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71章 舍生一击

初唐:砥砺前行 第371章 舍生一击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71章 舍生一击

第371章 舍生一击

赵持满屹立在乌鸦岭上,他手中的刀已经砍缺了口,换成了随手捡来的一把刀,看着被伏远弩射的哀嚎遍野的百济军,厉声道:“咬住他们,不要松懈!”

其实根本不用他下令,陈青兕调拨给他的都是精锐强弩手,对于如何将手中的兵器发挥最大威力,得心应手。

他们井然有序地层叠发射,用自己的弩矢藏着射程之内的所有敌人。

此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拼着损失冲到近处跟唐军肉搏,如此弩箭的威力也就无从发挥。

然而乌鸦岭环境特殊,百济军处于登山之势,先头部队遭受强弩的压制,数以百计的兵卒殒命。

他们人处山坡上,中箭以后,弩箭赋予的力量,将他们的身体带着向后仰。

百济军本就受到程务挺的阻截而感到疲累,又耗费体力登山,在遭遇弩箭袭杀,绝大多数人都没反应过来。

尸体砸着活着的人,一个连着一个,将本就没有阵势可言的百济军砸的相互推搡挤压。

赵持满见时机成熟,确定对方再难组织反击,高呼着冲乌鸦岭的山顶向下俯冲。

战斗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赵持满以摧枯拉朽的力量几乎全歼了百济的登山前军。

正武也是断臂求生,舍弃前部兵马,在山腰的一处平地展开了反击。

赵持满见好就收,并未继续进攻:他的兵在攻打乌鸦岭的时候,折损了不少,体力也不充沛。

百济军已是瓮中之鳖,没有必要为了一己功绩,罔顾麾下兵士生命。

同一时间,犹自懊悔不迭的程务挺在山脚下也察觉了异样。

安排了手脚利索的人登山打探情况,发现百济军窝在半山腰上,进退两难。

程务挺何等机敏,联想到自己在阻截百济军上山的时候,山上的百济军竟没派一兵一卒支援,心下了然。

当即收拾了心情,重新布阵待敌。

便在这时,致果校尉杜敏的三千骑兵终于赶到了前线。

程务挺将情况向杜敏细说,杜敏也是一脸懊悔,如果自己来得及时,此战大功就是自己的了。

只是没有办法,乌鸦岭左右山脉绵延,骑兵登不了山,他需要绕一大圈才能赶到此处。

他是尽力了。

两人互望一眼目光炽热的看着山腰上的贼兵……

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吃,困死他们就是最后的功绩。

绝不能让他们安全撤退。

乌鸦岭,山腰。

赵持满的退却,给了百济军得到喘息的机会。

但接连的失利受挫,这支原本就以大半新兵组建的军队心力憔悴,人心惶惶。

若不是督战队佩戴着明晃晃的大刀在军中来回镇场,此刻这支百济军早已逃的分崩离析了。

扶余丰这位百济王此刻惊惧失魂,一连串战场真实的打击,让这位原本只是混吃等死的质子,受到了刺激,便如一条无助的小狗,将自己缩在一角。

好在负责上下事务的正武、鬼室福信、道琛也没指望他这个百济大王。

三人自行聚在一起,拉着倭国的使者中臣大辉商议接下来当如何。

鬼室福信最先定下基调,说道:“我们还没有败,我们还有援兵,只要度过今日之难,依旧能够将叛军,驱赶出百济。”

鬼室福信虽姓鬼室,但他其实是百济的皇亲,本人是百济武王扶余璋的从子,现今百济王扶余义慈的从弟。

鬼室福信身上流着的是百济皇室的血,此次举起复国,也是他亲自去倭国将扶余丰接来的。

任何人都能投降,他这个核心主谋,万万跑不掉的。

不管怎么样,他都不能让军中有投降的念头。

正武并没有投降的想法,没有疑心,但道琛却动了此念的。

唐军这一手强攻乌鸦岭掌握了整个战局的主动,他们此刻上不得,下不得,路给堵死了。

道琛想着与其跟着扶不起的废物百济王陪葬,不如直接投了,还是换一个富贵。

但听鬼室福信这么一说,他也觉得投降并不靠谱。

倭国大军可能已经在袭击熊津港的路上了,熊津一破,唐军危矣。

到那个时候,岂不尴尬。

道琛道:“倭国那边暂且指望不上,我们现在进不得,退不得,得想法子面对眼前的局势才好。”

