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435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止对澳攻略?

第435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止对澳攻略?

“这样啊。”朱泠婧看上去并不觉得意外,若无其事地说道:“动员规划案战前就草拟好了,只是这个月以来捷报连连,朝中便没急着递交谘政院表决。”

晕!合着打了胜仗就拖着不动员了呗。

大为无语的周长风捂额道:“陛下,哪能这样啊,如果等战事吃紧再开始动员大概就来不及了。”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美国那边都要施行配给制度了,咱们得及早动员,更快、更彻底。”

事实本就是如此,即便是占尽得天独厚优势的富庶美国,战争时期也一样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的。

历史上在四二年初,随着《紧急价格管制法》通过生效,价格管理办公室(oPa)随之成立,并很快在全美范围内成立了超过八千个分部。

价格管理办公室几乎为每一位公民都配发了物资配给簿,覆盖比例超过91%之多。每个月,配给簿可以分配到48个蓝色圆片和64个红色圆片,这些圆形塑料片就是购物凭证。

蓝片用于购买罐装、瓶装等预加工食品,比如通心粉罐头、牛肉罐头、柑橘罐头;红片用于购买谷物类、肉类、乳类等一般食品。

配图

战争中期的时候,每磅沙丁鱼要2个红片、每磅牛奶要5个红片、每磅饼干要2个红片、每磅牛排要20个红片。

物资配给簿上明确警告,违反配给规定的行为可能被处以10000美元罚款和10年监禁,这无疑是极严重的惩处。

同时,美国农业部也鼓励民众在自家庭院和社区花园里种植农产品,这些小小的农田被称为胜利花园,截止四三年,全美共涌现了两千多万个胜利花园。

因为这些利用非必要耕地与人力产出的蔬菜能变相的减少消耗,故而得到了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

配图

至于这两年风靡全球的化学纤维尼龙,因为其强度可观,非常用于生产降落伞、绳索等军用品。

所以杜邦公司转向战时生产后就大大削减了丝袜的产量,几乎陷于停滞。市场上的尼龙丝袜价格飞涨了数十倍,黑市交易激增。

作为汽车大国和产油大国,美国的原油年产量达到可怖的两亿多吨——比其它国家加起来还要多,但仍旧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普通民众每周只允许加注几加仑的汽油,也禁止购买新轮胎,仅能修修补补。

美国尚且如此,大明岂有宽纵随意之理?

“急什么?”朱泠婧伸出手指晃了晃,“国朝都多少年没遇过大阵仗了?两代人、三代人。捷报连连却忽然立法管控商品?民间可接受不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何况在寻常百姓的世界观中,打仗是朝廷的事,跟咱们有何相干?顶多就是多缴一点税罢了。

而且从来没听说过屡战屡胜、捷报频传的时候反而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难道所谓的胜利都是骗人的?

之前官府加征铝饷限制铝制品的销售和购买,这倒是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因为可以用铁制品平替。

但如果要对糖、肉、布等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进行配给,那百分之百要怨气冲天。

妈的!又不是保家卫国,对外战争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更滋润的,可反倒要吃苦?那还不如不打!

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了,就在明美宣战那几天,朝廷在长沙府和济南府这一南一北两地进行了配给制试点施行,结果被引得轮番吐槽和叫苦。

消息走露后,大量市民争先恐后地去抢购商品,各种商铺前都排起了长龙,众多投机商也闻风而动,差点就搅乱了市场秩序。

这便是朝廷决定暂缓实施配给制的直接原因。

周长风当时正随陆战一旅搭乘朱雀号前往泗水,专心致志地关注敌军动向,自然没余暇留意国内的事。

听完朱泠婧的话以后,他无可奈何地“啧”了一下,叹道:“这叫什么来着?‘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跟国事沾边的就没容易的。”

“难办哦,陛下,看来只能循序渐进一点点推进了。”

