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春节聚会
(说明:今晚只上传一章,敬请大家原谅!另敬告:网站的作品中有些词不能用,所以使用了替代,例如“hK”用“香江”替代;“hK人”用“港人”替代。其它就不一一罗列了,也请大家原谅!祝大家周末愉快!生活愉快!爱你们!)
———
———
1988年2月15日。西环大排档,晚上11点多。
陈悦来五通厂时,带了自己家新鲜做的油角给胡工三人品尝,大家刚吃完晚饭不久,只是浅尝了一下,到大排档时陈悦又把剩下的拿了过来。大家坐下后喝着茶,又吃起了油角。
胡工称赞道:“小陈,你们家包的油角外形很漂亮,这才叫美食啊。”陈悦简单地给胡工讲了自己家包油角的情况。
钟其说:“我们家明天才做。”
陈悦问:“要我帮忙吗?”
钟其说:“不用了,谢谢!我妈和我妹她们做,我妹应该也叫同学了。”
服务员将酒杯拿了上来,钟其给胡工、何翰和自己倒上酒。
胡工举起酒杯笑着说:“今天是年廿八,明天是除夕,快过年了还要剥削大家的剩余价值,真是不好意思!如果惹老马生气了,就像‘煲冬瓜’说的我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所以明天开始我们大家放假。”有些讲粤语的人戏称普通话为“煲冬瓜”。
大家哄堂大笑,何翰、钟其也拿起了酒杯,陈悦拿起了茶杯。
胡工说:“来,祝大家除夕阖家团圆,预祝大家新年快乐,祝我们一起赚多些钱。”大家一起碰了一下杯,然后又各自一一碰杯,相互祝福。
胡工放下酒杯后,拿起自己的小皮包,这是他平时外出都会拿在手上的。他拉开小皮包的拉链,从里面拿出三个信封来,说:“大家辛苦一段时间了,这个项目还没犒劳过大家,这一点点酬劳不成敬意。”然后看着信封上他手写的名字分给各人,何翰和钟其都大方地收下了,并谢过胡工。
轮到陈悦时,他欲接不接,这是他做星期六工程师的第一份酬劳,陈悦不好意思地说:“胡工,项目还没完成,我……”
胡工笑了,说:“朝庭不用饿兵。小陈,吃饱了饭才能产生剩余价值的。在五通厂干活是不需要‘铁脚马眼神仙肚’的。如果大过节的我都不意思意思的话,我怕花和尚鲁智深也会骂我:冷了弟兄们的心。所以,小陈,你不拿的话,就影响安定团结、经济繁荣了。”铁脚马眼神仙肚,大意是:能跑、眼观四路和能饿肚子。
大家又哄然大笑。
陈悦这才心安地收下了胡工的信封:“谢谢胡工!”
“和去年一样,今年春节我们也找个时间大家聚一聚。”胡工笑道,他一拍脑袋:“对了,去年我还没认识小陈。”
陈悦也对胡工笑了笑。
胡工说:“本来还是想安排在初八的,八,发,多好意头啊。因为我全家回顺德过年,打算初六才回广州,但我约了一位香江朋友,他初八就要开工了,初六下午或晚上要回去。所以我打算初五回广州,我们初六聚会,六也很吉祥。其实嘛,正月里天天都是好日子。不知道大家方不方便?尤其是何仔,初五初六就要你从九佛出来,你那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父亲会同意吗?”
大家又开怀大笑起来,陈悦和钟其都说没问题。
何翰笑道:“我老爸穷怕了,他把钱看得比过年重要,我如果说出来挣钱,年初一出来都没问题。”大家又笑了。
胡工满意地说:“好!那就这样定了,年初六11点半厂里集中。”
年廿八晚的西环大排档生意很红火,人很多,陈悦桌的菜还没上,大家又吃起了油角。
平时胡工家有些什么好吃的,都会拿到五通厂给大家品尝,尤其是顺德驰名的传统小食,广州与顺德距离不远,胡工家经常有顺德亲戚来广州。现快过年了见胡工并没有拿准备过年的自家年货来给大家分享,陈悦问:“胡工,你们家炸油角吗?”
