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379章 升迁宴;不是御前会议的御前会议

第379章 升迁宴;不是御前会议的御前会议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生四大喜事。

虽然不可避免会有眼红的人讥诮周某人是靠运气才有这样一天,但这些家伙所能做的也仅限于在暗地里说上几句了。

周长风其实更喜欢叫上几个真心好友去吃上一顿,而非大张旗鼓的举行一场排场非凡的大宴席,但奈何社交大过个性。

五月初一,这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通行的节日,也是劳动者们依靠自身抗争而争取到的权益。

大明是在至昌十五年时才经由谘政院通过法案的,从那时起将每年的这个日子确立为法定假日。

因为其特殊性,许多组织也都会特意挑选这一天举行游行活动。

德社驻大明公使馆坐落于石城门内大道和清石路的交叉路口,与之毗邻的是加利西亚及梅多里亚王国公使馆。

实际上德社是直接沿用德意志帝国设在大明的公使馆,只是更换了旗帜和一些陈设而已。

现在还只是清晨时分,红彤彤的太阳才刚刚跃出地平线,窗外时不时传来麻雀的叽叽喳喳声。

虽然公使馆今天也不工作,但克莉丝还是习惯性地早起了,或者说长久以来养成的生物钟使得她在六点多就自然醒了。

既然是不工作的日子,那就不需要再穿那正式的西服和半身裙,随随便便穿一身碎花连衣裙就行了。

德国人其实并不像刻板印象中的那样完全不懂时尚不会穿搭,但无奈的是相形见绌——他们的邻居法国人在这方面往往引领潮流。

像克莉丝就不在乎这种在她眼中的小资作风,追求美丽是人之天性,但因之而来的攀比、奢靡、浪费就是要被鄙视的了。

来大明的这一年时光里的见闻让她非常认同一些法国报刊的评价——上海同样是时尚之都,而南京则是典雅之都。

有些法国人宣称现在只有在东方才能探寻到古典的高级贵族风范,因为法兰西帝国早已被取代,容克地主们也已不复存在,沙俄贵族不够高级,而正米字旗老爷们不在讨论范围内。

以克莉丝的价值观是无法理解这番言论的,她觉得在这个年代比拼封建习气是很荒谬的。

稍后,当她在写信的时候,嗒嗒嗒的清脆高跟鞋声音由远及近的传来,一位鹅蛋脸女打字员走了过来。

“劳动节快乐,克莉丝。”她分享了一下刚刚所见的景象,“今天外面的情况好像不太好哦,我看到有一支几百人的队伍正在游行。”

“你有看到他们说的诉求吗?”

“唔,看到了,但有些奇怪,他们好像反对土地收购分配。”

不同于其他几支平平无奇的小规模队伍,这支从石城门出发一路向东的游行队伍声势浩大,人数也有六、七百之众。

他们打着“反对田亩公赎”和“拒绝强制收购”的横幅,一路走一路喊,动静不小,沿途行人和车辆都唯恐避之不及。

克莉丝在前天收到了来自周长风的请柬,反正日期就在属于假期的这一天,自然可以毫无负担的前往与宴。

宴席一如既往的设于同辉大酒店,中午十一点半开始,可以提早到一段时间。

参与宴席的人当中肯定有不少大明的军政要员,指不定就可能在不经意间说漏几句话,所以这场宴席克莉丝是非去不可的。

在简单收拾了一下之后,她便拿着先前写好的信离开了公使馆,顺手将信投递在了路口边的邮筒中。

要不是这几个月来外缉事厂放松了对德社公使馆人员的管控,否则按以前的规矩,她这次要是想出来还得提前一天报备。

乘上有轨电车以后,没过多久她就见到了那长长的游行队伍。

人群的呐喊声很是洪亮,轻松穿透了车窗玻璃。

目光锐利的克莉丝迅速捕捉到了其中的异样,她发现这一大帮子人乱哄哄的,没有有效的组织和秩序,而且其中不少人一看就是油滑狡诈之辈,似乎是不知道从哪来的泼皮无赖和无业游民。

