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
广州学院1983年初创建,位于广州市的北部,背靠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的白云山,左邻“一山环秀水,半岭隐涛声”的麓湖,右舍是良好地保持着原有山林植被的飞鹅岭生活区。人们一年四季在校园内都能看到白云山余峰郁郁葱葱的小山林,在大多数建筑物上也能眺望到平静而幽绿的麓湖。广院正门有一个拐弯的小斜坡,斜坡下面虽然已修成了马路,却是广州鼎鼎有名的东濠涌的一段“地下”水道,它的上游起于白云山南麓,离开广院一公里后转为明渠,沿越秀北路南流,再经过一段路途奔流之后在大沙头汇入珠江。
广院的校园面积只有约3.3万平方米,与广州著名的华师附中、广东实验学校、执信中学、广雅中学等相比都要小。到了1985年,广院麻雀虽小已五脏俱全,建成了五座大楼: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饭堂、教工宿舍。
广院的第一批学生是1983年高考后自主考试招收的,共三个专业各一个班:电子技术、工业民用建筑和科技英语。
83年,全国的大学生都是公费的,不用自己交学费,毕业后学校负责分配工作。广院是全国第一批与国际接轨、收取学费的大学。广院83~84学年收取的学费为60元每学生,彼时一般人的月薪50元左右,一台8088电脑的售价却愈2万元。虽然广院的收费是象征性的,与国外大学收费的性质有很大不同,人们依然称广院的学生为“自费生”。学生毕业后,广院实行“学校推荐,学生选择,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毕业生分配制度,也与国内其他高等院校大不相同,人们称之“不包分配”。这两点,广院等院校开创了全国的先河,在广州乃至全国都引起了热议。广院还有一个特色是,刚创办时没有学生宿舍,学生走读。
当时,不少人都听说过香江和国外的大学是要交学费的,而且还是昂贵的学费,但听到读广院要交大学学费时,一部分人的观念还难以转变,觉得不可思议,难以接受,也有个别家庭在经济上是无能为力的。
陈悦是广州学院第一级、即83级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父母都是教师,算得上出身于书香门第。他清瘦腼腆,目光清澈,头发长长的乌黑干净,鼻梁挺直,嘴唇不厚略显性感。
80年代初,学校里还没有出现“上级领导担心学生讲究穿戴,影响学习”的、宽宽大大的校服,教室里是各自花绿白蓝的私服,学生只有上体育课时才穿上相对整齐划一的运动服。陈悦的衣服虽然都是便宜的地摊货,有点美术细胞的他喜欢当时港台学生校服风格的服装,这与他的长头发配合后产生了小小的正面效果,给人一点与众不同的感觉,应了“人靠衣装,髻望花傍”的古语,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陈悦有点“衣品”。
在经济困难年代出生及成长的陈悦,身高半低不高,只有1米67,没有长足他该长的身高。由于他的肩膀比较宽,加上鞋的厚度看起来有1米7的样子。他的身高在班中以及全校的三个班中虽然不高但也不算矮,算是中等。那个年代,人们喜欢将身高不足1米7称为“特等残废”,陈悦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也不太在意这些。在粤语中“67”的谐音很难听,有人问到陈悦身高时,他总是开玩笑地说我1米65,和拿破仑先生的身高一样。
陈悦的长头发,让他初中、高中的班主任在学校整顿学生仪容时总是有事可做。陈悦读初二时从湛江到了广州,与钟其成了同班同学,也成了好朋友。钟其从认识陈悦之后的第一次学校整顿学生仪容开始,为他理了长达四年多的头发。读广院后,第一次在班上听到班主任黎老师宣布学校要整顿学生仪容的要求时,陈悦惊讶地问黎老师:为什么大学还要管学生的头发?黎老师微笑着邀请陈悦到他家并为陈悦理了发,此后又为陈悦剪过几次头发。陈悦有一次和同学聊天时,讲到很感恩黎老师为自己理发的事情时,好同学程健说你怎么不找我?我的手艺也是一流的。从此陈悦不再劳烦黎老师,他的头发又有程健帮他剪了。
陈悦大学毕业不久,程健去了澳洲,他这才需要到外面理发。陈悦第一次上街理发时,才发现所有的理发店都改名叫做什么美容美发了。他问好价钱坐下来后,一位小青年问他要剪什么发型?陈悦想了一下说,剪“青年毛**装”。小青年懵了,陈悦手脚并用比画了一番后,小青年笑了不就是和你现在的发型差不多吗?
