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麓湖之畔 > 35 拜访周家

麓湖之畔 35 拜访周家

作者:陈跃0831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0-25 21:48:49

35 拜访周家

广州造纸厂,始建于1936年,是中国第一家新闻纸生产企业,也是第一家采用全废纸生产新闻纸的企业,1956年5月29日毛**亲临视察。广州造纸厂是当年“工厂办社会”的成功典范之一,被广州人称为“纸城”,其内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周咏家在南箕村旁的广州造纸厂宿舍。陈悦以前知道周家离学校远,但没想到是这么远。

陈悦一来到周家门口,便见到了大门两边贴着一幅崭新的“挥春”: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花永开。门楣上的横批是:喜迎新春。挥春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广州人叫的挥春即春联,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被喻为挥毫泼墨间的新春符号,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形式巧妙,意蕴深刻,是中国特有的形式。

陈悦敲了敲门。周咏一打开门,见到是陈悦,微微一笑:“大哥,新年好!快请进。”

周咏看似随意地穿着一件浅蓝色的水洗布衬衫,袖口叠起了两层,露出了手上的小珠链,外加一件黄色的无袖羊毛衫,下穿一条合身的浅蓝色牛仔裤,脚上是一双款式简洁却很舒适的休闲拖鞋。这身装束质朴平常、清雅如兰,衬托出她的纯真和灵秀,楚楚动人。

陈悦心中叫好:淡然高韵胜施朱,也笑着打招呼:“周咏,新年好!”

这时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周爸爸也站了起来:“新年好!”

周爸爸的身高与陈悦相仿,不胖不瘦,虽然已人到中年仍无法掩饰其年轻时的面如冠玉,陈悦心里不禁感叹道:周咏与周父真是像极了。

“叔叔,新年好!”陈悦将手上的礼物放到了餐桌上。

只有周咏和周爸爸在家。周咏的妹妹刚读大学,听到姐姐的老师要来“家访”,一早便约了同住纸厂宿舍的高中同学上街去了。周咏介绍两人认识,大家相互致以新年祝福后,周爸爸和周咏又请陈悦到沙发上坐。

周咏家也是两房一厅,不是很大,但比陈悦家要大。

一进入客厅,周咏家现代简约的风格、朴质的色彩,给了陈悦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客厅的干净、整洁又让他感受到了周家人的热爱生活。客厅的家具虽然并不豪华,但大小、样式与客厅的整体风格配合得恰到好处,看得出周家人选购时的精挑细选。

周咏家又具有典型广州人家春节的浓浓年味。电视柜的右边放置了一个雅致的花瓶,里面插有红、黄、白菊,芍药,剑兰,银柳等时令鲜花;电视柜的左旁放着一盆果实累累的金桔,盆上贴着一张红底金边金色的“福”字,金桔上挂着一些红红彤彤的“利市封”;客厅一进门右手边的墙角有一个色彩鲜艳的手绘牡丹仿古大花瓶,插着一棵大桃花,广州花农是将整棵桃花小树砍下来售卖的。桃花开得鲜艳灿烂,红粉的小花绽放枝头。为了增加年味和喜庆,有些树枝上也挂着“利市封”,有印了吉祥物的和印了福、禄、寿等字的,有烫金的和普通的,有长方形的和正方形的,多姿多彩。

“这棵桃花真漂亮啊!”陈悦来到沙发边还没坐下就不禁赞叹道。陈悦家每岁过年,家里只买插在花瓶里的应节鲜花和一盆金桔,陈妈妈虽然知道广州人在金桔盆贴红纸和挂“利市封”的寓意,但觉得有点俗气而不照抄。她有时也买水仙花,但从来没有买过桃花。

周咏微微一笑,说道:“我爸每年都买桃花的,他说桃花是广州春节的‘圣诞树’,最能彰显春节的喜庆气氛。”

陈悦赞叹道:“叔叔这个比喻精彩啊!”

