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 第235章 芸芸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第235章 芸芸

作者:立地为秋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0-25 19:07:46

第235章 芸芸

第235章 芸芸

本来,徐得庸还想带奶奶和徐慧真娘俩道什刹海或者北海赏月。

奶奶不愿去,说还不如家里自在。

徐慧真也没有太强烈的意愿,徐得庸便做了罢。

没啥幺蛾子,四合院里的氛围还是不错的。

各家都拿着板凳或者马扎坐在院中,赏月聊天。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徐得庸是看不出来的。

同样是出来在院里赏月,差距也会体现出来。

徐得庸将自己打造的折叠圆桌一摆,在泡上一壶茶,桌子上还有点零嘴。

当然,院里羡慕的也就是贾家。

易中海家条件自然不差,而何雨柱则腆着脸皮过来蹭茶水喝,何雨水和徐慧真说着无法和哥哥说的悄悄话。

何雨柱拿着自己的瓷茶缸喝了一口笑呵呵道。

秦淮茹连忙道:“慢点,你跑这么急干嘛。”

阎埠贵的身影这时出现,笑眯眯文绉绉的和众人打了招呼道:“月华圆满正秋中,天上人间此夕同,大家中秋团圆安康啊!”

贾东旭见易中海不过去,只好嘴角扯了扯道:“那个,得庸你们喝就是,甭客气。”

小理儿则被徐南氏抱在腿上,不过听到外面孩子跑来跑去的动静,眼睛滴溜溜的向外瞅,小腿也是蹬个蹬的不老实,一副跃跃欲试的小模样。

何雨柱咧咧嘴道:“嘿,我这不是喝你的茶嘛。”

他如今紧跟易中海的步伐,一直想要拜他为师傅,可易中海每次都模棱两可,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一双眼睛掠过徐得庸家时,眼中会闪过一抹羡慕。

众人也都随着意思一下,打了招呼。

所谓“半空儿”,即没长好或挑拣剩下的小粒花生,因为发育不饱满,多有空壳,所以叫“半空儿”。

“不行,等你气顺了再吃,不然会肚子疼。”

何雨柱闻言露出一抹讪讪之色道:“知道了。”

以往有小贩挎筐串街售卖,会吆喝:“半空儿!多给……。”

徐得庸也客气道:“三大爷,喝了吗您?”

小棒梗额头带着汗珠,咧嘴气喘道:“我跑……跑可快了。”

贾东旭闻言倒是蠢蠢欲动,很想过去蹭几杯茶。

看着这货有点装模作样的样子,徐得庸忍不住笑了笑道:“我这就免了,你敬一大爷就成。”

徐得庸笑了笑也没再多说什么,心想:“这老登好像对自己有种下意识的警惕性,不想欠一丁点人情。”

易中海看了徐得庸一眼,淡淡一笑道:“不用麻烦,我这有。”

秦淮茹大腚坐在小马扎上,如同悬空一般,也在剥着吃,不过她没吃多少,而是把花生米握在手心,看样子是想等会给小棒梗吃。

说着大大咧咧的鼓起掌来。

小棒梗有些不乐意的嘟嘟嘴,不过他也是跑累了,靠在秦淮茹的身上,目光滴溜溜的看着院里的人。

易中海拿出长辈的样子道:“敬不敬的无所谓,柱子,你也老大不小了,好好工作,把雨水供完学,还有管住嘴,甭整天怼天怼地没個把门的,特别是在厂里。”

“我这儿正沏着呢,还有座,来喝点。”徐得庸随口道,大过节,一壶茶而已,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何雨柱一听乐呵呵抢先道:“嘿,要不说还得是三大爷呢,有文化,说得好,大家给呱唧呱唧。”

话这么说,眼睛却一直瞅着小桌子。

要是能拜易中海为师,那他在厂里和院里的地位都能提一提。

“我现在就吃。”

贾张氏暗暗眼皮一翻,老肥鸡似的吃着自己手里的“半空儿”。

这时,小棒梗一溜小跑的回来,还绊了一跤,差点绊倒。

明显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何雨柱没心没肺的道:“三大爷讲究。”

“嘿,这花茶味地道。”

阎埠贵笑着道:“我在家刚喝过了。”

秦淮茹把他拉到怀里道:“你跑的最快行了吧,歇一会,妈妈给伱剥的花生米。”