衣着显审美,发型表个性。陈悦的衣着和长头发容易引起女孩子的注意,当然并非说她们对陈悦会一见钟情,而是容易记住他的“怪模样”。
陈悦有着一颗翩翩少年郎的心干净纯洁,他的质朴、他的率真、他的诚挚,会让和他相处的人慢慢地喜欢他。
走读,从小就依赖母亲的陈悦不觉得是问题,反而乐意自己可以天天回家,天天可以见到母亲和姐姐。他也没想过,如果自己读大学住校的话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不包分配,陈悦也没多想。陈悦从小就从父母那里知道自己有一个堂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董存瑞先生炸碉堡的隆化,嫁了个当地人,他印象中从未见过这位堂姐。拿到广院的录取通知书后,陈悦才为学校的不包分配感到了以后的前途迷茫。陈妈妈告诉陈悦:“包分配不一定好,你的堂姐就是例子。不包分配也不一定差,香江的大学是不包分配的。总之,车到山前必有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你不用担心以后工作的事,学好知识就行了。”陈妈妈朴素大方,温顺贤淑。她的性格平和绵软,与世无争,身上有一种白居易先生所说的“大隐住朝市”的祥和、娴静。她敬终慎始,对任何人都能忍让,与任何人都可成为朋友,是学校里公认的老好人。陈妈妈在小学教语文,她热爱古文,尤其酷爱古诗词。她还会弹钢琴、拉手风琴和弹吉他,学校有需要时她还兼上音乐课。
自费,是陈悦读广院的心里负担。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知道母亲含辛茹苦地维持这个家不容易。广院招生时,懂事的陈悦因为自费的问题不肯报名,奉“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为圭臬的陈妈妈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先生讲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孔圣人说‘君子忧道不忧贫’,读书方能自立,读书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贫穷不应成为压倒我们的磐石,而是应该成为磨炼我们意志的砥石。何况你的姐姐今年就要工作了,家里的经济问题会有改善,这点你不用担心。”这样陈悦才同意报考的。
陈悦第一学期的学费是30元,只是陈妈妈半个月的工资,他还不懂这样想,只是觉得这是家里一笔不少的开支了。在中学已经蹉跎了几年岁月的陈悦不算要强但也不甘落后,进入广院之后,要自费读大学的负疚感使他开始用功读书,在学习上比绝大部分同学多了一份韧性和拼劲,但仍不时有所疏懒。开学不久陈悦只是口头上说说要是有个计算器就好了,第二天陈妈妈就将一个30元的计算器放在了他面前。陈悦几乎流出了眼泪,谢过母亲后,他暗暗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报答母亲。家里短时间内为自己花费两笔不少的开支令陈悦彻底觉悟,于是他每日焚膏继晷,励志苦学。
勤奋学习这种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陈悦也享受其中。
——
时间来到了1986年4月,春阳杲杲,春苗拔节,烂漫着勃勃的生机;陌上花开,点缀着盎盎的绿意。83电子的学生即将开始毕业设计。
83电子的毕业设计由叶念慈副教授主管。叶念慈45岁,仪容端庄,服饰得体,她的头发已有部分花白,看上去像已过50。她南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一研究所工作,85年调回广院任教。叶念慈执教的资历虽然不深,但她馨雅智慧,善于将她多年的实践融汇于教学之中,让学生知道每个知识点在实际中是如何应用的,很受学生的喜欢。叶念慈拥有知识分子特有的从容与淡定,总是衔着风润儒雅的微笑,语气轻柔,语速不疾不徐,人如其名给学生和善慈祥的好感,被83电子的学生公认为学校里最有学者风度的教师。
24岁的赵容到广院还不够半年,被系里安排为叶念慈的助教。86年春季学期开学,赵容又被系里安排做83电子的班主任,毕业设计管理的琐碎工作自然由她来具体操作。赵容身高1米64,身材苗条,样貌清秀,眉目间隐然有一股书卷的清气,戴着一副与她脸型很相衬的眼镜。她说话小声斯文,身上散发着一种脱俗的气质和自信女性的典雅。
