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433章 一百桶特制燃料;绝妙的篝火晚宴

第433章 一百桶特制燃料;绝妙的篝火晚宴

许久以前,刚刚被海军从禁军挖墙脚的周长风就和严辰武讨论过德拉姆堡,二人在大都督府参谋处专门研究如何对付它。

德拉姆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昌九年,当时美国人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建造计划——在马尼拉湾入口的埃尔弗莱岛上建造一座堡垒。

他们几乎将整座小岛夷为平地,以之为基底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了一艘“战列舰”,前后历史五年多。

它长约百米,宽约四十米,坐东朝西,尖端朝向南边,宛如一艘巨舰的舰艏。

⊙tt kan ⊙¢ ○

有句话说得好——有钱可以为所欲为。壕无人性的美国人追求极致,成功打造出了现如今几乎坚不可摧的东西。

为保证这座海上堡垒的坚固程度能担得起“不沉的战列舰”之称,建筑师和工程师们为之设计了四周厚约8m的墙壁,而顶部亦有6m厚度。

历史上,大战后期英国皇家空军投入使用的高脚柜巨型航弹重5400㎏,于高空投下后能在自由下落过程中达到近1200㎞/h的超高速度,因而能够侵彻4.9m厚的钢筋混凝土堡垒。

这基本上代表了而今技术水平下人类能达到的最强大的侵彻能力,可依旧无法破坏顶部厚达6m并安插了三层76㎜厚的钢板的德拉姆堡。

理论上唯有古斯塔夫800㎜铁道炮能够对付它,且不论有无,即使有,恐怕也难以将之部署到位。

军部是不乐意慢慢围困这座堡垒的——它存在一天,明军就一天无法出入马尼拉湾。

因而针对德拉姆堡的诸多方案早就已经准备完毕,现在随着半岛和科罗吉多岛均已被攻占,这座堡垒就成了卡在马尼拉湾出入口的鱼刺。

周长风向陆战三旅发去了电报,询问从国内起运的那批特制燃料是否已经到位,何时展开对德拉姆堡的突袭。

陆军兵器格致研究院使用油酸、棕榈油、汽油混合,通过调整各种物质的比重得到了几种稠化程度各不相同的特制燃料。

不过和后世近乎凝胶状的凝固汽油不一样,这些特制燃料只能称作稠化汽油——它们更像浓稠的油脂,具有可观的流动性,而非黏糊糊的凝胶。

尚青号货轮是众多被大明海军征用的商船之一,一个月以来不断往返于达鼓和林加延湾,向部队运输军需物资。

船员们没觉得战时和平常有多大区别,一次危险也没遇到过,只是前几天船队中突然有艘驱逐舰发出潜艇警报,让大家吓了一跳,后来才确认那只不过是一片漂浮在海上的金属碎片罢了,被水兵们误认为潜望镜。

这一次,船员们以为尚青号运输的物资也照旧平平无奇,却不知道其中一百个汽油桶中装的正是特制燃料。

因为针对莫尔兹比的登陆行动被暂时推迟了,颇为空闲的周长风索性专门从泗水飞赴马尼拉,打算亲眼欣赏一出好戏。

这要是错过了,可就得后悔几年喽。

11月6日23:30,夜色笼罩下的马尼拉湾一片沉寂。

置身于德拉姆堡的美军第58海防炮兵团e连官兵迷茫不已,大多数人的心情都十分低落。

整个菲律宾已经全部陷落,困守巴丹要塞区的八万大军覆灭、温莱特少将所在的科罗吉多岛也被攻占。

现在,整个亚洲地区就只剩下他们这一支尚在孤独抵抗的守备单位了,与最近的友军相距四千公里。

德拉姆堡指挥官爱德华少校向大家鼓励道:“这艘船永不沉落,我们将会尽最大可能坚持。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直到最后。”

好在这座由水泥建成的战列舰给予了大家充足的安全感——各种物资都相当丰富,堡垒本身坚固无比,这个世界上还没有能够击穿十米厚钢筋混凝土的兵器!