何雨柱瞅了一眼,不屑的撇撇嘴,目光在秦淮茹身上转了一圈,故意咂咂嘴道:“嗯,好茶,得庸、一大爷,今个团圆夜,我以茶代酒敬你们一杯,感谢你们的照顾。”

阎埠贵笑着道:“嘿,既然得庸说了,三大爷不能不给面子,等会,我回家拿茶杯,茶喝了,不能再劳烦您们涮杯子不是。”

这会要是自个会走路,肯定早往外跑了。

“啪啪啪……。”

用香料、盐等炒熟后,也有一番滋味。因为品相不好,价格低廉,多是一般人家孩子的零食。

何雨柱过来,徐得庸索性便邀请道:“一大爷,东旭,过来一起喝杯花茶?”

阎埠贵很快去去就回,拿着自己的搪瓷茶杯。

徐得庸端起茶壶给倒上。

阎埠贵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击三下,以示谢意。

这也是有门道的,要是细究的话,食指和中指应该是弯曲起来在桌面叩击。

这儿有个传说,乾隆微服私访,扮成个跟班的,他在给下人倒茶的时候,下人没法当庭下跪,便以食指和中指代替双腿,做成下跪的形状以谢罪。这个故事还真不知是真是假,就不较真儿了!

阎埠贵端起道:“嗯,这茶闻着就香,我也沾沾光尝尝得庸你们的好茶。”

徐得庸笑了笑道:“不算什么好茶,您将就着喝。”

白瓷茶壶里面的水不多,他随即轻轻踢了何雨柱一下,揶揄道:“没点眼力劲,三大爷来了还不添点水。”

何雨柱正美滋滋的吹着热气,闻言老神在在的道:“雨水,把家里的暖水瓶提来。”

何雨水听到后翻了个白眼,不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还是给自家哥哥的面子,进屋提出暖水瓶给茶壶倒上水。

徐得庸笑眯眯道:“还是雨水勤快,雨水想喝茶自个倒啊,甭客气。”

何雨柱得了面子,咧嘴道:“对,甭客气,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宰这家伙一会不容易。”

何雨水见自家哥哥的傻样,有些不想搭理他。

徐得庸道:“你要是有雨水一半勤快爱干净,也不至没人给你说媒。”

何雨柱不耐烦道:“得得得,你说对行了吧,大过节,甭提这个,喝茶喝茶,你再添点茶叶,不然快没味了。”

阎埠贵抿了一口道:“嗯,好茶,一喝就不便宜。”

徐南氏逗着小理儿玩,闻言也是暗暗一翻白眼。

贾东旭在一边忍不住咽了口唾沫,不过之前话已经说出口,这会没脸在凑上去。

小棒梗听到,眨了眨眼睛道:“妈,我也想喝茶。”

秦淮茹脸微微一板道:“棒梗,不准随便要东西。”

贾张氏忍不住小声嘀咕道:“不就一点茶水嘛,你甭说的很严重似的。”

何雨柱闻言笑着招招手道:“来来来,棒梗,柱子叔给你倒点,可香了。”

何雨水见此欲言又止,这是得庸哥家的茶,人家还没说话,自己家的傻哥哥说什么!

不过他看到徐得庸依旧笑眯眯的样子,心想也就是得庸哥大气。

小棒梗挣开秦淮茹想要回家拿杯子,秦淮茹连忙跟上,给找了个掉瓷的搪瓷杯。

小棒梗拿着搪瓷杯跑过去,放在桌子上。

“哗啦。”

何雨柱给倒了半杯。

小棒梗学着大人的模样吹了吹,迟疑一下道:“谢谢得庸叔。”

“嗯。”徐得庸点点头道:“喝吧,慢点喝。”

何雨柱逗他道:“嘿,棒梗,我给你倒的茶,你怎么不跟我说谢谢?”

小棒梗瞅了他一眼道:“不是你家的茶,得庸叔的。”

何雨柱笑着道:“嘿,你小子倒是不傻。”

小棒梗道:“你傻,你是傻柱。”

何雨柱:“……”

“哈哈哈……。”众人闻言顿时乐起来。

何雨柱脸上的笑容消失,悻悻道:“小兔崽子,以后再敢这么叫,看我不打你屁股。”

贾张氏听到这话抬起头来,见众人都在笑,便将到嘴巴的话咽了回去,只是不轻不重的冷哼一声。

“略略略……。”小棒梗吐了吐舌头躲在徐得庸身后道:“都这么叫,傻柱。”

