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刚改邪归正,重生成悟性学霸了 > 第113章 有亿点东西(13)

第113章 有亿点东西(13)

第113章 有亿点东西(13)

陈大跃一整个下午都过得很是焦虑。

对于他来说,没有办法看到许青山的论文是很折磨的一件事。

下午上课的时候,他都没心思和学生们说:“考试就是老师和学生关于知识斗智斗勇拉锯战。”这样的话。

这让陈大跃的学生们都松了一口气。

心中暗叹今天的陈主任讲课的时候压迫感没有那么强。

一直等到下课时间到了。

陈大跃才像家里着火了一般冲出教室,就连那些急着下课出去找女朋友约会的学生速度都没有他快。

陈大跃回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检查自己的邮箱有没有来自许青山的邮件。

可并没有。

抬头一看时钟,他才发现。

现在才六点。

许青山估计都还没有放学到家。

虽然心里依旧挂念着许青山简述的那篇数学史论文,但陈大跃也只能跑去食堂打了份饭回办公室一边批改学生作业,一边等待许青山的论文。

“嗯?”

陈大跃开着的电脑的邮箱界面刷新了一下。

【收件箱:1】

多出来了一封新的邮件。

他迅速打开,就看到一眼发件人是“许青山”,别的什么都不看,就下载附件,打开。

等待着文档缓慢打开的转圈圈,陈大跃突然产生了想找后勤申请把办公室的电脑换一换。

实在是太慢了!

其实许青山的文章含金量,可能远不如陈大跃现在手里带着的几个博士生的论文水准。

但是奈何,人家年纪小,天赋高啊!陈大跃觉得自己都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激动兴奋过。

虽然他对于许青山刚刚接触概率论没多久就认为自己能够写得出一篇能发SCI这件事并不抱太大希望,但刚接触学科,就有创作论文的兴趣,并且能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一篇论文。

而且还是高中生。

陈大跃觉得自己这把简直就是稳中稳中稳,稳到不行。

我陈大跃一定能够带出来一个顶级学生,手拿陈省身奖,脚踩华罗庚奖.就在陈大跃还在梦游的时候。

那个旋转的圈圈消失。

许青山的论文刷新出了全貌。

【古典概率论的决定论特征与达朗贝尔的混合数学观】

许青山之前电话里就有提到过。

陈大跃没有很意外。

他并没有急着看内容,而是快速地浏览了一遍许青山的论文格式和规范。

“哦?这么标准的啊?”

许青山点论文格式非常规范。

陈大跃觉得这甚至要比他手里一些研究生们都要规范。

“有点意思啊。”

如果说陈大跃之前只是想靠着这篇论文来挖掘许青山的学术潜力。

那现在他就要用对待博士生的态度来审视这篇文章了。

此时的陈大跃不仅仅是京大数院概率统计系的主任。

同时他还兼任了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的常务理事、《应用数学学报》的编委会委员、《应用概率统计》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委员、《系统科学与数学》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委员、《京城大学数学教学系列丛书》编委.这同样代表着,陈大跃熟知各级期刊的审稿标准。

哪怕他用自己给许青山的那种精品学术论文的标准来衡量许青山的论文。

陈大跃发现,并无区别。

“嘶,这小子,很行啊。”

陈大跃赞叹道,他突然觉得似乎许青山要摘下斯隆研究奖、戴维逊奖也不是没有机会。

这小子,天生的学术料啊!要知道不少人到了博士阶段都没把这论文结构格式整明白呢!

如果抛开许青山没有接受过系统指导的高三学生身份,那这份论文其实也只能说是美观,还不错。

问题是,这事实踏马的抛不开啊!许青山就是高中生!

不过,目前都还是在理解范畴里。

在陈大跃的评估价值体系里,许青山目前还是属于:具备使用基本科研工具的实力 还未兑现的学术研究潜力。

前者是作为科研从业者的职业底线。

而后者是作为科研从业者的尖端上限。

陈大跃把页面拉回一开始,开始认认真真地以一个编审的视角和心态来看待许青山的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其实并不复杂。

许青山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概述了概率论的起源、发展、变革、奠基的数学史进程。尽管许青山用的文字并不多,也不华丽。

但却真切、实在、简洁、优雅。

对于数学家而言,用最简洁的文字叙述出最核心的内容,让人能够一眼就理解自己的想法。

是一种优雅、绝美、让人嫉妒的天赋。

陈大跃也是如此。

他觉得自己来讲概率论的数学史,或许在广度和深度能更加丰富和完美,但是在主干的顺畅叙述上,是绝对没法达到许青山这种美感和简洁的。

写数学史的时候。

困扰数学家们的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

陈大跃恍然大悟。

妈的!

