区的媒体已经向我们派出了调查记者组,想要打我们德州的假,那么为今之计,便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现在,我代表班子小组,向诸位同僚布置工作任务……”

……………………

一个小时以后,工作动员会总算落下了帷幕。

回到了办公室的叶涛,看见随后跟进来的中年人,只是笑了笑。

看见某位向辉的继任者非常识趣地新泡的茶递上来后便低调关门离开,中年人笑呵呵地看着叶涛:“老叶啊,好手段!”

叶涛却是苦笑着摆了摆手:“以人推事,毕竟不如以事推人……我们德州要想顺利升为地级市,光有领导愿意帮我们说话可不成,打铁毕竟还需自身硬嘛,一些事情,是该做出改变了!”

被称为老李的中年人轻轻点了点头:“是啊,开会强调一万遍,也不如真刀真枪地干上一仗;”

“既然时间不允许我们自上而下地慢慢来,那么眼瞧着其他地区媒体的刀都要架在脖子上了,其它人就算再不乐意,终究也得动起来了吧?”

叶涛想起会上某些人额头上隐现的汗渍,以及那副并不如何情愿,却又不得不咬牙应承下来的表情,心里如同吃了人参果般的畅快:“不动起来怎么行?一旦被抓住了痛脚,其他地区的媒体大肆宣扬之下,就算我们不出手,省里面也是要给他们打板子的……省里面的板子一旦落下来,那可是很疼的哦!”

老李笑眯眯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那是,参和进来的可不只是咱们齐鲁的地方媒体,外省的也有……自家人关起门来什么都好说,但要是让外人看了笑话,那犯了错的孩子不死也要脱层皮!”

说到这里,老李有些感慨地叹了口气:“老叶啊,不得不说,这次你的确有些让我刮目相看了……我知道伱一直执着于让德州升为地级市,从县级市升为地级市之后的种种好处大伙心里也都清楚;”

“不过为了县升地,你这位常务的胆子竟然大到了不惜放任外省媒体介入,从而倒逼本地工作开展的程度……这份魄力,还是让我大吃一惊啊!”

听到中年人把“常务”、“放任”这两个词咬的有些重,知道对方在提醒自己这件事做的有些在职权界定问题上有些擦边地叶涛忍不住又是苦笑一声。

“老李啊,其实我又何尝愿意冒险?我又何尝不愿意慢慢来?”

“但问题是……时不待我啊!”

“人人都知道这一届亚运会的意义重大,但很多人却未必知道成为亚运会火炬传递城市后的那波宣传窗口对于德州来说,是何等难得的机遇。”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德州要想再一次获得可以获得全国人民关注的窗口,恐怕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而如果加上很有可能会在未来两三年内全面铺开的分税制改革,以及这次改革所可能带来的深重影响,那么这个转瞬即逝的窗口,对于我们的意义之重大,再怎么重视也丝毫不为过……为了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就算是冒点险,那也是完全值得的。”

中年人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我也知道这个机会难得,可是正是因为机会难得,所以我们才更应该仔细打磨才对;”

“就我看来,与其冒险放任甚至是鼓动外省的记者过来打假,然后倒逼各部门的工作加速开展,还不如从一开始就认真打磨《德州故事》这档栏目……必须要说的是,《德州故事》第一二单元的内容我都看了,里面对于我们的描述简直夸过头了……连我都觉得太假,也难怪其余各地的媒体会议论纷纷,甚至当地的主管单位都会鼓动他们过来打假了。”

叶涛闻言,却是笑了起来:“连你也觉得《德州故事》这档栏目对我们的夸赞太过分了?……如果连老里你都觉得假,那就对了!”

中年人一愣:“老叶,你什么意思……合着你们是故意在栏目里把我们德州说的那么好的?”

叶涛点了点头:“没错,用大华公司杨总和卓部长的说法来讲,一个非娱乐性质的栏目而已,就算做的再精致又有什么用?”

