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48章 缺乏安全感的武后

初唐:砥砺前行 第348章 缺乏安全感的武后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48章 缺乏安全感的武后

第348章 缺乏安全感的武后

陈青兕、刘仁轨的谈话,正是此刻百济最真实的写照。

房仁裕能力差吗?

当然不差,能够入李治的眼,足以证明他确实优秀。

他坐镇百济以后,推行仁政,将他在中原对中原百姓推行的那套方略都用在了百济的身上,拉拢地方豪强,颁布利民惠民的政策制度。

但是效果微乎甚微……

如果说扶余义慈是位暴君,房仁裕的安抚行为是有效的。

但扶余义慈是位仁主,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百济民生经济很好,上下百姓不说安居乐业,却也能够踏实生存。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与大唐的伟大息息相关。

大唐经过南北朝的动乱,重新屹立世界之巅。

唐文化也开始向四方影响覆盖,大唐周边邻国无不受到波及。

也因此给了他们效仿的对象,不论是百济、高句丽还是新罗都受到华夏文化的冲击,开始学习华夏现今的文化。

因故海东三国每一个国家都发展的很好,都处在蒸蒸日上的阶段。

也是因此后来高丽王朝的一位文人金富轼,将海东的这段历史与华夏的三国相提并论,写了一本《三国史记》。

扶余义慈深受华夏文化熏陶,幼年就被誉为海东曾子,百济上下皆称其贤。

因故房仁裕在百济的仁政便如锦上添花一样,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对于百济百姓来说,唐廷终究是入侵者,不是随便给块糖,就能让他们归心的。

至于军事才能,房仁裕也很不俗。

百济掀起的复国运动,在各地挑动暴乱。

房仁裕指挥得当,一个月之内,九破反叛军,斩杀了不少的百济叛军。

但是……

百济的叛军,却如野草一般顽强,屡杀不尽。

今日平定了这里,春风一吹,再度复来。

百济的反叛军,在正面没人是房仁裕率领的唐军的对手,但是房仁裕却无法将他们彻底铲除。

百济多山多林,反叛军往山里一钻,战斗力彪炳的唐军,便如瞎子一般,完全寻不得到对方的踪迹。

但并不妨碍,捷报频传。

陈青兕身在兵部,百济的军事情况,一封一封捷报跨海而来。

陈青兕看着房仁裕今日破敌多少,明日破敌多少,后日大后日……

总之半年中,房仁裕破敌的捷报竟高达六十三封。

陈青兕越看心越沉,但李治、武皇后两人却是眉飞色舞。

承乾殿。

武皇后又一次给李治送上饭食。

李治揉着昏沉的脑袋,看着一桌子混乱的奏章,有些心烦意乱,推手一摊,将奏折推到一旁,有的甚至还掉下了案几,腾出了用膳的空位。

武皇后将膳食整齐摆上,看着一桌子凌乱的奏折,试探性的问道:“陛下,妾身帮你整理一下案几?”

李治正为此烦躁,当即颔首同意。

武皇后很规矩,并没有随意看,而是将所有奏折都整理妥当,整齐放好。

李治填饱了肚子,撤下了食盒,看着整齐的御案,心中突然畅快,道:“皇后给朕捏捏肩!”

武皇后就在李治的身后尽心服侍,李治也首次在武皇后的面前批阅奏章。

武皇后能够看到奏章的内容,但她并不敢吱声,只是一边揉按,一边看着。

一连几封奏章过后,武皇后眼前一亮,妩媚的眼眸透着几分欣喜,是兵部上传的奏章,里面的内容正好是百济传来的捷报:百济叛军贼首扶余丰、鬼室福信、道琛聚于全罗长水,意图进攻光州。都护房仁裕亲自领兵击之,大破其众两万,得首级三千,贼首溃散而逃,遁于山中。

“漂亮!”

