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555章 敌人比你更努力;好久不见第五旅

第555章 敌人比你更努力;好久不见第五旅

第555章 敌人比你更努力;好久不见,第五〇旅指挥官

今年以来,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当中投入军费的比重愈来愈大,预计将达到260亿美元甚至更多。

在九个多月、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全美各大兵工厂和公司已经制造出了1.1万门大小火炮、2.4万架飞机、4775辆坦克、63亿发步机弹、9230万发炮弹在内的海量工业品。

为了保证军工业和军队的资源充足,动员程度也进一步加大,联邦政府越来越多的干涉州政府事务,“松散”的联邦因共同危机而变得更为紧密团结。

今年四月份,战时生产委员会(WPB)通过决议,全美民用汽车销售立刻中止,汽车制造商必须优先生产更多的军用车辆,福特、通用、太平洋汽车与铸造公司陆续开始扩大卡车、装甲车、坦克的生产规模。

仅福特汽车公司今年就已承接了总价值多达21亿美元的合同,要知道历史上曼哈顿计划总花费不过18.5亿美元。

这架巨型企业也不负众望,大半年时间就已经所生产的产品包括288万发炮弹、3.4万台飞机发动机、2265架飞机、2470辆坦克、19.4万辆卡车、21万挺机枪、73万支步枪和冲锋枪、5100万个滚珠轴承。

然而,隐患依旧存在。

由于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产地——南洋诸地已被大明占据,美国工业面临空有庞大钢铁和铝材产能却无橡胶可用的危机。

南美洲的天然橡胶年产量仅1.6万吨,英国控制下的南非和锡兰年产量不过13万吨,完全不够使用。作为对比,大明控制下的南洋诸地年产量达104万吨,安南王国和兰芳共和国亦能出产8万吨。

不过也有好消息,毕竟美国的敌人可不止是东方的大明。

截止当下,德社人民军总计拥有157个步兵师和摩托化步兵师、8个山地师、11个装甲师、105个独立炮兵营、12个独立坦克营,总兵力310万人;空军则部署有4140架作战飞机,另有数千架库存飞机。

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状况——比你更加强大的敌人甚至比你更努力和认真。

许多商人企图通过钻法律空子的手段来牟利,但是各州政府亦不断颁布新法律来填补漏洞,大力打压黑市、严惩组织者……

除此之外,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军事实力也不容小觑,三国加在一起也能有几十个师可供调遣。

配给制的物资名单越来越长,打字机、皮鞋、自行车、奶酪、罐头、黄油也被限售,据说连果酱和牛奶都在考虑之中。

为了节省橡胶和汽油的消耗,全美陆续施行严格的限速管控政策——汽车限速每小时35英里(63㎞/h)。许多汽车赛事也纷纷停办,一些州政府甚至开始禁止民众自驾游。

德社上层认为凭借现有武装力量就足够承担战略需求,不应该把人力浪费在大眼瞪小眼的对峙,而是投入生产建设中去。

在即将到来的对意作战中,将会先期投入32个步兵师和6个山地师,随后视情况而定继续增兵。

今年七月,联邦政府下令停止销售糖类,糖类列入配给制之中,每人每周只能领到0.5磅(227g)糖类——这大致是民众平日里糖类消费量的一半。

再没有比这更加容易的破交任务了,仅一个月的工夫就有51艘共计30万吨的商船沉入海底!

价格管理办公室(OPA)力求最大限度的将资源投入军工业和军队,越来越多的物资和商品开始限量供应。

与之相比,迄今为止大明的配给制历经了试点-抵触-暂缓-小规模施行-大规模施行的阶段,可谓一波三折。

德国人严谨地评估了資本主義大本营的产能和战斗力,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即使凭借工业规模的优势强行登陆个别地区作为桥头堡,亦不具备深入内陆的能力。

在德美正式宣战后,工人海军的大批潜艇横渡大西洋来到了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域,开始猎杀茫然无措的美国商船。

这段时间对于德军潜艇部队官兵来说无疑是美妙的日子,与警觉的英国人相比,这些美国人简直天真得可爱!

