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47章 这是在说我嘛?

初唐:砥砺前行 第347章 这是在说我嘛?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47章 这是在说我嘛?

第347章 这是在说我嘛?

倭国奈良飞鸟京。

此时倭国现任天皇叫齐明天皇是倭国的第二位女皇,不过因为为了保持纯正血脉,长期近亲结婚的原因,脑子不好使,有些荒唐,一度被苏我氏架空,中大兄皇子发动政变,刺杀了苏我入鹿,夺回了权利,成为了皇太子,也是倭国真正的掌权者。

中大兄皇子看着面前清秀的男子,露出了和讯的微笑。

“镰足,你在我国这些年,本太子待你如何?”

清秀男子就是百济留在倭国的质子扶余丰,只是为了方便自己在倭国的生活,扶余丰给自己取了一个倭国名字叫叫藤原镰足。故而中大兄皇子称呼扶余丰为镰足……

扶余丰在中大兄皇子面前很是谦卑。

百济与倭国的关系极为密切,双方从王族到民间,互相通婚、贸易来往很是频繁,甚至日本天皇都有百济血统。

扶余丰幼年就到了倭国,在倭国已经生活了近乎三十年,亲身经历过苏我氏的叛乱,也见识过中大兄皇子发动的乙巳之变,更亲身经历了大化改新,深知面前这位倭国皇太子的手段,带着几分畏惧的叩首说道:“皇太子殿下待镰足自然是极好的。”

中大兄皇子很亲切的将扶余丰扶起,说道:“你我乃兄弟,镰足不必如此。”

他说着眼角挤出了一滴泪水,道:“与伱说一个不幸的消息,东方的唐廷在不久前攻入了百济,已经将汝父与兄一并擒到了长安。现在百济,已经覆灭了。”

扶余丰脸色瞬间惨白无血色,身子吓得微微颤抖,眼圈绯红,眼底透着恐惧。

他并不在乎什么父兄,作为一个幼年就给丢到倭国来的质子,扶余丰记忆里就不存在父亲、兄长一说,但他却知道作为一个质子,能够在倭国衣食无忧的生活,靠的就是百济的存在。

现在百济灭了,他这个质子,失去一切利用价值。

“皇太子殿下!”

扶余丰说话都不利索了。

中大兄皇子见扶余丰这样子,笑容更加和善。

扶余丰是六岁的时候来倭国的,那时候的他还没有启蒙。倭国也没有想过善心大发,用心培养一个他国质子。扶余丰在倭国这三十年,大部分时间都是混吃等死,才能是一点没有,因仰着鼻息生存,骨子里还有着自卑怯弱。

这种人,是最好掌控的。

中大兄皇子眼眸中透着一丝野望,伟大的日出之国,将在自己手上绽放光彩。

现在的倭国虽说经过大化改新,开始制度上的蜕变,可只是完成了临门一脚,并没有真正的变革成功。

但倭国自古就是一个很疯狂的民主,有着不符合实力的野心。

他们并没有将隋朝,乃至于贞观时候的唐朝看在眼里,他们一直将自己视为日出之国,把中原华夏视为日落之国。

对于一般的国家来说,这是缺点。可对于倭国而言,又有一种优点的成份。

因为他们足够疯狂,为了这不符合实力的野心,他们甚至敢于豁出一切,甚至赌上整个国家的国运。

成功了,以小博大,盆满钵满,失败了,输得一败涂地。

在五世纪的时候,倭国野心就莫名开始滋长,动了仿汉朝,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一个以倭国为首的宗主国模式。

