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90章 游击疲敌

初唐:砥砺前行 第390章 游击疲敌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90章 游击疲敌

第390章 游击疲敌

陈青兕在大厅接见了金庾信,这位历史上一手促成新罗统一海东的大功臣,此刻似乎苍老了许多,眼神不如去年见时那般有神。

“大都督平内乱,破倭国,纵横海东,战无不胜,古之名将,也不过如大都督这般!”

金庾信一上来就给陈青兕带了高帽,但神态语气却并不觉得夸张,而是心悦诚服。

金庾信为新罗谋划了一辈子,用尽手段,只为完成三代先王未完成的夙愿。

一直以来,金庾信的布局都算顺利。

在他眼中,高高在上的大唐是一头猛虎,而海东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隋唐两朝一直纠结海东,纠结高句丽,并不是东北这地有多好,而是高句丽的存在,影响到了中原王朝的发展。

在这个航海、造船工业还未彻底觉醒的年代,向西方扩张是唯一的出路。

故而不管是隋还是唐,最终的战略都是向西方扩展,通过夺取西域,跟西方的另一股文化进行交流贸易,从而取得非凡的利润。

但将重心放到西边,东边无可避免的会出现疏漏,巅峰的高句丽也就成为了隋唐的附骨之疽。

金庾信正是看破了这点,他知道大唐并不在乎辽东以外的疆域。

海东半岛的存在,与大唐未来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新罗完全可以利用这点,将鸡肋夺过来。

只要操作得当,唐廷是不会为了“鸡肋”跟新罗死磕,放弃西边的利益的。

原本一切都按部就班,依照他的计划行事。

是面前这位青年的出现,他改变了唐廷的战略,改变了一切对新罗有利的环境。

让金庾信一度动了殊死一搏的念头……

但就在这念头越来越强烈的时候,金庾信骇然发现唐军已经对他们呈现半包围之势。

刹那间,这位海东为数不多的战略家先一步看到了反抗将会面临的可怕结果。

面对高句丽的劝说,金庾信一反常态放下了新罗三代执念,力荐新王金法敏将高句丽使者的脑袋献给李治,重新拥抱唐廷大腿。

让金庾信作出这种改变的自然是陈青兕……

金庾信自陈青兕出现在百济以后,留意着他的一举一动,尽管不想承认,却也明白,背后有大唐的陈青兕不是他们任何一人可以对付的,继续犟下去,只有国除一路。

痛定思痛,金庾信最终选择退而自保,放下新罗三代夙愿,五十年谋划。

对于促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金庾信自是服气。

陈青兕也听说了新罗派人提前进贡,还献高句丽使者头颅,以表忠心的事情。

陈青兕并不太相信新罗,毕竟以史为鉴。

新罗在历史上确实笑到了最后,利用唐军为吐蕃牵扯的弱点,统一海东半岛。

陈青兕也一直防着他们,避免让新罗狐假虎威,占得最后便宜。

如果不是新罗高句丽一样,核心城池依山而建,易守难攻,担心唐军在东北付出太多,给予吐蕃过多的时间,真有将他们一并覆灭的念头。

“上大等谬赞!在下何德何能,能与先贤相比。所倚仗的,不过是我大唐昌盛,如此而已。”

陈青兕先是自谦,随即话风转变,说道:“反倒是上大等,在此苦寒之地,为国谋划,殚精竭虑,数十年如一日,让人由衷叹服。”

尽管是商业互吹,尽管陈青兕怀疑眼前这老头是刺杀自己的最大嫌疑人,但对于这老人的能力,还是认可的。

新罗小国,能人为信。

金庾信摇头道:“都一半老骨头了,哪有资格当此赞誉。大都督,某此来是向大都督请罪的……”

他说着深深作揖。

陈青兕并没有上前搀扶,而是笑着问道:“上大等何罪之有?”

金庾信道:“上次相见,大都督说我新罗支援百济叛军。老朽自是不信,还跟大都督有了口角。回国之后,严查各处,发现确实有人受不住诱惑,偷偷将粮食高价卖给百济叛军。人,老夫也带来了,任由大都督处置。”

陈青兕想了没想道:“那就杀了吧!”