“等亚运会的宣传窗口期一过,等其余地区跟风而来的各种XX故事栏目一扎堆,到时候谁还会记得《德州故事》,谁还会记得咱们这个地方?”

“所以,在窗口期转瞬即逝的情况下,与其大费周章地打磨一个并不能给观众带来愉悦感的项目,还不如利用这个难得的窗口期,利用这个栏目第一个吃螃蟹所带来的流量红利,以引战的方式,制造出足够的争吵话题和社会关注力,最终倒逼我们在舆论的监督下,以栏目中的那个【德州】为模板,把各项工作在最短期的时间里做到最好,然后把DZ市方方面面的优势植入到民众和投资者的脑海里……那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引、引战!?

制造争吵话题!?

第一次听到有这种操作模式的中年人顿时听呆了,任是他对“功夫在诗外”这句话已然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但听到叶涛和杨默他们一起想把盘外的功夫做到了这种程度,还是把他吓了一大跳。

“老叶、这、这,这怎么可能!?”

中年人一脸的难以置信,有些东西想要改变,所面临的阻力可远没有字面上来的那么简单,就算有着外地媒体的介入,让出问题的后果变得有些严重了起来,但这种推动力也没有强大到能让事情从根本上产生改变的程度。

“不可能么?”

叶涛笑了笑,然后意味深长地看着中年人:“老李啊,人嘛,终究还是有惯性的,这种惯性可以让事情变得很糟,但也可以让事情逐渐变得很好……也许在媒体的监督下熬上个两三个月以后,大家伙慢慢习惯了这段时间改变也说不定呢?”

“再说了,外省的地方媒体或许没有那么强大的压迫力,但如果……后面其实不仅仅只有各地和外省的地方媒体介入呢?”

中年人一脸惊骇地看着叶涛,仿佛是在看一个疯子,就连对方透露出来的信息其实已经有些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都没有去计较:“老、老叶,你是说……?”

叶涛意味复杂地笑了笑:“可别忘了,关注孤岛二号项目的人可不仅仅只有咱们和东营指挥部的那帮子人……放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这个项目可是一等一的大手笔呢;”

“而且,大华公司的杨总就在不久前刚刚提出了一个规模庞大到50亿/年的轻重工业品互换计划,而且交换的对象还是北边的毛熊国……这件事情的意义和影响力甚至可能比你我想象的还要来的大;”

“所以根据杨总那边透露出来的情报,这段时间,要想来德州地头上考察和打假的媒体和调查团,可不仅仅只有老李你以为的那些包含外省在内的地方媒体哦!”

嘶~!

50亿/年规模的轻重工业品互换计划!?

第一次知晓此事的中年人,牙疼似的抽了一口凉气,旋即苦笑了起来。

到了这种规模的商品互换,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项目可以去衡量的了。

往小了说,这关系到一个地区的产业构造和形成;

往大了说,以当下国内的经济环境,这甚至可以关系到国家一些产业布置战略细节上的调整……就算50亿/年的轻重工业互换计划可能因为时效的原因不足以达到这种份量,但再加上一个初始投资规模十几亿,未来产业带动力至少上百亿的大型项目,那却是足够了。

好嘛!

看样子,未来的几个月内,德州地头上是真的热闹了!想起那位速来以“敢折腾、能折腾”闻名的年轻人,老李心绪复杂地叹了口气。

眼下这几档子事要是操作好了,德州升为地级市那绝对是自己任期以内的事情,不管是叶涛,就连自己也会在个人履历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要是把事情搞砸了,呵呵……

一想起那严重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后果,中年人没有丝毫犹豫地站了起来:“不行,老叶,我得赶紧回去给下面人开一开思想动员会,然后把会议精神传达下去……德州县升地是一等一的大事,面对着各地媒体的监督和考验,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看着急匆匆离开的中年人,叶涛笑眯眯地拎起暖壶给自己的杯子里续了点茶。

呵呵,

以事推人……

杨默那个小家伙诚不欺我!——————

PS:因为客观原因,这几天的更新字数大概不会很多,见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