胡工笑着说:“我们两三年都没炸了,年糕也不蒸。我顺德的亲戚多,每年回去他们都给很多,我带回广州的油角、煎堆等等过年小食,吃到‘五一’都吃不完。”
钟其接道:“胡工每年开学都拿很多油角回来给同事吃,那个时候吃就和现在吃一样,觉得特别好吃。”
陈悦同感,点了点头。他又问:“何仔家呢?”
胡工笑着说:“他们家肯定是做的。不过,他那位才高八斗的老爸,那里舍得他这位会赚钱的‘大汗’做这些粗活啊。”
大家笑得四仰八叉、全身颤抖。
———
年初六。
钟其先到了陈悦家拜年,然后两人一起去五通厂,他们提前十分钟到了。五通厂门口的两边各摆放了一盆比较大的金桔,两盆金桔都是果实累累的,盆边上都贴着一张红底金边金色的“福”字,“福”字是所有美好祝福的浓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美的表达。这两盆金桔,年廿八陈悦到厂时还没见到,是胡工除夕那天才买的。
五通厂只有胡工和何翰有钥匙,他们都还没到,两人没有门口进,在门口聊天等着。
胡工准时到了,带着儿子一起来。胡工的儿子比胡工还要高,英俊帅气,穿着光鲜新潮,手上拿着一瓶带包装盒的白兰地,明显是拿去等会喝的。
一见胡工两父子走过来,陈悦和钟其都赶紧迎了过去。
胡工步伐加快,声音洪亮:“小钟,小陈,新年好啊!”
陈悦微微一笑:“胡工,新年好!”他和胡工儿子相视一笑,互道新年好!
钟其说:“胡工,阿乐,新年好!阿乐又长高了。”
胡工儿子说:“其哥,新年好!”
很快,胡工父子走到两人跟前停住了脚步。
陈悦是第一次见胡工的儿子,仔细一端详,果然身架、眉眼等与胡工极度相像。胡工笑着给两人介绍:“犬子胡文乐,陈老师,你就叫悦哥吧。”
胡文乐很有礼貌地说:“悦哥,新年好!”
陈悦赶紧踅前一步,也学钟其那样称呼胡文乐:“阿乐,新年好!”
四个人站在一起,胡文乐显得卓尔不群,他差不多比陈悦高出一个头。陈悦片时想起有一次校办一位工作人员兼翻译带着两个意大利客人到单板机室参观时,他们也是比陈悦高出了一个头,这是陈悦第一交近身见外国人,看他们时要抬头仰视。陈悦给他们介绍到单板机时,翻译问陈悦“单板机”的英文该怎么翻译?
胡工开了五通厂的门,又走去将一个窗户打开,三人随后鱼贯着走进厂里。胡文乐把酒放在一张桌子上后,陈悦和钟其还没反应过来,他马上找了块抹布过来擦拭椅子,他懂事的举动出乎了陈悦的意料。
胡文乐将四张椅子揩抹干净后,说:“其哥,悦哥,你们请坐。”陈悦和钟其谢过他后坐了下来。
胡工笑着说:“我就不冲茶了,何仔一到我们就走。”他还没坐下来,已从西装口袋中拿出了两封“利市”,分别递给了钟其和陈悦:“恭喜发财!”
广东人讲的“利市”,是指压岁钱、红包,又叫“利是”或者“利事”。广州发展商品经济较早,老广州讲意头、祈求生意兴隆的心愿在广州的年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广州的红包不叫压岁钱叫“利市”便源于此。广东人给和拿“利市”,分别叫“派利市”和“逗利市”。广东人、尤其是小孩子春节时流行的一句话是:“恭喜发财,利市逗来。”意思是:请给红包。
钟其大方地接过“利市”:“谢谢胡工!恭喜发财!”
