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419章 这个铀矿数据是假的吧?中国通

第419章 这个铀矿数据是假的吧?中国通

第419章 这个铀矿数据是假的吧?中国通

“不过现在已经算摆开了架势,弓都拉开了,可没法说停就停。”周长风回道。

朱泠婧“嗯”了一下,“大军蓄势待发,往后就要坐看风云变幻了。”

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便是准备多年、狮子搏兔一般的南洋战役也出现了诸多意料之外的疏漏——不过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些疏漏被迅速填补略过。

她难免担心之后也会出现相仿的情况,同时美澳两军的战斗力也不是英国人与荷兰人的殖民地军队可以比拟的,明军又是跨洋远征,恐怕小小的疏漏都会被放大许多倍。

接下来,周长风向朱泠婧详述了一下在燕京的见闻。

“早都说了,这等军国大事还要顾及人力物力花销本身就显得小气而畏缩。”后者很不屑地说:“上回就该依朕说的来,两条路齐头并进。”

以前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而今她早已清楚朝廷的开支用度殊为不易。

不过,千方百计的开源节流是一回事,涉及到社稷安危的东西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陛下,臣认为应该打听一下哪里有现成的矿,品位越高越好。碰撞法要用到很多很多的原料,矿的铀含量高一点,后期提纯就能省很多事。”

朱泠婧不动声色,只是侧身抽开了旁边的柜子的一个抽屉,从中拿出了一道题本。

“研发会呈递的奏报,二册十二页,你看看吧。”

说实话,周长风一看到这文件封面上写着的“特别农作物研发会”就有点想笑。

相比起历史上英国核计划中统筹一切事务的“管状合金理事会”,大明核计划的组织机构名字没有那么奇怪,可却让人忍俊不禁。

这份报告罗列了当今世界上已知的和已开发的铀矿,以及各国储存铀矿石的仓库位置。

从前人们尚不知铀矿的价值,开掘铀矿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寻找镭矿——那时候各式各样的含镭制品正风靡世界。

比如说在柏林就存储有一千多吨铀矿石,人们觉得这是食之无用弃之可惜的鸡肋,便很随便地把它们贮藏在了仓库中。

周长风在第二册文件中看到了非洲比属刚果的一个矿区,报告中指明那儿有着相当丰富的铀矿。

刚果如今正处在比利时的统治下,当年比利时暴君利奥波德二世在位时曾以血腥残酷的手段奴役当地人——只要种植园橡胶采收额度不达指标,那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会被砍手。

在二十几年前,比利时联合矿业公司在欣科洛布韦进行了实验性开采,发现了含量高得反常的铀矿,然而人们对这些无用的玩意不感兴趣,只是专心致志寻找镭矿。

“陛下,这个数据是不是有误?”

望着报告上写着的“氧化铀均含量为六成,峰值可达七成三”,周长风下意识地觉得这不靠谱。

神情自若的朱泠婧拿起茶杯晃了晃,“的确离奇,但研发会的撰稿人说汇总的实情确实如此。”

欣科洛布韦是举世闻名的铀矿产地,堪称自然界的怪胎,因为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找不到比这里纯度更高的铀矿。

比如说加拿大的埃尔多拉多铀矿,含量约为1%,这已经算不错的了,要知道许多铀矿的含量仅仅只有0.3%而已。

然而欣科洛布韦的铀矿却有夸张的60%之多,即便是品位一般的也有大约20%的含量。

历史上美国人在四三年从这儿购买了1200吨铀矿石,运往纽约的史泰登岛作为曼哈顿计划的原料,之后还专门派遣工兵部队接管欣科洛布韦矿场进行二次开发。

“如果这是真的那也太离谱了。”周长风大感震惊,世界上竟有如此神奇的地方。

“我已下旨让他们再次确认,如果确凿无疑,那么……”

“那真的得想办法搞几船回来……不过好像没法过去,英国人还在印杜那边拦着。”

