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 第236章 家底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第236章 家底

作者:立地为秋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0-25 19:07:46

第236章 家底

第236章 家底

徐得庸笑着道:“嘿,长知识了,这花鸟鱼虫,牛爷您是行家。”

牛爷笑呵呵摆手道:“还成还成,也是年轻的时候不务正业,你们小俩口这是做什么来?”

徐得庸道:“今个不是秋分嘛,带着一家人去城外挖了点秋菜。”

“哎唷,今个是喝秋汤的日子,还得贴一贴秋膘。”牛爷拍了拍肚皮笑着道。

“啊……。”

这时小理儿伸出小手指了指牛爷。

徐慧真笑着道:“你想干什么呀!”

牛爷乐道:“嘿,这娃怕不是看上我手里的蛐蛐了,我可不给,哈哈哈……。”

说完就自个笑起来。

小理儿小脑袋一歪奇怪的看着这个人,随即又看向“无所不能”的叭叭,道:“啊啊。”

五棵松听着是老地名,应该有松啊。

小理儿玩了一会累了,便睡了过去,徐得庸也空做自己事……。

这地方当年是BJ的治安盲区,打劫的多,过往的商户就约在这五棵松树下结伴而行

珠市口原来卖猪的,吉市口卖鸡的,锣鼓巷原来叫罗锅儿巷等等。

其中廊房四条街口栅栏十分高大,人们即以“大栅栏”为街的代称,多年众口相传,“大栅栏”就取代了廊房四条的街名。

翌日,徐得庸拉了一趟活,回来的路上路过大栅栏附近的委托商店,想了想,便停下车进去瞧了瞧。

好像在说“东西没给我怎么走了。”

两人随即回了家,徐慧真简单收拾一下又去了前面小酒馆,家里又剩下父女俩。

其实四九城的许多名字都有意思,并且都改过。

徐得庸捏了捏她的小脸道:“好了,你甭啊了,回头爸爸给你捉一只玩。”

比如中关村,现在听着挺洋气的,互联网公司聚集地,其实原名中官村,是太监退休后的聚居地。

“大栅栏”原名“廊房四条”,康熙、乾隆年间,都曾下令将外城各街巷两端安装栅栏,昼开夜闭。

小理儿睁着圆溜溜的眼睛道:“啊!”

徐慧真笑着道:“她还小,甭惯着她,很快就忘了。”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唷。”牛爷摆摆手自顾自念叨,捧着自己的蛐蛐篓子一摇一摆的走了。

牛爷连忙道:“你们一家回家吧,我得带着我的“大将军”去斗一斗,看看它本事。”

确实有,不过这古松在65年因为修地铁,枯死了。

家底的大头是公私合营的赎买钱,以及贺老爷子攒的一部分钱,加起来有几千块,当然不包括家里的那些东西的价值。

……

小理儿晃晃小脑袋往徐慧真身上一靠,表示没有拿到不高兴了。

自从徐得庸和徐慧真结婚后,徐慧真也没有收他的私房钱,而且还把家底告诉了他。

“那牛爷您慢走。”徐得庸夫妻道。

啧啧,真是一個小富婆,不然“剧中”也买不起拖拉机和片爷的大宅子。

工资改革后,徐慧真现在私方经理的工资四五十块,而且每月还有分红,只多不少。

这一盘算,徐慧真以后给贺永强夫妇治病,对他们两个闺女好,也就有点情有可原。

毕竟,这家底都算是老贺家的,虽说贺老爷子临终说了,不给贺永强一丁点。

可贺永强夫妻不仁不义,徐慧真要是同样如此,道德层次不就是拉低成和他们一样了吗?

这一比较,徐得庸就差了许多,作为蹬三轮的“无业游民”,每个月拉酒啥的能从小酒馆赚上十几块,接点“私活”赚上十几块。

嗯,还有刚子那里的“抽成”……。

这一算好像赚的也不老少,所以徐得庸现在兜里的私房钱早已经破两百。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而且,大头刚子那边都没怎么结算,即便他让刚子弄了一些东西,去掉年底应该也少不了一百块。

不过,这抽成注定持久不了,明年下半年一收紧,倒腾乡下的东西就甭想这么自在,被捉到保不齐得进“炮局”走一遭。

话又说回来,两年后啥生意也甭想好过!

当然,徐得庸真正的底气是自己本身和手艺,加上盲盒空间以及里面的各种物资。

两百多块那么多钱,徐得庸自然不会一直带在身上,不过每天兜里也都有十几二十多块。

走进委托商店,里面琳琅满目的各种东西。

说到委托商店,就得提一提老四九城的“晓市”。

晓市之所以称为“晓”市,在于它的营业时间是大清早。大概后半夜的三四点钟,晓市便开市了。

过去,老四九城有多处旧货晓市,如位于南城老墙根的广惠寺小市,宣武门内、外小市,天桥、德胜门小市等,都是卖旧货的,所卖物品一般来自家里用不着的旧货,也有一些靠旧货小贩及打鼓儿的收买来的。

旧货晓市也是兴盛一时,不过国营委托商店成立以来,有根有底的东西一般都来这儿了。

除了“晓市”,四九城还有“夜市”和“鬼市”。

不过当下“晓市”“夜市”基本不见,只剩下“是人归家,是神归庙”下半夜经营的鬼市。

徐得庸瞅了一圈,现在好东西还不太多,等过两年才多呢!

