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426章 这个绰号不好听;水瓶和瓶塞

第426章 这个绰号不好听;水瓶和瓶塞

达尔文,澳大利亚西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面朝帝汶海,又被称作澳洲北方之门户。

因为独特的气候条件,达尔文没有四季之分,只有旱季与雨季的区别——五月到十月是旱季,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是雨季。

它因金矿发掘而逐渐扩大繁荣,在后世,这又是一座小有名气的旅游城市——雨季时有青翠茂盛的植物与一泄如注的瀑布;旱季时阳光明媚、海风拂面。

不过,现在守卫达尔文的澳军第6步兵师上下可无暇享受灿烂明媚的金色沙滩。

“我们没有任何屈服的可能性,即使是恶魔撒旦入侵了澳洲,我们也要把他呛死在水里!”

在师指挥部中,理查德少将掷地有声地喊道。

然而有人却不合时宜的小声嘀咕道:“这次的入侵者确实是人间的恶魔……”

“中校,恶棍闯进你的后院时你是无法跟他讲道理的。”理查德望着那名情报军官,平静地说:“他死,或者你死。”

因为早在几年前的德马吉之战就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不久前的南洋战役又表现突出,所以一些关于周某人的绰号就在英联邦军队中流传开了。

周长风本人对“devil”之类的绰号无感,反而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拜托,我又没干过什么坏事,这个绰号明显不般配啊。

在正式进攻达尔文之前,周长风先指派部队登陆了提维群岛,这是地处达尔文以北100㎞处的两座大岛。

澳军驻防于此的少量民兵部队无力抵抗陆战一旅的大举登陆,很快就被击败,但散兵游勇的零星抵抗却一直存在。

抢滩选锋营也首次接受了低烈度的实战考验,效果不错。

截止10月8日,也就是明军占领马尼拉的时候,提维群岛上的临时机场已经被明军工兵们连夜修缮完毕。

当天下午,首批24架三六式战斗机率先转场入驻,其余的航空兵单位亦在接下来陆续抵达。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同为新改编而来的舟艇斥候队一直在执行高度危险的任务——深远纵深侦察。

他们乘坐经过改装的专用登陆艇从提维群岛出发,穿过弗农群岛,抵达肖尔湾的东北角,然后在这儿放下动力皮划艇,独自深入敌境。

这种所谓的动力皮划艇在外形上已经和后世的军用橡皮艇很相似了,使用一台小型汽油机为动力,在需要悄然潜入时也可关闭引擎以人力划桨,至多可载十人。

舟艇斥候队编制非常特殊,下辖四个作战分队和一个支援分队;作战分队由四个小队组成,每个小队九人。

因为试制三九式短自动步枪的列装优先级不高,同时大战在即使得许多武器装备都在扩产,所以时至今日也只量产了两千支。

在空军和陆军各拿走一部分后,留给海军陆战队的就只有大几百支了,而且不能只给陆战一旅而不管其他几个陆战旅。

所以周某人原本打算的换装计划泡汤了,只能暂时先集中装备舟艇斥候队和各团的侦搜排。

侦察单位对于此种重量、威力适中的自动步枪赞不绝口,有些人成天在靶场熟悉新兵器。

对于这些刀尖舔血的家伙来说,枪法只是众多必备技能中的一个,其中几名枪法出众的家伙以精湛的射术让周某人拍手叫好。

从三十米到三百米的距离上分布着十个移动人形靶,有人竟能做到十一发子弹、十七秒时间全部命中。

现在,舟艇斥候队第四分队的四十一名官兵穿过了肖尔湾,借着朦胧夜色的掩护偷偷上岸。

他们将动力皮划艇藏好,然后向着南边小跑着前进,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了敌境深处。

在之前的几天里,空中侦察和渗透侦察已经摸清了澳军的大多数部署情况,第四分队这次担负的任务只是潜伏监视,顺带核实侦察结果。

他们潜伏在达尔文郊区东南方向一条公路旁的树林中,静静地等候着。

10月9日6:59,沙滩沐浴着早晨的阳光,金灿灿的。

“倒计时六十秒。”林寻真语气平淡地报时,然后侧首看了一眼旁边的周某人。

全面入侵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站在龙朔号战列舰舰桥中的周长风伸了个懒腰,抬手看了一眼手表。

随着秒针嚓嚓嚓的走完了剩下的半圈,行动展开的前奏时间终于到来了。

“轰—轰轰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瞬间盖过了一切动静,舰队齐射的隆隆炮声仿佛贯彻苍穹。

龙朔号搭载的三座三联装400㎜主炮喷涌出的强烈爆风冲开了舷侧的海面,掀起大片层层涟漪与滚滚浪花!