秦淮茹亦是嘴角含笑道:“棒梗,不能这么没有礼貌。”

小棒梗嘟嘟嘴,美滋滋喝了一口茶,转头看到小理儿正睁着葡萄般的眼睛瞅着他,仿佛福至心灵,他将茶杯一举道:“妹妹喝。”

徐南氏也露出笑意道:“嗯,妹妹还小,你喝吧。”

“哦。”小棒梗应了声。

徐慧真看着虎头虎脑小棒梗,还是很喜欢,摸了摸他的脑袋,她也想肚子里是个小子,道:“棒梗挺乖的嘛。”

随即拿出一小块点心给他。

“谢谢婶婶。”小棒梗乐的屁颠屁颠道。

阎埠贵看的一双小眼睛微眯,心想:“家里几个孩子跑哪去了,过节这么好的机会也不知道过来,就算喝杯茶,外面都要一两分钱不是。”

哎,四舍五入,感觉又丢了一毛钱。

何雨柱忽然想起,有些奇怪道:“怎么没见到许大茂,这孙子搁以往早出来咋咋呼呼了。”

阎埠贵悠哉悠哉喝着茶道:“出去了,一家人下午就出去,应该到外面赏月去了吧。”

何雨柱道:“我说呢,这孙子还出去赏月,看把他嘚瑟的,咱院里烧不开他了。”

众人一边赏月一边聊天。

徐慧真有孕在身,困得早,一家人也没有多在外面待,简单的上供仪式过后,便收拾东西进了屋。

没了免费的茶水,何雨柱、阎埠贵也拍拍屁股回去,很快其他人也都陆陆续续归家。

一大妈回到家忍不住道:“老易,你看人家柱子和三大爷都过去喝茶,得庸邀请你,你怎么不过去?”

易中海道:“我又不缺他那点茶喝。”

一大妈道:“你说你这人,人家也没有说你缺,你是不是还因为之前的事情对得庸抱有偏见啊?”

易中海有点烦躁道:“行了,你把家里收拾就成,其他的事就甭操心了。”

一大妈还是忍不住道:“你看得庸两口子多好,做人做事都不错,而且又孝顺,你不能老死心眼。”

易中海道:“他们再好那是他们的事,徐慧真不用说,那徐得庸自始至终就没有心服过我们几个大爷,更别说和院里一条心。”

一大妈道:“咱院里一条心过吗?都是你一厢情愿罢了。”

易中海不耐烦道:“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大过节的我不想和你吵架。”

一大妈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中秋没过去几天,就到了秋分时节。

封建时期,每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都要祭祀。

祭祀的场所,对应的便是京城中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

而京城祭祀的场所有“五坛八庙”之说。

在我国民间秋分时节有竖蛋、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等趣味习俗。

正所谓“秋分到,蛋儿俏”,传说,秋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最能体现秋分的平衡之美。

“秋菜”就是人们嘴里的“秋碧蒿”

在过去一到秋分大家都去摘秋菜,嘴里还喊着“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这天正是周末,领导们开会离平头老百姓太远,他们关注的还是一日三餐。

挖秋菜这种事自然少不了徐南氏,徐得庸索性带着一家人出去挖秋菜,顺便“踏秋”。

这可乐了小理儿,到了城外地里,小家伙不让抱,非得让扶着自己走,还学着去揪叶子,蠢萌蠢萌的。

有小家伙在,出去就少不了乐趣。

回去将奶奶送回家,她便忙活活的摘菜,并让他们晚上回来喝“秋汤”。

徐得庸自然满口答应,吃了午饭,就带着徐慧真娘俩回了小酒馆,媳妇还要上班哩。

在小酒馆附近遇到晃悠悠的牛爷。

“牛爷,您这忙什么呢?”徐得庸打招呼道。

牛爷笑呵呵转了转手里的蛐蛐笼子道:“嘿,捉了只蛐蛐玩。”

“那您可真会玩。”徐得庸笑道。

牛爷很有兴致道:“你年轻不懂,此时正是斗蛐蛐的季节,不能早了,早了蛐蛐儿未发育成熟。过去都带上干粮到西山、北山去拿蛐蛐儿。”

所谓“勇战三秋”,就指的是白露、秋分、寒露这三个节气。

斗蛐蛐儿都是公的,一般的蛐蛐儿的体重在六厘左右。

以往为了公平竞争都要称体重的,体重相差一毫都不斗。

哎,就这么讲究!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