“同志,您要来点什么?”

营业员说话客气,应该是以前“打小鼓”的转正的,这样人的买、卖都有眼光。

徐得庸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想买的,便随口问道:“您这有蛐蛐葫芦吗?”

营业员道:“您说的是蝈蝈葫芦吧?”

徐得庸道:“嗯,都差不多。”

营业员笑着道:“说是差不多,这里面讲究可多了去,一看您就没怎么玩过,您不会连蛐蛐和蝈蝈都不分清吧。”

徐得庸道:“我是不怎么玩,不过蛐蛐和蝈蝈还是分的权利的,我就是想买个给孩子玩。”

营业员道:“给您开个玩笑,您要是给孩子玩,那不如去别的地方买新的,还便宜,我这可都是老物件,要贵一点。”

徐得庸道:“您拿出来我看看吧。”

营业员从下面拿出来一个盒子道:“这些都是清朝、民国的老东西,也就是现在,搁以前那些八旗子弟花大钱买这玩意,眼都不眨的。”

满清亲贵十分喜欢这些时令的小虫,不仅在秋天斗蟋蟀,还乐于蓄养蝈蝈、蟋蟀、油壶鲁等鸣虫,在冬天闻享“万国(蝈)来朝”的口彩。

徐得庸看着几个小巧的蝈蝈葫芦道:“这玩意多钱?”

营业员道:“每一个有每一个价格,我给你说一下,这蝈蝈葫芦讲究口、盖、蒙心、砸底等结构,口多为象牙、玳瑁、木质的环形,用于连接葫芦和盖,蒙心则是鸣虫传声的“窗口”,多雕刻成精致镂空的纹样。”

“您看这个就是象牙做的口,还是“本长”葫芦,就是天然的,相当的难得,这个是“三河刘”,您可能没听说过……。”

徐得庸听了片刻道:“您说多钱吧。”

营业员道:“这个是范制相对便宜,三钱块,这个玳瑁的要五块,这个三河刘的十块……。”

徐得庸眨了眨眼睛,其实吧,“三河刘”这个名字他听过,好像是看哪本小说看的,回头应该挺值钱的。

不过这时候的十块钱,同样不便宜!

就在他犹豫买不买时,营业员试探道:“您要不看点别的,这玩意现在也就那些遗老遗少还玩,买回家也没什么用。”

徐得庸眼皮一抬道:“甭介,我买,就买这个“三河刘”的。”

不就是十块钱吗,小爷是吃“软饭”的,瞧不起谁呢!

几分钟后,徐得庸有些肉疼从委托商店出来,这要是被奶奶知道,肯定会骂他败家子,三天不让他吃饭都有可能。

揣着蝈蝈葫芦,徐得庸在心里发誓,以后不乱买这些东西了,过几年去大街上“捡”不好嘛!

要买就买那些要修的钟表啥的,还能赚钱。

之后,他又去捉了一只蝈蝈放里面,买了就是给闺女玩的……,嗯,得看着点别让摔坏了!

蛐蛐和蝈蝈虽然是远亲,但有很大的不同,蛐蛐的外壳是棕褐色的,蝈蝈的外壳是绿色的;蛐蛐是夜行性昆虫,而蝈蝈是昼行性昆虫;蛐蛐是一种食肉动物,而蝈蝈是一种食草动物。

回到家里,徐得庸把蝈蝈葫芦给小理儿玩。

小理儿乐滋滋的两只小手抱着,蝈蝈一叫,她小表情一愣,“哦”?

随即好奇的瞅着里面,像是一个“小傻瓜”。

徐慧真轻笑道:“你从哪弄得蝈蝈葫芦?”

徐得庸实话实说道:“买的。”

“多少钱?”

“十块。”

徐慧真:“……”

虽然他们家不差这十块钱,但钱这么花可不好。

一双杏眼立即盯着徐得庸,似笑非笑娇声道:“当家的,你是想让我收了伱的私房钱吗?”

徐得庸咧咧嘴道:“收呗,我私房钱就放在床头下的暗格木匣里。”

“不过。”他话音一转道:“我这买的可是古董,三河刘的,过个二三十年说不定值个十万八万的呢!”

徐慧真这才脸色稍霁道:“既然如此,那就好好搁着,甭给小理儿玩。”

徐得庸耸耸肩嬉皮笑脸道:“东西交给你喽。”

徐慧真看了看小理儿玩的爱不释手的小模样,轻轻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那你好好看着,别让摔了,不然晚上不让你上床。”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