金庾信既然敢将人送来,那肯定问不出来什么的,也懒得耗费心神。

金庾信也没有异议,他这并不是敷衍陈青兕。新罗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一部分不服新罗改革的,他们暗中培养实力,为了累积实力,私卖盐粮等物资。

金庾信确实送来了一个卖物资给百济叛军的贵族。

“老夫实在惭愧!”

金庾信态度诚恳。

陈青兕这才道:“上大等不必如此,偌大的国家,谁能保证,没有一两个蛀虫?”

即便没有审问,陈青兕都知道,金庾信交给他的多半是蛀虫。

金庾信赶忙道谢:“大都督宽宏大量,老夫谢大都督体谅我等小国的难处。”

他说着,又拍着胸口道:“大都督,对于此事,我家大王也异常愧疚。为此他特地让老夫向大都督承诺,不会再有下次。我新罗是大唐的属国,决不相负。大都督若有兵事需要我新罗出力,新罗上下四万六千兵马都愿意听从号令。不过,我家大王有一个请求……”

陈青兕道:“说说看?”

金庾信道:“高句丽与我新罗有血海之仇,他们倚仗自身强势,多次入侵我国,辱我君王,杀我国民,此仇此恨,不共戴天。他日朝廷征伐高句丽时,我新罗请为先锋。不求一寸土地,只为血洗前耻。”

陈青兕眯着眼看着金庾信。

金庾信也很平静的回望。

陈青兕看出来了,新罗、金庾信这是真的投了。

这一瞬间,陈青兕对于面前这个老头竟然生出了些许敬意。这拥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值得佩服,但能够放下执念,在最关键的时候,有魄力放下,却也是一种勇气。

陈青兕笑道:“此事,在下做不得主,但贵国大王的心意,在下会向陛下禀明,一切由陛下决断。”

金庾信作揖道了一声多谢,他说着神色一松,笑道:“国事说罢,老夫还有一事想求大都督相助?”

陈青兕道:“上大等直说。”

金庾信道:“老夫最近胸闷气短,前些日子,甚至无故晕厥,我新罗所有大夫皆无计可施。听说大唐神医有白骨生肌、起死回生之能。却不知大都督是否有认识的名医,能够替老夫引荐。”

陈青兕微震,双目直视眼前白花花的老人,道:“上大等这是要去中原求医?”

金庾信颔首:“这年纪大了,有些贪生。让大都督笑话了……”

陈青兕当真想不到金庾信竟如此决绝,完全不给新罗留半点希望机会。

“好,我的文书曾跟药王孙思邈学过几年医术,可以介绍给上大等。”

“谢大都督!”

陈青兕看着金庾信一步步离去的背影,苍老无力……

他无法感受金庾信此刻的心情,但他没由来的,生出一股自豪感:他是华夏人,生在华夏。

不管是前世今生,他都生活在最伟大的国家时代,永远体会不到,金庾信的感受。

自祖龙将一统的概念定下以后,华夏尽管摆脱不了封建社会的周期,有低谷有没落,但最后都会涌现无数英雄,靠着先辈留下来的精神魂魄,一步步走向巅峰辉煌。

看着此刻没落如丧家之犬一样的金庾信,陈青兕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这个已经很伟大的时代,自己理所应当,让他更伟大一些。

陈青兕从案几上取来了地图,认真端详。

新罗的认输,让海东的局面有了新的变化。

他的战术也要跟着变……

打高句丽,那是没有必要打的。

现在不好打,也拿不下来。但他们可以袭扰……

不让高句丽春耕、秋收,不让高句丽正常发展,让高句丽加强自己边境力量的投入,让他们入不敷出。

以最小的代价,搅乱高句丽的经济。

陈青兕有了初步定计,然后将刘仁轨叫来一同商讨细节。

刘仁轨得知新罗如此,很是意外,忍不住道:“其中会不会有诈?”

