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六六三章 长驱直入;二四五行动

第六六三章 长驱直入;二四五行动

东线的对抗持久不断,明美两军的碰撞使得围绕夏威夷群岛进行的技战术水平日益提高,某些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历史上大战期间的最高水平。

周长风此前估计澳洲兵团的行动不会很容易,可结果却完全相反。

南线的进攻行动比预想的更加顺利,自从紫癜行动发起后,澳洲兵团可谓势如破竹。

美澳联军日复一日的撤退,并在撤退途中主动破坏沿海铁路。

明军参战的十多万部队向南迅速推进,仅在格拉德斯通遭遇了较为激烈的抵抗。

这期间进展之顺利令人感到疑惑和不安――推进速度约等于行军速度,参战部队伤亡排序依次是地雷、空袭、交通事故、炮火。

丁义平原本对战局报以乐观态度,但是如此顺利让他不得不谨慎起来,两次下令休整收拢队伍,核实进攻路线纵深情况。

11月5日,明军先遣部队进抵小镇洛坎普顿,在与抵抗组织发生短暂交火后将之占领,士兵们一边搜刮美澳联军撤退时来不及销毁的物资作为战利品,一边举行了突破南回归线的纪念仪式。

南回归线大致在南纬23°26‘,等同于黄赤交角,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随军记者专门摆拍了一组展现“敌人仓皇撤退丢盔弃甲,王师缴获琳琅满目”的照片。

从10月29日至11月7日,澳洲兵团八天八夜长驱直入七百多公里,战车一旅和二十一重装师处在最前方,兵锋直指班德堡。

班德堡地处布里斯班以北三百多公里,它是通往澳洲东海岸中部重要城市布里斯班的门户。

此前美澳联军大踏步撤退的根本原因是兵力不足,尽管纸面上美澳联军有十几个师、数十万人的兵力,但实际上根本无法将之全部用在一线阻击。

谁也不知道明军会选择在哪突然登陆,澳洲西海岸和东海岸加起来有十几个适合登陆的地点。

弃置不顾是不可能的,四面漏风,处处皆防则处处皆虚,因为美澳联军压根匀不出充足兵力防守每一个登陆适宜处,故而只能挑几个最关键的地点,这牵制了三步兵师和五个步兵旅用于防守而无法用于正面战场。

战局对于美澳联军而言相当被动,这就是丧失制海权的后果――哪怕大明海军完全发呆,也能为己方陆军牵制大量敌人。

现在大幅度收缩战线后,麦大帅认为勉强可以试着守一守了,澳大利亚舆情也不允许美澳联军继续这样软弱无力、一泻千里。

总理约翰-科廷强烈要求全力保卫布里斯班,这是澳洲重要的大城市之一,有三十多万人口。

一旦布里斯班陷落,澳洲东南部精华地带便可谓门户大开,直接暴露在来势汹汹的明军面前。

因为接下来的大城市就直接是近千公里外的悉尼了,美澳联军无法在丢失布里斯班后组织起有效抵抗,只能一路退守悉尼。

美澳联军尽最大可能集结了可用之兵,作战序列为:

联军第1集团军――美军第8师、美军第41师、澳军第3师、澳军第7师、澳军第1装甲旅,作战兵力计约11万人。

联军第4军――澳军第9师、澳军第10师、澳军第1装甲师、澳军第3炮兵旅、澳军第22轻骑兵团,作战兵力计约7万人。

陆海空作战兵力连带勤务人员大致有30万人和320辆坦克。

除此之外还投入了大约310架战斗机和120架轰炸机,这几乎是美澳联军目前可以派遣的极限了,其余的二百多架作战飞机大多在检修和维护。

数十万人规模的战役有史以来第一次爆发于这片古老的大陆,双方在大分水岭山脉东西两边的原野和丘陵展开罕见的血腥激战。

蓝天白云被战斗机缠斗时射出的曳光弹划破,一些轰炸机重重的坠毁在山间,它们砸碎的不少岩石有着几亿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掩藏于崇山峻岭。