“一树桃花满庭春。”周爸爸笑着说,“在广州,所有的花都有‘花开富贵’的寓意。红色的桃花,简称红桃,寓意‘大展宏图’。广州人也认为桃花是寓意‘桃花运’和姻缘,其实‘桃花运’还指人缘和工作缘等等。”周爸爸虽然神采奕奕,说话却是绵言细语的。有人说:桃花,是崔护先生心中的朱砂痣,是陶渊明先生笔下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理想生活,却被黛玉小姐葬花赋予了凄美惆怅的花语。这里的“朱砂痣”寓意美好的爱情,这个比喻出自想像力丰富的张爱玲女士。然而在广州方言里,“红桃”与“宏图”同音,代表着事业红火。

陈悦笑着说:“叔叔,我长见识了!”他在心中默默念诵,希望我也能沾沾周家这棵桃花带来的福气。

周爸爸和陈悦都在沙发上坐了下来,茶几上的一套白瓷茶具又让陈悦眼前一亮。茶几上有一盆水养的、花开得灿烂的水仙花,与茶具极为搭配。茶几上还有一个八宝果盒,果盒里面有红瓜子、葵瓜子;有糖果和广式的贺年蜜饯:糖金橘、糖莲子、糖马蹄、糖椰角、糖冬瓜、糖莲藕;还有油角、蛋散。

周咏从茶几上拿起电热壶进了厨房。

陈悦看着周爸爸,有感于自家又称赞道:“叔叔,你们家真是很有过年气氛啊。”

“对,过年就要有过年的气氛。”周爸爸笑着说,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两个“利市封”递给陈悦:“新年万事如意!”

广州人一般是给两封“利市”的,以示“好事成双”,当然也并非人人如此,胡工就单给一封。

陈悦不好意思接,在推辞着。周咏拿着电热壶从厨房里出来,在她的说服下,陈悦才接住了周爸爸给的“利市”:“谢谢叔叔!祝您身体健康,万事胜意!”

周咏把电热壶放到茶几的壶座上加热之后,在茶几旁的凳子上坐了下来,并开始整理着她的茶具,而周爸爸也默契地进了厨房去取茶叶。陈悦静静地看着周咏,他想放松一下身体往后靠向沙发背,不觉间眼角扫到周家的桃花,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崔护先生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脑海中浮现出这首诗隐藏着的、被人们称之为“桃花缘”的崔护和绛娘动人的爱情故事……他又不由自主遐想:自己也能有这样的故事那该多好!他梦幻的时间只有短短几秒,没有显现明确的对象。

电热壶里的水开始发出细微的响声,陈悦的思绪收了回来,他看了一眼电热壶,说:“我们学校和‘千叶电器’成立了一个研究所,千叶电器是做餐饮烤箱的,听说他们大部分产品都是出口东南亚的。这个研究所原来只是说给千叶烤箱设计外观,只有艺术系的老师参与。现在他们又增加了电磁炉的研发,所以我们系有位老师调去那里负责这项研究工作。”

周爸爸已取了一个装茶叶的玻璃盅出来,说:“我在友谊商店见过日本产的电磁炉,很贵,问津的人极少。”

“叔叔,是的。”陈悦点点头应道。

周咏好奇地问:“大哥,电磁炉有什么好处吗?”

陈悦说:“电热壶是通过电阻丝通电,用电流产生的热效应来加热的,相对来说电热壶的造价低,操作简便,但它对热量的调节不是很方便,热效率低。而电磁炉是通过电磁线圈与铁质物品产生的涡流来发热,温控方便,热效率也高,相对来说造价也高。”陈悦第一次带的毕业设计是一个他相对熟悉的温度控制课题,为了这个毕业设计,他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也收集了很多资料,对电加热有了一定的了解。

周咏笑问:“什么时候才有我们国产的电磁炉?”

陈悦说:“我听说这两年苏浙一带出现了近百个品牌的电磁炉,但都由于技术不成熟、产品质量不稳定,都下马了,现在整个华东地区都‘谈炉色变’。估计是这个原因吧,千叶电器才要和我们学校共同研发电磁炉,他们非常看好这个产品,也想改善只有烤箱单一产品的局面。”

周咏现出了惊讶的神色,点了点头。

陈悦又说:“电磁炉的技术国外比较成熟了,我觉得我们国产的产品也不会远了,更何况有我们系的专家出马。”

周爸爸说:“陈悦,你先坐坐,我去浇浇花。”

“叔叔,好的。”陈悦点点头说。

周咏笑道:“我爸在阳台种了很多花,有一盆含笑是春节前他专门跑到陈村买的。”顺德的陈村镇因盛产花卉,素有“中国花卉第一镇”的美誉,很多广州人会专程去到陈村买花。

陈悦称赞道:“叔叔真是爱花之人!”