“正是如此。”说着,朱泠婧指了指御案桌角的一道题本。

周长风伸手将之拿起,翻看了起来。

首先,朝廷要专门成立一个临时机构来统筹规划管理战时市场调控和配给制,这个委员会叫作“经略调控会”。

其次,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必须尽快开始,让民众意识到战争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总体战下绝无置身事外之人。

接着,在各大州府施行配给制,第一批被列入凭票购买商品的是糖类、肉类、燃油、火柴、煤气、绸布、化纤这七大类物资。

食用油、大米、面粉、木炭、香烟等等商品则被列入加税的类别——暂不管控,但要加价,由此出现了油饷、米饷、炭饷等等新名词。

随着战事的推进,这些目前只加税的商品在未来也会逐渐变为凭票购买。

这样循序渐进而非刚开始就一刀切,让民众在心理上更好接受一些。

同时,各地的州警、府警要严惩投机倒把的商贩,大力打击必然出现的黑市交易。

不错不错,这才有总体战的样子嘛。

“呼,好事。”周长风轻舒了一口气,“大国相争肯定不会轻易结束,往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好了,不讲此事了。你是回来述职的,说与我来听听。”

“是。”

尽管朱泠婧知道自己不过是占了时代的红利,但现如今大明的一系列战事进展之顺畅仍然让人喜不自胜,说不自矜那肯定是骗人的。

大明,天下无敌啊!

“……最初在外线野战时的交战情况比较乐观,二十七师在我军强大海空火力支援下给予敌六师重创,澳军表现得很坚韧,但也承受了大量伤亡,在这个阶段,交换比超过三比一。”

“……城市战阶段,因为复杂地形严重限制,大大缩小了敌我双方的差距,我军海空火力优势被显著削减了,这时候交换比就减少到了不足二比一。”

“……丁义平的看法是,如果没有舰队海空优势,只有野炮旅和一些战车部队配属加强的话,野战攻势下他仍有把握击退澳军一个师,但交换比大概只能做到一对一。我基本认同这个看法。”

英联邦军队的步兵师编制大于明军,防守方又自带预设阵地优势,而且澳军格外顽强,所以周长风其实觉得丁义平的看法稍有些过度乐观了。若有所思的朱泠婧勾着食指托在脸颊上,问道:“澳洲东部大分水岭贯穿南北,城市与铁路皆沿海排列,往后的方略还是沿线一路南下?”

“恐怕不行,我大概能预料到之后的状况。”周长风摇摇头,“战车和机动部队倒是可以比较好的完成分割包围的任务,能在野战中歼灭澳军主力,但是之后还是得进攻城市……”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哪怕是一部分残军撤进城,配合民兵也一样可以拖延大量时间,而且交换比也不好看,这样一座城市一座城市的啃恐怕要花上一年半载才有希望推进到悉尼一线。”

并且,大分水岭大概率还会存在游击队和抵抗组织。

绵延的山峦丘陵和树林,那将会提供绝佳的隐蔽能力。

虽然人烟稀少,得不到民众支持和供养,但美澳联军完全可以通过不断的空投补给来维持他们的存在——历史上俄国人就经常使用双翼小飞机悄悄向沦陷区游击队输送物资和武器。

到时候明军还得提防着漫长而脆弱的铁路补给线被破袭坏,越往南边打,治安压力和补给难度就越高。

配图

“军部那边也争个没完。兵部和督府争补给、督府又跟陆军争方略。”朱泠婧说道。

周长风点点头,笃定道:“反正战前的速胜打算肯定是不靠谱的,必须得调整了。”

并不宽敞的东次间中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朱泠婧捏着小小的杯盏,转过身,倚靠着桌子紧盯墙上挂着的澳洲地图。

少顷,她喝了一口茶,伸手指着地图沉吟道:“卫国公建议中止对澳洲东部的攻略,朕倒是觉着可以进而攻占凯恩斯与汤斯维尔,然后转攻为守。”