又因为美国人工合成橡胶的技术和产能都不足,因此橡胶制品被最先开始严格管控,全美禁止私人销售、购买轮胎。

这样的配给制显著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水平,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黑市自然而然的迅速兴起,数以千计的人因为违法交易限售物资而被逮捕入狱。

因为作战地域和历史上完全不同,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还是亚平宁半岛都遍布山峦,不适合重兵集团展开,难以进行长距离、大纵深机动作战。

如今好不容易才算遍及大江南北,但是整体“压榨”程度依旧不高,限售物资名单上基本只有汽油、铝材、糖类这样的关键物资。

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战争委员会充满了自信,甚至乐观到了在七月份和八月份先后将6個师和9个师裁撤为预备步兵师——保留师部和主要军官,封存重武器,仅维持20%人员。

正因如此,压力甚小的德国人才如此淡定,乃至让一些部队解甲归田。

汉诺威机械工程公司和法本公司还在为援建匈牙利埃格尔化肥厂生产各种设备;亨舍尔和奔驰也在这不久前接到了大量生产任务——制造数以万计的拖拉机和收割机,援助给匈牙利人民来扩大农作物产量。

匈牙利大平原土地肥沃、地形平坦,是相当优良的农产区,也适合机械化耕作。

对于粮食自给率为85%的德社而言,尽可能确保农产区的安定和增产是相当重要的事,不吃饱肚子怎么建设社会?

十多年来德社一直在做着相同的事,显著提高了匈牙利的农耕效率,使之小麦年产量达到3730万吨、大麦年产量达到810万吨。

在被“赶”出京城以后,周长风携妻子飞越万里河山来到了帝国西陲之地。

伊里府,一座只有约二百年历史的府城,就历史来说比之内地短暂得多。

这是周长风第一次来到如此边远的西部边疆,蓝天白云、芳草缤纷,放眼望去只见河流泛着波光,繁茂的树林郁郁葱葱,绵延的山脉纵横无边。

后明朝廷致力于西征的现实需求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大患。

对于十七世纪末期的后明君臣而言,距离收拾旧山河、一统天下已经过去了好些年,一代人的时间足够休养生息、重现治世了,一切都焕然一新。

摆在他们面前的状况是前所未有的——内地已无可以开疆拓土的方向,有耕地、有矿产的地方都已经拿下,只能将目标放到北方。

在迁徙百姓开发辽东的同时,彻底消除千年以来北方游牧边患的机会也到来了。

有明一朝数十年如一日的封锁让蒙古虚弱不堪,当年辉煌的蒙古重甲铁骑已经沦落到只能用皮革袋子煮汤喝、南下劫掠优先抢铁锅的地步,自然不敌后金。

之后又经过多年的战乱,喀尔喀蒙古再未缓过气。

后明君臣是抱着彻底抹除蒙古的打算来行动的——就像前明开发西南时彻底抹除云南那儿一样。

大军出塞久驻,多设卫所,此乃祖宗之法;同时力求控制喀尔喀蒙古信奉的藏转佛教之源头,以达成在军事上和思想上的双重控制,从而一劳永逸。

这便是后明朝廷发兵乌思藏的动机。

相应的,为了切断乌思藏和蒙古之间的联系,河西走廊和西域旧地也有了重新收复的需求,否则后明也会和前明一样放弃西征。

比之历史上的清朝,后明其实占到了时间差的便宜。

因为著名的准噶尔汗国是在十八世纪初期才发展到鼎盛的,清朝当时为了平定三藩之乱而错失良机,等开始发兵西域时才发现准噶尔汗国已经兵强马壮,所以拖拖拉拉打了几十年才最终平定。

后明则不然,由于正好在十七世纪末期结束了韬光养晦、休养生息,开始大举出击,准噶尔汗国相当于被摔死了在摇篮中。

时光荏苒至今,周长风和夏筱诗二人驻足于伊犁河谷,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远离京城权利斗争、尔虞我诈之地,在这里别提有多惬意了。

而且伊里也照样有各大报纸可看,收听广播更是不在话下,每天都能实时得知京城那边的乐子。

一想到谘政院当中的异见者这时候正焦头烂额的应对政敌和民间报社的口诛笔伐,周长风就忍不住想笑。

回了下榻地,二人还别有情调的舒舒服服的共浴了一回。

床笫酣战之后,周长风一边抿着葡萄酒一边听着收音机。

闻听传出“有议员宅邸被扔臭鸡蛋”的新闻,他着实没忍住。

“先生笑什么呢?”