李治最是担心百济情况,见房仁裕又获得好消息,拍着大腿笑赞。

他看了一眼身后的武皇后,说道:“百济捷报频传,想来要不了多久,百济可定。”

武皇后赶忙赞道:“陛下英武贤德,乃当世圣君,区区百济,自是望风而降。百济既定,高句丽自也不在话下,届时陛下将完成先皇亦无法完成的丰功伟业。”

李治听了更是高兴,李世民之前,天下皆以汉文帝为明君典范,李世民之后,以太宗为贤主模板。

李治身为李世民的儿子,不想被自己父亲的光环遮盖,完成李世民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是他最大的愿望。

“借皇后吉言!”

李治高兴的拍了拍武皇后的手,继续翻阅下面的奏章。

武皇后也偷偷的看着,现在的她并不会处理政务,理政才能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并不能理解奏章里的很多内容。但她政治嗅觉奇佳,能够看出那些对自己有利,记在心中,那些东西得规避。

直到李治拿起一封,陈青兕的奏章。

武皇后明显发现,面对陈青兕的奏章,自己的丈夫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坐正了身子,从之前的放松随意,变得认真肃穆。

或许李治自己都未察觉,陈青兕的建议谏言,在他心里的地位是不同的。

看着陈青兕的奏章,李治眉宇间的笑容明显消失了。

武皇后眼中也闪着一丝不悦不满。

陈青兕这是在奏疏里让李治提醒注意百济动向,让李治修书于房仁裕,改变方法,继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武皇后强忍着不说话,房仁裕并不是她的人,现在的她,还没有资格有人,但房仁裕当初是站在李治这边,支持废王皇后,改立她为后。

这份支持,武皇后记在心中,所以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房仁裕,既可还恩,亦能施以恩惠,将之收为己用,一举两得。

房仁裕真在百济站住脚,于她而言,也是一大喜事。

可明明捷报频传,为何会有百济有变一说?

武皇后想不明白。

李治同样想不明白。

武皇后是气恼。

但李治却是重视。

深知陈青兕的才略,便是李治,亦不敢轻易忽视他的建议。

“来人,去将陈侍郎请来。”

李治将陈青兕的奏章放到一边,下令去请陈青兕。

他将陈青兕的奏章放到一旁,继续批阅其他奏章,直至传来陈青兕来见的消息。

李治一边让陈青兕入内,很自然的看了身后的武皇后道:“皇后先下去吧……”

武皇后郁闷若死,却也不敢不从,只能慢慢离去。

看着在殿外等候的陈青兕,即便是这种情况,武皇后的脸上依旧挂着笑颜,对着陈青兕友善一笑。

陈青兕作揖拱手相送,然后才大步走进殿内。

李治沉得住气,先让陈青兕入座,然后才问道:“爱卿这奏章为何意?从百济传来的消息来看,情形一片大好,为何爱卿要朕担心百济的情况?”

陈青兕道:“陛下,百济的情况,表面看确实一片大好,这因为我军实力足够强的缘故。陛下,臣这里总结了房都护半年来的所有捷报,发现一个现象,百济越败越强,而我军却是越胜越弱。继续下去,早晚得付出代价。”

陈青兕将自己在兵部收集的资料呈递给了李治。

李治看着面前厚厚一叠资料,又是以清晰简洁的叙事方式,将房仁裕打的六十多场胜战的规模区别,一一作了对比。

一看就知道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李治最喜欢陈青兕这点,实干,以事实数据说话。

看着手中的资料,他发现确实如陈青兕说的一样,百济叛军,一开始只是很小的规模。

最初只有扶余丰、鬼室福信、道琛一支起义部队,响应他的也只是阶伯、韦良、丸山遥几支百济死忠将官响应。

扶余丰、鬼室福信、道琛所部被打的落荒而逃,如丧家之犬,韦良、丸山遥直接被讨杀,阶伯颇有才略,却也只是领着部队,东躲西藏,不敢正面交战。

都是小规模的叛乱,可以说不值一提,但是随着唐军胜战越打越多,百济叛军反而变强了。

最近一次捷报,百济居然组成了一支三万的反抗军。

尽管还是输了,可真就这样下去,万一下一次再来十万,他们还能赢吗?