陈悦心里想拿却不好意思,讪讪地说:“胡工,我都工作了,不用了。”
胡工笑着说:“广州人的规矩,没结婚都可以拿‘利市’的。而且,‘利市’也是一种意头,哪能不拿的?”陈悦腼腆地接过来后说:“谢谢胡工!恭喜发财!”
见胡工两父子都坐下来了,陈悦问道:“阿乐,现在哪里读书?”
胡文乐微笑道:“我现在读机电中专。”
“大家新年好啊!恭喜发财!”何翰人未到声先至,声音高昂中气十足,胡工曾笑过他:做音箱真是舍你其谁啊!何翰手上拿着三大袋东西,他把东西往桌子上一放,笑道:“给你们的,农村粗糙的东西,我们村的特产。”坐着的四人纷纷起立、道谢。
大家相互祝福完,胡工又给了何翰“利市”。
何翰开心地说:“有‘利市’拿真是好。”
胡工笑着对大家说:“何仔其实早该‘拉埋天窗(粤语,意:结婚)’了,就是为了‘逗利市’,又不用‘派’而不肯结婚的。”
何翰笑道:“我老婆已经飞不走了,多拿几年‘利市’实在是好啊,最重要的是不用‘派利市’。在我们村要‘派利市’的话,派得少没面子,派得多绝对会让我破产。”对于何翰每次都将自己的女朋友叫老婆,陈悦不久前才慢慢适应的。
胡工说:“不说了,我们赶紧去,免得朋友到了我们还没到。何仔的大礼我们回来再拿。”大家都同声说好。
胡工锁好门,五个人一起往酒楼走去,胡工父子和何翰并排走在前面,陈悦和钟其跟在他们后面。胡工没说去什么酒楼,大家也都没问,反正跟着走便是。
看着胡文乐高大帅气的背影,陈悦想起了中学的一位同学,不禁感慨地对钟其说:“胡工的家教真是不错。”
钟其点点头说:“是的。我们系认识阿乐的人也是这样说的。”
陈悦问:“阿其,你还记不记得我们隔壁班的袁皆才?”
钟其霎时放慢了脚步,脸色突变,愤懑地说:“那小子!你一提那小子我就恶心,差点把我昨晚做梦吃的那碗面吐了出来。”
陈悦忍不住“呵呵”地笑出了声,马上跟钟其说不好意思。陈悦不知道钟其和袁皆才有什么过节,会令到他有如此强烈的反应,一时也想不起读书时是否听他讲过?袁皆才虽然没有胡文乐高,但也是高大英俊帅气,他和陈悦一样也留着长长的头发,在整个年级、甚至可以说在全校他都显得矫矫不群。从他的穿着来看,他的家庭非富则贵。上苍集万千宠爱于他一身了。陈悦初中时有一次学校组织演出,他独唱了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让师生们又知道了这位全校的红人还有歌唱才华。陈悦当时胆小害羞不敢与不熟的人打交道,与袁皆才没有交集,陈悦听班里的不少同学都说他目空一切,目中无人,非他班的同学和他打招呼时,他的眼睛像是长在头顶上一般,根本不屑一顾。陈悦以前也和母亲谈起过这位同学,陈妈妈笑了笑讲:“俗话说得好!人上一百,五颜六色。”她给陈悦讲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道理,教导陈悦千万不要学他,要“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为了避免钟其进一步的不快,陈悦赶紧转移话题。一行人且走且聊,很快胡工带着大家到了粤港大酒楼。这家酒楼,陈悦不管从学校还是家里到五通厂时都要经过其门口的。陈悦觉得它除了看起来高档,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酒楼门口放置着一张咨客台,台旁站着两位咨客,即带位的服务员。两位咨客都高盘发髻,粉面含春,明眸善睐,身穿绛红色平绒旗袍,袖边领口及下身开叉处都镶金边,脚穿鲜红色绣花缎鞋,平添了几分华贵之色。胡工报出他年前订的房间名称后,其中一位咨客微笑地说:“各位有请!”并以她的手势配合,带着大家走入酒楼。