明军在这两天也象征性地对德拉姆堡进行了打击,空军第二轻轰炸支队总共出击三十几架次,投下了一百多枚250㎏航弹。

空袭摧毁了鸟笼型桅杆和木制营舍这些顶部上层建筑,但对堡垒本身毫无作用,仅留下了一些坑坑洼洼。

就在这个时候,陆战二旅已经派出了两支突击队,借着夜色掩护向德拉姆堡逼近。

舟艇斥候队的一个分队乘着四条动力皮划艇悄然而来,在距离拉近后关闭了引擎改为人力划桨。

小艇先后靠岸,三十多名官兵开始尝试攀上面前十几米高的垂直墙面,他们使用缆绳发射器向堡垒顶部残存的栏杆发射套索。

摸黑干这种活着实困难,好一番尝试过后才总算成功。

顶部建筑设施被这两天的空袭和炮击炸得一片狼藉,栏杆残缺不全、七扭八歪,全副武装的斥候队官兵只能一个一个地攀爬,生怕那扭曲变形的栏杆承受不住。

首个登上的是一名下士,他此刻的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出发前旅正亲口许诺,先登之人记首功!今后就能神气活现的携功还乡了!

但他那激动的心刚一提起,马上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给死死攥紧。

只见三个人影正从远处走来,端着枪、说着话,其中一人摸索着拿出了手电筒。

“奇怪的声音是从这边传来的。”

“艾伦,用手电筒……”

当手电筒的亮光照向这边时,下士立刻开枪射击,如此近距离的突然遭遇,压根没有思考和反应的余地。

电光火石间,“砰砰”和“哒哒哒”的两种枪声响彻天海,枪口焰的闪光在夜色中格外刺眼!

三名哨兵一个照面就被下士手中的三九式短自动步枪撂倒,一人仓促开枪未中、另一人打着手电筒没有持枪,只有一名哨兵开枪命中。

四、五秒之后,又有一名标兵登了上来,他立刻和中弹倒地的下士一起向另一边赶来的几个哨兵扫射。

双方在德拉姆堡顶部展开了激烈对射,因为e连一共只在上边布置两个三人哨位,所以短时间内根本赶不及增援。

前几人登上之后便重新找了一段看上去更牢固的栏杆,系上以后抛下了打结缆绳。

就这样,陆战二旅舟艇斥候队的三十九名官兵接二连三地攀爬上来,而e连亦有二十几人陆续从后部的出入口冲了出来,试图将这股明军赶下去。

美军士兵们依托着倒塌的鸟笼型桅杆残骸全力开火!

不知是哪一方发射了照明弹,信号枪发射的小小照明弹跟炮射照明弹相比简直是玩具,但已足够照亮德拉姆堡的上层。

双方很快开始互掷手榴弹,爆炸声和嚎叫声此起彼落……

美军士兵们装备的基本是斯普林菲尔德栓动步枪,勃朗宁自动步枪也只有两支,压根无法招架密集的自动火力。

几分钟的交战让两个班的美军伤亡惨重,坑坑洼洼的水泥顶部上倒毙了七、八具尸体。

“中尉!他们正在从左边靠近!”

“柯林被打倒了!”

“注意!手榴弹过来了!”

三三两两的添油战术无法获得兵力优势,况且e连官兵毕竟是海防炮兵单位,单兵素质没法和舟艇斥候队这样的精锐轻步兵相提并论。

“情况紧急,撤退,撤退!”

“走、走、走,回到里面!”

眼看不可能抵挡交替掩护推进的明军,焦急的爱德华少校被迫招呼士兵们撤回堡垒内部,以免到时候连隔断门都来不及关上。

几十秒后,枪声终于消停了。

燃尽的照明弹缓缓落在地上,飘出一缕青烟。斥候队官兵随即围了上去,跨过一具具横七竖八的尸体,来到了那扇厚重得让人望而却步的钢制大门前。

“报,敌军遗尸十多具,都退到下边去了,铁门关得严严实实。”

“龟缩回去也活不了几时,呵!”

成功攻占德拉姆堡上层以后,几发表示得手的信号弹随即升空,在夜色中尤为显眼。

在岸边紧张等候的将领们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严辰武淡淡道:“传令,出发!”

“得令!”

一名中校嘴角上扬,嘿嘿笑道:“把油送过去就万事大吉了,来一个火烧闷罐!”

“今儿就好好欣赏一下咱们‘周大将军’的妙想。”四十三师师长一挥手,“来,给老子拿酒来!”