赵容上学期刚到广院为叶念慈的《微机控制》助课时,83电子的男生就惊呼,我们快毕业了,我们班也终于有了一位美女老师。一直以来,83电子的男生看着科技英语班有几个年轻貌美的教师任教,总是羡慕不已,垂涎欲滴。虽然赵容并没有英语那几个年轻教师艳丽,但83电子的男生已然觉得很不错了。
叶念慈和赵容都是广东人,都会粤语,课外与学生闲谈时多数会用广州话,这也让83电子的学生更加愿意与她们沟通交流,特别是普通话讲得不太好的学生。
第8周的一天,赵容来到班上公布毕业设计题目,说明了各个课题的指导老师和要求的人数,要求大家第二天将自己报的题目交给班长。她又说明会尽可能地按照大家的意愿来安排,但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平衡的。
其中一个题目是《直流力矩电机的低速平稳控制》,用单板机控制,是韩博士带的。韩博士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因个人原因读了一年后退学来到广院工作,他虽然只是一位准博士,当时已是学校里学历最高的教师。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博士还寥寥无几,人们对博士的崇敬尤如现代人对院士一样。虽然韩博士没有教过陈悦他们班,因为他的学历和题目的挑战性,陈悦决定报韩博士的课题。陈悦受父母的影响,知道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才识和风格,能得到多一位教师的指导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这也是他想跟韩博士做毕业设计的原因之一。
全班只有陈悦一个人报了韩博士的课题。班长告诉了陈悦这个情况,也问他是否重新考虑报别的题目时,他便去说服几个最要好的同学一起来报这个课题,这几位同学都有畏难情绪,认为这个课题不好完成,不答应他。他们反过来说服陈悦报他们各自选定的题目,令他哭笑不得,只好作罢。陈悦遂决定不改其志,哪怕只有自己一人也坚定地报韩博士的课题。
第9周的周五,赵容到班上公布毕业设计分组的名单。
赵容很有策略,为了避免学生不认真听,她先讲了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接着她解释韩博士的课题因为只有陈悦一个人报,故系里要求韩博士修改了课题,调整了难度,系里平衡了几位同学去该组。电源设计的课题没有同学报,也由系里统筹安排。最后,赵容才宣布题目和人员名单。
一听到自己的安排后,陈悦眼张失落,韩博士的新课题安排了五位同学并没有自己,而他被安排到了叶念慈、赵容两人指导的课题《线切割机床的仿真》中,这个课题有四位学生,两男两女:陈悦、江少游、刘思诗和尹澜,陈悦是组长。“四人、男女对半”可以说是毕业设计小组的最佳组合,但此时并不能引起陈悦的星点兴趣。
一下课,陈悦快步走出课室,在门口追上了赵容。
“赵老师,我……”陈悦期期艾艾,“我报的课题不是《线切割机床的仿真》……”
赵容嫣然一笑:“我知道。”
“那为什么……”陈悦讷讷地问道。
“你也知道你们班的毕业设计是由叶老师负责的。”赵容耐心地解释道,“她欣赏你、喜欢你,所以就将你安排到我们组了。”
一贯乖巧听话、不善于争辩的陈悦虽有不舍,只好点了点头:“我明白了,那好吧,谢谢赵老师!”
在班中,江少游和陈悦的关系最好,私交甚笃。听到与陈悦分在同一组,他怡然自得,才不管自己毕业设计做的是什么题目。这时,江少游也走出了教室,来到了赵容和陈悦旁边。
江少游比陈悦高一点,戴着副名贵的眼镜,外表文质彬彬,很有典型书生的韵味,一看就像个读书种子。由于家境优渥,他充满优越感,身上有一种漫不经心的不羁,说话浮夸轻狂,这点与他的样貌格格不入。刚入学时陈悦不太喜欢自大的他,逐渐接触后发现他人是很善良的,仅口无遮拦而已。父母忙生意,近乎放任自流的他学习不勤奋,经常抄陈悦的作业,满足于考试及格就了事。与江少游站在一起,一头长发的陈悦像个画画的,谁第一眼见到他们俩,都一定会觉得江少游是读书认真和读得好的那位。
“谢谢赵老师的安排和关照!”江少游笑起来如春风和煦。
赵容乐呵一笑:“江少游,不用你卖口乖,我只需要你勤奋加努力。你有信心按时完成任务吗?”