为夺取班德堡西北方向的战术要地,明军投入了一个加强了坦克分队的步兵师。

两军在此展开鏖战,攻防焦点336高地两昼夜之内易手四次。誓死保卫家园的澳军血战不退,澳军第3步兵师开赴前线参战72小时后便损失了40%的战斗员和28%的技术装备。

面对华盛顿方面的询问,麦大帅向参议院去信答复:

当双方在班德堡一线拼杀的血流成河、昏天黑地的时候,又一支舰队迫近了澳洲大陆的另一端。

尝试各种方法扰乱敌人的战略部署自然是上策,因而大都督府决定对澳洲西南部实施登陆,夺取珀斯。

距离上次明军分遣舰队空袭、炮击这座城市才过去几个月时间,珀斯市民们在惴惴不安中等到了浩浩荡荡的登陆舰队。

这一次可就不只是对飞机组装厂、火车站、发电厂等等设施进行空袭那么简单了。

随同舰队而来的地面部队包括第一三六步兵师、第十七工程旅、陆战三旅,这支部队番是第二十军,任务是夺取这座澳大利亚西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

因为大明海军同时顾及西线和东线,还要派出分遣舰队支援澳洲兵团,再加上相当数量的战舰正在修理或维护,故而分身乏术,所以这次负责攻略珀斯的登陆舰队还囊括了兰芳国防军海军来充实战力。

这支舰队下辖建武号战列舰、章和号战列舰、澜沧江号轻型巡洋舰、凤仙花号防空巡洋舰,以及4艘护航航母和13艘驱逐舰,还有兰芳海军的旗舰东万律号重型巡洋舰和几艘辅助舰艇。

东万律号本质上是撑门面的东西,当年兰芳订购时兵部海军署就认为这不合理,不过也没强求。

这艘只有7400吨标准排水量的巡洋舰拥有前一后二配置的3座192双联装主炮,4门单装128高平两用炮,动力配置为十二座油煤混烧锅炉和四座蒸汽轮机,极速31节,主装甲带仅有80厚度。

大国显然不能理解这样一艘鸡肋的战舰的实际价值,但是对于小国而言却意义非凡,东万律号自建成交付以来一直是兰芳海军的骄傲,民众也将之视作海防重任的顶梁柱。

皇家澳大利亚海军在珀斯附近只有一些小型辅助舰艇,它们除了布设水雷来妨碍明军登陆以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从护航航母上升空的明军舰载机对珀斯发动攻击,未久,十几艘驳船、武装渔船、布雷艇启程离港向东撤离。

珀斯是一座孤独的大城市,距离它最近的、稍微像样些的城镇是相距两千多公里的奥古斯塔港,可见澳洲之地广人稀。

“……珀斯那边进展很顺,敌军退入城区顽抗,我军南北两处登陆后对城区形成夹击之势,大体上就是这样。”

“好。”

伤势初愈的周长风自然不愿继续躺在病床上,不过受制于院方的特别关照,他也只能在陪护下散散步。

下午的时候,几名大都督府情报处官员悄然而至。

他们衣着普通,打扮的像寻常职工,相当低调。

为首那人拿出一份由几页纸订起来的文件递了过去,拱手低声道:“这是大体情况,周佥事,从现在开始就只能说是听天由命了。”

周长风仔细地翻页浏览,良久,他微微点了下头,平静道:“这次多信奉点鬼神之说,希望老天爷保佑吧。”

只以数字“二四五”为代号的秘密计划已经开展了一年之久,旨在实施对美国核计划的破坏行动。

周长风几年前下的闲棋为这个计划省了不少事,现成的合法公司与合法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庇护。

大都督府情报处精挑细选了七十多名突击队员,其中还有一些欧裔。

在接受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后,这些人以亚洲移民或受迫害的难民身份经由南美洲零星分散进入美国,时间跨度长达五个月。

