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355章 攻心为上!死要面子活受罪

第355章 攻心为上!死要面子活受罪

截止3月10日凌晨,随着陆战一旅和三十八师的主力接连上岸,防御岛屿北部的澳军第6步兵师岌岌可危。

皇家第3坦克团(营)接到了“配合步兵进行反攻”的命令,坦克兵们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坐进了仅剩的十几辆坦克中。

当天早上开始下起了密集的大雨,雨势大得堪称磅礴,仿佛要把战火的硝烟给洗涤干净似的。

但等到中午11:32,在几公里长的战线上,近千澳军士兵向早都稳住阵型的明军发起了徒劳的反击。

炮击接连不断,落下的高爆弹中还夹杂着一些烟幕弹,只是东一个西一个非常零星。

六辆a9型巡洋坦克和十三辆a10型在起先的时候势如破竹,在被击毁两辆之后冲垮了三十八师一个队的阵地,然后向纵深挺进。

可后续跟进的澳军却和阵地中残存的明军官兵缠斗在了一块,一时间进退两难。

如果心急的话,在这种近接作战中肯定又要吃不少亏,寥寥几支汤姆逊冲锋枪可比对方装备的自动武器少得多。

如果稳扎稳打地肃清阵地,那就丧失了突破时效性,对方可以从容地调遣预备队前来增援。

这也是近现代战争中比较有趣的一个现象——即使防御方死伤惨重,但残存的少量士兵如果意志坚定,仍然可以非常显著的迟滞进攻方的行动。

降雨量有所减小,但大雨仍旧给双方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此起彼伏的枪声和爆炸声穿透了绵密的雨线,传入这片战场上每个人的耳中。

己方援军很快就到,这帮家伙猖狂不了多久。

明军士兵们深知这一点,所以反倒更加兴奋了,哪怕各自为战也丝毫不惧。

流淌出的鲜血会被雨水所冲淡,但是雨水无法稀释胸中热血!

三十八师在这儿残存的数十名官兵在茫茫大雨中奋勇拼杀,完全与两个连队的澳军搅和成了一团。

周长风在北岸一处丘陵上观察着战局,随即命令道:“对中间地域实施拦阻射击,别让他们再增兵了。”

“是!”

“预备队到位了没?对面坦克和步兵都脱节了,快点发动反击!”

昨天一夜之间,陆军第七工程旅成功修复了被炸断的新柔长堤,在断口处架设了八道钢架,再铺上钢板,并以螺栓连接,使得大部队可以更快速的前往岛屿。

面对不知好歹主动找死的对手,部署于柔佛海峡对岸的野战炮群毫不留情,测定完毕以后便开始以等速射轰击澳军与明军阵地之间的区域。

试图增援的澳军第18旅的三个连队在匆匆行进的途中遭到了灭顶之灾,接二连三落下的112㎜杀爆弹将他们炸得抱头鼠窜。

D连连长当场阵亡——他被一枚高速破片击中了左眼,炽热的破片最后从他的后脑勺处钻出,卡在钢盔内衬上。

其余的澳军也没好到哪去,几支队伍都被炮火炸得七零八落。

而在混乱的前沿阵地之后,第3皇家坦克营迎面就撞上了前来增援的明军第一战车旅的两个队。

就这样,二十二辆明军中型坦克和十七辆英军巡洋坦克在大雨之中展开了多日未见的坦克战。

因为能见度较低,这场遭遇战爆发时双方相距不过区区五百米。

鉴于双方都能互相击穿对方,所以明军坦克分队指挥官并不打算迂回攻击——占据数量优势,以多打少,集中火力尽快发射更多的炮弹才是王道!

大部分明军坦克成员都选择使用穿爆弹,而非穿甲效果更好的风帽钝头穿甲弹。

反正在这个距离上前者也能保证击穿,那自然优先选择后效更好的咯。

“穿爆弹,两发!”

“穿爆弹两发好!”

“放!”