“我爸说他现在是‘短锄栽花,长诗助茶。’”周咏温婉一笑,“这句话是梁羽生先生在《白发魔女传》中写的,原话是‘长诗助酒’,我爸不喜欢酒而爱好茶,所以他改了梁先生的一个字。”

陈悦笑道:“我真希望我到了你爸爸这个年龄时,也能像你爸爸那样,生活得这么雅致。”他话虽然说的是自己,心里想的却是母亲,他真希望母亲不要太操劳工作、家庭,能像周父一样喜种花爱品茶。

周咏微微一笑。

大家说话的时候,周咏已将印有映荷图案的白瓷茶壶拿到了她的面前,并拿开了茶壶的盖子。接着将公道杯拿到面前,将“过滤组”中的“茶隔”放到公道杯上。她又在“茶道六君子”中取出一个木夹,并利用它将三个小茶杯品字形地摆开在自己面前,最后将一个闻香杯摆在三个小茶杯旁。陈悦听胡工讲过,茶杯、尤其是三个杯时不能一字形摆放,因为只有拜神时才这样做,他不禁在心中称道周咏也懂这个风俗。

电热壶的壶嘴突突地冒着蒸汽了,水雾袅袅上升。周咏小心地拿起电热壶,用开水将茶壶、茶隔、公道杯、三个小茶杯和闻香杯都烫了一遍。周咏将两个精致的木制小杯垫分别放到陈悦面前和周父原座位前,从“茶道六君子”中取出一个木叉,将两个小茶杯放在杯垫之上。周咏打开头小身大玻璃盅的盖子,又从“茶道六君子”中取出一个木勺,舀上碧绿的茶叶放进茶壶里。

茶叶加到合适后,周咏给茶壶加入水,盖上壶盖,右手擒起壶耳按住壶盖,比较快速地将第一遍茶水倒入茶盘中。

澹然平常地展现着茶艺的周咏,温润秀雅,令陈悦看得如痴如醉。

周咏淡然一笑:“有人喜欢用第一道洗茶的水来洗杯,我就不喜欢,因为洗茶的目的是洗去茶叶上不干净的东西,如果将洗茶的水用来洗茶杯的话,茶叶上不干净的物质就有可能转移到茶杯上了,违背了洗茶的原意。”

“很有道理,若然第一遍茶水可洗杯的话,则茶不必洗了。”陈悦深以为然,“不过,胡工、何仔和我都是这样做的。周咏,我已受教,看来以后你也要教教他们。”

周咏“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陈悦说:“你的班主任田老师的做法就很特别。我在他家喝茶时见到,他冲的第一泡茶用一个杯子装起来。他说不给客人喝第一泡茶是为了尊重,怕人家觉得这是洗茶水。他要等这一壶茶喝到没味道时,再喝那个杯子中的第一泡茶,他说这个时候才喝第一泡茶会感觉特别香、特别滑,他才不管什么灰尘啊、农药的。”

周咏被班主任别出心裁的喝茶方式逗乐了,嫣然一笑:“田老师以前说他只喝酒的,他这位北方雄鹰什么时候开始钟情于我们南方的嘉木了?”南方有嘉木,出自茶圣陆羽先生的《茶经》。

陈悦笑道:“这是古老师和我的功劳,是我们‘种生(粤语,种活了)’了他‘这棵茶树’的。”这种说法在广州人中很常见,带会别人喝酒、抽烟等也这般说:种生酒树、种生烟树。

周咏抿嘴一笑。她拿走壶盖,倒满水后,盖上壶盖,再用开水围着壶的外壳淋了一圈,茶壶上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周咏将泡好的汤汁透过“茶隔”的滤网倒入公道杯,她拿起公道杯,先将茶水倒入闻香杯中,再分别给周爸爸、陈悦和自己倒了一杯。