“嗨,希特勒。保证完成任务!”江少游挺起胸脯,斜举起右手、五指并拢向前。江少游的气吞山河、豪情万丈,陈悦知道他既是开玩笑,又是对自己的信赖。江少游做的“纳粹礼”,陈悦已经看过很多次了,每次他都觉得不舒服。陈悦并非思想觉悟高到对纳粹礼有什么想法,在电影上看到德军做这个手势时,他会觉得很有意思。陈悦总觉得江少游做的纳粹礼有点不伦不类,他又并非在意江少游的手势做得是否标准。后来重视服饰的他想明白了,原来问题出在是否穿德军军装上面,只有德军行纳粹礼才有味道。陈悦每次都很想提醒江少游放弃这个他觉得“很愚蠢”的动作,但又不忍心弗了这位好同学的兴致。
“赵老师,我们会努力的。”陈悦附和道。
江少游继而又嬉皮笑脸:“赵老师,我这么强您还用担心?”
“那就好!”赵容哑然失笑,“好了,两位,再见。”
陈悦和江少游不约而同:“赵老师,再见!”
赵容走时看了陈悦一眼,浅浅一笑。
——
第11周,毕业设计开始。叶念慈通过老同学的关系,和赵容一起带陈悦四位学生到广州盛风空调厂参观线切割机床。盛风厂是一家生产大厦中央空调的厂家。
六人来到盛风厂时,吴总工已在厂门口等候了。他中等身材,瘦削,四方脸庞轮廓分明,一头短发,两鬓已夹杂着银丝,亮堂堂的眼睛周围已显皱纹,给人一种朴实和气的感觉。
吴总工穿着深蓝色的工装,上衣的口袋上印有“盛风空调”四个字,他手上拿着一顶同颜色的帽子,陈悦隐约可见上面也有“盛风空调”字样,他出于对客人的“脱帽致敬”才将它拿在手上的。吴总工的着装虽然与工人一样,但他的工装干净没油污,还有他的知识分子气质,能让人一眼就区分出他与工人的不同。
叶念慈微笑着给大家介绍:“这位是吴老师,我的大学同学,现在是盛风的总工程师。”赵容和四位学生异口同声:“吴老师好!”
叶念慈又给吴总工介绍站在她身边的四位学生,最后介绍站得离她最远的赵容:“赵老师,我的好搭档,北大的才女。”
吴总工很热情:“欢迎老同学!欢迎赵老师!欢迎同学们!”
“北大才女”,让陈悦的脑海中浮现出了4个多月前的一个情景。叶念慈教的《微机控制》课还有几周就结束了,那天叶念慈的课前,从外进入教室的同学发现,后面端坐着一位戴眼镜的年轻女教师,看到的同学都有点好奇。
上课了,叶念慈站在讲台后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好!我们首先欢迎一位新老师,赵容老师!”
叶念慈用手指了指课室后面的赵容,此时赵容也站了起来,全班同学一起扭头看着赵容。陈悦被赵容一身素雅得体的衣裙吸引住了,这是他是最喜欢女孩穿着的类型,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叶念慈带头,全班同学跟着她一起鼓起掌来,赵容站着微微一笑,稍稍地给大家鞠了一个躬。
叶念慈微笑着继续介绍:“赵容老师是北京大学毕业的……”
“哇——”全班同学同时发出了惊叫,把叶念慈的话打断,全班嘤嘤嗡嗡的窃窃私语声接着响起。
叶念慈微笑地看着大家,班长适时地叫了一声:“大家请安静!”课室又骤然回归静寂。
叶念慈说:“赵老师是北大的才女,刚从广州声学研究所调来我们学校工作。从今天开始,我们的《微机控制》课就由赵老师和我跟大家一起学习。”
叶念慈往左手边移动了几步,将右手枕在讲台的边上继续说:“还有,19、20周的《微机控制课程设计》也由赵老师和我一起带大家。我们的课程设计有2个学分,希望大家重视。”
……
吴总工领着大家向一栋三层的建筑物走去。叶念慈边走边交待四位学生:“大家等会了解完线切割机床总的情况后,重点是看单板机的输出控制、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等。大家看完硬件后,我们再请吴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线切割的算法。”
大家纷纷点头说好。
