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643章 一片哗然;朱泠婧的报复心

第643章 一片哗然;朱泠婧的报复心

几个月前德社就获悉了有关美军远程轰炸机的大致情报,并提醒了大明公使馆。

空军于是向苦兀岛石油产区增派了9个独立高射炮营、1个驱逐机队,还对当地雷达设施进行了换代,从早期的四〇式预警雷达升级为元年式预警雷达。

库页岛油田的储量很多,后世探明达70亿吨,甚至多于大庆油田,不过当前开发程度不多,因为开采难度较大——后世俄罗斯在此钻下的oP-11油井竟达1.2万米之深。

战前,苦兀岛油田年产量约31万吨,这几年经过大明国立油气公司的努力扩产,去年出产了42万吨。

“……视线角二十八度,四千一百公尺,平飞。各炮位预备!”

之前当战斗机升空作战时,高射炮兵们就已奔向各自战位,掀掉了防水布,打开了弹药箱。

现在,射击指挥仪已经对准天空中的机群,内部的机械继电器计算机快速运转着,根据目标的高度、速度、斜距解算出了射击诸元。

随着一声令下,一门门三〇式高射炮斜指向纯净如镜的蓝天,喷吐出橘红色的炮口焰。

明军地面部队列装的大口径高射炮多半是三〇式,口径为80㎜,有效射高9500m,这种十几年前的产物如今已经较为落后。

为了对付飞的越来越快、越来越高的飞机,四〇式三寸(96㎜)高射炮应运而生,这如今正在批量生产的新型高射炮,性能不错,成本高昂。

它为64倍径,炮口初速达890m/s,一般有效射高12000m,全重8.6吨,采购价4.7万圆。

该炮如果换算成德式倍径计量方式那么会超过七十倍径,也可算是钓鱼竿了。

修长的身管带来了良好的性能,可也使得加工制造十分困难,废品率很高。为了提高产量满足需求,大明军工部门还推出了阉割版——降低到54倍径,有效射高减至10000m,制造工时和采购价也显著减少。

大部分新型高射炮都优先运往海外,部署到更需要它们的地方——西线、南线、东线,其中有百余门损失在了海运途中。

在苦兀岛石油产区附近,大明空军总计部署了15个重型高射炮营、4个轻型高射炮营、3个大型探照灯营,统共有数百门大小口径高射炮。

除个别单位反应迟钝、没有及时到位以外,可以说明军总体上的反应还是相当迅速的。

连续不断的轰鸣声中,大量对空破片弹高速向上飞去,不可计数的黑灰色烟云顷刻间充满了蓝天。

美军机组成员只觉得飞机被连续不停的摇晃着,这种感觉就像是乘坐公交车时的剧烈颠簸,而且没完没了。

横飞的高速破片击穿了轰炸机脆弱的铝合金蒙皮,将银光闪闪的超级空中堡垒打得千疮百孔。

美军机群在浓密的爆炸烟团之间穿行,努力保持队形飞向目标。

先被战斗机围攻了一阵子,现在又要挨高射炮的揍,境况之难可想而知。

初次执行任务的第444轰炸机大队没有发扬XB-29升限高的长处,他们本可以在高空飞行的,明军战斗机飞不了那么高,高射炮的妨碍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在四千多米高度接近目标上空的美军轰炸机编队已不足二十架,在霍尔中校的命令下,它们一分为二,一半去轰炸油井,一半去轰炸炼油厂。

随后,这些超级空中堡垒开始瞄准准备投弹,飞机控制权暂时从驾驶员手里脱离。

投弹舱门缓缓打开,每架轰炸机都丢出了携带的4枚250磅通常航弹和8枚100磅燃烧弹。

“炸弹已投下!投弹手呼叫飞行员,该你控制了。”

近百枚航弹就这样纷坠而下,很快化作愈来愈小的黑点,最终迸发出明显的闪光。

霍尔中校偏头看着下方的场景,只见浓烟和火光腾空而起。

“呜呼!”

“这看上去就像是过圣诞节。”

“好像炸中了?”

