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43章 卧榻之下

初唐:砥砺前行 第443章 卧榻之下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43章 卧榻之下

第443章 卧榻之下

泰山山脚行辕。

“陛下,陈尚书到了!”

李治眉宇间不自觉的露出几分喜悦,这种高兴不受自我意识的控制,是对某个人欣赏亲近到一定境界,自然流露的情绪。

此番封禅,陈青兕的小手段与太史局对于天象的研究,给他带来的巨大的获益。

且不说事情传开,大唐百姓是什么反应,仅从亲眼目睹神迹的诸国国王、酋长以及使者的态度即可看出一二。

作为最终得益者,李治此番是可谓收获巨大。

威望之高,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

面对这边景象,对于造成这一切的陈青兕,李治的态度自然更紧要一步。

“宣!”

陈青兕信步入帐,见帐内除了李治这个皇帝以外,还有许敬宗、窦德元两位宰相。

许敬宗晚年常青树不说,窦德元是新晋宰相,拜相还不满一年。

“见过陛下!”

陈青兕先向李治行礼问好,随即跟许敬宗、窦德元颔首示意。

许敬宗心中酸楚,却也明白现在的陈青兕已经不是自己能够轻易对付的了。自己现在这个年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笑而回礼。

至于窦德元,更是点头回礼。

尽管他是宰相,但比起政治资源,他还真比不过面前这位隐相。

今日是逐一会见诸国国王、酋长、使节,履行天可汗义务的日子。

天可汗可不是一个称呼。

后世有人将隋朝的圣人可汗与唐朝的天可汗相比,但事实上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圣人可汗只是一個象征性的称呼,杨坚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采取长孙晟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建议,利用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等人之间的矛盾,进行离间,使他们互相攻击,从而内部分裂。以至于东突厥启民可汗称臣内附,为了感谢,杨坚的仁德,称呼杨坚为圣人莫缘可汗。

这个圣人可汗只是东突厥里的一个部落认可的尊称,也只是尊称,没有真正的调度权力。

而天可汗是整个北地草原部落共尊的首领,对于他们,唐朝皇帝是有政治任免,军事调度等特权。

唐军对外征战,通常签发两道调兵命令,一路给地方府兵,一路给草原部落。

甚至于贞观二十年,薛延陀余孽在郁督军山作乱。

李世民只是派了李勣与兵部尚书崔敦礼前往安抚,两人加上护卫不过百人,但李绩一到郁督军山,周边部落齐聚麾下,荡平薛延陀残部。

在大唐府兵与草原各部联合作战是标配。

圣人可汗与天可汗之间的差距不可以道理来计。

本来每年都会有这一环节,元旦大朝之后,四方属国将自己的贡品呈献,以此来巩固与天朝上国的关系。

对于这些属国,大唐天子会在正殿亲自接见,听他们说一些述求。

比如他们遭受到不公的待遇,或者希望在商贸上获得一些便利,在某些方面想得到大唐的支持。

他们自认为是唐朝的臣民,只是不像庙堂朝臣那般能够随时随地的面圣探讨问题。

朝贡的时候,得帝王接见商讨事物也就成了一种习惯。

尤其是年初的时候,朝贡的队伍庞大,也就特地抽出时间专门处理草原各部的事情。

现在不过将地方环境换在泰山山脚而已。

这种会议通常都是皇帝与诸宰相一并参加,相互探讨应对。

而今陈青兕这个尚书却破例掺合进来,关键还无人有异议。

陈青兕在许敬宗的下首入座。

李治说道:“大食国的使者昨日向礼部申请,代表他们大食与我国细谈波斯的事情。”

陈青兕微微颔首,也明白了寻自己来此的目的。

“朕决定缓上一日,今日先统一接见西域诸国国王,了解西域的真实情况,有了准备,同大食国谈论波斯的时候,不至于失了先机。”

李治显然不愿意放弃现在波斯控制的乌浒水域,尽管他也知道朝廷对于乌浒水域的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大,更没能实际掌控。

