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74章 半渡而击

初唐:砥砺前行 第374章 半渡而击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74章 半渡而击

第374章 半渡而击

陈青兕眼中闪着兴奋的光彩,他并没有立刻做安排,反而问起了中臣大辉的情况。

“那个倭国人怎么样了?”

听到这话的赵持满是一脸叹服,说道:“还是大都督有手段,某只是略施手段,中臣大辉已经决定为朝廷效力,愿意将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大都督,正等着大都督接见呢。”

“那将他带来吧!正好问一问,现在倭国的情况。”

陈青兕说着,还让人去准备一些干果、蜜饯。

不多时,中臣大辉已经来到了近处。

看到陈青兕,这位倭国中臣家的庶子,当即跪倒在地,拜道:“见过大都督。”

陈青兕见中臣大辉走路有些不利索,脸上也有些青紫,想来受了不少的罪,和悦笑道:“委屈你了,吃点干果,垫垫肚子。现在是在军中,待取胜之后,回到熊津,本督亲自设宴,隆重款待足下。”

中臣大辉脸颊抽了抽,但看了一旁的赵持满,很老实的跪伏于地,说道:“大辉愿意归顺大都督,为大都督鞍前马后。”

中臣大辉本就惧死之人,不然也不会在关键时候抢着泄露机密。

只是让他公然背叛倭国,中臣大辉心里还是很抵触的。

这也是人之常情。

除了少个别牲口以外,大多数人对于背弃家族叛国都有一定抵制心理的。

尤其是倭国这种自尊心极强的民族……

不过人都会给自己找借口与理由。

就如之前抢着泄密,中臣大辉并不觉得自己有错,就算自己不说,道琛也会说。

何必白白便宜了对方?

现在也是一样……

昨夜赵持满对他用了刑,手段其实并不惨烈,只是牛刀小试而已,跟以往在长安,对付那些恶徒细作施展的手段不能相提并论。尽管如此,这些小手段,对于中臣大辉这种倭国的高门子弟而言,也是难以承受的。

感受着皮肉上的痛处,中臣大辉立刻想明白了。

不管自己是否归顺大唐,这帽子都得扣在自己身上,最终自己都会背上泄密的骂名……

自己会被严厉的父亲,毫不犹豫的除名,倭国上下说到中臣大辉,都会吐口唾沫,大骂叛徒日奸。

可自己没有背叛呀?

左右都是遗臭万年,与其再受折磨,不如好好配合。

不然既要被人戳脊梁骨,又要受身体心灵的摧残,多委屈?

何苦来哉?

不如?

中臣大辉说服了自己,接下来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陈青兕问着倭国的情况。

他先挑自己知道的问,看看中臣大辉有没有耍幺蛾子。

陈青兕在长安的时候是清流党的党魁,人脉遍布六部。礼部里也有他的人,相聚的时候,会聊起各国情况。

陈青兕少不了多问几句倭国的消息,对于倭国的情形有一定了解。

中臣大辉也不敢说谎,因为在他眼中,陈青兕在倭国是有眼线的,地位还不低,至少比他地位高,能够提前洞察倭国奇袭军的行踪。

如果不是需要他与扶余丰接触,他的父亲中臣镰足是不会将这种机密的事情告诉他的。

中臣大辉一五一十的回答。

陈青兕不住点头,确定面前这位中臣家的庶子是真的准备当倭奸以后,问起了倭国现在的部署情况。

中臣大辉将他知道的都说了。

陈青兕听着中臣大辉的描述,眼中透着丝丝寒意。

倭国野心对于海东的觊觎比他想象中的更要严重……

他们不只是派出了四万援兵,他们的皇帝竟离开了飞鸟京,亲自抵达筑紫坐镇指挥,皇太子中大兄、皇子大海人、中臣镰足等权贵以及众多随从一同出征,简直就是倭国版的御驾亲征。