各排的排长车先使用并列机枪发射曳光弹,向部下标记指定集火目标,接着才缓缓停车开火。

接连几发48㎜穿甲爆破弹击中了中间的一辆a10型巡洋坦克,并不困难的钻透了那30㎜厚的正面装甲,成功穿入其内部。

弹底引信触发,随即引爆了装填的21g梯恩梯与特屈儿混合炸药。在狭小的车体空间内爆炸,少量的炸药也能极好的发挥作用。

驾驶员当场毙命,其余几人也被炸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

英军坦克2磅炮发射的穿甲弹没有装药,虽然在侵彻装甲的摩擦过程中崩碎与升温,产生了不少炽热的金属碎屑,甚至有可能引燃汽油。

但这终究得看运气,至少今天中弹的明军坦克兵们都很幸运。

“漂亮!一发就中!”

“那车废了,换换换,对准边上那辆!”

几分钟的交战便已决胜负,以三毁五伤的代价,明军坦克接连击毁了十一辆英军坦克。

其中几辆残骸成为了在大雨下仍然熊熊燃烧的火团,缕缕黑烟升腾而起。

残余的八辆坦克也在撤退途中被击毁了四辆,期间又有一辆因为机械故障抛锚,最终仅剩三辆勉强逃出生天。

在阵地中进退两难的澳军士兵们十分困惑,不清楚为什么这些残存明军仍然在激烈抵抗。

可当他们看到己方仅剩三辆的坦克仓惶逃跑时,这才知道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

惨烈而血腥的近距离鏖战让澳军看不到一丝胜利的希望,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一梭子子弹打成筛子,不明不白的死去;而英军坦克部队大败而归的景象更是让他们胆战心惊。

战意全无的澳军官兵开始出现了退却的逃兵,所谓“一个逃兵能卷走一个班、一个班的逃兵能卷走一个连”这句话再正确不过了。

从起初少数人逃跑到全员溃逃,前后只过了不足两分钟。

刚刚激烈争夺过的阵地还残留着浓郁的血腥味,但估计很快就会被雨水冲淡。

一些澳军士兵的尸体与明军士兵的尸体纠缠在一起,许多人仍然保持着临死前的姿势,随处可见沾满泥泞的损坏枪支和弹壳。

这场白费力气的反击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甚至都没能减缓明军的推进进度,而且澳军与英军的伤亡反倒大于明军。当天下午,澳军第6步兵师再也承受不住来自三个方向的猛攻,不得不弃守阵地,向南撤退。

陆军第三十八师乘胜追击,而陆战一旅则转向东方,直奔樟宜海军基地而去。

地面部队的败退几乎等于将海军基地向明军敞开大门,但守卫海军基地的皇家海军警备单位依旧进行了勇敢的抵抗。

只是他们的战术素养实在不高,勇气可嘉,但技艺不精,火力配合杂乱无章。

面对陆战队步兵与坦克的协同进攻,他们把舰载的维克斯.50高射机枪放平来打击明军坦克,然而只等于奏响了一曲叮叮当当的歌谣。

唯一奏效的是一门被临时搬过来的120㎜舰炮,它倒是成功击毁了一辆三八式中型坦克,可在暴露以后马上就被集火摧毁。

陆战一旅官兵们很快就攻占了港区,只剩下少数东躲西藏的英军还在进行零星的抵抗。

这座规模庞大、设备齐全的海军基地建设了十几年才在前年秋季完工,许多设备都可以说是崭新的。

别人的东西就是香,如果是白嫖的…那就更香了。

当天晚上,危在旦夕的战局让身在巴达维亚的BDa(英-荷-澳)三国联军总司令约翰-维里克上将不得不冒一次险。

他乘坐运输机飞越茫茫大海降落在了加冷民用机场,亲自视察当前战况。

然而维里克的到来实际上毫无意义,他没有带来一兵一卒一弹,因为伦敦方面坚持认为新加坡武器弹药充足,仅仅是缺乏坚持战斗的勇气和胆量。

依照正米字旗老爷们的精神,约翰-维里克发表了一通非常冠冕堂皇的言辞。

「……我们必须坚守阵地,大英帝**队的声誉正陷入危机……中国人没有兵力优势,如果原本计划能守卫三年的要塞却在一个星期内陷落,那将会是日不落帝国无法抹除的永远耻辱!」

「……战争形势十分紧急,现在已没有必要有关于兵力和平民的顾虑,任何士兵和军官的软弱行都不能得到宽容,军官必须与士兵待在一起,宪兵应该不间断抓捕逃兵并把他们赶回战场。」