酒楼一楼大厅里每一桌都坐满人,吵吵嚷嚷,人气鼎盛,服务员走来走去,有人在找位,有人在找人,有人在找洗手间,也有人站在别人餐桌旁等着别人结账,那时的酒楼还没有取号排队的做法。
陈家人过年没有试过在酒楼吃饭,只是在电视上看过除夕晚几家著名的大酒楼火爆的新闻。此时不是除夕夜,这里也不是新闻报道中的驰名酒楼,陈悦觉得实际看到的比新闻上看到的要震撼得多了,他心想这可怎么吃饭啊?这样吃还不如在家吃。
随即,咨客又领着大家上二楼来到一个房间前,门口有一个牌子写着“油麻地”。一进到房间,陈悦顿时觉得与聒噪不已的大厅相比真是别有洞天,舒服多了。这是陈悦第一次到酒楼的房间吃饭,觉得很新鲜。
房间不是很大,餐桌是八人座的。对着门口有两个座位,胡工坐了一个,他右手边那个空着,胡文乐在胡工的左手边坐了下来,他的旁边是何翰。钟其和陈悦在相互谦让时,胡工示意钟其坐到了留空座位的旁边,陈悦便紧靠着钟其也坐了下来。
陈悦端坐着,又看到了很多与大厅不同的情况。碗的下面有一小一大两个碟子,大碟子下整齐地压着一条红色方巾的一角,有玻璃酒杯,还有一个陶瓷筷子架。
须臾,服务员给大家上了卷起来的热毛巾,陈悦学着胡工用热毛巾擦了擦脸,然后再擦擦手。服务员又用托盘端着盛了茶的茶杯来给各人上茶,这点也与大厅不同。
茶还没上到何翰,门口就进来了一个西装革履的人,从衣着和发型让人一眼就可看出他是港澳人士。服务员训练有素,她目不斜视,继续她的工作。
“强哥,新年好啊!各位,新年好啊!恭喜发财!”来人一眼就看到了端坐在中间的胡工,边说边向胡工走来。胡工也站了起来,并走了几步出来迎接。“爵士,新年好!恭喜发财!”胡工笑脸相迎,两人握了握手。何翰与来者也相熟,彼此也打了招呼。
胡工请来客就坐后,服务员又给他上了茶。茶上齐,服务员将茶壶加满水后,放置到餐台的旋转玻璃上。服务员又遵照胡工的吩咐,将自带的白兰地打开,给每人倒上。陈悦不敢喝酒,服务员在玻璃酒杯中给他加上了茶。服务员忙完这一切便退到门边的餐柜旁,放下托盘,端端正正地侍立在那里。来客从自己的手提皮包中拿出了三张名片,分别递给钟其、陈悦和胡文乐。陈悦看了一下名片,上面写着:香江兴隆行电子贸易有限公司大陆市场部林卓士经理。林卓士40来岁,与陈悦的身高差不多,身材微胖,白白净净的,脸和手上的皮肤都保养得很好。他抹着头油,头发梳得柔顺锃亮,但已霜花点点,看得出他是个宽厚温和的人,让人感觉舒坦。
胡工又给来客一一介绍了他们三人。林卓士微笑着说道:“各位都是博学多才之人,能认识各位我真是非常荣幸!今日聚会真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啊。”
何翰笑了,像中了大奖一样:“爵士这句我听得懂,胡工教过我的。”他又插科打诨:“爵士,我是在座所有人中最有学问的。”
林卓士微笑着应道:“当然当然,那是当然。”
大家哄堂大笑起来。
胡工和林卓士叙起旧来,大家也喝茶聊天。一会,林卓士将茶壶旋转到自己面前,他站了起来,拿起茶壶逐一为各人加茶。斟到陈悦时,陈悦边双指叩台边说:“多谢林生!”广东人称呼别人先生时,直接叫即可,如果加上姓的话,一般将“先”字省去。
林卓士坐下后,笑道:“大家都别客气,你们跟强哥、何仔一样叫我‘爵士’就行了。我们港人都有英文名的,我的英文名就简单了,取我名字的谐音,叫Jazz,所以‘爵士’纯粹是我英文名的广东话叫法。在我们‘写字楼(粤语:办公室)’里,我们不管男女老少都叫英文名的,‘鬼佬(粤语:外国人)’式的做法,我们叫我们‘老细(粤语:老板)’一样是叫英文名的。”