周咏放下公道杯后,将闻香杯拿起,把它里面的茶水倒回公道杯中。周咏做了一个示范动作后,将闻香杯递给陈悦:“大哥,请闻一闻。”

又被周咏娴熟的泡茶手法带入迷境的陈悦接过闻香杯,学着周咏刚才的示范动作,放到了鼻子下面,一股铁观音的清香扑鼻而来。

“你最好慢慢地旋转闻香杯。”周咏又提示。

“好!”陈悦慢慢地旋转起杯子,感觉比闻香杯静止时芳香的气味更流畅了,也更让人陶醉,清香不断地沁入心肺。“真香!”他由衷地称赞道。

“大哥,请喝茶!”周咏招呼陈悦,她接住陈悦递回来的闻香杯后笑着说:“刚才我将闻香杯的茶倒回公道杯,其实是我偷懒了,正确的做法是将茶杯倒扣在闻香杯上,用手将闻香杯托起,然后快速地将闻香杯和茶杯倒转,使闻香杯倒扣在茶杯上。”

陈悦笑着说:“哇,有点复杂啊。”

周咏一笑百媚:“是的,所以我偷懒了。”

陈悦笑着附和道:“能起闻香的效果就可以了,确实不必繁文缛节。”周咏笑笑。

陈悦拿起杯,慢慢地品着茶,顿时唇齿生香、芬芳盈口。喝过这样的茶,陈悦便觉得是曾经沧海了。他很快就喝完了那一小杯茶,把玩了一下茶杯,觉得十分趁手。陈悦说:“这种杯真不错,拿着很舒服,比五通厂的好。”

周咏拿起自己用的那个杯,先把茶喝完,笑着说:“这种杯叫压手杯,你看它的腹壁接近竖直,杯口外撇,手拿杯时,刚好托住了杯沿,所以拿着很舒服。”

“看来买茶杯也有学问。”陈悦点点头,把茶杯放下后,周咏加了茶。

在五通厂,周咏没有为大家展示过她的茶艺,一者她初来乍到有何翰和陈悦大献殷勤,胡工也少不了“操刀”;二者责任心使然,她更专注工作。周咏见过何翰和陈悦冲茶,看得出他们的“道行”都不深,她指着公道杯问陈悦:“胡工有没告诉过你这种杯为什么叫做公道杯?”

陈悦轻轻地摇摇头:“没有,不就是杯子的一个名字吗?”

周咏微笑道:“如果用茶壶给几个人斟茶的话,先斟的那杯茶难免味道淡、先变凉,最后倒的那杯由于过度浸泡,茶水难免苦涩。如果用一个比茶杯大的杯子将茶水先斟出来,再分发给各人,则各人茶水的浓度和温度则基本一样。特别是茶壶小,一轮茶斟不够所有客人的话,通过公道杯可以把几泡茶混兑在一起,这样可以使斟给每个人杯中的茶水味道和冷暖趋于相同,以示公平公道,所以这种杯叫做公道杯。”停顿一下她又补充道:“还有一点,用公道杯的话,也方便用茶隔。”

“哦,原来如此,太有道理了。”陈悦大开眼界,心中又重新燃起了要学习茶文化的兴趣。

周咏又道:“公道杯还给了我一个启发,我们一个人在家或工作时,可能会懒得用茶壶来冲茶,而是用一个大杯直接将茶叶放进去冲来喝。这样喝茶,很多人都不太注意的是,等茶杯里的水喝没了才加水,这样做第一杯茶很浓,而第二杯就比较淡了。我觉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喝到半杯或三分之二杯时就加水,避免茶味跳跃式递减,这是对自己喝茶的公道。”

陈悦经常如此喝茶,顿觉受益匪浅,赞叹道:“言之有理,受教了,真是胜读十年书!我平时一个人用大杯加茶叶喝茶时,就是等到杯中没水了才加的,看来以后要学你教的方法。”