这也不算是倭国自我意淫,他们真付出行动的。

《隋书》中就有记载:新罗、百济皆以倭为大国,多珍物,并敬仰之,恒通使往来。

只是随着新罗的崛起,将倭国的力量赶回了倭国本岛……

不过倭国野心一直未变,时刻对于海东虎视眈眈。

但其实倭国这个时候,还属于半野蛮时代,以文化繁荣来说,百济、新罗的经济民生远在倭国之上。毕竟百济、新罗已经混入了华夏文化圈,受到了华夏文化的滋养。

在没有与中原建交的时候,他们的文化来源还是吸纳百济、新罗的二手华夏文化。

可倭人野蛮好斗,战斗力要胜过百济。百济一心想利用倭国对付新罗,也很识趣的伏低做小,将自己一个不甚重要的儿子丢到倭国担任质子。

中大兄皇子这些年通过三波遣唐使,从中原吸纳了大量的文化,国内的情况已经有了蜕变,也该夺回自己失去的领土了。

在百年前,倭国出兵海东,从新罗、百济手上夺取了海东南部任那的一部分土地。

以倭国的强盗逻辑,自然是我抢来的就是我的,你抢了我的,那地方还是我的,早晚要拿回来。

“镰足莫慌,今日有一位叫鬼室福信的百济人求见,希望我国能够放你回百济,他们尊你为王,领导他们将入侵的贼人赶出百济。”

扶余丰吓得面色苍白,不敢说话,他哪有这胆子?

中大兄皇子却自顾自的说道:“你我兄弟,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你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放心,我国将会全力支持你光复百济。必要的时候,只要你一声令下,天照大神的子孙,将会出现在海东,为你荡平一切敌人。”

中大兄皇子说的慷慨激昂,根本就不理会扶余丰那副吓尿的表情。

事实也是如此,不管是在中大兄皇子手上,还是在鬼室福信的手中,扶余丰的态度意见无足轻重。

在万众的推动下,百济复国,在百济各地轰然开花。

百济深受汉文化影响,复**还在僧侣道琛的帮助下,写了一篇三千字的讨贼檄文,洋洋洒洒的细数着中原朝廷的罪行。

因为百济是未来攻灭高句丽至关重要的踏板,朝廷对百济很是重视,李治除了将房仁裕调往百济坐镇以外,还特地开辟了一条商业渠道,特地促进百济与中原的往来交流,让百济百姓能够获得相对廉价又好用的生活物资,以便于房仁裕更方便的获取人心。

在动乱之前,已经搭建好了一条安全的商业航线。

消息通过这条航线第一时间就传到了长安。

李治闻讯之后,先是庆幸,然后是异常恼怒。

庆幸自然是因为听了陈青兕的话,没有贸然行动。

否则的话,苏定方征伐在外,后方却陷入暴动,真就完蛋大吉了。

恼怒是因为百济人不识抬举,让百济的讨贼檄文气到了。

扶余丰的讨贼檄文完全是胡编乱造,其中核心就是亏待百济的国君扶余义慈,让扶余义慈受尽羞辱,以国君之尊,在大庭广众之下为唐朝天子跳舞。

这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颉利可汗的待遇。

扶余义慈就算想跳,未必够这个资格。

而在讨贼檄文里,此事编写的活灵活现,扶余义慈就如受虐的小媳妇,倍受李治这个恶婆婆欺凌。

事实李治并没有委屈了百济的国君扶余义慈,只是问责之后,便下令免其罪,还在长安这寸土寸金的地方赏赐了他一栋豪宅,以王公的俸禄养着,随行的五十余贵族也安排了闲职,让他们在长安生活无忧。

黑齿常之这样优秀的人才,李治还给了一定的实权,观察一下,表现得好,直接启用。

这方面唐廷很是大方,只要有真才实学,唐廷不会在意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你有能力够忠心,只要你愿意为大唐而战,一视同仁。

李治的本意就打着善待扶余义慈的旗号,来收百济民心。

结果仁慈戏码做足了,却让他人倒打一耙。

可将李治气得,一连几天都没有好脸色。

满朝文武也是心惊胆战。

唯独陈青兕并不怎么在意,毕竟这些事情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百济毕竟是一个存在多年的独立国家,被强行征服,不可能没有不愿臣服的反抗力量的。

尤其是百济的国王还是扶余义慈。

这日,陈青兕从兵部回家,一入宅邸,管家姜辰便迎了上来。

“郎主,源郎君领着刘郎君在会客厅等候多时了。”

陈青兕立刻反应过来,大笑着快步向会客厅走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陈青兕高声说着,人未到,声音已达。

快步走进客厅,果真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刘仁轨。

与那日在灞桥分别时的形销骨立不同,经过几年的修养,刘仁轨身体恢复了健康,甚至比初次见他的时候,还要壮实一些。

“正则兄!”