“我不确定。”

因为这次的任务更多是出于政治目的,所以捎带上了许多摄影师和记者,分散在好几架飞机上。

他们对着下方端着相机拍个不停,将地面上涌现出的滚滚烟尘定格在一张张胶片上。

水平轰炸的命中率一如既往的低下,高射炮的干扰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大部分航弹都落在了旷野或空地。

一枚250磅航弹击中了员工食堂,猛烈的爆炸导致看热闹的12名石油工人丧生,39人受伤。

还有几枚100磅燃烧弹引发了几栋屋舍的火灾,一个停车场中的11辆卡车被烧毁,不远处的工程机械仓库也燃了起来,人们与大火奋战到了晚上才将之扑灭。

建远炼油厂遭到了半数轰炸机的攻击,但只有十二分之一的航弹击中厂区。

有航弹砸穿了一个厂房的屋顶,不偏不倚撞在横梁上爆炸,导致里边的二十几名职工非死即伤。

还有燃烧弹落在了附近的小镇——其实就是公司雇工及家属的居住区,引起了好几处火灾,不过火势蔓延较慢,伤亡微小。

完成任务的两组轰炸机开始回转脱离,重新汇合编队,然后一边爬升一边向东北方向飞去。

明军第二波拦截编队这时候也已追来,双方一边激战一边飞向远方。

各机的自卫机枪立刻打响,混乱的战斗中,又有两架轰炸机受损起火向下坠去……

9月8日的空袭行动总计有30架XB-29出动,去程途中3架因发动机起火坠落、4架被迫返航,返程途中又有4架因各种机械故障而坠落,真正被明军战斗机和高射炮击落的仅5架。

因为追求高空性能而采用了不成熟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超级空中堡垒的可靠性堪忧,层出不穷的过热和自燃起火问题一直困扰着它。

历史上陆军航空队对日轰炸期间损失的414架B-29之中有267架是因各种故障而损失的。

苦兀岛遭到敌人的空袭!这绝非信口雌黄的谣言!

次日,日月社低调而简略的阐述了这次空袭的前后经过,声称轰炸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微乎其微。

「……是日午后,敌机三十余架远涉重洋空袭我苦兀岛北地石油产地,我空军兵将奋勇出击,斩获敌巨型轰炸机十架,防空炮部队亦连连发炮,击坠多架……」

舆论一片哗然。

出于宣传目的,朝廷自然要夸大一些战果。

其实苦兀岛当地驻防空军单位自报的战果是七架——显然有人把发生故障自行坠落的超级空中堡垒当成了击坠战果。

虽然表现的波澜不惊,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此次空袭还是给了朝廷大员们很大的震撼。

之前获悉的情报显示这种远程轰炸机可以飞这么远,大家还半信半疑,现在事实证明了情报的真实性。

大家担心的倒不是战略轰炸的损失,因为这种程度的轰炸起不到多少作用。

可是美军的远程轰炸机具有超过七千公里的航程,这意味着存在单程突袭的可能性,那样的话,包括南北两京在内的多数内陆州府都在攻击半径之内。

这哪受的了?

内阁和军部上层急匆匆的在文华殿召开了会议,专门讨论新型远程轰炸机的事。

“自阿拉斯加出发的敌军轰炸机既然能够往返,其载弹航程显然能有七千公里,据调查,来袭的二十多架敌机统共投弹约二十公吨。”

“也就是说每架飞机只带了两千斤炸弹?”

“正是,所以损失很小。”

人事阁臣陈开程提问道:“假如敌机不做返航打算,单程来犯,能飞到哪?”

“陕甘,湖广。”空军都督沉声答复。

“这样自杀式的行动不大可能对付那些地方。”林羲伸手指了指脚下,“除非来袭击京师。”

“怎么能允许那等事发生?”陈开程闻言便摆手道:“必须做万全之策,绝不能容许敌机进犯京城!”