用中臣大辉的话来形容,几乎等同于迁都。

可以想象,如果此次自己战败了,那在筑紫的倭国皇帝大有可能渡海北上。他们的目标绝对不只是小小的任那……

筑紫国也就是后世的福冈县,位于倭国的西海道。

现在倭国的皇帝与诸多臣子都居住在筑紫朝仓宫……

朝仓宫在壹岐以南的一个地方。

陈青兕特地让中臣大辉在地图上标出来。

中臣大辉指着靠近记忆中博多方向的位置,心中登时有数,他只是略微思考,便让中臣大辉下去了。

待中臣大辉走后,陈青兕

下达了第一个命令:“传令给刘刺史,让他立刻出兵,全力攻打对马岛,尽量让声势弄的浩大一些。”

对马岛是完美的军事踏板,不管是从海东半岛攻入倭国,还是从倭国攻入海东半岛,这里都是战略要地。

很快,他又下达了第二个命令,说道:“传令,让杜统领率水师南下,避开对马、壹岐,由平户方向登岸,向朝仓宫挺近。”

既然倭国现在的核心在筑紫朝仓宫,他就让刘仁轨直接拿下对马岛,剑指朝仓宫。

倭国肯定会为之惶恐,他们除了将周边兵马聚集到朝仓宫,派重兵死守壹岐岛别无他法。

如此一来,位于倭国最西北角的平户必然空缺,可以由此路直插倭国腹心地。

安排好这一切,陈青兕才针对此刻顺江水而上的倭国四万士卒,作了最后的布局。

……

倭国的船队逆着河流而上,倭国的后将军,越国守阿倍比罗夫站在主舰上,眺望着两岸的田地,眉头不自然的皱起,似乎察觉到了气氛有些不对劲。

阿倍比罗夫看着两岸颇为冷清的田地,眼中透着丝丝不安。

太安静了,河道的两岸,安静的有些异常。

百济的水资源宝贵,这白江是熊津江入海处形成的一条支流,得支流灌溉,左右田地肥沃,种植者不少的田地。

尽管现在春耕已过,左右江岸田地已经种下了秧苗,但还需农人细心打理的。

这时近午间,左右田地竟没有看到农人在打理田地。

实在奇怪的很。

“朴市秦君,你觉不觉得有些安静?两岸竟没有见到农人……”

朴市秦造田来津手搭着眼帘向远处望去,果真如此。

“许是我们声势浩大,他们远远的发现我们,躲避开了。”

朴市秦造田来津想了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

阿倍比罗夫微微颔首,似乎只有这个说法。

“加快点速度!速战速决!”

阿倍比罗夫压下心底的不安,下令加快行船的速度,直至汇入熊津江。

“快,立刻登岸!”

阿倍比罗夫激动兴奋,下达了登岸的命令。

他们所在的地方离熊津城只有五里地,在白江还能隐蔽踪迹,但进入熊津江以后,肯定是瞒不住的。

熊津江是百济的命脉所在,除了灌溉周边田地,还承担着水上运输的重担。

依照他们提前得到的消息,熊津城是没有多少守兵的,但熊津水寨却有一支唐军水师驻扎,任务是护卫辽东半岛的水道。

先以最快速度拿下熊津城,然后分兵乘舟船顺熊津江而下,直取熊津水寨,将唐军屯于水寨里的船舰据为己有。

这一切都是他们计划好的。

到了这一步,阿倍比罗夫就算察觉了点点不正常,却也由不得自己临时改变计划。

他当不起怯战退兵的结果……

阿倍比罗夫留了一个心眼,他并没有亲自登岸,而是让朴市秦造田来津负责登陆。

朴市秦造田来津也未多想,满心满眼的都是攻下熊津,然后入城劫掠一番,这新罗婢天下闻名,百济的女人也是不差的。

朴市秦造田来津呼喝着兵士登陆,动作娴熟。

朴市秦造田来津是四国豪族,领地位于濑户内海附近,水战经验丰富,指挥兵士登岸也是得心应手。

阿倍比罗夫见半数兵士已经登岸,心中暗笑自己多疑。

然而便在这时,就在他回头准备下船登岸的转瞬间,眼角余光不经意地扫过四周,仿佛有什么不对劲。

阿倍比罗夫望着上游望去,这一望之下顿时张目结舌:上游那宽阔的河道上竟浮现着大大小小不知名的东西,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他们这里猛扑过来!

“那是什么?”