随后,他便急忙乘坐飞机离开了——因为制空权几乎已经落入明军手中,等天亮了可能想走都走不了。

BDa联军总司令这有些道德绑架意味的言辞让人心生厌恶,实际上反倒起了负面效果。

当天夜里,在海峡对岸的第三军总兵处指挥部中,一帮子明军将领则在商议着接下来的进攻方略。

“依我看啊,先别打了,把供水一断,咱们缓两天,看戏,然后再劝降。”

“是,这样硬啃的确麻烦。”

“断水可以,但不能直接断,最好再搭配其它的措施,效果更显著。”周长风如是提议。

于是在场的众人便饶有兴致地听他阐述了一套多管齐下的办法。

邱培生听完以后禁不住笑了,伸手指着他说:“你小子倒是深谙‘攻心为上’的道理啊。好得很,就这么办!”

在关丹,大量的传单被连夜印刷出来,然后装入宣传弹的里边。

3月11日清晨,轰炸机装载着这些宣传弹在新加坡城区上空播洒,一时间仿佛天女散花一般。

传单正面只有几句简短的文字,意在告诉市民明军即将切断供水,在7:30之前能接多少水就接多少水——还剩大约半个小时。

于是急急忙忙的市民们打开了各家的水龙头,拿来一切桶、瓶、罐装水,公共水龙头乃至喷泉都排起了接水的长龙。

平民在这段时间里足够存储不少水了,但军队显然没这么多水龙头。

随着明军爆破了经由马来半岛向新加坡岛供水的管道,新加坡的水供应就此中断。

雪上加霜,剩下的水井和一些水源显然无法满足几万大军的消耗,这对英联邦军队的士气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当日白天,各条战线上的攻势似乎停止了?

这让连日应对明军进攻的英联邦军队上下松了一口气,勉强有了喘息的机会。

然而好景不长,澳军和英印军士兵们很快就发现对面的阵地上似乎出现了许多个大喇叭形状的东西,看着好像是防空听音器。

英印军在败退时遗留了各式各样的器材,其中就包括几台安装在轮式底盘上的防空听音器。

明军修械所和工兵连夜动手,利用麦克风和这些大喇叭,临时拼凑出了几台大号劝降车。

响亮的声音在扩音之后被大喇叭给定向传播出去,身在阵地上的英印军和澳军官兵听得一清二楚。

“继续顽抗已经没有意义了,投降现在是最佳的选择。想一想你们的亲人吧,这里距离家乡那么遥远,你们真的愿意为了保卫它而战斗吗?他们收到阵亡通知书会是怎么样的反应呢?”

“伱们在这里不受欢迎,英国的残暴统治让这里的平民非常厌恶,他们只掠夺资源,而你们却是这邪恶行为的帮凶。顽抗到底的结果只有灭亡,我们只能保证四十八小时内投降的人享受战俘待遇。”

这样的话语反复播放三遍之后,便会换来一个被俘虏的英国人或澳大利亚人或印杜人,让他们“分享”自己被俘后的遭遇。

“……没有艰苦的劳动,我们只需要修补道路上的弹坑……除了正常食物之外,我们还能得到红茶和肉类的配给……”

一名气急败坏的英军中校命令炮兵向那些喇叭开火,但炮兵们磨磨蹭蹭的,最后胡乱地开了四炮,可一发也没有命中。

中校继续命令开火,但炮兵们以“已经达到每天规定的最大发射数量”而拒绝射击。

这天,待日落以后,蠢蠢欲动的士兵们瞅准机会开始逃亡,把枪一丢,举着手向对面的明军阵地跑去。

一夜之间,许多连队逃亡了近五成人。

所谓官兵有别,这样的宣传方式对于普通士兵有效,但对于军官和高级将领那就得用另一招了。

“劝降帖”非常“诚恳”地写道:「……贵军的失败在于英国政客们的粗心大意,以及你们军方之中一些迂腐顽固的人。你们的表现足够勇敢,继续抵抗只会造成更大伤亡……」

周长风深知这些“英国绅士”们死要面子,所以专门给他们找了几个台阶。

比起历史上面对的日本人,当今位面的英国人在对明人投降时的心理门槛更低——毕竟自己不是被刚开化的土著所击败,面子上过得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