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73章 信任 小丑

初唐:砥砺前行 第373章 信任 小丑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73章 信任 小丑

第373章 信任 小丑

中臣大辉知道道琛这个狡诈的和尚嘴里的军情是什么,与其让消息成为他人的活命筹码,不如自己说出来,兴许还能保一条小命。

左右消息都是会泄露的,与其让贼和尚贪的便宜,不如自己说出来。

道琛听到中臣大辉的大吼,嘴巴都气歪了,那想刀人的小眼神,怎么也掩藏不了。

但很快两人都觉得有点点不对劲。

固然帐内有不少人将官听到消息,引发不小骚动,但最上首的那位大都督却不为所动,只是带着几分嘲弄的看着他们。

两人心中皆涌现不祥之感。

陈青兕说道:“仅凭这过时的消息,可换不来你们的命。”

果然!

道琛脸色灰败。

中臣大辉失神道:“不可能,不可能!你们怎么知道的?我军行事周密……”

我军?

陈青兕这才拿正眼看向中臣大辉问道:“你是倭国人?”

他之前以为擒拿的都是扶余丰的下属,都是百济复**的一员。

中臣大辉有些胆怯的道:“在下是日本国使者。”

“倭国就倭国,陛下未同意伱们改国名,你们有何资格给自己改名?”

陈青兕不屑一顾。

中臣大辉底耸着头,不敢多言。尽管国内他们早已自称日本国,但与中原的国书还是乖乖的以倭国自称。

陈青兕本不想与他多说,但话到嘴边,却是心念一转,带着几分和悦说道:“不知阁下姓名?”

中臣大辉突然见陈青兕对自己改变了语气,心中打鼓,怯声道:“中臣大辉……”

中臣氏?

因为特殊的关系,陈青兕对于倭国的情况还是有一定了解的,问道:“中臣镰足跟你有什么关系?”

中臣大辉忙道:“乃家父,大都督认得家父?”

他心中涌现一丝希望,也许凭借自己父亲的威名,能够免去一死?

陈青兕听到这里,双手一合道:“我决定了,采用阁下的建议。倭兵的消息是阁下告诉本督的,本督准备在熊津设伏,恭候倭国贼寇入瓮。若无阁下心念我大唐风采,虔诚投效,将此机要信息汇报,我军也无法精准掌握倭寇消息……”

中臣大辉彻底傻眼了,一时间竟不知陈青兕此言何意。

但很快他想明白了,陈青兕必然通过另外的消息,早已得知了他们的动向。

现在他们这么一说,无疑是趁势将泄密的罪行推到自己头上。

这要是传到倭国,那自己跳进琵琶湖都洗不干净了。

一时间中臣大辉只觉得悲愤交加,如果真能得到好处也就罢了,现在好处没得到,还留下一身的骂名。

这可如何是好?

陈青兕挥了挥手,让人将中臣大辉带下去。

此人他还有用,杀不得。

至于扶余丰、道琛这类人,陈青兕是半点的不手软,不理会求饶之声,直接下令将他们尽数斩杀。

陈青兕对待所谓的百济复**的态度让黑齿常之心中大震,他想了想,说道:“大都督,倭国即来,大军当回师熊津迎敌,然周留城还有不少叛军,周边多数城县由在叛军掌控之中。这伙叛军不除,久必成患。”

他这话一出,立刻有人回怼,却是顾兰。

“大军已破,贼首已除,区区残兵,何足惧哉?”

黑齿常之立刻道:“如果对方整兵应对,确实无足为惧。就怕大都督此去熊津,周留城里的叛军得知大败,斗志近消亡,四方溃逃。百济多山,他们分散藏于山中,时不时下山劫掠,又如何防备?”

