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六六二章 饥荒威胁浮现;你驱逐、我接纳

第六六二章 饥荒威胁浮现;你驱逐、我接纳

“上个月出事故了,不过也快了,等你伤养好大抵便能出成果。”

“月底我就能出院。”周长风迫不及待地说。

“急什么?”朱泠婧斜睨着他淡淡道:“等明年开春吧。”

“陛下,这个伤其实没多重……”

“那也老实呆着。”

特别农作物研发会报告称截止11月15日已经制造、积存了9.87的“特别原料”,制造还在继续进行中。

金乌计划第一期建设计划包含五座石墨反应堆和两座化学分离工厂,第二期建设计划增加了三座石墨反应堆和两座工厂。

每座反应堆设计峰值功率为18万kw,从中诞生了源源不断的钚,根据计算6.4即可达成临界质量。

具体到武器设计构造,研发会下属的设计小组提出了好多个方案,理论计算就否决了其中大部分,剩余的两个方案还需要进行实际测试对比合理性。

燕山理学院的那小团队被兵部收编后不负众望,在鼎力支持下顺利开发出了“算术柜”二代目。

一代目“算术柜”一共使用了402个电子管,只能求解偏微分方程,算力大致为每秒100次加法或3次乘法。

二代目不再受限于匮乏的资金,因此强悍得多,一股脑儿的使用了10640个电子管,可以求解线性或非线性多阶偏微分方程,算力约每秒2800次加法或140次乘法。

同时,紫云精密仪器公司也完成了承接的制造任务――大型机械继电器计算机“紫云一号”。

这台巨型机器重达6吨,总共有9.4万个机械元件,每秒可进行5次加法运算,虽然速度远不及电子计算机但是精度高,运算精度最高可达小数点后20位。

一台开创性的早期电子计算机,一台传统机械继电器的巅峰之作,二者给予了金乌计划很大的帮助。

谈及核计划的进展,除了自己的也少不了别人的。

根据各个渠道获悉的诸多零碎情报可以推断美国的核计划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朱泠婧微微俯身,压低声音说道:“黑活儿大体准备好了,前景不太好。”

周长风也轻轻点头道:“本来就是碰运气,希望能成。”

“你倒是眼光好,很会挑地方。”

“只是按照平常思维推测而已,这种秘密计划肯定优先选那种荒地嘛。”

这个话题不适合在此详谈,于是朱泠婧没再多言。

二人四目相对,她一转话题道:“英印当局掠夺依旧,强征粮食,印杜粮食短缺境况从今年年初起就很是严重,如今还在加剧,零零星星的粮荒不断,朝中估计再这般下去明年必定爆发大灾。”

“看来真要不战自溃了。”

“呵,英人却是不在乎这些的,当地土民死活与伦敦权贵有何干系?”

忽然周长风联想到了后世一部电影中的名场面,“陛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印杜兵团匀一些运力出来,以大米代替炸弹……”

朱泠婧微微一笑,“善,这个阳谋很坏,正合我意。”

孟加拉地区是英属印杜的主要水稻种植区,大约三分之一的大米产自该地,但早已被明军攻占。

英属印杜脆弱的粮食供给平衡因此被打破,而且今年印杜各地农耕区还爆发了大规模的水稻褐斑病,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

在这样糟糕的背景下,殖民地当局理所应当的继续征收粮食以供军需,乃至向英伦三岛出口,一场来势汹汹的大饥荒迫在眉睫。

朱泠婧没逗留太久,简单讨论几句战局以后便准备离开了。

“专心养伤,往后半个月足不出院。”临走前她又嘱咐了一句。

待她走后,夏筱诗推开门走进病房,嗔怪道:“运气总归有用光那天,周克行你在前线肯定掉以轻心了,‘善水者溺’说的太对了!”

刚才当二人交谈时,她在外边详细打听了周某人负伤的前因后果。

“我也不想开着门啊。”面露无奈的周长风摊手道:“车子里边你知道有多热么?四十多度,待久了会中暑的。”

夏筱诗也不好责备怎么,郁闷的叹了口气,“唉……一晃都好些年了,这仗也该打完了吧。”

“快了,指日可待。”

“真的?什么时候?”

