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235章 此面向敌!经济之都

第235章 此面向敌!经济之都

印一句话?

在场的人们闻言都表示赞许,这确实是合理的做法,实战中士兵们的精神高度紧张,思绪可能会混乱,如果放反了方向那可就尴尬了。

该写一句什么简短有力的话?

有三个人几乎是异口同声,“本面对敌?”“此面迎敌!”“此面向敌!”

“肯定是歧义最少,言简意赅的。”周长风笃定道:“我选‘此面向敌’。”

那名工程师颔首道:“印以黄字,这样最为明显。”

“不太好,黄色太显眼了,敌军可能也会注意到。要我说,还是白字或黑字吧,再打几个凸起钢印,这样夜间看不清也能摸清正反方向。”那名军器局的中年人如是说道。

除此之外,对于这些定向地雷样品选择使用钢珠和细短钢棒这两种预制破片的混搭,周长风觉得有些奇怪。

一般而言,当单个破片的重量一定的情况下,圆柱形预制破片的总数量更多,但飞行速度要低于球形破片10%,平均动能要弱19%左右。

通常就是钢珠或细短钢棒二选一,要么数量多威力稍弱,要么数量少威力更强,这也要来个混搭实在是有些不伦不类。

兵工厂方面给予周长风的答复是综合多次试验测试之后,他们发现这样的组合更能均匀的“照顾”各个距离,杀伤效果比单一种类的预制破片更好。

“我猜这肯定要多一道工序。”

“是。先灌注钢棒,震抖使之均匀平铺,再灌注钢珠。”

周长风将样品放回了木箱子中,正色道:“爆炸物是消耗品,这种做法在我看来只是锦上添花,如果能保证前线需求,那更优一点自然是好的。但不该本末倒置,为了提升少许威力而牺牲产量,结果前线用都不够用。”

“还只是样品嘛。”兵工厂的一位管事自信道:“您放宽心,这肯定是会权衡好的,捡芝麻丢西瓜的事咱不干。”

尽管依旧有少许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应天兵工厂的效率仍然让周长风满意之至。

短短半年多而已,如今还不是战争时期就能如此迅速,实在无可挑剔。

也许几样新式兵器只是胜利的天平中的几个小砝码而已,但每其却可能蕴含着敌我双方的万千生命,多多益善。

接下来没过几天,周长风就收到了沈瑜邮寄来的文件,其中是几张订着的竖线纸,前后罗列了六家或中或小规模的民营枪厂的大致信息。

京城本地的、溧水县的、扬州府的、上海府的等等皆有,虽然都主营造枪业务,但具体来看仍然各有千秋。

例如溧水县的大鑫造枪厂,厂小人少,注册资本六十万圆,机床总共只有三十几台,维持着两条生产线,只造.22LR的运动步枪和十二号口径的猎枪。

像这样的小厂,职工们的经验和水平都有限,连自动武器都没造过,不太可能满足周长风的需求。

他浏览一遍之后斟酌了许久,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上海府的恒光工厂——这家公司除了制造枪弹业务之外还兼有加工锻件的生意,虽然只是来料加工。

“还拿过府警和翊安军的订单啊,看着还行。”

注册资本二百五十万圆,职工五百多人,各种机床一百台有余,冲锋枪、手枪、民用自动步枪、猎枪均有涉及,生产经验还是不错的。

不过厂址在上海府宝山县,来回一趟的行程也有大几百里,在这个火车速度慢吞吞的年代并不算近。

因为没有从商经验,周长风临时补习了一下《大明商律》和民间约定俗成的规矩,也算大致了解了。

宜早不宜迟,他打算过几天就抽空过去一趟,现场商量具体章程。

恰逢这几天上元、江宁、上方三县的学校统一停课,工厂也大半停工,宅在家里的夏筱诗无所事事,但又不敢出门。

因为半个月以来的清查行动,各大府城都难逃阵阵骚乱。

除了由于官府搜捕党羽而引发的反抗和枪战,对奋进会和青年勇越社表示同情的民主党、日月社、开拓急进会等右派组织了许多次游行声援;而国人会、农工盟会等左派则不甘示弱地组织队伍上街与之对抗。

尽管秩序大体上还是稳定的,但人心惶惶的市民们却仍然有些胆怯,谁也不想走在大街上亲身经历一场警匪大战。

为规避风险,应天府礼厅教谕局命令京城全部学校停课五日,孩童们非必要不外出。

学生们当然欢呼雀跃,老师们则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像夏筱诗这种心大的就属于是前者。

茶楼三层的一个靠窗的位置上,她与周长风就此聊着天。

后者忽然笑吟吟地问:“你无聊不?我要去一趟上海,想不想…不对,敢不敢一起去?”