顾兰一下子无言以对,但眼神中透着几分不满,还有一些愤慨。

对于黑齿常之,顾兰心中是存有不满的。

原因无他,当初苏定方与百济决战,顾兰对上的正是黑齿常之。

双方打的尤为激烈,彼此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顾兰的副手高硕就是让黑齿常之亲手杀的。

后来苏定方底定胜局之后,调了三支部队,才将黑齿常之擒拿。

黑齿常之手上染了不少唐兵的血,而今他回到了百济,还得到了李治的封赏,地位甚至超过了他,自然让他不服不满。

其实不服不满的人不止他一个,在诸多唐将眼中黑齿常之再厉害也是一个手下败将,现在一介败将降将,却爬到了他们的身上,如何能够服气?

不过他们的怨念,没有顾兰那么深。

毕竟不是直接受害人。

陈青兕其实也早看出了诸将对黑齿常之的孤立,只是没有贸然干涉。本来就不熟悉,贸然以上司的身份,干涉属下的人际往来,自会适得其反。再说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便他在百济一手遮天,也管不得那么宽。

只要不因此伤害国事,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影响,他是不会干涉的。

此次也是一样,他没有理会顾兰的态度,而是对黑齿常之道:“那黑齿将军有何高见?”

黑齿常之说道:“末将愿意亲自前往周留城劝降,现今贼首已诛灭,正是彰显朝廷仁德之时。只要大都督能够赦免余者死罪,末将愿孤身前往贼营,说服余众归顺。”

“不可!”

陈青兕还未说话,顾兰已经变色。

他是不满黑齿常之这个败卒混得比他还好,但对于黑齿常之的实力,他是给予了万分肯定的。

他在一切占优的情况下都拿不下黑齿常之,最后甚至于百济其他部队已经溃败,黑齿常之依旧能够孤军而战。

如此实力,顾兰自愧不如。

“末将也觉得不妥。”

赵持满这时候站了出来。

黑齿常之看着一路来,与自己关系极为密切的好友,眼神有些愕然。

陈青兕有些意外,问道:“为何?”

赵持满道:“末将与周兄特地寻着阶伯部的踪迹走了一段路,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便是冲着大都督来的。大都督将所部设于天川溪,并未与我等商议,末将都不知道大都督的行踪。阶伯部藏兵暗处,更无消息来源,如何得知大都督的动向?大都督的行踪是必然有人泄露的,到底是谁,不得而知。”

他顿了一顿道:“黑齿将军,亦有嫌疑。末将本想与周兄暗中查明是谁,再行汇报。可如今……大都督真应了黑齿将军所请,万一真是他,此去必然无回。黑齿将军乃世之名将,智勇双全,让其而归,统率贼众,后果不堪设想。”

赵持满话音一落,帐内气氛倏然一紧。

顾兰、贺庆豪、孔成等将纷纷反对。

这并非出于私心,而是真的承认黑齿常之的实力。

黑齿常之就是一只猛虎,放虎归山,遗患无穷。

陈青兕却道:“好了,此事休要再提。本督相信黑齿将军,若黑齿将军真是传信之人,他射向阶伯的那一箭,换成本督后心,本督只怕早已殒命当场。黑齿将军不是这般行径的小人,此事就交给黑齿将军吧。本督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愿妄造杀戮。”

黑齿常之本已不抱希望,但听陈青兕此言,他深深作揖道:“末将必不负大都督信任。”

他说着对着帐内与自己不友善的诸将作揖,退出了帅帐。

陈青兕挥手制止了诸将讨论此事,而是道:“残余小贼,无须多费口舌。倭国袭击我熊津才是大事,跳梁小丑,竟敢以肉身来撼天威,不将他们留在熊津,如何跟陛下交待?”

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带着些许激动。

他的城府很深,可一说到倭国的时候,言语中会不自觉的透露出几分莫名的情绪。

诸将也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好像有激动还有仇恨厌恶痛快,诸多感觉混为一处。

总而言之,诸将都能感受到陈青兕这位大都督对倭国的重视。

这一仗,陈青兕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不但运筹帷幄,破敌于掌骨之间。面对阶伯舍生忘死的一击,还亲自率部冲锋,以弱克强,足以令他们信服,皆肃然听命。