可这却是华夏王朝首次将华夏力量引入此地……

这就跟凿空西域的张骞一样,张骞最开始也没有将西域拿下,只是与之建立了往来关系。但就是因为有了这关系往来,才有了今日西域尽归华夏的事实。

波斯有求于大唐,接受大唐的册封,这就是一个契机,将大唐的影响力西扩,从而获得真正实控的契机。

陈青兕也有着同样的想法。

为了波斯,让西域陷入战火动荡,这并不符合唐王朝的利益。

可从长远角度分析,保住了波斯,等于给唐王朝保留了将触手深入中亚的机会。

波斯能保,还是值得一保的,只是这其中得有一个度……

“恭喜天朝皇帝陛下!”

最先觐见的是勃律国国王没蓬勃。

这一入内,没蓬勃就跪地拜服,虔诚叩首。

西域最大的变化就是勃律国,勃律位于克什米尔东部拉达克地区印度河流域上游地区,扼印度次大陆、中亚细亚和青藏高原西部和西北部地区之间的交通要道。

这里是吐蕃进入西域的必经之地,称一句西域门户毫不为过。

自与吐蕃交恶之后,在西域的裴行俭立刻洞察了勃律国地理位置的关键,上书朝廷加深与勃律国的往来,以断绝吐蕃通过勃律入西域之念。

勃律国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在西域一下子就成了有头有脸的存在。

事实就是这样,现在的大唐,只要他多看你一眼,略微的关照,就能让一个国家收益百倍。

勃律国成为大唐的对吐蕃的看门人,风头无两。

此番为表感谢,勃律国国王亲自来中原面圣。

勃律国并没有什么可求的,言语间对于大唐充满了敬仰,再三表示自己的忠心。

想来也是……

勃律国在此之前,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国,地处要地,即应对了一句古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吐蕃早有夺取勃律国的心思,只是慑于唐王朝的压力,并没有直接出手,而是派人进行渗透,打算夺取青海湖以后,再打通前往西域的要道。

现在青海湖都未能拿下,对于勃律的夺取,自是胎死腹中。

一个被惦记又不重要,远离丝绸之路的地方,注定穷困危险。

然在大唐的关照下,勃律国得到了一定的资源倾斜。

国情天翻地覆,没蓬勃自是感激涕零。

李治问了一些西域的情况,勉励了几句,便屏退了对方。

“贺喜天朝皇帝陛下!”

这次觐见的是龟兹国王子。

大唐在西域设四镇兵马掌控西域,其中安西都护府就建在龟兹,是大唐在西域最关键的盟友。

本来第一个召见的必然是龟兹王,只是龟兹王年迈多病,无力长途跋涉,来的是龟兹太子那利。

龟兹太子的地位自是比不过勃律国国王,故而屈居第二。

那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是对朝廷一通赞美,表达了自己的父亲对自己未能亲临的遗憾。

李治照例勉励了几句,然后问西域的情况。

那利也一五一十的作答。

女国、石国、于阗、焉耆、疏勒,西域核心的几个小国先后觐见。

他们都没有多余的述求,对于朝廷是感恩戴德。

陈青兕对此并不意外,因为现在西域真正掌权的叫裴行俭。

这位苏定方的徒弟,或许在军事上比不过他的恩师,可在政治方面的天赋就胜过许多了。

裴行俭将儒家的仁义思想在西域宣扬,并以仁义之法管理西域,对于上下一视同仁,赢得了极大的好评。

因为陈青兕的存在,唐王朝的威望威势更甚……

而将这种威望威势化为实际利益的人却是裴行俭。

李治多次听苏定方赞美裴行俭,也听陈青兕提起过裴行俭,知他是个人才,却不想竟有如此能耐。

在石国国王退下去后,李治感慨道:“西域诸国上下一心,朕心甚慰。”

陈青兕道:“大食国此来必经西域,西域情况如何,想来亲眼所见。西域如此,我们手中的筹码多了几分。”

李治颔首认可,说道:“窦爱卿,回头你替朕拟一道旨意,嘉奖裴行俭。”

