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后明余晖 > 第六七二章 是去是留;攻击选项

第六七二章 是去是留;攻击选项

“有道理、有道理,有参照物这便直观许多了。”钱源开表示认同。

“我想想,一公斤黄色炸药完全释放的能量好像是四兆焦多。”周长风不确定的说。

受限于迫切的现实需求,人们在认知尚不清晰的情况下就开始对核裂变的武器化进程,自然存在诸多模糊之处。

特别农作物研发会呈递给皇帝的奏报声称核子炸弹大约能释放出3000万兆焦的能量,相当于0.75万吨梯恩梯。

当然,这只是模糊的估算,究竟能有多大威力谁也说不准。

金乌计划团队成员也各执己见――保守的人觉得只相当于几千吨梯恩梯的威力;乐观的人则认为利用率不至于那么低,应该可达几万吨。

一大帮子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兴致勃勃的赌谁估的更准,目前最大的下注换算为梯恩梯当量是一万吨。

朱泠婧轻轻颔首,淡然道:“取中位数来看便是,即便按万吨来计也相当可观了,当年哈利法克斯大爆炸基本将一城夷为平地。”

“而且那个爆炸的能量还不是在瞬间全部释放的。”周长风如是补充道。

历史上还真有大爆炸作为参考案例,而且时间相隔不久。

欧战期间,加拿大东部港口城市哈利法克斯发生了可怕的灾难――满载军火的法国货轮蒙伯兰号出现碰撞事故后起火爆炸。

那艘船上装的可不是普通的货物,而是听着就让人害怕的东西――2300吨苦味酸、2000吨梯恩梯、35吨苯、10吨无烟火药。

刹那间,许多爆炸物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炸的飞散出去,所以实际上只释放了一半多的能量――不到三千吨梯恩梯当量,相当于五分之一小男孩。

大爆炸导致大约两千人丧生和失踪,九千多人负伤,数百人失明,三千余幢住房被毁,两万多人无家可归。

这是目前大家可以参考的毁伤效果案例。

物理学家赵湛生主要负责结构设计,他忍不住问道:“这般大威力的炸弹该如何使用呢?用来攻击敌人的部队?”

周长风瞟了一眼坐在椅子上品尝的朱泠婧,接着模棱两可的答复道:“攻击集结地或者关键交通枢纽,这大概是比较合适的。”

“英美肆无忌惮轰炸敌国本土城市,今后如果核子炸弹也用作那样……太恐怖了,委实不敢想象。”赵湛生十分忧虑地说。

“那是来瓦解敌国的抵抗意志的,那样的话,就相当于多了一种无差别屠杀的武器。”

“唉,这真成天罚了,生灵涂炭,实乃不祥之器啊。”

几人有这样的心理包袱早在周长风意料之中,他微微一笑,说道:“未必不是好事,有这样的巨大威胁,今后世界会安稳很多,不大可能再有列强之间的大战了。”

他又看了一眼默然不语的朱泠婧,然后补充道:“等双方都掌握了原子核间的能量后,权贵们怂恿民众参战的大国利益争夺战争要一去不复返了。稳居后方的他们一样也可能尸骨无存,当自身安危受到威胁时,决策自然要慎重了。”

细思片刻后,赵湛生忧心忡忡地问道:“在那之前呢?估计其它列强掌握核子炸弹要比我国朝晚很久。”

“也不会滥用。”周长风摆摆手,笑道:“或者说,想多用也没有啊,一共就这么点产量,造不了几个出来,除了吓人以外改变不了大局。”

“将自然之伟力开发为杀人兵器,说真心话,实在是惭愧,我心难安。”

“别这样,先生,拭目以待吧,这是毋庸置疑的大功。”

钱源开苦笑道:“年轻时确实渴求名望,追求荣誉,现在……唉,只愿天下太平安好便是。”

“这样志同道合的人有很多。”周长风岔开话题打趣道:“放心,”

一直不表态的朱泠婧不咸不淡地开口道:“朝廷会谨慎斟酌的,不必多虑。”