从天市左垣号、天市右垣号、北落师门号这三艘轻型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组成了十几个错落有致的编制,径直扑向滩头纵深,将已经察明的二线阵地炸成一片火海。

而大明空军部署至提维群岛机场的战机却要稍慢一些,41架三六式轻型轰炸机在16架战斗机的护航下从达尔文市区上空飞过,然后向澳军第6步兵师在郊区的集结地投下数以百计的航空杀爆弹和燃烧弹……

“乖乖,这回的架势比上回还要大。”

“是啊,半边天都是烟。”

“好像这次多扔了些烧夷弹,都快对半开了。”

潜伏于林间的舟艇斥候队士兵们小声议论着,几名军官则聚在一块对着地图指指点点。

为了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给予敌人沉重打击,大明空军不惜血本动用了大量铝热剂燃烧弹,对澳军集结地实施了猛烈空袭。

铝粉、镁粉、三氧化二铁、氯酸钾等混合物发生了剧烈反应,超过三千摄氏度的高温让钢铁熔融,任何可燃物都不可避免的被引燃,血肉之躯在这样的极端烈焰中迅速碳化。

就在这时候,不远处忽然传来了轻微的口哨声,所有官兵瞬间警觉了起来。

这是代表“发现敌情”的信号。

大家很快就瞧见了一支从远处驶来的车队——三辆摩托车、一辆轿车、一辆布伦机枪车。

一名准尉难掩兴奋,低声道:“奥斯汀轿车,错不了的,里头有个官。”

“不准打轿车,抓活的。”带队的上尉毫不犹豫的下令准备伏击这支车队。

众人冷静且从容地等候着,目光死死盯着缓缓靠近的车队。

一支支突击步枪和轻机枪的枪口已经对准了那些毫不知情的澳军士兵,保险被咔咔咔的拨开了。

在战役期间于战线后方乘坐轿车的肯定是军官,恐怕随身还会携带作战文件。

历史上这样的战况非常多见,大战后期,驻防意大利北部的德军军官就经常被游击队伏击,以至于凯塞林元帅反复强调不要贪图舒服而乘坐轿车。

“打!”

“轰!”随着分队指挥官一声令下,起爆器压杆被重重按下,埋设在路中间的电控地雷轰然爆炸!

那辆布伦机枪车当场被炸了个底朝天,后边的轿车前挡风玻璃也被冲击波震碎。

密集的扫射声并未响起,取而代之的是“哒—哒—哒”的一声声枪响。

许多澳军士兵刚端起恩菲尔德步枪就被子弹撂倒了,而那些爬离布伦机枪车的残骸的士兵也很快被扔来的手榴弹炸得血肉横飞。

在数十米的近距离上,这些精锐官兵以犀利的点射迅速击毙了全部的澳军士兵,有人甚至从头到尾只开了四枪。

奥斯顿少校今天可谓倒了血霉,作为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第3战斗机联队的联络官,他正打算从机场前往前线司令部,结果却在这半道上被俘虏了?

他和司机都被明军士兵们从车里拽了出来,然后被押着带到了一旁的树林里。

“老大!这是个空军中校,这是他的包。”

“好,带着走,该转移了。”

虽然这场小小的伏击战非常短暂,但毕竟发生了爆炸和交火,可能已经被敌人的巡逻队所察觉。

在转移到了另一处之前就挑选好的隐蔽位置以后,第四分队官兵便开始审问这条捞到的大鱼。

奥斯顿少校听得懂中式英语,但他拒不回答,挨了一顿拳脚也只是怒目而视。

“澳大利亚人不可能向入侵者屈服,我只能告伱们我是第3战斗机联队的联络官。”

“算了,甭管他了。”明军官兵索性不管这个硬骨头了。

分队指挥官向旁边正在翻阅公文包包的中尉问道:“这包里的文件写的什么?”