吴维焕认为这样的消耗战是不恰当的,如果只是明澳交战,那么倒是无妨,大明可以耗死只有七百多万人口的澳大利亚。

但问题是现在大明的头号对手是美国,如今应该集中资源来对其取得决定性胜利。在那以后,再专心对付澳大利亚。

他的意见是,据守已经攻占的达尔文,将之打造为重要的中转站和补给基地,同时继续夺取莫尔兹比,但随后在西南太平洋方向转为战略防御,集中精力对美国实施战略进攻。

与之不同的是,朱泠婧希望更进一步,登陆澳洲东北部以后夺取凯恩斯和汤斯维尔,然后再转为战略防御。

她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大明对澳洲本土的军事存在,攻占东北部的两座城市的意义和影响力可比西北部的达尔文大多了。

随之而获的政治优势虽然无法量化表达,但肯定是有利的。

比如本国民众会欢欣鼓舞、提振军民士气;而对手则会更为惊恐,政局会动荡,澳军势必会心急火燎地想将之收复,部队将领也要承担更大的心理压力和战争责任,出现失误的概率便会增加……诸如此类等等。

“呃……”听完她的想法以后,周长风思索良久,踌躇着答复道:“陛下你这个构想倒是挺好的,但是臣现在没法给肯定的答复,这太复杂了。”

他迎着朱泠婧的目光,接着说:“维持这些据守在凯恩斯和汤斯维尔的部队要耗费多少物资?而且又要穿过珊瑚海从莫尔兹比运过去,这其中的利弊得仔细盘算清楚。”

而且,不同于孤立的、连公路都没有和其它城市连通的达尔文,东北部的凯恩斯和汤斯维尔是可以得到其它美澳联军的增援的。

所以大明空军做不到完全占据制空权;大明海军也存在紧急迎战敌军舰队的可能性,无法保证全程提供炮火支援。

想打下这两座城市,就要做好伤亡两万人、二、三个步兵师失去战斗力的准备。

因为是跨越半个地球远洋投送的兵力,这些损失的代价差不多可以视作亚欧大陆上的三倍。

朱泠婧“嗯”了一声,颔首道:“事不宜迟,今明两日准备起来,后日开会商议。”

述职完毕,一身轻松。

稍候,周长风站在干清门下叉着腰长舒了一口气,然后才乘坐摆渡车离开。

回国可不是来休假的,实际上还有好多事要做。

比如督促几种武器装备的研发和量产、提交具体战术上的经验总结等等。

另外比较重要的是,接下来恐怕会有一场不可避免的海战交锋,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保密……通讯密码的问题。

天知道现在大明海军所使用的密码是否已经被破译,这事不可不重视、不得不有所防备。

要不干脆换成一种罕见的语言吧,这样就算美国人绞尽脑汁、费劲周折破译了,也看不懂电文的实际含义。

不过鉴于汉文化的天然优势,以及大明几百年以来的强力融合,如今似乎找不到可以使用的小语种了。

一刻钟后。

“哇,先生你又一声不吭地就突然回来了……”

喜上眉梢的夏筱诗微微福身,然后伸手凑了上去。

二人拥抱了一小会,周长风笑道:“提前通知多没意思啊,我这不是想给伱点惊喜嘛。”

等穿过小小的前院走进了屋子,他随手从挎包中拿出了一个装着沙子的玻璃瓶。

“这是澳洲的沙子,在达尔文的海滩上舀的。”

夏筱诗大感惊喜,“周克行你居然还记着啊,我以为你这回肯定忘了。”

周长风伸了个懒腰,瞥了她一眼,“鄙人作为大明优秀青年,肯定言出必行,嗯哼?”

“嗯……”夏筱诗不由自主地笑了,一边沏茶一边问:“我听说这一战比以往艰难得多,是么?”

“是,跟以前没法比,因为性质是不同的。对了,朝廷之后要准备施行配给制了,你要做好准备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