有来自日本的、有来自苏门答腊的、有来自缅甸的、有来自爪哇的……

半数人进驻了位于新墨西哥州拉斯维加斯的秘密据点,在表面上这只是一家名曰安布雷拉材料公司的小型企业,主要经营采矿业。

另一半人进驻了位于田纳西州库克维尔的秘密据点,空壳公司名曰三联矿业公司,主营采矿业和林业。

经过长时间的打探,真实情况逐渐浮出水面――

敌人正在进行着一个研制计划,耗资巨大,动用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

新墨西哥州的一个不知名小镇主要进行理论研究。

田纳西州的克林顿工程师工厂主要进行制造工作。

无名小镇其实就是洛斯阿拉莫斯基地;克林顿工程师工厂也是假名,实则著名的橡树岭工厂。

经过长时间的侦察,二四五行动计划逐渐完善,特工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的制订破坏行动方案,尽管乍看之下仍然难如登天。

最大的问题恰恰不是能否渗透进去,这反而挺好办,百密一疏,只要找出漏洞就能行。

主要困难在于工厂太大,有好多个厂房,仅几十人规模的小分队就算每个人都带满炸药也只能摧毁一小部分,那样无济于事,也许十天半个月就修复了。

尽管存在诸多困难,甚至可能白白牺牲徒劳无功,但是无人萌生退意,反而跃跃欲试希望把敌人的秘密基地搅个天翻地覆。

日暮西山,田纳西州的州际公路上……

一辆满载着圆木的雪佛兰卡车晃晃悠悠的行驶着,几个工人坐在那堆圆木上聊着天、吸着烟。

当天色完全暗沉下来的时候,卡车接近了库克维尔城郊,最后开进了三联矿业公司的仓库。

这里就是二四五计划的主要据点之一,地下室里已经聚集了数十人,满地都是形形色色的枪支与子弹,旁边的木箱里边还有一块块油纸包的矿用铵油炸药。

矿业公司购买、储存、使用矿用炸药很合理吧?

一个穿着沾满油污的衣裤的中年人缓步走来,轻咳了一声,他是大都督府情报处外派至这个站点的主管罗杰承。

“诸位,新消息来了,这所谓的工厂藏着掖着这么秘密,他们是想造一种威力巨大的炸弹,一下就能炸毁一个城,跟咱们之前猜的不同。”

“哦?不是毒气?”

“这听上去比毒气更狠啊。”

“确实吓人,断不可留。”

闻讯,大家小声议论了几句。

“大体上没变,该炸还是得炸,行动照常进行。”罗杰承沉声感叹道:“这九死一生的差事,难啊。”

“到这份上了说这种话干啥?就等这掏心挖肺的日子呢。”有人无所谓的说。

突击队总指挥高淮来自仪鸾司,当时他是自愿报名参与“极高危绝密行动”的。

他扫视在场众人,淡淡道:“这几天一切如常,提高警惕,等新一批东西弄到了就动手。”

十一月中旬的这些天,秘密据点在准备更多的铝热剂。

突击队上下认为铵油炸药威力不够,因此费尽心思。受限于严格的配给制,矿用炸药以外的爆破器材根本无法买到,两个月前只在黑市上买到了一点点太安,所以大家只能自力更生的用铝粉和氧化铁粉自制铝热剂。

经过长两个半月的小心侦察,突击队已经摸清了橡树岭基地的外围情况,包括地形条件和敌人的巡逻路线。

橡树岭位于田纳西州,它得名于这儿的一条幽深的山谷――黑橡树岭山谷。

在曼哈顿计划开展之前,此地只是一个无人问津的乡村小镇,从去年年初开始,这个河流环绕、群山围抱的地方成了核计划的关键要地。

大批陆军工兵部队进驻此地,宽大的厂房和无数建议屋舍拔地而起,原本的小镇居民被强制搬迁,数以万计的工人、士兵、科学家云集于此。

代号Y-12的电磁分离厂已经竣工,利用财政部储备白银制造的大量电磁铁全部布置完毕,总共有大约6600个高达12英尺的巨型电磁铁,这几天进行了试运行。

代号K-25的气体扩散厂还在建造中,预计明年春夏之交可以竣工,届时u235的产量便可进一步提升。

相较于大明的核计划,同时走两条路线的曼哈顿计划的进度显得慢上许多。

曼哈顿计划各基地分布图,遍及全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