“是简报一类的玩意……”

“有地图不?”

“有。”

第四分队深入敌境的伏击捕俘收获不小,虽然奥斯顿少校携带的公文包里面没有地面部队的布防图,但却可以通过空军单位的作战分划来大致判断。

核对情报之后,基本可以认定这些天的空中侦察和深透侦察的结果是正确无误的。

这个情况被电台发回了舰队,周长风很快得以知悉。

“好,**不离十,可以放心大胆了!”看得出来,二十七师师长颇为振奋。

周长风盯着大比例尺地图,轻松而自信地说道:“不过还是要强调,严禁擅自进城,先歼灭野外敌军,完成对达尔文的合围以后再说。”

为避免因为陷入巷战而被牵制大量兵力,在肃清郊区的澳军之前不应进入城区。

随着登陆开始前的火力准备逐渐落幕,无数艘登陆艇离开了舰队,缓缓驶向目标滩头。

湛蓝的海面上留下了一条条雪白的航迹,像梳子扫过了大海。

陆战队官兵可以依稀看到远处的海岸线附近时不时溅起一团水柱,那是抢滩选锋营的先遣工兵分队在爆破隐藏的水下障碍物……

当明军大举登陆达尔文时,远在菲律宾的战局也已基本成型。

吕宋岛的主要战斗告终,美军部队伤亡六百余人,菲军伤亡一千八百余人,但逃兵却达七千人之多,比如菲军第21步兵师只剩下一半的兵力。

而明军的战斗减员相当少,阵亡三百余人、负伤九百余人、伤重不治四十三人。

大量美菲联军成功撤退到了巴丹半岛,这儿一时间重兵云集。

菲军第11师、第21师、第31师、第71师,以及美军第26骑兵团残部、第45步兵旅、第86野战炮兵旅、第102坦克营、第104坦克营,连带勤务辅助部队总人数达十万人之巨。

巴丹半岛东西宽24㎞,南北长48㎞,到处都是茂密的丛林,半岛中部有两座古老的死火山。

当年菲律宾游击队就接借助这儿复杂的地形抵抗麦大帅的父亲,周旋了足足三年。

风水轮流转,现在反而轮到麦大帅本人利用巴丹半岛来抵抗浩浩荡荡的明军了。

撤退行动大体上还算顺利,道格拉斯刚刚抵达了科罗吉多岛,他可以从这儿用望远镜看到海湾对面马尼拉城中飘扬的暗红色旗帜。

科雷吉多岛早已被完全要塞化,整座岛屿从天空中俯瞰形似一只巨大的蝌蚪。

它距离巴丹岛半岛南端仅3.6㎞,坐落在马尼拉湾入口处,部署在科罗吉多岛上的大口径岸炮可以对试图出入马尼拉湾的船只构成致命威胁。

如果形象的打比方,那么马尼拉湾就像是一个大水壶,而科罗吉多岛就是关键的瓶塞。

正因如此,道格拉斯很快就自信地向外界吹嘘了起来。

「……他们或许抢到了水瓶,但是瓶塞仍然在我手里。」

配图

不过明军显然并不认同他的豪言壮语,迅速实施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第三战车旅的三营和四营各抽调了两个队,以25辆三八式中型坦克和24辆三七式轻型坦克沿着相对平缓的半岛东部向南猛冲猛打。

第四十三步兵师的第一二八团负责与之伴随进攻,在猛烈的炮火和空袭支援下,以良好的步坦协同战术撕碎了菲军第31步兵师的防线。

美军第102坦克营临危受命,迅速投入反击,39辆m2a2轻型坦克以梯形队形气势汹汹地向立足未稳的明军部队冲来。

“敌战车!穿甲弹一发装填。”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坦克战,然而美军坦克部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劣势。

m2a2是著名的m3/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前身,装备一门37㎜坦克炮,综合性能倒也还凑合。

然而这门坦克炮发射的穿甲弹只能保证击穿同为轻型坦克的三七式,美军坦克兵眼睁睁地看着37㎜穿甲曳光弹拖着明显的尾迹撞碎在明军中型坦克的车体正面,火星四溅!

一辆辆美军坦克被打成熊熊燃烧的篝火,这种局面的战斗胜负可谓毫无悬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