呵,大概率是那些地主们募集来的,拿钱办事。

“虚伪,一群愚蠢的人。”

在她眼中,大明朝廷实施的土地改革政策已经相当宽容和温和了,慢吞吞的折腾了十几年还没搞完。

太低效了!广袤的国土上还有相当数量的佃农等待解放。

等到了请柬上说明的酒店楼层,她发现自己来得太早了一些,现在九点刚过,这儿只有寥寥几人。

“他们都是大忙人,肯定不会提前这么早到的。”

周长风倒是在场,见她到来便迎了上去,伸手握手。

“祝贺你在打击英国和荷兰帝国主义者的胜利中获取的荣耀,不过东印杜地区的人民要迎来新的殖民者了。”

克莉丝的话让周长风哭笑不得,“这算是德国式的祝福吗?”

“不算,这只是我的评价。”

“相对而言,我国的统治模式是比较温和的。”

“没有本质区别。”克莉丝摇了摇头,“这么看来,你实际上是个国家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

“好了好了,克莉丝小妹妹别给我打标签了。”周长风摆摆手,一笑了之。

两人就这样交谈了起来,很快便把话题扯到了那整从西向东沿街而来的游行队伍。

“我想,伱们的政府已经给了很充足的时间来让他们做出选择,但我发现他们当中只有很少的人做出了改变,这个比例真的很低。”

考虑到地主们的保守性,敢于主动变卖土地转行的人肯定是少数,但是克莉丝感觉大明地主们似乎远比她想的更为消极。

普鲁士早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就开始进行土地改革,普鲁士国王签署了《关于放宽土地所有权、自由使用不动产以及改善村民个人状况的敕令》,因为是在当年十月,所以又称《十月敕令》。

在那个通讯、交通条件原始的年代,普鲁士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基本完成了改革,让农民普遍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同时对地主实施经济补偿,显著减少了社会动荡。

而今,科技加持下的国家机器有着远超古代的效率,电报、电话、汽车、火车、飞机能够确保政令和反馈迅速交换。

有这样优渥的条件,克莉丝认为只需要三年就足够了,暴力一点的话,甚至两年就行。

周长风拿起小酒盏和她碰杯了一下,“首先,你得承认人文历史的差异。”

后者颔首道:“我认同民族差异,你们更加迷恋土地。”“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实际上拿▇▇▇▇史观套用到中国是有些欠妥的。封建在汉语中的原始含义是‘分封建国’,它跟欧洲古代的封建是比较像的,但是这个模式在秦朝就到头了,往后的模式是非常独特的中央集权。”

说完,周长风又认真地补充了一句,“那已经是两千年前的事了,而且,我国的文官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完善得很早很早。”

“嗯…英国人直到在十九世纪确立的文官制度。长期以来,平民跃升为统治阶级都是罕见的。”克莉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所以你想表达什么?你们的特殊性?”

“是,但好像扯得有点远了,说实话我可能没法跟你解释清楚。”有些无奈的周长风耸了耸肩,陈述道:“想在我们这儿快速完成关于土地的变革只有强制剥夺,但帝国政体决定这肯定不可能,现在只能慢慢赎买,这涉及到很复杂的平衡和规矩。”

“好吧。”

“其实今年以来速度已经不慢了,现在的政策是强制拿战争债券抵充赎买的现金,所以…地主们很不满。”

都什么年代了,大明朝廷自然不需要顾忌地主们,只要别太出格就行了。

中华党长期以来都认为不应该使用既低效又耗资不菲的赎买模式,而是印发各种债券来抵扣,尽快完成土地改革。

如今宪政会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了,一方面是因为其内部鱼龙混杂、派系林立、一方面是中华党的影响力随着连战连捷而水涨船高。

在北直隶、湖南、山东的七个州县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点后,债券强制赎买的田亩公赎政策马上就要大规模施行——

这债券你拿着,土地现在归官府所有了,之后会分配给各个佃农。

什么?你要现金不要债券?那不行,拿好!