阿倍比罗夫眯起眼睛,想要看仔细些再作判断。

但此刻已日上中天,水上折射的白光,刺着他眼睛生疼,一时竟看不清楚。

随着东西靠近,他这才发现竟是一片片的竹筏,竹筏顺流而下,很快就撞上了他们堵在河道上的舟船。

发出碰撞的声音……

不少倭国士兵,一时不察,摔进了熊津江。

倭国的船不大,这竹筏的撞击之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不过这并不足以让倭船受损,也不足以让倭兵伤及性命。

落水的倭兵在船上战友的救援下,爬上了倭船。水性好的,甚至直接爬上了竹筏。

竹筏上有好多瓦罐,因为撞击之力横七竖八的倒着,里面还流出了褐色的液体。

这一切在中军的阿倍比罗夫是看不见的,只是未知的恐惧,让他下达了命令:“速度将竹筏推离我船……”

他命令还未下达,十数支火箭跃空而来。

在竹筏群的末尾,竟藏着十数名兵士,他们射出火箭之后,立刻跳水遁走。

火箭射在竹筏之上,火焰冲霄而起。

就在烈火被点燃的瞬间。

马蹄踏地的声音跟着响起……

阿倍比罗夫往前眺望,无数顶铁盔的骑兵由东北方向奔袭而来。

先头部队是一色骑兵,黑色的铠甲反射着太阳光,好似一群从地狱来到人间的鬼神。

阿倍比罗夫浑身颤抖,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开口指挥。

他知道在兵法上,这一招叫做半渡而击。

能够让登岸的兵士,进不得,退不得。

他对此是有所防备的,但在半数兵士登陆之后,便觉得无所畏惧。

毕竟唐军大部队正在南下与百济复**作战,熊津城是没有多少守军的,就算他们大胆的来袭,也有能力抵挡。

可现在又是火攻,又是骑兵突击,这明显就是唐军的大部队。

阿倍比罗夫终究久经战阵,此时面临危机,故有一时惶恐,却也很快恢复冷静。

一边下令让朴市秦造田来津抵挡,一边让人救火。

无论如何不能舍弃岸上的两万兵士,不然就算顺利逃脱,又如何跟皇帝交代?

听到阿倍比罗夫的命令,朴市秦造田来津气得破口大骂:“龟孙子,你怎不来挡?”

他们一行跨海而来,只是在白江口以西的荒岛附近休息了一夜,今日天明就从白江逆流而上,直至熊津江,然后登岸。

兵士早已疲累,他们倒也不是完全不设防,只是压根没有想到这里会出现唐军的大股部队,更没有想到还是骑兵,来得如此突然。

当时他们都被大火吸引住了心神……

朴市秦造田来津并不知道江面上的情况,还以为哪个糊涂蛋,无意间引发了火灾,还想着救援。

唐军突然杀到,又是骑兵开路,如何抵挡?

朴市秦造田来津知抱怨无用,立刻安排了长矛手上前压阵,希望能够凭借长枪的优势扛住骑兵的突击。

但很显然,朴市秦造田来津并没有应对骑兵的经验,或是应对华夏骑兵,或游牧民族骑兵的经验。

谁家骑兵队正面冲阵的?

只见唐军骑兵一分为二,他们分作左右两部,掠过长矛手的枪阵,从侧翼切入其中。

唐军负责冲阵的大将正是贺庆豪与徐说。

这主帅用人也是有讲究的。

毫无疑问,诸将中最能打的是黑齿常之、然后是程务挺、赵持满,但陈青兕不能只用他们,就算明知道用他们能够增加胜算,能够减少伤亡,能够更快的结束战斗也不行。

任何事情都讲究雨露均沾,可以偏心,但不能专宠,会出大事的。

贺庆豪就是那个对上迟受信的倒霉蛋,他战意昂扬,结果对手溜了。而徐说负责压阵殿后,也是寸功未立。

诸将多多少少都有所获,两人自不是滋味。

现今陈青兕将安排他们两人作先锋破阵,自是卯足了劲,将满嘴的是酸味都宣泄出来。

这个时期的唐将,就没有不能打的。

或许比不上黑齿常之、程务挺,对付区区倭国兵,却也是绰绰有余。

两支骑兵队在他们主将的率领下,当者披靡,见人便杀,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凿穿了敌阵。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