“去那儿做什么啊?几天?”

“谈生意。”

啊哈?

见他不似开玩笑,面带疑色的夏筱诗不解地问:“这不合规矩吧?”

“之前没跟你讲过,是这样的,我要……”周长风向她简述了一下自己的打算,“往返各一天,在那要停留两天,总共四天差不多。”

去外地好几天,那肯定是要一起过夜的。

还没完婚就先朝夕相伴四天三夜,这个…那个…是不是不太好?

虽然有一丝忐忑,但夏筱诗还是答应了,“好呀,就当是出游一回。”

讲真这也算意外之喜了,如今男女风气虽不算保守,但开放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年轻情侣之间搂搂抱抱倒是没什么,可在外夜不归宿还是不为主流舆论所认同的。

周长风是考虑到自己与夏筱诗已经是未婚夫妻的地步了才如此提议的。

“这样投钱入伙,应当要很多钱吧?”夏筱诗忽然抬眸问道。

“相对来说比较多的,尽量九万以内吧。”

“九万?!这么多钱是哪来的啊。”

“一共九万九,我那个便宜老大给的,说是当订婚的礼金。”周长风如是坦言,然后摊手道:“这个钱是灰色收入,就不拿来花销了。所以…干点有意义的事咯。”

至于自己手里还有一大笔意外之财的事,也就没必要隐瞒了,反正夏筱诗是半过门的媳妇。

他觉得自己那老丈人其实也能猜到个七七八八,只是装糊涂不明说罢了。

历朝历代莫不如此,政坛水深,派系之间拉拢人心总归少不了真金白银,这早都是大明官吏们心照不宣的常规操作了。

金钱也许买不来十成的忠心,但能买到九成。财帛勾心,世间多数凡人都是现实的,谁不想过上阔绰的好日子呢?

“也是。”夏筱诗点点头,认真道:“只要不奢靡,你我的薪资已经绰绰有余了。”

周长风闻言不禁笑了。

何止是“不奢靡”哦,伱七十我二百,月收入高达二百七十圆,而且我的衣食住行基本都是军队全包,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相当高。

京城百姓的平均月收入不过几十圆,蓝领工人大约为四十多圆,白领职员有六、七十圆,他们往往还需供给一家老小,生活压力并不小。

“那…我们何时动身?”

“明天吧,你回去收拾收拾。”

“嗯。”

此刻还只是下午,二人在茶楼中休憩了小半个时辰,随即继续在附近的百货大楼中闲逛了起来。

等晚饭过后,天色渐晚,周长风坚持将夏筱诗送到了家门口,这才独自离去。

尽管之前很痛快的答应了,但是等回家以后,后者还是有些羞于启齿。

见女儿扭扭捏捏的模样,正在织着织毛衣的高零露抬头看了一眼,随口问道:“你这是怎地了?有事说事。”

“唔…他…他……”

“哦?我那贤婿说什么了啊?”

“他要去上海府办几天事,问我要不要一同去……”夏筱诗的声音越来越轻,目光也偏了一旁。

“你答应了?”不以为意的高零露拿起那件比甲形制的薄毛衣抖了抖,然后拿过了一个红色毛线团,“去就去咯,提前体会体会过日子的感觉。”

夏筱诗闻言就松了口气——既然母亲不反对,这事就成了大半了。

但她仍然有些忐忑,坐立不安,于是不由自主地想找些事来干以转移注意力,最后干脆也用毛线织起了手套。

自古以来做针线活是中国女性的基本技能,织布缝衣刺绣这类女红手艺好坏与否还被当作是否贤惠的评价标准。

至于织毛衣,人们通常认为这个手艺活发源于不列颠岛或北欧,比如英国皇家海军的官兵们便时常自己动手缝缝补补,其中就包括了织毛衣。随着大英帝国布武天下,这个手艺活也就渐渐的在全世界流传开了。

