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561章 戈特纳行动;冷淡的态度

第561章 戈特纳行动;冷淡的态度

第561章 戈特纳行动;冷淡的态度

柏林时间10月19日凌晨4:45,戈特纳行动在因天气原因推迟了一刻钟后展开。

戈特纳行动得名于同名的登山运动员,他在五年前因立志攀登珠穆朗玛峰而闻名,但是为了帮助严重高原反应的队友而丧生。

根据战争委员会的要求,对意作战的主力不是令人胆战心惊的装甲部队,而是训练有素的步兵与山地步兵部队。

下发的训令文件强调称:「地形限制使得坦克无法出动,全体人民軍士兵与指挥官,必须发挥勇敢与主动精神,大胆战斗,迅速击败意大利军队,尽最大可能在米兰平原消灭敌人的主力,防止敌人退入复杂的亚平宁山区。」

对意作战的第一梯队为第12集团军,一共拥有32个步兵师、6个山地师、2个伞兵师,总兵力约50万人。

受限于地形,人民軍总参谋部认为这是比较恰当的规模。

集团军司令官为弗雷德里克-保卢斯中将,他在欧战时曾担任第2普鲁士步兵团的参谋和阿尔卑斯军的参谋,相继在多条战线上参与组织协调工作,对这片地区较为熟悉。

第一梯队的进攻在战役层面分两个主攻方向与一個辅攻方向——西线集群的目标是米兰、东线集群的目标是威尼斯、中间集群则负责牵制一部分意军。

意大利的北方边境从西到东几乎全都被阿尔卑斯山脉遮断,绵延的崇山峻岭让边境防御变得相对容易,意大利修建的阿尔卑斯防线从西部与法国边境一直延伸到东部与南斯拉夫边境。

作为列强吊车尾的意大利,其阿尔卑斯防线比较朴素,自动化与电气化程度很低,主要包括半永久工事、反坦克锥、钢筋混凝土碉堡、半入地火炮掩体等等,从而对山间小径实施严密封锁。

紧接着,密密麻麻的蝴蝶炸弹又飘飘然的落地,这些灵敏的微型炸弹又轻又小,但足够伤害附近的人。

此时此刻,奥地利与匈牙利境内的二十多座机场灯火通明,数以百计的飞机蓄势待发,尽是一片繁忙之景。

此举很大程度上迷惑了意大利人,使之误以为德国人还未做好准备,可能要到明年春末夏初才会展开进攻。

为了对付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挂载PC-500或SD-500这样的重型穿甲、半穿甲航空炸弹在数百米的高度低空投弹,精准的拔除一个又一个难啃的钉子。

可以说德国人的突然袭击是成功的,也确确实实的奏效了。

清晨,德军第12集团军共32个步兵师和6个山地师在空降部队配合下,在瑞士至南斯拉夫约330公里长度的战线上发动攻势。

他们的目标是意大利皇家空军在米兰平原的19个空军基地和野战机场,以及重要公路、铁路、桥梁。除He-111H与Ju-88以外,最新锐的Do-217重型轰炸机也被首次用作实战。

巡逻队与侦搜分队已经向那些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发射信号弹、投掷发烟罐,在锐利刺耳、令人心悸的尖啸声中,一架架斯图卡将重磅炸弹砸到了意军的头上……

在此之前战争委员会做了周密部署,大张旗鼓的撤销了几名将领的职务;连续故意发送各种反馈问题的电讯,抱怨缺乏坦克支援的步兵难以突破筑垒地域。

当德军发动进攻时,意军各要塞守备部队尚未进入临战状态,只有60%的部队置身防线之中,完全来不及按计划占领防御阵地,实际上有20~25%的暗堡和警戒阵地空无一人。

意大利人自从二十年代末开始筹备防线施工,计划修建2230个工事与碉堡,然而因为自身工业产能有限,所需的钢材与水泥都有部分依赖进口,进度缓慢,直至如今也才完工了1437个。

至此,对意作战正式打响。

各种自相矛盾的错误情报使得指挥官压根无法做出决策,战争刚刚开始,意军的中枢就已几近瘫痪。

第1伞兵师在西、第6伞兵师在东,二者分别对意军阿尔卑斯防线后方的目标实施空降。夜幕尚未褪去,上千朵伞花在晨曦映衬下绽放于天空中……

这时候,成群结队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也飞越了阿尔卑斯山脉,直扑层峦间的目标而去。

在同一时刻,西线与东线各有数十架Ju-52运输机拖曳着DFS-230突击滑翔机飞越了边境线。

数千枚航空炸弹纷纷砸下,在爆炸的火光中,机棚、塔台、仓库一个接一个的倒塌,许多飞机来不及起飞就被冲击波撕得四分五裂。

猛烈的空袭和从天而降的伞兵部队严重扰乱了意军的指挥系统,形势一片混!