“那哪说的准。”

“等到那天就万事大吉了。”夏筱诗憧憬道,接着又说:“等晚上我带孩子过来,再不见面,简简怕是都忘了还有个不着家的爹。”

“好啊。对了,说起这个,皇帝怎么跟你一块来的?”

“中午我打算出门的时候陛下突然就来了……”夏筱诗的语气中带了一丝无奈。

满头黑线的周长风哑然几秒,最后哭笑不得地说:“她还真是有雅兴。”

突然负伤返回本土打乱了周长风原本的安排,好在影响不大,毛伊岛战局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为避免挫伤士气,他精心制订了“战术转移”方案――陆续撤出第一登陆军,但是陆战一旅一团仍要留驻,与三十八师和三十一师并肩作战。

物资输送方式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优化,完全依赖鱼雷艇还是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大明海军夏威夷部队迅速利用现有可用军械改装了一些扫雷艇,加强运力。

艮字型扫雷艇的主体结构就是由不久前被三连指控的那位曹渊技术中校所设计,这是大明海军使用最广泛的小型扫雷艇,有钢制船壳和木制船壳两种版本,迄今已经建造了六百多艘。

钢制船壳版本标准排水量260吨,全长38米,动力配置为两台1000匹马力柴油机,极速19节。武器装备为前甲板一座双联装20.8高射炮、刺猬弹、深水炸弹滑轨、扫雷具、18颗深水炸弹。

明军在珍珠港修船厂就地改装了21艘扫雷艇,其中15艘是运输型,拆除了除高射炮以外的其余武器装备,每次可装载8吨物资。

另外6艘是护卫型,大大加强了火力,拆除刺猬弹和扫雷具以后在艇艉增设了一门38.4高射炮,左右两舷亦各增设两门单装20.8高射炮。

这批临时改装的扫雷艇每晚往返一次,总计发出15航次,向毛伊岛明军输送120吨各种物资,返程时能够捎带330~360人。

选择扫雷艇而非登陆艇主要原因在于速度快慢与否,艮字型扫雷艇的最大航速可达登陆艇的两倍,不论是效率还是安全自然是越快越好。

加上鱼雷艇部队的运力,二者每晚可补充毛伊岛明军日均消耗的七成。

考虑到每晚还在不断的撤出兵员,而且岛上部队的消耗相应的也在减少,长远来看是足够的。何况现在正有数十艘鱼雷艇和扫雷艇正在海运途中,要不了多久就再添助力。

比之地面部队的处境,现在周长风更重视的还是航空兵,英美在电子工业方面的领先地位带来的战术优势实在太大,他发觉自己还是小瞧了这个年代的电子对抗。

面对询问,德社公使馆武官在得到本土授权后大致阐述了德社空军的应对,主要是设法扩展雷达工作频率、开发变频技术、提高发射功率。

历史上在四四年时,面对盟军层出不穷的箔条和有源电子干扰,德军雄心勃勃的尝试将雷达电磁波发射功率提高一百倍,这显然是天方夜谭,直到最终也遥遥无期。

稍微靠谱一些的是手动变频装置,德军发现盟军对c频率的干扰较轻,于是以此做文章,实战中先启用a频率雷达,诱骗盟军将干扰频率调谐相同,接着启用B频率雷达,进一步吸引干扰,最后再启用c频率雷达。