附近的其他几名军官也哈哈大笑,招呼待会边观赏边喝点小酒,还有摄影机也得准备好。

由于行动已经暴露,驻守德拉姆堡的e连开始操纵火炮还击,照明弹从炮位中斜着飞出,将海面照得亮若白昼。

布置在四角的150㎜野战炮向着任何可疑的东西开火,负责运送特制燃料的二十多条小艇自然也被他们盯上,每艘装载3~4个二百升油桶。

不断有炮弹落海,炸起大团浪花,让小艇在波浪中摇晃起伏。

即使没有直接命中,150㎜高爆弹的冲击波和掀起的水柱亦能对脆弱的舢板造成极大损伤。

期间至少有七条小艇沉没,但最终仍有十六条安全到达。

四部抽水机和发电机仅有一半上岸,士兵们把油桶推着滚上岸,然后费力将之堆积起来。

装满的油桶重达三百多斤,士兵们四人一组,一个又一个的油桶被吊着拉了上去……

军官们期待的烧烤晚宴终究还是太理想化了,准备工作一直持续到后半夜,大家都有些困倦了。

翌日3:48,观察所中的军官们昏昏欲睡,有人已经靠在椅背上打盹。

这时忽然有人喊道:“看!信号弹!”

只见远处有一发闪亮的黄色信号弹冲上了夜空。

经过官兵们几个小时的努力,五十多个油桶被全部吊了上去,随后连接上抽水机和软管,将一万多升稠化汽油统统注入已经找到的四个通风口。

他们还顺带搬了一些倒塌鸟笼型桅杆的钢架残骸,封堵在那扇厚重的钢制大门前。

做完这一切后,舟艇斥候队便迅速撤离,他们将四名阵亡同袍用缆绳系好逐一吊到下面,然后自己再接二连三地索降而下。

最后留在顶部的只有一名少尉和两名士官,他们做好了跑路的姿势,同时拔掉了烧夷手榴弹的插销。

“好了没?动手!”

“走!”

握柄弹飞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在朦胧月色下相当清晰。

仨人拔腿狂奔,冲到缆绳处便伸手抓起绳子转身跃下。

当他们转身之时,正好看到冲天而起的大火从通风口涌出,如若烈焰喷泉似的。

见所有人都已登上动力皮划艇,艇艉的汽油机轰鸣着,驱使大家飞速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在一条条颠簸的小艇上,官兵们都沉醉地凝视着这幅同心戮力的杰作——

整座堡垒无处不在涌出大火,顶部通风口像喷泉一样不断喷吐烈焰,150㎜野战炮的炮位缝隙处也有火苗激射。

顶部遗留的油桶也被引燃,随后德拉姆堡便被遍及首尾的烈焰所笼罩,火光冲天,甚至让璀璨夜空中的繁星也显得黯淡了许多。

在高温炙烤下,堡垒二层的弹药库的防火门渐渐承受不住了。

黎明时分,储存356㎜穿甲弹发射药包的舱生了爆燃,很快诱发了连环殉爆。

震天动地的大爆炸仿佛末日降临,其近七十吨重的双联装356㎜炮塔被掀翻,落进海中溅起大团浪花。

几名战地记者被吓了一跳,不过将领们仍然表现得非常淡定。

周长风只觉得浑身舒畅,这种感觉实在惬意无比,就好像夏季酷暑时回家冲个澡再喝上一口冰镇汽水一样。

配图

“好,最后一个据点被拔掉了!”

“干杯!”

“敬诸位一杯,万岁!”

这儿的战果是明人的喜报,相应的也是美国人的悲报。

兴致勃勃的几位战地记者连夜撰稿,并送回了拍摄到的胶片,很快诸如《王师乘胜追击,围攻尽歼残敌》之类的捷报就充斥在了大江南北众多报社的号外上。

翌日,无数道电讯像雪花般飞向墨尔本、夏威夷、华盛顿。

“司令官先生,对德拉姆堡的全部通讯都没有答复,结果是肯定的了。”

檀香山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一片死寂,十多名各级军官都默然不语。

少顷,哈斯本-金梅尔上将才开口打破了寂静,“它的陷落是必然的结局,这不影响我们的决策。”

哈斯本是一个月前才紧急调任太平洋舰队司令的,顺带直接晋升四星上将。

这位性格刚正的指挥官在历史上因为珍珠港被偷袭而被指责玩忽职守,随后被解除职务。

“长官,现有情报可以确定中国人对巴布亚的行动很快就会到来,我们不能再等待了。”一名少将沉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