快到建筑物前,透过一楼完全敞开的大门,大家都已看到这栋建筑物的一层是一个生产车间。门口虽然没有悬挂名字招牌,显然是一个机械加工车间。吴总工领着大家走进车间,车间很大、将近1000平方米,一前一后两个大门,前门左侧的墙上一左一右各有一幅标语:“控制每一道工序,做好每一件产品”、“做无差错能手,向零缺陷迈进”。前门右边的墙上悬挂着一个红木相框、镶嵌着玻璃的条幅:“钢铁奏鸣曲”。车间高7米,上方有一架起重5吨的行吊,车间内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砂轮机等一应俱全,大部分机械设备前有工人在作业。车间里的噪音比较大,一进入车间,赵容和四位学生都很不习惯。陈悦在电影和电视上看过机械生产车间,但没想到是如此嘈杂的。对于车间高分贝的噪音,两位女生更是做出了夸张的咋舌表情。
吴总工把大家带到一台正在加工工件的、与普通车床完全不一样的机器前,大声地介绍道:“这台就是线切割机床,是1960年苏联的一对夫妇发明的。我们这台线切割是通过z80微机控制自动切割的,工人只需将数据设置好就可以离开了,并不需要守在旁边。”众人似乎都忽视了车间的噪音,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钼丝产生的脉冲火花之上。一会,吴总工又补充道:“你们也看到了,它加工的速度很慢,但是精度很高,可达正负0.02毫米。”线切割机床是一种电加工机床,靠钼丝通过电腐蚀来切割金属,可以进行普通机械加工难以完成的使用脆硬材料、形状复杂的工件加工,但只能加工二维零件。
吴总工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了线切割机床的结构组成及一些重要的技术指标,也回答了大家的疑问。接着,吴总工又把大家带到另一台没有运作的线切割机床前,他打开其底箱的门,指着各个电路板给大家逐一介绍。
见到有六个长度约20厘米、直径约6厘米的器件时,陈悦好奇地问道:“吴老师,请问这六个是什么元件?”
“是绕线电阻,用来限流的。”吴总工说。
吴总工将控制箱的门关上,并提醒:“大家小心,我要打开电源了。”看到大家都注意了,他打开了这台线切割机床的电源。
吴总工说:“我们刚才看到的那台正在工作的线切割机床,因为电腐蚀的速度比较慢,我们要观看它完整切割一个工件的话,要等很长时间。我现在简单编个程,利用机床的仿真板来演示一下线切割的整个工作过程给大家看看。”他走到控制面板前,开始熟练地键入一些字母和数字,每按一下小键盘上的按键,面板上的数码管都跟随着相应变化。
“好了,我现在要测试了,大家请看画板。”吴总工指着线切割机床附带的画板,见到大家的目光都已聚集到画板上时,他按了一下小键盘上的“测试”键。画板上的铅笔在两个步进电机的带动下自动地、一点一点地在画板的纸上很快就画出个圆圈。
四个学生不禁惊叹太神奇了,叶念慈和吴总工脸上都露出了微笑,而同样站在机器旁边的赵容则平静如水,似乎对眼前的一切并无太大的兴趣。不过,大家都没有留意赵容的表情。
吴总工解释道:“这就是线切割机床一步一步切割过程的模拟。我刚才在小键盘上输入的是一个圆形的数据,这个数据是用来告诉线切割机床,我们要切割一个圆形的工件,编这个圆形数据我们叫做‘编程’。实际应用时,我们要切割的工件不单只是圆形,还有可能是更复杂的图形,大家刚才看到的那台机床切割的就不是圆形。要切割复杂图形工件的话,我们就要将图形分解为直线和圆形,一段一段地分解,然后人工编程。人工编程是难免出错的,如果编程的数据有错或者我们输入数据时出错的话,我们用它来直接切割,这样既浪费了材料,又浪费时间。”他用手指在画板的上空画了一个圆,继续说:“这个画板、这个模拟部分就是用来检查我们人工编程的数据是否正确的。”
四位学生都点头表示明白。“大家还有没有问题?”吴总工面带微笑地询问。“没有了。”四位学生同时应道。
吴总工把这台线切割机床的电源关闭后,征求叶念慈的意见:“我们到会议室去,我给同学们讲讲插补原理?”