正武说道:“办法有二,其一固守。就在山腰垒石建防线,只要等到倭国袭击熊津的消息传来,危机自解。其二……”

他环顾一圈说道:“突围!向山下突围。刚刚得到消息,现在山下的骑兵已经扩充到了四千。突围将会面对对方四千骑兵的追杀……”

鬼室福信道:“可要是唐军放弃熊津呢?”

他切齿道:“现在突围唐军并未巩固包围圈,尚有一线生机,可固守此处,待唐军全部兵马收缩聚集,我们将是瓮中之鳖。那时候就算熊津被夺,他们也可以选择先将我们消灭,然后联系辽东的唐军,东方的新罗相助,一起反攻熊津。没有我们的义气,倭国就算拿了熊津,意义也不大。只有在大王能够振臂一呼的情况下,倭国夺取熊津才有价值意义。”

“我们别无选择!”

他压低了声音,道:“就算拼了所有的兵,也要将大王送出去。只要大王活着,就能号召义军。”

正武咬着牙道:“也罢!我这就安排……”

只是略作休息,百济兵在正武的率领下,展开了突围。

程务挺、杜敏见还有这好事,两人化作两把尖刀,左右插入百济军。

或许身处死地,困兽犹斗的百济军突围的极其顽强,但是荒野是骑兵的战场,这短短的三里地,百济军每走一步都得付出惨重的代价。

看着自己的兵一个个惨死在唐军的铁蹄之下,正武悲愤交加……

正在这时,他却猛然发现,一支将近四千人的军队正自西南侧后的方向,从荒野外的林木里迅速靠拢过来!

正武大喜过望,心跳加速,高声道:“援兵来了,援……”

他们还是有援兵的,此番进兵。

前部燕平抢先登乌鸦岭占据要地,他们中军三万随后而行,还有护卫中军的左翼迟受信,右翼真行之……

如果他们此刻赶来支援,不说能够扭转局势,至少突出重围不是问题。

但希望总是伴随着失望……

第二声“援兵”还未喊出口,他赫然发现,赶来的部队旌旗上雕刻着大大的“唐”字。

有一支唐军出现出现在了侧翼,这说明什么,正武焉能想不明白?

唐军的主帅从一开始就防着他们的左右翼兵士……

此刻对方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了这里,表明他们已经确定了左翼或者右翼的百济军不会出现影响他们了。

“完了!”

正武眼眸中透着死寂,唐军的骑兵队,他们可以靠着人命去填,只要闯过这三里的荒野,自有生的机会,现在唐军的步卒出现在了他们突围的路线上。

机会渺茫……

便在这时,背后又传来阵阵喊杀声,正武转头一看,觉得心都冷了:乌鸦岭上的唐军见他们突围,也顾不得休息,正在赵持满的率领下,从后面杀来了。

正武面色麻木,已经不知如何指挥了。

他目光所及之处,几乎都是唐军在放手杀戮。

忽然他想到了那一日。

那一日,阶伯对他说的话:“唐军很强,比你我想象中的还要强,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给倭国人。这一仗,如果靠倭国人赢了,我们百济照样抬不起头,让人小觑。我们可以借助倭国的力量反抗唐廷,却不能依赖他们反抗唐廷。只有打出成绩,才能震慑倭国。”

“以我们的实力,想要赢唐军不容易。我们的兵大半是新兵,装备不齐,训练不够。根本不可能是对手,想要获胜,唯有釜底抽薪。”

正武记得自己当初好奇的问了一句“如何釜底抽薪?”

