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我是猎人 > 第524章 送货上门

四合院之我是猎人 第524章 送货上门

作者:土豆三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8:54:29

第524章 送货上门

“江大哥你是这个。”王向东竖起了大拇指。

“过奖了,都是为了生活,对了,同志你从哪来?要买藤帽吗?”江无边摆了摆手问道,好久没说这么多话了,难得遇上一个可以倾述的人,生活的压力确实很大。

“我从京城下来的,参加沪市的展销会,我看你这藤帽不错,就是薄了些。”王向东摆弄着藤帽说道,还拍了拍感受一下硬度。

“我这些藤条都是从湘赣那边订购来的,韧性很强,经久耐用,薄是因为只有一层,但更轻巧啊。”江无边指着藤帽介绍道。

“嗯,编得倒是精巧,你看能不能在这里头再编上一层,两层之间留有两公分左右的间隙,再在这帽沿两边扎上一根带子,我需要这样的藤帽。”

王向东指着藤帽里头比画着,他觉得现在摩托车配的头盔硬度是有,但硬邦邦的太过沉重,还缺少缓冲,冬天应该换成后世那种全包带挡风玻璃的头盔,夏天就带这种透气性强的藤帽了。

“这完全可以啊,你想要几个?”江无边马上点头了,多编一层很容易,关键是数量。

“这一个你卖多少钱?”

“三毛钱一个,你这再加内层的就算三毛五吧,你看怎么样?”

“行,我想先定制一千个,如果效果好的话还会继续加量的。”王向东点头说道。

“啥?你没开玩笑吧,用得了这么多吗?”江无边惊呆了,这可是从来没接过的大订单啊。

“我这是给单位买的,不开玩笑,我先给钱,做好后直接打电话或发电报给我,我会让人来取的。”

王向东点头说道,然后就从挎包里掏钱了,点出三十五张大黑拾放到还在发懵的江无边手里,又拿出笔和笔记本,写下名字和联系地址,撕下来塞给他。

“同志,不用先给钱的,你来取货时再给也行的。”江无边拿着这一沓钱有些手足无措。

“我相信你,你也给我个地址,也不用太赶,毕竟孩子们还小,不能让他们长时间干活,你也可以雇些人帮忙呀。”王向东看着孩子们说道,这么小就知道为家里分忧了,真让人心疼。

“诶,好的,你记一下这里的地址。”江无边连忙应道,然后说出铺子的门牌号。

“让孩子们早点休息啊,我这还有些吃的,给孩子们当点心了。”王向东从放在门边的旅行包里拿出几包糕点放在柜台上,也不容江无边推托就转身离开了。

坐在中间干活的孩子们马上抬头看了过去,果然鼻子都很灵敏,闻到香味了,都忍不住咽口水了。

“当家的,你傻站在门口看什么呀?咦,怎么这么多糕点,哪来的?”这时从里头走出来一个女子,背上还背着一个小孩。

“又是一个好人呐,照顾咱们生意来着,好了孩子们,先休息一下,都去洗手,来吃那个叔叔送给你们的糕点。”江无边看着消失在黑暗中的身影说道,然后转身对目光热烈的孩子们说道,看着他们欢呼着跑进后院,江无边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回到招待所,王向东马上把想法跟陈实诚说了,还拿来笔画出后世那种摩托车头盔,现在还没有塑料制品,还是选用轻便的铝来做外壳,里头垫上棉布,挡风玻璃是可以上下移动的,冬天就能包住整个脑袋了。

夏天就用刚才选定的藤帽子,也把样式画出来给陈实诚看,征求他的意见。

陈实诚自然没见过这两种头盔,连声叫好,夏天用的藤帽不急,而且王向东已经定制了,回去后要马上着手开发生产冬天的头盔了。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京城那边送来的五辆摩托车陆续驶进了广场,一红二黑二蓝,这下又引来了围观热潮。

陈昊和另外四个工人小心翼翼的操控着车子,脸上满是兴奋自豪的神情,原本以为骑摩托车的机会没了,没想到两天后就来机会了,厂里让他们再送五辆摩托车去沪市,哈哈,意外之喜啊。

早就等在展台的已经预定的客人这下有些犯愁了,选什么颜色的呢?第一个订购的那位已经付清了尾款,一早就来到这里,求着王向东指导驾驶技术,两个多小时后居然能勉强骑上一小段了,看得那几个老外跃跃欲试,王向东干脆让其他几个也客串了一回教练,指导他们熟悉和操控摩托车。

“王科长,多谢你的指导啊,我还有一个请求,能麻烦你送货上门吗?我想把摩托车直接骑回家去,拜托你跑一趟了。”

试骑过程中双方已经相互认识了,这个叫黄玉霖的没有像几个老外那样找来板车托运,老外是三种颜色各选了一辆拉走了,也不知道是通过海运还是铁路运输带回国去。

“黄同志,带好头盔,咱们出发了。”王向东进去跟陈实诚说了声,客户的要求肯定得满足啊,回来叫辆三轮车就行,还能顺便逛逛。

“好嘞,谢谢王科长啊。”

黄玉霖说他家住在八仙桥,王向东当然没听说了,就在他的指引下前进,只是被一个大男人搂住腰感觉很不自在。

八仙桥位于沪市的西面,解放前就是水陆交汇的地方,洋泾浜、周径浜流过这里,还有肇家浜、陆家浜、泥城河等,河道纵横,联通着江河湖海,河多了自然桥就多了,八仙桥的名头可能就从这里来的吧。

八仙桥地区早年还是沪市的南市(华界)北市(租界)交界处,沪市的中外商人及苏浙地区的老百姓,都会来此地交易,是沪市城外最大的集市。

现在八仙桥的地标性的建筑还有大世界、青年会、八仙桥小菜场等,还有就是几条著名的大马路了。

“呐,看到淮海路了吗?再过去那一片就是均培里,从这个弄堂骑进去,最里头一座院子就是了。”

依着黄玉霖的指引往弄堂里骑,可以看到两边有几座高大威严的石库门房子,最里面的一座门楣特别高大,门上一副狮口黄铜门环金光铮亮。

就这高门大院的,再加上这人姓黄,王向东很自然的就把他跟解放前沪市青帮三巨头之一的黄金荣联系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