叶念慈说:“老吴,别麻烦了,他们毕业设计的时间才10周,我们还要赶回去,真是不好意思。我们就到门口,你简单给他们介绍一下就可以了。”
“好!”
大家移步到了车间门口,顿时都觉得耳朵好受多了。陈悦觉得车间里的工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真是不容易,对他们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的敬意是自然流露的,一次亲身的体会,胜过中、小学时老师的千言万语。吴总工见大家已经围着他站定后,又给大家介绍道:“线切割钼丝的移动是由X、Y轴两个步进电机控制的,每一步是走X还是Y、或者XY同时走呢?这就要用到插补算法了。现在线切割机床的插补算法有逐点插补法和八点插补法两种。八点插补法的编程比较复杂。我先插一句,我现在讲的编程是指你们设计时写的程序。刚才画圆时我在机器上输入的数据也叫‘编程’,大家不要混淆了这两个叫法。”他有意停顿下来,看大家的反应。
大家以不同的形式表示明白。
吴总工继续深入浅出地讲解:“逐点插补法呢,我们要写程序的话就简单些,比较适合你们10周的毕业设计使用……”
这时赵容拉了一下陈悦的手臂,笑着跟他耳语:“逐点插补法我也会,回去我教你。”
“谢谢赵老师!”陈悦也小声说道。愣头愣脑的他想,为什么赵老师不跟大家一起说呢?瞬间,陈悦分了神,吴总工的话都擦着他的耳边过去了,再没听进去。
陈悦小时候,父母亲给他讲过子贡、杨时先生的故事,教育他要尊师重道。陈悦读书以来,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老师,在他心中都是长辈,都像对待长辈那样尊敬,从未僭越。黎老师给他理发,第一次拉近了陈悦心中的师生距离,但在他心中的长幼有序没有变。陈悦认识赵容以来,虽然赵容大他才三岁半,没有年龄上的代沟,在他心中依然根深蒂固般地敬奉赵容为“长辈”,像尊敬其他老师一样尊敬赵容。此刻,他忽然觉得赵容很有趣,并不像自己心目中的“长辈”了,才意识到他与赵容是同辈,霎时在心中拉近了与她的距离。
分别时,吴总工亲切地说:“四位大学生,你们是国家的栋梁,我们厂现在正需要人才,欢迎你们毕业后来我们厂工作!我们厂的效益还可以,我保证待遇从优。”
“谢谢吴老师!”四人众口一词。吴总工的话,令陈悦意识到自己快要工作了,内心激起了波澜,眉宇间露出了一丝喜悦。他希冀能快点出来工作,早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盛风厂距离广院3公里,没有顺路的公交车,大家步行来又准备原路走回去。
一出厂门,江少游就拉住陈悦的胳膊,贴着陈悦的耳朵吐气如丝般轻声问道:“刚才赵容小声和你嘀咕些什么?”
陈悦此时脑子里又满是线切割机床、毕业设计了,他小声笑道:“她说你长得很帅,一表人才。”
江少游听得心里甜滋滋的,但并不上当:“说实话,快点!”
陈悦说:“她说教我们逐点插补法。”
“没劲!”江少游将双手插进了衣兜里,这不是他期待的答案,有点失望。
走着走着,叶念慈放缓了脚步问大家:“刚才吴老师讲了,欢迎你们到盛风工作。你们毕业以后愿意到工厂工作吗?”
两位女生拼命摇头,笑着说:不想不想。
江少游自豪地说:“我家里已经帮我找好了电信的工作,我要去挣大钱。”叶念慈和赵容相视一笑。
叶念慈看着陈悦:“你呢?”
叶念慈的话,再次让陈悦意识到自己快要离开学校走进社会了,他若有所思地说:“叶老师,如果找不到更好工作的话,我愿意!”
江少游瞪大双眼望着陈悦:“什么?!不是吧,到工厂你也愿意?你难道这么快就忘记刚才那个车间是多么令人心烦了吗?”陈悦的话同时也出乎刘思诗和尹澜的意料,她们都好奇地看着陈悦。
陈悦淡然一笑:“你们一个个都家道中厚,都已经有了光明的前程,我跟你们差着孙悟空好几个筋斗云的距离,所以你们这些鸿鹄哪里知道我燕雀之志。”
叶念慈和赵容相顾莞尔,众人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