“这种远程轰炸机据说能在高空飞行,上万公尺,拦截起来极为困难。”

“那是你们空军的事,不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对付,绝不能让一颗炸弹落下来。”

“这样防范恐怕是防不住的,百密一疏,还是除其根源最彻底。”兵部尚书李纲乔提议道:“应该从荷兰港派出飞机摧毁敌机机场、铁路、仓库。”

“言之有理,就该这样。”

“能否设法打击美国西北城市?对等回击。”丞相廖自和如是发问。

“回丞相,有这个可行性,只是效益微乎其微。”空军都督答曰:“重轰炸机从荷兰港起飞只能带一点点炸弹,勉强能对西雅图飞个来回,军事上来讲是绝对的亏本买卖。”

若有所思的廖自和嘱咐道:“无妨,那便如此,近日设法组织一回轰炸,提振我军民士气,记着场面要大些,多多拍照。”

众人又议论了片刻,主要讨论

随后,一直没怎么发表意见的外务阁臣余慎华开口说:“美国务院又催问我公使馆了,正巧今日诸位都在,便商量一下这事吧。”

林羲有些头疼地说:“放他们过去倒也不是不行,只是……”

“我不觉得凭着多运些物资就能保下那国民共和军。”李纲乔淡淡道。

“是这样,无非是延后些时日罢了,意义不大,犯不着做这等事。”

“我也这么想。”

“那么还是回绝吧。”

夏秋两季白令海峡没有封冻,美国希望开辟自东向西的航线来支援英美远征军和国民共和军,因为西边的北极航线要从挪威以北海域通过,会受到德军潜艇和飞机的攻击,损失不小。

计划开辟的第二航线从西雅图出发,绕过阿留申群岛,穿越白令海峡,在北冰洋沿着亚欧大陆北岸航行,一路向西。

这需要得到大明的准许,因此华盛顿方面最近一直在催促公使馆方面给出明确回应。

考虑到德社势大,大明上层不看好英美派兵干涉俄国的尝试,认为远征军和那个国民共和军政权的失败是迟早的事。

在这件事上,朱泠婧也持相同看法。

不过她的报复心明显更强些,相较于朝廷大员们只提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她希望直接攻占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安克雷奇。

这样不仅可以彻底扼杀战略轰炸,还能进一步打击美国人的斗志。

第一,阿拉斯加只是建制领地,法理上不算正式国土,对民众造成的恐惧情绪更大于激发的斗志。

第二,安克雷奇是大批物资的集散地,一旦将之攻占,战略轰炸也就无法为继了。

第三,安克雷奇邻海,是港口城市,不用担心糟糕的地形拖垮大军,舰队可以顺着库克湾长驱直入。

“就这样交代下去,商议商议。”她望着宽大的地图说道。

9月8日的轰炸过后没多久,第444轰炸机大队在9月11日又组织了第二次轰炸。

糟糕的可靠性导致许多XB-29处在不可用的状态,出勤率堪忧,这次只有25架参战,而且又有4架在中途发生严重机械故障。

吸取上次的经验教训,美军采取了高空飞行投弹——反正无所谓命不命中,只要丢到附近就行。

成也涡轮、败也涡轮,废气涡轮增压器虽然总是过热起火,可也带来了绝佳的高空性能!

这些超级空中堡垒在30000英尺(9144m)高度以550㎞/h的速度飞行,因为太平洋战场的空战基本发生在中低空,大部分明军战斗机只配备一级一速机械增压器,在这个高度还没XB-29飞得快。

这意味着拦截窗口期十分短暂,相当于只有一次攻击机会。

当天统共有14架三六式戊型和31架三六式己型升空作战,实际取得的战果寥寥无几。

没有正式记录在册的是,当天其实有一架元年式截击机出击,飞行员是空军第四截击队第一分队队副。

这个单位在前一天才转场而来,尚未做好出击准备,所以唯有队副临时挑选了一架状况最好的截击机升空,不过最后没有返航,下落不明。

与后世一样,大明空军也非常喜欢好高骛远,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技术指标要求,不像陆军那样务实。

元年式截击机“燕隼”就是这样的产物——技术指标先进,纸面性能不错,但是……

燕隼使用液冷V12发动机、拥有0.54的功重比、废气涡轮增压器、四门25.6㎜机炮,然而可靠性堪忧,故障频繁,出勤率相当之低。

比如部署在旧港保卫油田的第一截击队之前长期只有四分之一的元年式截击机可以出击。

B-29这个东西给德国人的威慑不小,折腾出了Ta-152这样超长翼展的高空特化战斗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