格外兴奋的周长风抢过了朱泠婧的话头,后者不禁撇了撇嘴。

大明和英国仍处在战争状态,大明海军部署在星洲的潜艇部队正往复不断地轮换出击,如今已经击沉了二十万吨的商船。

相应的,驻防在锡兰和迪戈加西亚的皇家海军也不会放过任何途经的大明、朝鲜、安南、兰芳商船。

海上航线被切断倒是不影响大明的资源,现如今朝贡圈已经可以很轻松地完成自给自足,少数高端机器设备的交易也可以通过陆上铁路完成。

“上回和谈不欢而散后,英人倒是没放弃。”朱泠婧抿了一口凉茶,平静道:“尤其是德人潜艇在大西洋横行以后,英人同我国朝停战的意愿更强了……至少是暂时停战。”

满载印杜出产的棉花、锰矿、铝土矿的商船在离港以后首先要被明军潜艇袭击一次,接下来到了大西洋又要被德军潜艇再袭击一次,英国人有多头疼可想而知。

“所以陛下的意思是到时候我们趁着暂时停战的时候,派船去刚果那里买几船矿回来?”周长风若有所思地问道。

“大体是这样,但想做的隐蔽些就得仔细谋划了。”

“那这个打算要抓紧时间,其它列强意识到核裂变现象能够军事化以后,肯定也会注意到欣科洛布韦这个地方的。”

周长风记得历史上德英两国核计划的开端都很早,好像三九年就初步展开了,但因为重视程度的缘故导致进展缓慢。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存在隐患,只要英国政府得知铀矿的重要性,大明再想拿欣科洛布韦做文章就没可能了。

在那之前,正大光明的运几船回来,以后保管让英国人后悔不迭。

除此之外,对于参与金乌计划的学者们所受的催促和压力,周长风也如实告知了皇帝。

“没有这样的说法,我尚且还耐心等着,莫非他们比我还急吗?”朱泠婧也不客气,不咸不淡地说道:“今后研发会只作为资源统筹部门,协调人力物力。这等事情不需要某些人指手画脚,实际进展和成果直接上呈御前。”

说完她随手拿了份空白册子,提笔写了两行字,最后拿起印玺敲了个鲜红的方章。

看嘛,这才对,专业部门最好还是不要牵扯进非技术官僚。

“好好好,陛下何其英明果决,臣就先走了。”心满意足的周长风旋即告退,快步离开了昭仁殿。

wшw⊙ тт an⊙ c○

末日奇迹武器的坎坷虽然没解决,但翻越坎坷的阻力却少了几重,接下来应该就只需要耐心等待最终的成果了。

因为最近忙于公事,周长风往往只能隔几天抽出一点时间去陆战一旅的驻地转悠两圈。

现在随着主要参战部队都在向三亚、广州、福州集结,陆战一旅也到了即将开拔的日子。

对于已经亲身经历过战争的士兵来说,战斗的残酷是许多人不堪回首的恐怖往事,畏惧再度上阵是很常见的情况。

而那些一声不吭的士兵,往往都已麻木,眼神空洞如同丧失灵魂的战斗机器似的。

不过陆战一旅驻地的氛围还算轻松,撰写书信、剪头理发、聚餐闲聊、打牌吸烟……倒也可以反映出这是一支久经沙场的部队。

说好听些是从容不迫的职业军队,说难听些是一帮经验丰富的老兵油子。

溜达了一圈以后,周长风叉着腰笑道:“我寻思战情简报都下发到班排了,还这么淡定啊。”

详尽且准确的情报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大都督府参谋处和兵部往往会联合撰写、印发一些小册子,方便将士了解敌军底细。

陆战一旅负责与澳洲兵团执行入侵澳大利亚的计划,陆战二旅作为围攻菲律宾的急先锋;其余几个陆战旅则在杭州和达鼓待命,可能会用于进攻密克罗尼西亚的特鲁克群岛。

因此,陆战一旅收到的是诸如《澳洲地形地貌略说》、《澳洲城镇略说》、《美澳联军实情要览》之类的小册子。

考虑到澳大利亚那片神奇的大陆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有毒昆虫,明军医护单位也专门讨论研究该怎么更好的应对它们。