随着时间邻近,应邀与宴的众多客人也都陆续到场。

这种社交一般都是宁可多请不能少请,所以周长风一共发出去二百多百张请柬,而且基本全部应邀到场。

极少数没来的也都是实在无法抽身,但都相应的购置了不菲的赠礼。

人们大多捎带上了自家夫人,像克莉丝这种独自前来的没有几个。

望着茫茫多的面孔,周长风叹了口气,向身旁的妻子吐槽道:“我已经开始头疼了,这一通应酬下来,不比打仗容易。”

夏筱诗为此精心盛装打扮,她现在正兴致勃勃地辨析着那些贵妇人们的衣着、妆容、饰品。

闻言,她撇嘴道:“先生,这可是你的主场,把心境拔高些。”

拜托,当众装逼这么快意的事情,怎么会累呢?

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时间就这样在谈笑间快速流逝。

一直等到下午,当周长风觉得自己的脸都有些僵的时候,这场宴席才总算告终。

到家以后,精疲力尽、腰酸背痛的他一进门就直奔卧室,随手把外衣脱了一扔,然后往床上一扑。

夏筱诗悠然跟来,弯腰脱掉了高跟鞋,然后走到了床边。

“不至于吧,真有这般累么?”她俯身瞧了瞧,“我去倒杯茶吧。”

“不用,我不渴。”

“哦。”余兴尚在的夏筱诗坐到了床沿,抬起腿、撩起裙子,一边去脱那吊带丝袜一边讲着宴席上听说的趣闻。

忽然,她被一只手给拽倒了,仰躺在了床上,接着便看见身旁的周长风翻身站了起来。

“啊?干…干嘛啊。”她睁大了眼睛,面庞上浮现出一抹红晕。

后者凑近了些,一本正经地说:“你说呢小诗,嗯哼?”

随后,这个房间中就发生了久违的事:

_(o.o」)_3

_(owo」)3

_(///w///」…)…3

嗯,从各个方面来说,这都可以说是美满的一天。

翌日。

随着南洋地区尘埃落定,往后的战略也该有个明确定论了。

依照旨意,内阁和军部在这几天里都做了研讨,现在准备一起开会议事,交换意见,为三天后的御前会议做前期准备。

按理说这压根不需要皇帝到场,否则不就成了御前会议么?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大家都到齐准备开始商议了,朱泠婧却做了一回不速之客,突然到场。

周长风和罗符作为军机待诏本身就在现场,他俩也有些懵,不禁对视了一眼。

在短暂的惊诧之后,文华殿议事厅中的所有人都迅速站起身,躬身拱手行礼道:“参见陛下。”

“朕今天无事可做,但又不好无所事事,就过来了,你们继续便是。”

说着,朱泠婧径直坐到了中间空着的上席位置,随意地摊开了一本书。

林羲有些尴尬地开口发问:“陛下有什么指示么?”

“没有,我只听不说,你们可以开始了。”

“是…是。”

大明的对外扩张策略说它完善吧,针对南洋地区的策略确实很完善,从作战计划到治理计划都条理清晰。

但除此之外的策略就很模糊了,这也使得如今朝野间有些迷茫,不知道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夺取南洋地区基本没有耗费大明的军事力量,损失微乎其微。

对英属缅甸的战斗也比较顺利,明军的进攻很消极,没什么战斗伤亡,只是有众多非战斗减员。

倒是积极冒进的安南军队在激烈的拉锯战中伤亡不少,缅甸丛林实在是糟糕的交战地域。

谘政院中的共和党、仁和党、农工盟会等等中、中左派系都主张巩固现有成果,不要再打更远的地方的主意。

中华党、开拓急进会等等中右、右派系则认为良机千载难逢——澳洲兵力空虚,只要动作快,把生米煮成熟饭,美国人也只能干瞪眼!

这也得到了许多军部人士的认同,兵部表示大明有充足的军事力量可供部署,后勤供给也不足为惧。

程翰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道:“针对某些人质疑的供给一事,我国朝去岁统计的民间商船总量为九百七十万吨,绰绰有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