“老细”的叫法,源自二战时期香江沦陷于日军铁蹄之后的日文。
大家都笑着点点头,都说好。
林卓士又从他的手提包中拿出一沓“利市”封,数了四个出来,分给了在座的四个年轻人:“利利市市(粤语,意:大吉大利),恭喜发财!”各人又谢过林卓士,并向他致新年祝福。
林卓士歉意地说:“我的兑换券不够,是港纸来的,请大家不要介意。”港人将“港币”叫做“港纸”。
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各地为了给国家多创外汇,鼓励境外的华侨、港澳同胞向内地寄钱,国内亲属在获得外币兑换成人民币的同时,并得到当局按照一定比例发给的侨汇券,人们凭侨汇券和人民币就可以到指定的“侨字号”商店购买当时计划供应的物资和紧俏商品。
改革开放初期,来华访问或探亲的外国人、归国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而当时市场供应还非常紧张,国内居民的粮、油、肉、布等实行计划定量供应。为满足来华海外人士的需要,当局兴建了一批宾馆和商店。然而,当时国内是禁止外币流通的,为了便于海外人士在这些场所消费,同时又区别于国内居民,国务院于1980年4月1日授权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海外人士须将所持外币在中国银行或指定的外汇代兑点换成兑换券,并在指定范围内与人民币等值使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外汇储备日益庞大。侨汇券与兑换券于1995年1月1日退出历史舞台。
当初国家实行的侨汇券和兑换券政策,主要是为了把有限的外汇集中使用,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现在,我国从外汇严重缺乏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沧桑巨变令人感到兴奋与自豪。
何翰笑得很开心:“港纸才好呢,我回到村里就可以显摆一下了,让村里的人开开眼界。”
众人皆笑。
胡工笑着对刚认识林卓士的胡文乐、钟其、陈悦说:“我们林生、爵士,是儒家箴言‘达则兼济天下’的践行者,热衷公益,是香江的一位善长仁翁。《增广贤文》中有讲:心存善念,必有善行;善念善行,天必佑之。《易经》则讲: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多做善事,自然有好报。林生的大名很有意思,似乎冥冥之中昭示着他的积善成德以后会获得‘事头婆(粤语:老板娘)’的授勋封爵。”当时香江还没有回归祖国,很多港人把英女皇叫做老板娘。
港人热心慈善陈悦在香江电台中听过不少,但一个实实在在热衷公益的港人站在他的面前,不免让陈悦对他心生好感,目光充满敬意地注视着林卓士。
林卓士笑道:“强哥过奖了!其实得不得到‘事头婆’的授勋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开心的事。再讲了,我们香江的善长仁翁太多了,例如田家炳先生、李嘉诚先生、霍英东先生……,我跟他们比,真是连‘小巫见大巫’的‘小巫’都算不上。”
“爵士太谦虚了!”胡工赞叹道,“真心做善事的人,都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敬佩敬佩!”
