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24章 志在必得 江南来人

初唐:砥砺前行 第324章 志在必得 江南来人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24章 志在必得 江南来人

第324章 志在必得 江南来人

长安,朝会。

陈青兕一如既往地听着户部、工部、吏部的表演。

朝廷这年主打的就是休养生息,户部开垦了多少荒地,工部修了多少河渠,各地县令、官员的表现如何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

户部、工部、吏部正好负责这些要务,庙堂上的问题自是以这些为主。

陈青兕听得认真,却极少发言,保持了谨言慎行的态度。

本以为这日朝会会如以往一样,平淡的结束。

不想在退朝的前夕,谏议大夫袁思敬大步站了出来,高声道:“臣有事奏。”

陈青兕略微一撇目光,然后目光扫过最上首的许敬宗,心想:“是他出手了?”

雍州司马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剩余的礼部侍郎目前为止清流派的高智周呼声最高。

但呼声并不等同得到……

陈青兕从不会在庙堂上小觑任何人,不管是敦厚如长者一样的许圉师,还是善于曲从迎合,大伪似忠的许敬宗,都不是善茬,没等到任命下达都不算稳。

以陈青兕为首的清流,推荐的是高智周。

许敬宗推荐的恰是谏议大夫袁思敬。

李治示意袁思敬直说其事。

袁思敬道:“臣弹劾滕王横征暴敛,骄奢放纵,为一己私利,大兴土木引起极大的民愤,还专门趁着农忙时出来纵马游乐,嬉戏百姓为乐。倚仗皇家身份,蔑视天家法度,**臣属之妻。陛下仁德,不愿严惩亲叔。但滕王屡教不改,完全无视陛下苦心,理当严惩,以告天下。”

袁思敬一脸正气,说话掷地有声,在殿中回荡。

袁思敬说的确有其事,殿中官员反应却是平平。

滕王李元婴的事情,别说庙堂上的官员,就算放眼天下,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先帝李世民皇位来路不正,也不知是出于报复,还是什么,李渊给自己的次子留下了十数个需要照顾弟弟妹妹。

李元婴就是最小的一个。

李世民作为“长兄”,为了表现自己长兄如父,对李元婴照顾有加。但李元婴就是个顽劣少年,横征暴敛建造滕王阁不说,还不遵法度,时常拉着一帮幕僚在王府内欣赏杂技舞乐,又无视宵禁制度,纵容部将夜间出门行猎。

混蛋透顶……

李世民对这个老爹临终托付的弟弟全无办法,严惩不孝,不惩不仁。

李世民死后,李治对于这个最小的叔叔,也没有特别的好办法。

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治,都记得李渊临终的叮嘱,要好好照顾李元婴,采用和稀泥的方法,将他赶到江南,眼不见为净。

所以对于李元婴,朝臣不是没有弹劾过,而是弹劾会使君上为难。

渐渐地,也就没人提了。

也是如此殿中官员见袁思敬提起,无人应和,都以为会与以往一样,草草了事。

陈青兕却叫了声“不好!”

如果真是弹劾无用,许敬宗不可能让袁思敬在这关键时候给李治添堵。

唯有一种解释,李治对于自己这个小叔,耐心耗尽了。

只是无人弹劾,不好处理。

袁思敬此番仗义执言,正对圣心。

果然,李治看着袁思敬递上来的折子,反复翻了翻,生气的甩在了御桌上:“岂有此理,无法无天。朕为天下勤俭节约,滕王乃皇家直亲,不思节俭,朕不怪他,竟还牵累百姓,玷污臣属妻妾,着实可恶!”