“为何如此?”

李治紧绷着脸。

陈青兕道:“因为民心不在了。继续下去,要不了多久,整个百济,只怕都会掀起反叛的浪潮。”

李治道:“房都护,对于百济的治理,并无不妥之处。”

陈青兕道:“确实如此,房都护并未欺民压民,反而待民以诚。奈何百济的民心是偏的,扶余义慈待他们并不差,并不能显得房都护的仁政有多么特殊。反之因为百济反叛军的出现,他们四处煽动百姓作乱,而我军四处征伐。大军所到之处,必然会影响百济民生,尤其是一部分叛军本就由百济百姓组成,无可避免留下杀戮之名。”

“四方讨伐,也意味着战火四起。扶余义慈为君时,百济内部安稳,而我军取代之后,却是战乱不断,一心求安的百姓,无法安心耕种,乱民横生。”

“两相一对比,高下立见。”

“陛下,您觉得,百济的百姓是站在我们这边?还是百济叛军那边?”

“百济越乱,境内百姓就越厌恶我们,反抗的力量也会不断加强。诚然,我军当前有充足的力量,控制局面,但真就这样下去,叛军的力量会越来越强,而我军终有疲累之日。到了那个地步,我们想要和平掌控百济,千难万难。”

李治是听明白了,脸色微微发白。

陈青兕也是后知后觉,他是知道房仁裕一时半会抚平不了百济的。

但因为他的提醒,唐军没有如历史上那般大意。

历史上唐军因为胜利的太快,完全没有将百济放在心上,只留下了小部分兵马镇守,结果叛军势大,逼得唐军只能退守几个孤立的据点。

现在苏定方留下了足够的兵力,房仁裕又是知兵之人,陈青兕就觉得哪怕一时奈何不得百济叛军,却也不会落于下风。谁想房仁裕捷报不断,却将百济的局面搞的几近崩溃,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爱卿,这可如何是好?”

李治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百济这般难搞,当初就该直接让陈青兕去,他既然能够通过一封封的捷报洞察百济隐患,想必不会犯此错误。

陈青兕一脸惭愧,作揖道:“臣无能,现在百济究竟什么情况,臣并不知晓,也不知如何应对。”

“叛军不能不平,纵容他们,必成祸患。率兵平定征讨,也会陷入局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想要挽回颓废之势,唯一之法,速战速决,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贼首,而非相互消耗。在百济的土地上,我们耗不过他们。只是……百济多山多林,想要做到,并不容易。”

李治也知陈青兕身在长安,能够洞察百济危局,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张良、陈平也不过如此,说道:“爱卿不必自责。此非你之过……”

他沉吟片刻,说道:“朕先遣信使提醒房都护,让他莫要草率动兵,再派人去了解百济的真实情况,再做定夺。”

陈青兕作揖奉承一句:“陛下圣明。”

武皇后离开承乾殿以后,眉宇越皱越深,心里的不安也越来越重。

李治身体的异样,当今世上除了陈青兕最明白以外,武皇后是最清楚的那一个人。

但与陈青兕不同……

陈青兕明确的知道李治尽管身体差,还能再熬十几二十年。

武皇后却是不知道的,她只知道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天,大唐的天子得了不治之症,随时随地都可能病故。

她的儿子李弘是大唐太子不假,但只有六七岁,李治真要有个意外,孤儿寡母,如何面对满朝文武?

以李治现在对陈青兕的器重,他八成是辅政大臣之一。

如果他能全心辅佐李弘自是最好的,可万一年纪轻轻的他有王莽之心?或者他想立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

武皇后自小受到兄长虐待,最缺乏安全感,胡思乱想一通,只觉得浑身发冷颤栗。

必须要有自己的人,必须要握有权势,唯有如此,才能不被欺负。

武皇后想到了房仁裕,目光中透着一丝坚定,必须要将他收为己用。

武皇后越走越快,直接来到后院,让人叫来自己的母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