可这也只是权宜之计,德国人的最优解是全新的、具备半自动快速变频能力的猎宫警戒雷达,以及更先进的厘米波雷达埃格兰系统。

厘米波雷达基本上不惧这个年代的电子干扰技术,不过直到四五年初,德国人才制造出第一套埃格兰系统,原计划量产一千套最后随着败亡不了了之。

德社的电子工业相较于英美要落后半截,总体上只能说比后发工业国的大明领先一些。

德军最尖端的雷达是最近给恩克斯号战列舰换装的Fu摸26搜索火控两用雷达,属于分米波雷达,波长81.5,测距精度55m,方位精度0.25°左右。

英军同类型的是274型火控雷达,属于厘米波雷达,波长9,测距精度25m,方位精度0.03°;美军的mk8火控雷达性能也大致相当。

电子干扰对于防空体系的压制效果显而易见,德军为此很伤脑筋,但国土防空作战相对来说没那么困难,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德军战斗机依然能编队作战,只是可能得不到雷达引导,截击效率下降,因此在数据上体现为英美战略轰炸的损失有所减少,其余的变化不明显。

但同样的手段用在夏威夷就完全不同了,瓦胡岛再怎么样也就是一个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岛,压根没有回旋的余地可言,反应时间和窗口期都格外短暂。

前线和后方都因为这样的窘境而折腾出了一系列病急乱投医的措施和土办法,不过没什么用。

在周长风看来,眼下不论如何要先获取几部可以免受电子干扰的地面雷达,解除两眼一抹黑的窘境以解燃眉之急。

纵观世界,列强也就这么几个,首先还得先排除掉自己,留给明人的选择很稀少,德国人是指望不上了,唯一的希望是法国人。

虽然有些奇怪,不过大明朝廷很早就承认法社是合法政权,双方这两年贸易往来也没停过――没有人觉得狼狈流亡的第三共和国有朝一日能打回来。

夹缝中求生存并不适用于描述法社,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关起门来打扫屋子。

在处理异见者的同时,法社这两年抓紧时间收拾了第三共和国遗留的诸多烂摊子。

通过改革劳动工人法案、国有化重要企业、赋予妇女普选权、重新制订新宪法等等办法,一塌糊涂的内政总算有了很大改观。

在通过公使馆武官的外交接洽商谈后,法国人同意国营汤姆逊电气公司出售四部远程警戒雷达和两部搜索火控两用雷达。

汤姆逊公司早在十九世纪就诞生了,在后世它逐渐演变为法国最大的军工企业――泰雷兹集团,大量出口各种武器装备。

而今汤姆逊公司已经被国营化,负责向法军提供各种电子设备。

天空卫士312远程警戒雷达是分米波雷达,波长40,频率890mhz,可以探测到130处位于2高度的飞机,自带特殊滤波器,可以在比敌机回波信号强烈至多15倍的箔条云间正常工作,具有半自动变频能力。

天空猎人120搜索火控两用雷达是厘米波雷达,波长8,频率3200mhz,可以探测到60处的敌机,测距精度误差30m,并且具有自动跟踪能力。

这两种雷达除了性能以外最大的优点是方便转移,二者均可安装在贝利埃重型卡车上机动部署,减少了在被发现后摧毁的风险。

法国人很清楚现在火烧眉毛的明人急需这些雷达,于是坐地起价,要求同时支付黄金和三种稀有金属,并且签订移民协定,至少说服三十万青壮年男性移民。

法社面临较为严峻的青壮年男性不足问题,欧战让法兰西损失了接近全国劳动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多数是年轻人,直到现在还没缓过来,因此法社进一步强化了鼓励移民政策。

说实话朝廷大员们很不爽,因为法社方面给的条件太多了,几部雷达居然要索取这么多,既要物又要人。

然而现在战局紧张,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与历史上大战结束前各大列强就暗中商讨战后事务一样,法社上层也乐观的认为大事已定,因此在雷达外贸合同签署以后派出专员秘访,打探大明朝廷战后对澳洲的处置。

澳洲东边的岛屿新喀里多尼亚是法属殖民地,现在正处在美澳联军的控制下,这座岛屿盛产珍贵的镍矿,被誉为大洋洲镍都。

除了这座岛屿的归属权以外,更重要的是澳洲人口的处置办法,因为大明朝野间流传着要驱逐流放囚徒后裔的声音,故而法社要确认这是否属实,或者说不管真实与否都希望争取一百万到两百万难民。

彼之驱逐对象,吾之接纳良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