林卓士微微一笑,大家也都纷纷点头。
林卓士看着胡工说:“今天在座的年轻人多,我想给他们推荐一本好书。”爱书之人的陈悦不禁眼前一亮。
胡工称赞道:“好啊,这比‘利市’更好啊!”大家又看着林卓士,期待着他讲出书名。
林卓士说道:“我读书时看过狄更斯先生的一本小说,叫做《孤寒财主》,也有出版商译为《奇幻圣诞夜》,我受这本书的影响很深,它真是一本好书啊,不知在座的各位有没看过?”孤寒本指贫寒,例见《晋书?陶侃传》:臣少长孤寒,始愿有限。由于贫寒者皆省俭,粤语引申为吝啬。故,孤寒财主就是吝啬财主的意思。
林卓士的本意是既解释他热衷公益的原因,同时也传播他“上善若水,大爱无疆”的人生哲理。
大家都摇摇头,表示没看过这本书。由于大家都不了解这本书的内容,除胡工外都未能领略林卓士的本心。陈悦知道英国作家狄更斯先生,因为香江商业电台播过他的《大卫?科波菲尔》粤语说书。
林卓士笑着说:“这本书我还保留着,下次回广州我带给大家看。”
大家同声道谢。
港人翻译的《孤寒财主》,是狄更斯先生1843年写的一本中篇小说《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这部小说从一开始发行就广受欢迎,此后6个月内,出版商至少重印了8次。《圣诞颂歌》100多年来积聚的“人气”,使其成为狄更斯小说中最深入人心的一部。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富有,但冷漠无情、自私透顶的吝啬鬼,在圣诞夜被三个圣诞精灵造访,唤醒了他人性的另一面——同情、仁慈、爱心及喜悦。此后,从乐善好施中,他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
不久之后,陈悦看了这本书,才明白林卓士说的对他“影响很深”、并推荐给大家看的原因。
酒楼没有提供平时的菜谱,专门为春节制作了一张菜单,价格要比平时贵。胡工已将这张春节菜单从头看到了尾,他叫了服务员、服务员又叫了部长进来点菜。
林卓士善意地说:“强哥,不要点太多,够吃就行了,不够我们再加。我最怕大陆人点一大堆的菜、吃不完又不打包,看着心疼。过年天天大吃大喝,也吃不了太多。”
胡工笑道:“好!我今年回顺德,也和亲戚出去吃过几次饭,发现大家都学你们港人,虽然铺张但不浪费。”
站在胡工旁边等着写菜的部长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说:“胡生,要不要我帮你推介一下?”
胡工说:“不用了,谢谢!”他将自己已选好的内容一一报给部长。
见胡工点好了菜,林卓士给大家讲了很多最近香江的新闻和他在广州遇到有趣的事情。他见在座的年轻人多,笑着考大家:“你们知不知道最近我们港人最喜欢大陆的哪位仁兄?”
何翰和胡文乐报出了几个名字,林卓士都笑着摇头。很快大家都投降了,都纷纷笑说猜不出来了,请求答案。
林卓士笑着说:“是雷锋先生,你们叫雷锋同志。”
大家一片错愕,都说没有想到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已传播到了香江。胡工笑道:“你们前几年没听说美国西点军校也学雷锋?”大家又摇头。
林卓士笑道:“我们港人都以为雷锋先生是干活不用给工钱的人,我老板也是这样以为的,他还问我:在大陆我们能请到这样的人吗?我跟他们解释了,让他们有空多回大陆看看。”大家都被他的话逗笑了,林卓士微微侧头看着胡工:“强哥,现在大陆真是商机无限啊。”
胡工点点头说:“对!”