对于李元婴,李治本来还是跟自己的父亲一样,存着纵容之心的。

只是前段时间,他得到消息,他的小叔李元婴让人揍了。

李元婴的藤王府有一个属官叫崔简,妻子郑氏女生得明艳动人。

李元婴仗着自己皇亲的身份,假借王妃的名义叫人唤郑氏女入府闲叙。

郑氏女不敢违背,进入王府。

李元婴便想用强,郑氏女却是胆大贞烈,大喊大叫,说“王爷堂堂贵胄,怎能做出这等龌龊事?这人肯定是王府中家奴!”对着李元婴就是一通揍……

李元婴堂堂男儿给打得无还手之力,脸上都抓出了好几道血痕。

李元婴不敢将此事闹大,也颜面尽失,气得当起了缩头乌龟,不理政事,就连崔简去登门谢罪也不好意思出门相见。

崔简、郑氏女分别清河崔氏、荥阳郑氏的后人,此事自然成为一桩笑料,在士林流传。

李治本就不喜奢靡骄奢的李元婴,尤其是他现在囊中羞涩,朝廷处处都需要钱,国库又富裕,恨不得将一个铜子掰成两个来花。

结果他的小叔,无度挥霍也就罢了,还让皇家大丢颜面,令他忍无可忍。

现在袁思敬在庙堂上弹劾李元婴,正合他心意,怒道:“罢黜滕王洪州都督之职,贬梧州刺史,削减封户三百,若再胡来,朕决不轻饶。”

他说着赞许的看着袁思敬说道:“卿能秉公直言,朕甚是欢喜,赐你匾额一副,以致嘉奖。”

李治最喜欢这种能够在他需要的时候,提前为他排忧解难的臣子,对于袁思敬的表现,很是赞许。

陈青兕暗道:“厉害!”

许敬宗竟能精准的抓住李治悄然变化的心思,这份揣摩上意的能力,委实了得。

陈青兕自是不知因为武皇后的提醒,只以为许敬宗靠的是自身的能力。

下了朝,许敬宗叫住了陈青兕。

“陈侍郎!”

“许相公!”

陈青兕作揖行礼。

许敬宗道:“你我同路,一并上值?”

陈青兕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是同路,不过是皇宫到皇城的距离而已。

“今日之事,许某承让了。”

陈青兕叹服道:“即便知道许相公手段了得,但见相公出手,还是让人佩服。”

许敬宗眯眼笑道:“彼此彼此,总不能让陈侍郎专美于前。”

此次他最想争取的是雍州司马,身为庙堂最老的臣子,他对于庙堂的掌控当下已无人可比。如果能够让自己的亲信,取得雍州司马之位,掌控京畿境内的武候、不良人,将庙堂之外民间的风向也掌握在手中,内外兼修,等于立于不败之地。

许敬宗一直将心思放在任雅相、卢承庆身上,将他们视为对手。

倒不是轻陈青兕,实在是陈青兕手上没人……

哪料他竟直接拉拢了张大安,将张大安推了上来,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雍州司马输了一筹,礼部侍郎自然不愿意输了。

陈青兕很客气的道:“都是为陛下效力,何分彼此。”

许敬宗点头道:“说得在理,都是为陛下效力,都一样。”

两人没说几句话就出了皇宫。

许敬宗去他的议事厅,陈青兕则走向了兵部。

陈青兕自是知道许敬宗的意思,是向自己透露对这个礼部侍郎,势在必得。

“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呢!”

陈青兕默念了句,回到了兵部,将自己手上的事情处理妥当。

不管外边的事情多复杂,陈青兕都秉承一个态度,不管事情轻重缓急,都得将自己手上的事情完成,然后再去干别的事情。

自己兵部的事情没有完成,即便天塌下来,也得让高个顶上一顶。

陈青兕埋头处理手上的事物,突然屋外的护卫来报:“折冲都尉席君买求见。”

陈青兕放下手上的笔,大笑着快步走出大堂,果然屋外站着的正是阔别多年的席君买。

席君买依旧如故,身形壮硕如牛,已是寒冷的冬季,但他只是穿着两层秋衣,粗糙的脸上全是漆黑刚硬的短须,炯炯有神的虎目透着激动幸喜。

“见过陈侍郎!”

席君买不知道应当说些什么,只是大声喊出了五个字,然后深深作揖。

他是在贞观十八年被调到江南的,现在是显庆五年末,两者相隔了十六年……

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六年?

若不是陈青兕的出现,席君买甚至以为自己要在江南了此残生,郁郁而终。

哪里想到竟真有奇迹出现。

十六年后,自己竟然再度来到了长安,还能够上阵杀敌,在战场上体现自己的价值。

只是念及于此,席君买就忍不住热泪盈眶。

如他这样的虎将猛将,根本就不怕死,就怕碌碌无为的死去,能够轰轰烈烈的死在战场之上,反而是一种荣耀。

“不必多礼!”