这小子语文和英语都是满分!

在阐述了概率论的数学史部分,许青山把视角缩放到了18世纪这一古典概率论发展的重要阶段。

他在论述了早期由帕斯卡和惠更斯等人所启动的概率演算的进程,其以期望作为核心而非概率作为核心的概率期望思想成为启蒙思想实践的一部分,从而引出了詹森主义者对于数学信仰价值的质疑,以及德·梅勒对于数学的确定性及应用的局限性的质问,推动了初代概率论启动者们的思与反思。

从而引入了决定论对概率论的融入结合与达朗贝尔对于概率论的质疑和变相推动,来描述那段历史。

数学史是充满辩驳和决斗的。

数学家对于数学的热情甚至值得他们为其付出生命,物理学意义的付出。

比如就曾有数学家为证明问题分歧走上决斗场。

许青山那种简洁顺畅但是充满了趣味,又不失严谨的文字,让陈大跃这种对概率论数学史倒背如流的人都能沉浸其中。

其后更是背靠着这种数学史的争论,许青山阐述了古典概率论直到发展到马尔可夫时期的数理变化和公理演变,把每一个变化的细节都展现出来。

陈大跃眼中神采奕奕。

如果这篇让他以编审的视角盲审,他估计会以为对方和自己一样是沉淫概率论多年的老登。

而且是属于那种文采很好的老登。

真别说。

虽然数学史的论文想要上好的SCI期刊不容易,但以陈大跃的认知,写得这么漂亮的数学史论文,只要投递的方向好,SCI还真行。

他原以为许青山这小子是不太懂期刊的这些那些,但没想到这小子他是真懂啊!

陈大跃的这种心情,就和叶新城之前的一模一样。

许青山这个逼。

不仅长得帅,他还知道自己长得帅!存在天赋,知道天赋,运用天赋。

这完全就拥有了一个伟大数学家的先决条件!陈大跃感觉自己彻底满足了。

什么小领域奖?直接剑指四大奖!菲尔兹、沃尔夫、阿贝尔、WLA!

白日梦还是要多做一做的,搞学术的,要是连做梦的勇气都没有了,那才是可怕呢。

许青山用一篇论文,向陈大跃展示了什么叫做满满得快要溢出来的天赋。

通篇看完。

陈大跃觉得许青山完全够格了。

起码本科毕业的时候,许青山要是能够交一份和这篇数学史论文同等级别标准的数学研究论文,陈大跃都愿意去给许青山争取个京城优秀毕业生。

许青山是真的有亿点点东西的啊!

陈大跃如痴如醉地又看了几遍论文,他晃了晃脑袋,抛开了一些无意义的幻想。

开始在思考应该让许青山把这篇文章往哪里发好。

通讯作者他得挂个名。

他在国内外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领域还是颇有名望的,哪怕是拎到整个数学圈来说,作为京大学阀数院的一派小山主,他在学术界的口碑和名望也是稳稳的前列。

抛开国内的院士不谈,他就已经算得上是国内数学界大牛了。

一篇论文的作者主要分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

很多时候对于论文成果的评定,都是以第一作者为准,简称“一作”。

如果在没有注明的情况下,默认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

如果注明的话,那通讯作者就是这篇文章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论文全程进行把关、对论文的内容真实性、论证根据等进行审核,认为其拥有发往某期刊的水平,其实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核心推荐人。

只是如果论文出现造假,那通讯作者也会是第一责任人。

至于通讯单位。

虽然此时许青山还没有正式入学京大,但陈大跃还是更倾向于让许青山以京大学子的身份**文,这样这篇论文的通讯单位在京大,对于许青山之后的评职称有一定的帮助。

是的,陈大跃已经开始在考虑以后许青山在京大任教的事情了。

以后许青山当自己的研究生,然后留校任教,安排出去放学两年,回来接任自己的系主任,自己直接成为太上系主任,再去运作运作,冲击院士。

啧,这梦真美!

人在火车上,尽可能早点写完更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