服务员上了第一个菜,胡工拿起酒杯站了起来:“来,祝大家身体健康!今年挣到盘满钵满!”大家也都站了起来,边碰杯边祝福。
大家坐下后,胡工向林卓士作了个手势说:“爵士,请!”然后向着大家说:“请起筷。”
菜陆陆续续地上了,胡工跟服务员说先要五碗饭,陈悦以为胡工只喝酒不吃饭。服务员上饭时胡工吩咐她不给林卓士,陈悦、钟其和胡文乐都有点愕然。胡工也看出了大家的疑惑,笑着说:“爵士有个特别的嗜好,没有清蒸白鲫的汁来捞饭,他是绝对不吃饭的,而且一定要是白鲫,其它鱼都不可。一会等清蒸白鲫上了,再给他拿饭,免得凉了。”
大家都笑了。陈悦在心里感叹,原来还有这么极致癖好的人。
胡工又笑道:“跟朋友吃饭最头疼的是点菜,要有鸡有鱼。鸡好办,价钱就写在那里心中有数,鱼的价钱要问服务员,要便宜的不好意思,要贵又怕自己带的钱不够。更要命的是,鱼有大有小,要小了不好意思,要大了可能浪费而且怕钱不够。跟爵士吃饭最好的了,只需点条白鲫,白鲫既不贵也大不了那里去。”
大家又哄堂大笑起来。
林卓士笑着说:“还是强哥了解我。”
陈悦笑道:“我们湛江人也是喜欢用鱼汁来捞饭的,不过我们是什么鱼都行的,像爵士这么特别的爱好我是第一次见。”
林卓士惊讶地说:“陈悦,你也是湛江人?我祖籍是湛江梅菉的。”
“啊?!没想到和爵士您是老乡啊。”陈悦很惊喜,“我祖籍是坡头的,小时候一直跟着父母在霞山。”
“老乡。”林卓士做出伸手准备和陈悦握的动作,钟其赶紧往椅背上靠让出空间。“我们香江的富豪许爱周先生也是坡头的,他是我们湛江人的骄傲啊。”两人微笑着握了握手。
陈悦说:“我听过他的大名,以前回坡头经过九中时,听我爸爸讲过许先生的事迹,他50年代曾回坡头捐资办学。”湛江市第九中学,1991年5月更名为湛江市爱周中学。许爱周先生的孙子、艺人李嘉欣女士的丈夫许晋亨先生是名誉校长,他的另一个孙子许晋奎先生则是爱周中学的永远名誉校长。
林卓士点点头,然后看着胡工说:“强哥,我在香江听讲,许老板之所以做大做强是因为他坚持不分家。我们中国人最大的特点是子女大了要分家,一分家,家族的实力就分散了,兄弟姐妹间在生意场上可能会相互竞争,甚至相互倾轧,又或者一个一个把自己的那部分财产败走。”
众人都觉得耳目一新,啧啧称赞。胡工很感慨:“受教!受教!真是受益匪浅。”
清蒸白鲫上了,胡工给林卓士叫了饭之后,大家又碰了一次杯。
胡工又给大家介绍说:“爵士他们公司是做进口电子产品的,除了教学仪器基本上都涉及了,包括大小家电,而且他们的贸易也涉及很多东南亚国家。他们在国内销售的都是好产品,但价格比较贵,所以销路暂时不是很宽。爵士自己在国内跑了一年多,看到了很多商机,他觉得很多产品如果是我们自己做的话,销路是不愁的。产品好的话,还可以通过爵士的公司销往东南亚。爵士很想和五通一起做点什么,大家有什么好想法的话,我们就可以大干一场了。”
林卓士笑着说:“以后请各位兄弟多多关照!”
何翰问:“爵士初步有没有什么产品想我们做的?”
胡工代林卓士作答:“暂时都是我们难以实现的产品,我跟爵士商量过几次了,我的想法是做一些我们把握性大的产品。”
林卓士说:“我赞同强哥的想法,如何做的话,既要质量好又要美观,模具我可以在香江找日本的公司来做。”
陈悦想,这就是钟其重阳节那天讲的胡工想他们加入五通的原因吗?但自己的能力太有限了,自己会辜负胡工的信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