平心而论,周长风都没有官兵们这么乐观轻松。

或许是迄今的一系列战斗都大胜而归让大家在心理上充满了高度的自信,希望到时候不要因为掉以轻心而吃苦头吧。

来到旅部所在地后,赵寒枫例行公事地向周某人汇报主要情报。

“目前来看美军步兵师的编制还是算比较大的,齐装满员可达一万五千人,师级炮兵配置颇为强大。”

“已知的美四十一师和美八师在兵器上与我军没有显著差异,步兵分队之火力还有所不及,装备大多是旧式。”

“美八师现由约瑟夫-史迪威担任,其人毕业于西点军校,参加过欧战,三个月前晋升准将衔……”

啊哈?这个名字……又遇上历史名人了?

有些好奇的周长风追问道:“还有这个师长的情报没?怎么刚晋升准将就调任当师长了?”

“是。”赵寒枫点点头,短暂思索组织了一下言辞,“此人曾于至昌二十六年来大明任职公使馆武官,共在任五年,之后又于至昌三十四年再任一年。我军平定日本时,美**事观察小组便由他统领。”

朱立铄“啧”了一声,“这人倒是对咱们了解不少啊,怪不得。”

“确实,他对我国国情很了解,美国人管他叫中国通,这大抵就是美国上层指示他调任师长的缘故。”赵寒枫如是说道。

约瑟夫-史迪威在今年年初调任第4师第8旅旅长,然而只过了半年多就奉命调任刚刚重建的第8步兵师师长。

这时姚良川提醒道:“近二十年美国与我国朝相仿,未曾经历战火磨砺,不过据德人所评价的,不论怎样都不能小瞧其战力。”

欧战一些德军军官在日记中记录了他们对英法美三军作战的评价,美军士兵至少在士气上得到了德国人的肯定。

「每一条战壕都有美国人在抵抗,他们哪怕被围也在坚持战斗,我们只抓到了六个战俘,其他的人都被击毙。」

「美国人使用一切武器坚持战斗到死。在近战中他们阴险狡诈,是最危险的敌人……(风暴)突击队官兵认为对付美国人需要动用大量的炸药和喷火器。」

至于澳军,其士气和战斗力在英联邦军队中是一流,也许是因为他们有基因天赋加持?

“士兵们的自信和轻视很难通过咱们劝诫和提醒来改变的,但军官不一样,所有军官都必须要慎重对待敌情,我把话放在这,因为轻敌而导致损失的任何军官绝不轻饶。记住,此消彼长,我们是在远征敌人的本土。”

“是。”旅部的众军官一齐抱拳行礼。

至于美军武器装备的情况,因为战争准不够充分的缘故,联邦政府下令一口气重建了那么多步兵师,自然无法保证都能装备到新型武器。

首先,海军陆战队是最低优先级的,可以不考虑。

其次是陆军,一方面以欧洲为假想作战地域,一方面又要应付亚太地区的明军。

由于陆军部认为美国要不了多久就会展开对德作战,所以将崭新的m1钢盔、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m2中型坦克都优先拨发给了那些预定会部署去欧洲的部队。

所以来到澳洲的第41师和第8师无疑很苦逼——头戴和英军一样的汤米盔、拿着春田栓动步枪、背着二十多年前制造的野战背包。

可以说他们是用着父辈的武器装备跨越茫茫太平洋去和明军作战,唯一能够宽慰自己的是火炮还算不错,m2型105㎜榴弹炮和m7918型155㎜榴弹炮都是很优秀。

m2中型坦克是刚刚服役的坦克——美国人自己瞎琢磨出来的玩意,设计得很糟糕,诞生即落后。

车体高大,成员总数为6人,正面装甲厚32㎜,主武器是一门37㎜坦克炮,副武器却多达7挺机枪。

配图

如今德社都已经在量产搭载50㎜坦克炮、正面装甲40㎜的III号e型了,连VK4501重型突破战车都已经正式立项。

噔噔噔——老虎来咯!

而大明这边也已开始量产三八式中型坦克甲型,下一代坦克是否要现在进行研发虽然仍争执得没个定论,但也算提上了日程。

按这样的进度,恐怕明军还要过上许久才会遭遇谢尔曼危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