陈青兕道:“我不是关羽,他们也不是吕蒙、陆逊。打高句丽,水师用处不大。我会让一支部队常驻对马岛,新罗真有胆子来白衣渡江,我们就可直捣建业。”

只要对马岛不失,唐军就能扼住新罗、倭国的命门。

刘仁轨深深地看了陈青兕一眼,暗暗佩服,自己这位小兄弟在布局上的能力,当真是天下一绝。

换作自己,决计想不到小小的对马岛,竟有如此效果。

两人当即定下策略,让黑齿常之、程务挺、赵持满等擅于用骑的大将,不定时的北上,袭扰高句丽境内。

陈青兕还大手一挥,还赠给他们一句用兵名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为了提升高句丽国防力量的消耗,陈青兕还让新罗在高句丽的边境陈兵,不要求他们出兵,只是在边境驻扎就好。

有军队在,高句丽就不敢不防。

新罗为了证明自己是真的投了,也会时不时的出兵袭扰,学着唐军一样,不求杀敌人数,只求恶心破坏。

在辽东的程名振,他们也收到了李治的旨意,并且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个字给了他们。

领悟这十六个字精华的不是别人,正是薛仁贵!

万夫莫敌的薛仁贵将游击战的特点发挥到极致,领着骑兵长期出没于高句丽的东北地界,虎步东北,无人可敌。

当然薛仁贵战绩虽然漂亮,可效果远比不上位于海东半岛的百济、新罗。

毕竟东北那边,都是山川险地,高句丽设置了重重障碍,完全作为军用,并无多少民生设施。

而百济、新罗往北不远就是大同江……

大同江两岸平原,那是高句丽赖以生存的土地。

陈青兕这一路兵马的袭扰,对于高句丽是致命的。

只是短短两个月,高句丽的权臣大莫离支渊盖苏文就支撑不住了,向中原派出了使者,请求李治高抬贵手,高句丽愿意向大唐臣服称臣。

李治的表了态,除非渊盖苏文亲自入长安请罪,不然称臣一事,绝无可能。

渊盖苏文自是不敢冒险……

袭扰继续。

陈青兕向来有自知之明,他因为穿越的关系,对于远见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加上在兵部的历练学习,相辅相成,以至于长于战略,短于临阵。这种小股部队的袭扰,考验的是将官的临敌应变能力,他过于深入的干涉,反而会限制诸将的发挥,他是完全处于完全放手状态,任由他们自决。

自己将心神放在对百济行政的治理上,他提高三韩故民待遇的行为,无可避免的伤及扶余贵族的利益,很多政策推行的都不是很顺利。

但陈青兕就没想过在百济长久的待下去,完全不怕得罪人,手段狠厉。

刘仁轨则在一旁当起和事佬,安抚着受伤的扶余贵族。

陈青兕收百济百姓之心,而刘仁轨安抚扶余贵族,两人一黑一白,一白一黑,相互配合。

尽管遇到不少问题,凭借两人过人的政治手段,都能从容化解,一切政令都在彼此的配合下,有效的推进。

相比百济的一切顺遂,远在中原的洛阳却是暗流涌动。

洛阳上官宅邸。

上官仪清俊的脸上闪现出一丝怒意,他将手中的茶盏重重的敲在案几上,嘴里忍不住怒骂:“牝鸡司晨,祸乱之始。”

毫无疑问,将上官仪惹怒的正是武皇后。

古往今来,后宫不得干政,这是铁律。

但李治这个皇帝向来不在乎什么铁律规矩,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只要自己的利益得以保全维持,什么手段都无所谓。

故而也有了武皇后批阅奏章这一事情。

皇后批阅奏章,此举最先刺激的就是宰相。

奏章之重,向来唯有皇帝、宰相有权批阅。

皇帝若因身体不适,一时半会儿处理不了政务,大可以让宰相顶上,身为百官之首,这是宰相的权力。

可现在武皇后,一女子,竟然批阅奏章,此事早已引得大多官员反感。

其中以上官仪最甚……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