西域的安定,让陈青兕心里的底气多了几分。

接下来觐见的是西域核心外围的小国,这些小国因地理实力问题,常以墙头草的形式活跃在西域。

对于他们,李治并没有过于苛刻,小国有小国的生存方式。

尤其是位于强大势力旁边的小国,指望他们不当墙头草并不现实。

他们的述求,也反映着西域最不稳定的情况。

毫无疑问,现在大食国就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一群极其排斥他国文化的宗教国家,是最可怕的。

尤其是在接见了吐火罗的国王以后,陈青兕对于大食国国内的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吐火罗的国王多来提跪伏在李治的面前,真心实意的说道:“陛下,大食国的人凶横无比,野蛮至极。他们对于不信大食法的人手段极其残酷,他们将真神安拉视为唯一的存在,不允许世上有别的神。只要有这想法,在他们眼中就是异教徒,是可以屠戮的存在。”

“他们是绝对无法接受朝廷如此开明包容的思想,一旦让他们覆灭了波斯,必定危及西域……”

多来提说的极其诚恳,此番他亲自来大唐就是想做最后的努力,希望能够说动李治对付大食。

因为他们已经决定要联合拜占庭帝国抢先趁着大食国内乱未定的时候,反攻大食。

这属于先斩后奏……

但多来提有他自己的考虑,他先是吐火罗的国王,然后才是大唐的属国。

他自然以吐火罗的利益为上,而不是大唐的利益。

吐火罗位于嵚岭西南,乌浒河上游,自古为联络天竺、西域、西亚、中亚诸地区的交通、贸易中心,也是政治、文化重镇。

《大唐西域记》卷一所载,此国东西达三千余里,南北距千余里,东阨嵚岭(帕米尔高原),西接波斯,南有大雪山(即兴都库什山),北据铁门(撒马尔罕南方)。

妥妥的四战之地……

吐火罗此前一直在波斯、中原之间左右逢源,加上自身实力不弱,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即便是身处四战之地,也能享受太平。

随着波斯被大食国打的落花流水,好日子就到头了。

吐火罗最开始并不想管波斯的死活,大食国太强,死道友不死贫道,哪有为他国冒险的道理。

可随着大食国的真实情况传到吐火罗,多来提惶恐了。

那就是一群宗教疯子,他们不讲什么道义正义公理,只要不信大食法就是敌人。

吐火罗上下信奉佛教,真要坐视大食国灭了波斯,跟这样一群疯子为邻,吐火罗的下场可想而知。

多来提为了吐火罗的未来,给与了波斯莫大的支持,甚至多次为了波斯向中原求助。

之前大食国内乱,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与塔利卜·本·阿里发生了隋芬之战。

波斯、吐火罗便趁机夺回了被大食国占领的一部分波斯土地……

现在穆阿维叶已经平定了内乱,如果让他缓过这口气,波斯、吐火罗必然在劫难逃。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

如果能够拉大唐下水,那就更好了。

多来提不住叩首,说的天花乱坠。

但李治却不为所动,并没有应允,反而以波斯、吐火罗擅自出兵为由,拒绝出兵。

当然他并没有将话说绝,只是说道:“朕亦不愿见你们生灵涂炭,当出手时,自会出手。”

多来提无奈,只能拜谢而退。

陈青兕看着吐火罗的国王徐徐而退的身影,脑中想着吐火罗透露关于大食国的情况,亦意识到自己先前忽略的问题。

李治并没有咨询许敬宗跟窦德元,而是望向陈青兕,道:“陈爱卿觉得如何?”

陈青兕整理了一会儿思绪,方才作揖道:“陛下,臣之前忽视了一个问题。臣曾说大食国发展的方向很广,没有必要得罪我大唐。现在臣收回这话,大食国确实可以四面开花,有诸多扩展的方向。但能够威胁他们的,唯有我大唐。将能够威胁自己的力量除去,才是正常思路,而非避开威胁,去欺负无法威胁自己的存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