第一波次的空袭主要由双引擎中型轰炸机组成,总计362架轰炸机与61架为之护航的战斗机。

Do-217是典型的、根据军方“我全都要”的过分要求而设计出来的多面手,载弹量达3.5吨,航弹、鱼雷、水雷统统都可以挂载,甚至能够对目标实施俯冲攻击。

波河集团军和威尼斯集团军的司令部无法得到准确的消息,有消息甚至称德军已经出现在了波河南岸,引起了许多人的恐慌。

战争第一天,蒙受最大损失的是意大利皇家空军,大量MC-200战斗机与BR-20轰炸机被击毁在地面上,初步估计大约有300~330架的损失。

白天在混乱之中过去了,直到后半夜,意军统帅部才大致弄清楚前线状况如何,并匆忙根据预案做出一系列指示。

10月20日,凌晨3:02,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

“博尔扎诺报告说没有遭到敌军主力攻击,但已确认敌军侦察部队的活动。”

“我们没时间再等待了,立刻出发,不能让维罗纳暴露在风险下!”

临时指挥部中,乔瓦尼-梅塞中将当机立断的下达命令。

茫茫夜色中传来了坦克引擎的轰鸣声,第132“白羊座”装甲师和第52“都灵”摩托化步兵师共三万余人开始向东北方向的军事重镇维罗纳行军。

维罗纳,这个名字在拉丁语中意为“极高雅的城市”,莎士比亚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儿。

可就是这么一座城市却也被称为意大利的门户——因为毗邻阿迪杰河、北靠阿尔卑斯山脉、西临米兰、东接威尼斯、南通罗马,所以维罗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亚平宁半岛与欧洲铁路和公路的主要枢纽也在此地。

德军第1伞兵师奉命出敌不意的夺占这座城市,切断交通枢纽、迟滞敌人的增援。

昨天,第3伞兵团最先通过空降和机降部署到位,随即与当地还摸不着头脑的意军展开激战。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意军第23步兵师很快败下阵来,师部相继失去了与各团各营的联系,在遭到德军伞兵的迫击炮轰击后被迫单独撤退,数百名师部人员最后被第3伞兵团的一个连包围在了城郊的一座山上。

然而驻防维罗纳的还有黑衫军的一个团,下辖两个营,共一千余人。

这些狂热分子扼守重要街道与制高点,死战不退,乃至在个别街道发起反击,呼喊着“领袖万岁”和“意大利万岁”向德军反复冲击,一度冲散了德军伞兵的临时阵地,遏止了他们的进一步行动。

激战从昼间持续到夜间,枪炮声响彻全城,双方均打得精疲力竭。

天亮以后,星夜驰援而来的装甲师和摩步师投入到了肃清德军伞兵的战斗中。

这时候第1伞兵师已经基本部署到位——在拿下机场后,后续部队很快就陆续运抵了。

两军再次展开争夺战,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被战火摧残得不成样子。

面对来势汹汹的意军坦克和装甲车,德军伞兵使用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应战,一辆辆钢铁载具化作熊熊燃烧的废钢铁!

爆炸声与叫喊声连绵不绝,许多数百年前的建筑被烙印上了密集的弹孔。

第52“都灵”摩步师的一个营奉命夺取一座桥梁,此处爆发的战斗最为残酷,北岸的德军全力坚守,南岸的意军拼命强攻,双方互不相让,乃至连续四次发生血腥的肉搏战!