随后几人讨论了一些技战术指标,以及大致的制造计划。

等三位首席科学家离开后,这座小院的厅堂中就剩下了周长风和朱泠婧二人。

后者平静道:“有些话私下说说就行了,不要讲出去。”

周长风迟疑道:“刚刚那个不算什么吧?他们不会看不透。”

“不,只是叫你谨慎些。”朱泠婧的语气有些无奈,“金乌一事你大力推动,可质疑的点太多了。”

“没办法,陛下。”周长风同样无奈,“这个东西必须不计工本的搞,我不掺和也不行啊。”

与曼哈顿计划面临的处境一样,金乌计划也存在科研人员的立场问题。

半数以上的科学家都至少是左翼共情者,或者说存在好感,这给高度保密的核计划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如果剔除掉立场不坚定的人,那么很多优秀人才就被排除在外了,复杂的核计划势必不能以最高效率进行。

反之,不做严格筛查,那么肯定存在泄露机密的可能性。

显然周长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二个选项,不论如何抢先搞出来才是硬道理。

为此,许多被审查怀疑有风险的科研人员都被他直接开了绿灯。

朱泠婧意识到这对周某人个人而言是很大的隐患,未来有可能成为被抨击、质疑、牵罪的点。

她尝试专门找别人来代理类似的特批审查职权,却发现根本行不通,因为从金乌计划启动那一天周长风就在各种努力推进度了。

考虑到战后世界格局的大变化,她担心周某人会落个谣言与疑点满天飞的下场。

“战后你打算如何?”朱泠婧望着他。

周长风没想到这关于核计划的讨论最后会演化为现在这样,不过他迅速做出了反应。

他先试探着答曰:“呃……我想先陪陪夫人孩子。”

朱泠婧显然不吃这招,上下打量了他几眼,轻声吐出几个字,“去,还是留?”

“臣听凭陛下指派。”

“是我在问话。”

周长风知道如果再敷衍回答那她就要生气了,于是沉声道:“我还是想留在军中。”

“如果让你回家赋闲呢?”

现场的氛围在不经意间变得紧张了几分,朱泠婧坐在椅子上没有其它动作,只是目光不变的紧盯着周长风。

后者故作不以为意地说:“陛下应该不会那样。”

“这话倒是自信。”面带笑意的朱泠婧微微侧身,胳膊撑在桌上,手托着脸颊,轻声细语地说:“但是别忘了有句话――飞鸟尽,良弓藏。”

周长风敏锐地应对道:“很明显还没到那个程度。”

朱泠婧浅笑了几声,悠然道:“好了,不说这个了。战后澳洲少不了麻烦,你去吧。”

这还算符合预期,周长风不客气的直截道:“我要带上家人。”

神情自若的朱泠婧故作勉强地说:“出格了,不过也并非不行。”

这些年的相处下来她大致摸清了周某人的禀性,笃信他不可能舍弃兵权,今天只是在言谈间确认一下而已。

虚名和荣誉没有实际价值,上将也好、公爵也罢,都只是一份文书和一身衣服的事。

然而一旦涉及实际权力,那可就关系重大了。

另外比较令人头疼的是周某人和朝廷与谘政院方面关系比较糟糕,而且和勋贵们也一般般。

前者倒是无所谓,后者才是朱泠婧替他担心的。

勋贵们的吃相大多蛮难看的,开战迄今赚的钵满盆满,最近又在举行针对澳洲的产业的瓜分大宴。

与这帮家伙相比,周某人的节操就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显而易见他不可能真正融入他们,人性使然。

另外就是他的妻子也不够给力,如果换一个圆滑狡黠的夫人,能跟其她贵妇人搞好关系,那么状况也会好很多。

“并非不行?”周长风不解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再说,到时候要拜托你一件小事罢了。”朱泠婧故弄玄虚地搪塞道。

莫名其妙!