实际上早在英国人上门搞事之前,聚居在广州、泉州、福州、杭州等地的欧洲人就已经把种种习俗和文化带到了大明,百年以来,一些不起眼的习俗早就渐渐的融入了明人的生活。

就像如今大部分欧洲人其实并不知道他们从小就习以为常的茶文化、书法艺术、园林艺术实际上同样深受东方之影响。

戌时过半,筋疲力尽的夏炳才到家。

“近来刑事实在太多了,南直隶的中等案子就有数百起。”

清查行动如火如荼,作为刑科给事中的他自然忙得不可开交。

稍后,得知女儿要同周某人一起去外地几天,夏炳不由得愣了一下,然后露出了回忆的神色。

遥想当年自己年轻时前往上海府求学…噢,那时还只是上海州,也曾有过两段尘缘,算是度过了几年充实且风流的日子……

少顷,他抚须道:“这些天国朝各地都不安稳,留意些安全便是。”

内心大悦的夏筱诗喜形于色,欣然道:“您放心啦,跟他一道有何可怕的。”

“是啊,死于他的人没有一千也有五百,什么宵小见了都要吓得转身跑。”高零露漫不经心地说道。

夏炳:“……”

夏筱诗:“……”

再次获益于崇武诏的优待,周长风以稍高于二等车的价格买到了一等车的票。

而且,京城与上海府之间新建有大明首屈一指的电气化铁路,平均运行技术水平是绝对可圈可点的。

行驶平稳,噪音寥寥,真皮座椅,宽敞明亮,饭点时提供有各种餐食,其它时间也有琳琅满目的点心和饮料。

这代表了大明投入实际运营的火车的最高水准,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条名曰“绝尘”的实验性高速铁路,车厢一些部件采用铝合金来减重、车头设计为减少风阻的流线型,平均速度高达150㎞/h,但是成本过于高昂,并未投入运营,只能说是用来炫耀技术水平的。

五个小时的行程之后,列车缓缓停在了城西火车站。

动荡的局势直接影响了客流量,人潮稀疏。

“你把那玩意收好,枪弹分离。”

“嗯,已经卸下了的。”

之前登车时要搜身和检查行李,结果铁警们从夏筱诗的手提包中揪出了那支银色的勃朗宁m7903,闹了个大笑话。

当时周长风也是懵逼的,得亏二人都带齐了证件才得以化解误会。

去个外地干嘛带着枪?夏筱诗的回答是最近民间不安稳,既然证件齐全、律例允许,那为何不带着防身?

乘车自城郊向东进入城区,繁荣的经济之都让周长风颇为惊诧,如果将阴暗面抛之不顾的话,那么这座府城光鲜亮丽的程度实在很难让人的内心保持平静。

在这个年代就屹立着数十座高逾百米的高楼大厦,宽阔的街道上不断行驶过一辆辆汽车和有轨电车,自行车的数量比京城还要多,路人女性们的衣装打扮也明显比京城更时尚。

黄浦江畔,朝[zhāo]汐大道。

这儿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外滩,明人亦将之俗称为外黄浦滩,这是由口头习惯所决定的。

一名身着金发蓝眼的高挑欧洲女子身着改良褙子的华服衣裳,扎着复杂的发髻,斜挎着手提包从周长风与夏筱诗身旁走过;紧接着,几名身着连衣裙、头戴小礼帽的江南女子操着吴侬软语嘻嘻哈哈地迎面而来。

这这这…这是东西互换了?

看稀奇的时候,二人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险境——二千余为奋进会和青年勇越社声援的游行队伍正在快速逼近,在反方向,上千以工人为主的队伍也在快步赶来。

左右相冲,人头攒动,声势浩大,被夹在中间的危险性可想而知。

望着那滚滚而来的队伍,夏筱诗惊惧道:“先…先生,我们……”

“快走!”周长风伸手抓住她的手腕就往边上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