这座阿迪杰河的古老石桥上停着五、六辆被击毁的AB-40装甲车和CV-35超轻型坦克,烈焰炙烤使油漆崩解熔融,残骸变得黑不溜秋。

上百具尸体横七竖八的尸体遍布南北两岸与石桥之上,汇聚的鲜血顺着被炸出的裂缝流淌着滴落入阿迪杰河,以至于肉眼可见河水变成了淡淡的血色。

维罗纳的城市象征——著名的石雕狮门也在战斗中被炸塌。

这座高二十几米米的古罗马式拱门耸立在街头好几个世纪,如今却被数十发不同口径的炮弹炸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乔瓦尼-梅塞中将指挥他的部下多路并进,正面连续强攻,同时勇敢穿插分割包围。

兵力有限且缺乏重武器的德军伞兵部队勉力坚持一昼夜,伤亡数字直逼三千大关,力不从心,不得不向北撤退进入山区……

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长久以来被戏称为笑话,不过有意思的是意军在有些时候也能打出不错的战例。

历史上在四二年十二月,当斯大林格勒的苏军开始向外发起大规模反击时,罗马尼亚、匈牙利仆从军的防线土崩瓦解,意大利远征军面对四倍于己的苏军且战且退,在严重缺乏重武器的境况下苦战一个月之久最后突围。

其中第52“都灵”摩托化步兵师作为先锋肩负重任,因为弹药不足被迫多次展开白刃战,硬生生的在苏军包围圈上撕开了一条缺口。

当亚平宁半岛的战火烧起来的时候,周长风已经带着部分考察团成员动身前往巴黎。

“有些山口是真的难啃,你们瞧,哪怕起初的空袭效果这么好,意军后方通信中断、调度不通,凭借阿尔卑斯防线的残余堡垒还是能拖延不少时间。”

“没错,总的来说还是很难打的,步兵部队就算突破以后也没法合围,鄙人的看法是意军两大兵团能够坚持半个月,且战且退顺利南撤,但是武器装备就别想了,八成要折损大半。”

在飞机上,考察团中的几名将领在兴致勃勃的讨论着战况。

周长风现在倒是对战事进展不怎么感兴趣,因为不论过程怎样,结局几乎是板上钉钉,他更在意的是今后意大利会是如何。

丢失了米兰平原这个关键工业区的意大利可以说就不再构成威胁了,但是其主动投降的可能性却不大,意大利王室与贝尼托领袖这些人恐怕宁可流亡也不会选择牢狱或死路。

如此一来,亚平宁半岛之后就会是外**队的演练场了,或许战争结束后整个意大利都要在废墟上重建。

这时,倚靠着周长风的夏筱诗忽然拍了拍他的肩膀,伸手指着方窗说道:“看,有飞机靠过来了。”

只见两架修长的D520战斗机从客机左前方接近,随后分居左右两侧伴随护航。

外务使团尚有一些收尾的交接事宜,因此要再晚一天才能到来,于是大明军事考察团就成了几年以来首批出访的代表。

相比起德国人,法国人的态度要冷淡很多。尽管翘首以待的记者不在少数,可前来迎接的官员与仪仗队却没多少人,排场不大。

“没把咱们当回事啊。”有人小声嘀咕道。

“有需求才有好态度,他们现在游离在战火之外,可悠哉了。”李之洁淡然地说。

周长风扭过头,提醒道:“冷淡就冷淡吧,反正咱们该干嘛干嘛,别自找没趣就行,就当是过来旅游参观。”

众人齐声应了。

简短的欢迎仪式以后,一行人随即入住下榻的酒店。

李之洁之前说的话其实有失偏颇,与其说法社上下悠哉,不如说是忙得不可开交。

第三共和国遗留下来的大量内政问题令人焦头烂额,法社眼下却又不能放任不管,必须一一处理。

以繁荣和时髦著称的巴黎现在显得有些萧条,市民们的精神状态倒颇为乐观,只是疲软的经济显然还没有真正复苏。

进房间以后,周长风脱掉上衣挂在了衣架上,随口吐槽道:“早知道就干脆先留在德国那边了。”

“哦?”正在脱鞋的夏筱诗轻哼一声,不咸不淡地反问:“真的吗?我看是想去找那个谁吧?”

闻言,周长风叉着腰,语重心长地说:“小诗啊,爱情与友情是完全不同的……”

“呵,姑且信你的解释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