陈青兕将席君买扶了起来,正想拉他进屋叙旧,突然想到一事,问道:“可去拜会过姜尚书?”

席君买摇头道:“还没有,入了京,就直奔陈侍郎这里来了,没顾得上其他。”

对于是谁帮自己说话,席君买是分得清的。

陈青兕拉着他道:“有长有序,我们先去拜会姜尚书,然后再坐下来细谈。”

席君买现在最听的就是陈青兕的话,毫不犹豫就应承下来。

两人一起见了姜恪。

姜恪已经知道了席君买从江南赶来的消息,本来对于席君买直接去见陈青兕还是有点微词的。

尽管这兵部,陈青兕的才略出众,说的话略微好使一些,但兵部尚书终究是他。

当下他没有争权之心,但要的却是一个体面。

如果真混到连体面都没有,那还有什么意思?

但随着陈青兕拉着席君买过来拜访,这体面有了,心中的微词也消散了,热情的让两人入座。

彼此寒暄了几句,姜恪便让陈青兕好好招待席君买,一副自己很忙的样子,不能久陪。

陈青兕这才领着席君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署与之细谈。

席君买对陈青兕是千恩万谢,兵部的公文中已经说明了情况,他拍着胸口说道:“陈侍郎放心,席某自小就生活在吐谷浑的边境,那个时候,吐谷浑与朝廷关系不睦,边境也不太平,生活清苦。就靠微薄的军饷,难以维持生计。我等亲朋好友就想着入吐谷浑境内杀贼,以此获取军功养活自身,对于吐谷浑的地形情况很是了解。不论是守土,还是杀贼,席某都有信心让贼人有来无回。”

席君买因为过于激动,将胸口敲的砰砰响。

陈青兕给他降了降火道:“席都尉,先别高兴的太早,此事还未定论。”

席君买脸瞬间垮了下来,有些呆滞。

陈青兕也不逗他,说道:“我们兵部一起推荐了都尉,但朝中还有一些将帅也有此心。此事事关重大,第一任驻外将帅最终的选择,还得由陛下亲自定夺。”

席君买立刻道:“原来如此,这到不怕,某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这十六年,某从未荒废自己的技艺。有信心在陛下面前证明自己,夺取将帅之位。”

陈青兕这点到不怀疑。

他是知道这时代厉害将帅的大多数姓名的,能够与席君买争的也就那么几个:薛仁贵、裴行俭、王方翼之流,但裴行俭在西域,薛仁贵在辽东,王方翼现在资格不够。

除非真有藏在地心的明珠,不然一般蒙尘的人才,真比不了席君买。

“尽力就好,不要勉强!”

陈青兕知道只要席君买正常发挥,此番将帅之位,大概率跑不了,就怕他过于激动紧张,发挥失常,说道:“朝廷既将你从江南调回,也不可能让伱重新回去,即便此事不成,也不会再让你这样的好人物蒙尘了。”

席君买蹉跎十六年,就是因为世人将他给忘记了。

不然就以唐朝的武风,怎么可能让这样一位大将直接消失?

席君买却用力的点头道:“这是陈侍郎特地为某求的机会,怎么样也不能让侍郎得一个荐人不当的污名。”

陈青兕不在说话,知道席君买太需要这次机会证明自己了。

陈青兕想起了青溪县的百姓,问道:“青溪县情况如何?”

席君买道:“青溪县一切都好,现在特别热闹。陈侍郎如果回到青溪县,兴许已经不识得青溪县的模样了。除了县衙,依旧是百姓当年帮着修葺的那样没变,其他的都变样了。”他说着又笑道:“得知某升官进京,青溪县的百姓们托某带了不少的好东西,说要给您尝尝。百姓们过于热情,某实在没有办法,特地购了一两辆马车来装。有米又油,还有鱼,布,茶叶,足足有数十类东西。”

陈青兕又是感动又是好笑道:“你……这怎么好意思收。”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