阶伯说道:“打一场轰轰烈烈的败战,牵制住唐军所有主力军。然后奇袭唐军中军……敌统帅陈青兕与常见的唐军统帅不同,他是文臣,他不会跟苏定方、程名振一样,身先士卒。他一定会在一处安全的地方指挥观战,我们牵制的唐军兵力越多,他身旁的护卫就越少,机会就越大。”

正武记得当时一口应诺,“某用尽全力,与唐军一战,给你创造机会。”

记忆慢慢消散,正武回到了无力回天的战场,高呼一声:“阶伯将军,对不住了。”

他望向唐军最密集的地方,厉声道:“还能动的,跟着我向那个方向冲!”

他知道自己这一去便回不来了,但是九泉之下,对得起百济历代先王,对得起“正”这个姓氏。

陈青兕此刻在一处叫天川溪的地方驻扎。

所谓天川溪就是一条清澈的溪流,上天赐的溪水。

当年的地龙翻身,不止震出了石材,还震出了几条溪水。

当地人称呼为天川溪。

自得知赵持满拿下乌鸦岭之后,他便知此战尽在掌控之中。

他将身旁所剩不多的兵马调到靠近前线的天川溪,等待获胜的消息,好尽快回师与收拾正在等着坐收渔人之利的倭国。

这一想到要跟倭国作战,能够成为华夏史上第一位“抗倭英雄”,那感觉那滋味,想想都美。

陈青兕抬头望着天空,心里美滋滋的,耳中却听得两声尖锐的叫声,目光所及之处,却是一只漆黑的身影,在上空盘旋。

他心情极好,笑着对黑齿常之说道:“这畜生在我们上空盘旋了许久,听说黑齿将军弓马绝伦,你我比试一下,看看谁能将它射下来?”

黑齿常之抬头看了片刻道:“只怕不易,这畜生应是海东青,速度极快,飞我又高,寻常弓箭只怕伤不到分毫。”

陈青兕突然想起了自家的儿子,说道:“有没有机会弄几只?长安世家贵子,最爱的就是飞鹰走马。”

黑齿常之道:“这个不难,肃慎一代有专门猎鹰驯鹰的好手。海东青不易捕捉,却也不算稀罕之物。”

肃慎就是古东北。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然而便在这时,似乎乐极生悲。

不知何时一支百济军竟摸到了近处。

他们从一里外的树林里钻出,呼喝着向他们这里奔杀而来。

唐军的护卫游弋兵第一时间发现了他们,敲响了金锣之声。

原本修整的唐军兵士立刻进入迎敌状态,尤其是程伯献为首的百名亲卫,立刻将陈青兕护在中间。

就连作男儿打扮的李红清,也向陈青兕身旁靠近了几步。

“报!有一支部队从西北的树林里杀出……”

陈青兕忙道:“有多少人!”

“不清楚!”斥候道:“数以千计,至少不下三千,声势浩大……”

陈青兕抬头眺望,远处尘烟滚滚,确实声势浩大。

程伯献脸色微变,说道:“大都督,不凡先撤?”

他并非惧怕,而是陈青兕为了打赢这场战,已经将兵士都安排出去了,此刻他身旁只有不到两千人。

对方不知数量,如果超乎想象,很有可能有危险。

陈青兕一时间也有些茫然,不知百济军哪里来的军队,更不知对方为何能够精确的寻得自己的行踪所在。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撤。

军中最在乎的是荣耀,唐军战无不胜的关键原因也在于荣耀二字。

在大唐一个将军如果在关键时候不冲在最前头,那是会遭受耻笑的。

别说是将军,七十好几的苏定方,一样身先士卒。

他一个十万大军的统帅,照样出现在冲锋的罪前线。

自己这个文人,倒也不会有人苛责的让自己跟苏定方一样,可如果遇到袭击,调头就跑,肯定会受到将士的鄙夷。

哪怕这一仗打的再漂亮,也会留下污点。

自己身上穿的是明光铠,最骚包的存在。

如果穿着这身铠甲,遇敌逃的却比兔子还快。

谁还会信服于他?

陈青兕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冲锋陷阵,但到了这一刻,却也由不得他退缩。

他抽出了自己的佩刀,指着敌人来的方向,大笑:“百济小儿,以为我军困在乌鸦岭,这些贼兵不过虚张声势……将士们,可敢跟随我,碾碎他们!”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