“哈哈,我没笑别人,只是笑那些议员太蠢了,还有某些朝中大员目光短浅。”

夏筱诗放下手中的小说《榕城旧情》,聆听了片刻收音机新闻,撇嘴道:“枪打出头鸟,周克行,要不是陛下护着你,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肯定要遭殃。”

周长风打了个哈欠,不以为意地说:“可惜我们及时走人,等回去的时候估计都年底了,风头早都过了。”

九月下旬的这些天,二人在伊里十分清闲的度过了多日,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黄金假期。

没有公务需要处理、没有女儿需要照顾,一时间仿佛回到了当年刚相识没多久的时候。

当月最后一天,外务使团和军事考察团才如期而至,数十人所乘坐的客机陆续降落。

外务使团的规格很高,由礼部左侍郎许鹤翔和谘政院政务会的一名专员担任正职和副职,还捎带上了十几名公使馆轮换人员。

军事考察团由来自陆海空三军的军官和一些兵部官员组成,也包含若干军工部门的工程师,由周某人全权负责,副职是兵部军制局的李之洁。

两架通体银色的游云六式客机早在几天前就到来了,提前进行仔细的维护保养,周某人还饶有兴致地进入驾驶舱中参观了一会。

一夜休整之后,两支队伍如期启程。

近万公升的航空汽油加注满了油箱,庞大的四引擎飞机在伊里空军基地的一号跑道上逐渐加速,最终优雅的离地而去。

没多时,大家就透过方窗看到了下方淡蓝色的湖泊。

“这是夷播海?”客舱中有人不确定地问。

“正是。”

夷播海就是后世的巴尔喀什湖,这是自从汉朝以来古代西域之地的天然分割线。

唐朝在这片地区设立了安西都护府,不过天宝十年的怛罗斯之战落败后,中原王朝就失去了对这儿的控制,直到多年以后……

当后明在遭遇大变局而内忧外患忙得不可开交时,沙俄入侵了这片地区,后来虽被驱逐至伊里以西,但多年以来依旧控制着巴尔喀什湖东边的一部分领土,双方在此经常发生小规模边境冲突。

“周长风”的父亲就阵亡于此,那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

飞机翱翔在云层之上,加压客舱技术使得客舱里边维持在正常温度,在这样的高空飞行因为空气稀薄阻力较小也更为省油。

飞越中亚的层峦叠嶂和辽阔草原,看上去宽广无垠的里海映入眼帘,不过没过多久就瞧见了陆地。

大家看到一缕黑烟直升上天,殊不知那就是巴库油田的标志性特色。

两架蓝灰色涂装的小战斗机从右边接近——这是驻扎巴库的第3战斗机联队的Bf-109E战斗机,二者在绕了一圈以后左右伴飞,直至客机开始进近。

历时九个小时的飞行宣告结束,银光闪闪的游云六式客机在夕阳下降落在巴库北郊的机场。

“天上飞了一整天,腰酸背痛、腰酸背痛啊。”李之洁伸手捶着腰,顺着舷梯走下了飞机。

周长风次之,挽着妻子的手一级一级走下,踏上了陌生的土地。

呼吸的空气中含着一股淡淡的气息,介于沥青与煤油之间,闻起来挺不舒服的。

夏筱诗抬手捂住了口鼻。

“这里到处都是炼油厂,影响很大啊。”周长风如是说道。

说完,他在看向前来迎接的众多德国人中瞧见了熟悉的面孔。

那位金发蓝眼、身着上尉军服的女子举起手,很利落地敬礼,用南京官话开口道:“欢迎到来。”

她接着浅浅一笑,用法语说道:“好久不见,第五〇旅指挥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