至于陈青兕劈出了两道火焰什么的,他们是不信的,以为是花了眼,毕竟,非亲眼所见,正常人谁信这个。

便在陈青兕做好一切调度的时候,处在儋罗岛的后将军越国守阿倍比罗夫还未出发。

他过于贪婪,亦过于自信,不愿给百济复**做嫁衣,低估了唐军的实力,也高估了复**的实力。

在他看来,百济军就算不敌唐军,也不至于五万兵一战而灭,多多少少能够坚持几日……

只能说孙膑如果看到自己的计策这样被倭国人仿造沿用,保管活过来再气死一次。

阿倍比罗夫也担心百济或者唐军败的太快,也没有多休整日子,只是耽搁了两日,方才率部出海。

四万兵,一千余艘海船……

阿倍比罗夫高居双层大舰之上,看着身后浩浩荡荡的大军,意气风发,对着身旁的朴市秦造田来津说道:“此战要让天下人知道我日本勇士的武名!”

朴市秦造田来津是中原乱世渡海来的秦氏子孙,附和道:“越后守大有中原祖逖中流击楫的魄力,此战定能一战功成。”

他在一旁附和着。

全然如同昔年的夜郎国一样。

唐朝的水师有战舰、海鹘、蒙冲、黄龙、双利、平乘、八棹、舴艋、艓子,船上还配备了纵火器,一艘战船可载六七百人……

这是大唐跨海而战的资本所在……

而阿倍比罗夫所在的帅舰是由百济赠送的遣唐使船改良而来。

遣唐使船一艘只能载一百二十人,经过改良之后,存放了不少兵器箭矢,载人数反而减少至一百人。

这种遣唐主舰,还只有一艘,余下的多是只能容纳二三十人左右的平底狭长船。

双方正要在海上对上,完全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历史上刘仁轨四战四捷,将倭国大军打的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其实算不得什么本事,他真正厉害的是扭转了百济内部的乱局,拨乱反正,抵定了百济的大局。

击破倭国水军,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在白江口这地方,大船的优势过于明显,只是因为打赢的是倭国,才值得书写一二。

但阿倍比罗夫却完全没有这个觉悟,反而看着身后密密麻麻的舟船,看着一个个如狼似虎的勇士,志得意满。

他们一行人速度极快,依旧走白江口这一路线。

他并没有去熊津港,而是沿着白江口而上,打算走水路奇袭熊津城。

熊津城南,高坡。

“大都督!”

斥候快马来到近处,高声道:“倭国兵马已经从白村江逆流而上,他们人数众多,足足有一千余艘小船,人数三四万之多,浩浩荡荡遍布整条江水。”

“终于来了!”

陈青兕微微眯眼,其实对付这群倭寇,最好的办法是如刘仁轨一样,直接选择在白村江与之决战。

唐军水师船大坚固,在海上欺负倭国的平底狭长船,那是一撞一个准。

只是他最后没有选择再来一次白村江之战。

这样太便宜这群倭寇了。

在白村江打这一仗,固然赢的容易,可对于倭国的损伤并不强。

打赢太简单了,但是茫茫大海,逃生的几率太大。

倭国眼瞧不敌,可以立刻逃跑。

狭长船固然无法撼动唐军的大舰,但小船有小船的优势,更加灵活快捷,便于掉头,便于逃跑。

真要落荒而逃,唐军的大舰怎么样也追不上倭国的小船的。

故而这一次陈青兕打算放弃水师的优势,将倭国放入百济境内,要他们有去无回。

当然最关键一点,刘仁轨当时心细百济境内的情况,他只想打退倭国,压根就没有深入考虑。

其实刘仁轨在白江口大胜倭国以后,倭国上下惊恐万分,慌得一批,皆怕唐军乘势进攻他们本土,上下草木皆兵。

不过刘仁轨并没有选择进攻倭国,而是忙于对内稳住百济的局势。

陈青兕却不想这样轻易的放过倭国……

先将他的四万远征军留在百济的这片土地上!

四万兵,对于现在的倭国,绝对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数字。

他们狼子野心,竟敢觊觎大唐的疆域。

作为孔圣人的传人,岂有不知“十世之仇,犹可报也”的道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