她这样卖关子还挺罕见,周长风百思不得其解,但也没想太多。

现在是正午时分,朱泠婧打算就在这里用餐,还叫住了正欲告退的周某人。

于是乎,二人在这儿享受了一顿简餐。

说是享受,其实菜肴本身并没有多美味,只是核计划几近成功的进度汇报让他俩心情大好。

从不喝酒的朱泠婧也唤人奉上了葡萄酒,决定小酌几杯怡情。

“往最坏考虑,假设美方核计划与我方进度一致,但受破袭阻挠,大抵也要迟上两个月,这是最少的了。”她说。

周长风沉吟道:“其实可能要晚半年,我是这么觉得的。”

“这些时日,我方少说能造出三颗炸弹,多则……五颗。”

“陛下,还要考虑首次试验,所以得减一颗。”

朱泠婧抿了一口柔和微涩的葡萄酒,“堪培拉是首选,除此之外还得仔细商讨。”

周长风拿起筷子寻找目标,“堪培拉确实是首选,然后巴拿马也很合适,就是风险太高了。”

原子弹虽然是划时代的颠覆性产物,不过早期原子弹的威力处在一个相当尴尬的层级。

说它威力小吧,也不小――对建筑人口密集的城市有很好的毁坏效果,杀伤十余万人不在话下。

说它威力大吧,也不大――对暴露人员的杀伤半径还不到两公里,对躲避在野战工事里的人的杀伤半径仅四百多米。

配图

十字路口行动也表明两万吨当量的早期原子弹对舰队的杀伤效能一般,而且不论是able还是Baker核试验,受试战舰的排布都相当密集,实战中不太可能存在这么理想的条件。

早期原子弹太笨重也是个大问题,四、五吨的质量意味着只有重型轰炸机可以搭载,这又极大的限制了实际应用。

周长风和大明海军上层都认为核攻击巴拿马运河船闸在战略上是很好的选择,这将极大阻碍美军舰队的战略部署。

不过问题随之而来――这太过遥远,唯有让潜艇搭载原子弹实施突袭。

姑且不论大概率有去无回,最大的风险在于潜艇有不小的风险被美军在半途中击沉,现在双方的反潜水平都要比战初强的多。

大家都不敢拿数量稀少的原子弹冒险,故而澳大利亚才是一致认同的首选目标。

第一,它处在己方重型轰炸机作战半径内。

第二,它基本丧失了制空权,己方轰炸机被击落的风险较低。

第三,它不具备潜在的报复能力。

时间像沙漏中的细沙缓缓流逝,靖和二年的最后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元旦本应休假,可战争尚未告终,无人能够懈怠。

早上吃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周长风驱车来到大都督府参谋处听取报告,此时此刻天色还是灰蒙蒙的。

在他步入大楼的时候,执勤的中尉抚胸敬礼,欣然道:“太好了,周长官气色这么好,应该痊愈了吧?”

“痊愈了,好的很!”

因为现在还太早,室内取暖设备才刚刚启动,值房和议事厅都凉飕飕的。

过了一刻钟,军官们才陆续到来。

比较好的消息是毛伊岛部队仍然稳固的据守着防线,美军及其仆从军迄今为止发起四次大规模和十一次小规模进攻都未取得多大进展。

并且,第一登陆军主力也已零零散散的撤出,绝大多数重武器都遗留在了毛伊岛,好在瓦胡岛储备有充足的武器装备,仅有少量技术装备没法做到立刻补充。

“新飞机跟新电探相结合,效果拔群啊,二式歼虽然其貌不扬,可实际表现却是不错,一线将士评价甚高,有新人已斩获三架敌机,是个好苗子。”

空军处的一名中校大力赞扬二式歼击机解决燃眉之急的功绩。

“那个飞机我听过汇报,本质上是着重强化了某一方面的性能,好像是爬升?终究是剑走偏锋的应急品。”周长风接着问道:“你们寄予厚望的东西到底能不能行?”

“回禀佥事,上行公司那边上个月下了军令状说一定能行,机体已经造出来几十架了,在等发动机交货。”

“发动机怎么耽误了?”

“有点技术问题,增压器容易过热着火。”

周长风感到不可思议,他皱眉道:“那就先用机械增压器代替,你们空军好高骛远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去,你们负责人叫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