“负道兄!”

两人相对作揖,一并大笑起来。

其实两人之间往来的并不深入。

甚至于见面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甚至于私底下还不曾单独会面。

但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这般奇妙。

陈青兕是因为刘仁轨在历史上的成就,作为一个为国为民的栋梁之才,作为一个将倭国按在地上摩擦,让他们臣服数百年的好人物,陈青兕是由衷的敬佩,哪怕只是见过几次,好感也是满满的。

而刘仁轨也是如此,当然他没有开挂,可是陈青兕的处事风格,就与之是一路人,初次会面就很有眼缘。

随即因为李义府的关系,他入大理寺饱受折磨虐待。

是陈青兕将他从监狱里救了出来……

当然刘仁轨并不确定,只是通过琢磨排查,发现也只有陈青兕有这个能力胆量魄力,扳倒李义府,将自己救出来。

怀着这份感激之情,加上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恐怖效应。

刘仁轨对于陈青兕的好感,完全不亚于陈青兕对刘仁轨的好感。

两人的神交,胜过切身往来。

“坐!”

陈青兕请刘仁轨、源直心入座。

陈青兕也亲自为两人煮茶,款待贵客。

两人互说离别经历。

刘仁轨听陈青兕在漠北力挽狂澜,在庙堂如鱼得水,不免欣羡,说到自己的时候,忍不住自嘲了一句:“某愧对负道兄的那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多年努力,毁于一朝。”

刘仁轨自是郁闷。

虽然被贬黜庙堂,但因为陈青兕的诗,他发展势头极好。

他得到了青州大半士绅的认可,对于青州的治理,那是游刃有余,遇到的问题,都应名望所至,迎刃而解。他本有经世之才,又握有一手好牌,将青州治理的蒸蒸日上。

结果因为意外,大海上遇到了风浪,运粮船只相互碰撞导致沉没。

一下子贬为白身,回到了解放前。

陈青兕道:“大丈夫身在世间,哪能不经历磨难。一时坎坷,算得了什么?以正则兄之才,只要跨过面前的小径,等待你的,自然是康庄大衢。”

刘仁轨也觉得如此,但是这话从陈青兕嘴里说出来,怎就如此别扭?感觉不到多少的说服力……

现在朝野最大的话题就是百济的情况。

三人心中都缠着国事,自然少不了说起。

刘仁轨道:“此次百济动乱,只怕不易结束。”

陈青兕自是知道缘由,但想听一听刘仁轨的建议,并未开口。

源直心忙问:“刘公何出此言?熊津都护房仁裕文武俱全,朝廷留有足够的兵马,区区叛乱,有何可惧?”

刘仁轨摇头道:“直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百济征服之难,在于扶余义慈。某治理青州,常有百济商人入境,与他们攀谈,发现他们对于扶余义慈极为恭敬。此人或许不是位雄主,但却是位少见的仁德之主。他在百济百姓中心,极有威望,得知他在中原受辱,百济百姓必然愤慨。百济豪强便可利用百姓的这些愤慨,探查消息,补充兵源,获得接连不断的支持。”

“百济那地方,多山多林,叛军平时藏在山林中,得自然屏障,攻灭不易。即便偶有失利,也能撤入山中,及时止损。”

“如此情况,叛乱又怎能轻易覆灭?房仁裕此人,某有过往来,确实能称文武双全,可他的文不够翻云,武不足覆雨,面对百济这种难题,如何轻易能定?”

源直心忧心忡忡,说道:“那谁当得上如此?莫不是要请诸葛武侯?”

刘仁轨摇头道:“那倒不用,但至少不能比某差吧。”

刘仁轨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有自信的。

他在青州这些年,没少了解百济的情况。

真正的有才之人,懂得创造机遇。

他早开始做准备了,只是运气差了一些。

陈青兕微微眯眼,心里念叨一句“这是在说我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