浓浓的香茗,两人细品慢酌。

陈悦说:“刚才我见你用开水淋茶壶的盖和壶身,我第一次见别人这样做,很受启发。我读书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外聘老师教我们的家用电器课,跟我们讲过一种日本的电饭煲,因为其外型美观所以人们叫它‘西施煲’。当时那位老师说西施煲除了底座的加热盘之外,煲壁和煲盖都有发热丝,立体加热,米饭受热均匀,所以煮出来的饭很好吃。我工作后,有一次和我们系一位老师谈起此事,他说原理是好的,但他很难想像煲壁和煲盖上如何加发热丝?我没见过西施煲,不知道具体是怎样的。”

周咏说:“我觉得用开水淋茶壶,主要作用是养壶,使其外表光亮,当然对紫砂壶才有必要,不过我已经习惯动作了。这个白瓷壶我觉得淋一下它,也有视觉上的舒服感,带来喝茶的好心情。

我记得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把热源放在下方,受热体在上方叫做正温传热,这个时候热力方向与引力方向相同;热源在上方,受热体在下方则是逆温传热,热力方向与引力方向相反。热源在侧面和上面的加热功率要比底面的至少要低10倍,所以我们日常基本上都是把热源放在下面的,就像一团火,无论你把它放在什么位置,它的热量肯定都是向上传递最多。”

“果然认真读书!”陈悦不禁称道,“我才工作几年,物理全给回老师了。”

周咏谦虚道:“你见笑了。”

陈悦想起了张茵煮饭,他说:“我有一位好朋友是湖南人,我见过两次她煮饭,很有意思。在水开了之后,她就用饭勺慢慢地、不断搅拌米粒,使它们受热均匀,这样煮出来的饭确实好吃。”

“好方法!”周咏赞赏道,“以后我也要试试这种煮法。”

两人又静静地品尝了一会香茶。

陈悦说:“小时候,我爸爸给我讲《水浒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三侠五义》等等,当时我听得很入迷,整天缠着他给我讲。吃饭时,我爸爸经常会跟我妈妈讲《红楼梦》、《金梅瓶》、还有其它古书里的美食,所以我初中看《红楼梦》的时候也特别留意书中的美食,不过我只看了一半没看完。我爸爸说《金梅瓶》里面的美食是最诱人的,可惜我借不到这本名著来看。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爸爸说《金梅瓶》里面写了一道茶,它的名字长达32个字,他当时拿出一个笔记本读过给我们听的,我只记得名字里有什么芝麻、核桃仁、天鹅啊等等,其它的记不住了。我爸爸说它是一种混合茶,不知道味道怎么样?他很想尝尝。”《金梅瓶》中描写的那道茶是:芝麻盐笋栗丝瓜仁核桃仁夹春不老海青拿天鹅木樨玫瑰泼卤六安雀舌芽茶。

周咏很惊讶:“哇!原来古人这么有意思的。”

陈悦笑着点点头。

这时,周爸爸从阳台回到了客厅,在沙发上一坐下就问道:“陈悦,喝得惯我们家的铁观音吗?”

陈悦笑道:“叔叔,茶叶很绿很清香,比我家的好。加上周咏挥洒自如、神乎其技的茶艺,真是太好喝了。”

周爸爸微微一笑,说:“铁观音和绿茶都要放在冰箱里保存才新鲜的,否则茶叶容易氧化发酵,变得色泽枯暗。新鲜的铁观音闻起来清香,带有微弱花香,冲泡后香味更加浓郁。不保鲜、陈旧的铁观音闻起来微酸,有陈腐味,冲泡后也是如此,而且还缺少了茶的微甜回甘。”

陈悦是第一次听说铁观音和绿茶要放在冰箱里保鲜,觉得非常有道理,在他眼里已是茶道高深的胡工没有此说,似乎也不懂。他说:“又长见识了,谢谢叔叔指教!”

周咏将周爸爸那杯冷茶倒掉,倒上热的茶:“爸,请喝茶!”

陈悦喝着茶,又欣赏起茶几上娇嫩欲滴的水仙花。

陈悦放下茶杯后,看着周爸爸说:“叔叔,您的水仙很漂亮啊,花几乎都开了,而且又不长高。”水仙花喜阳光充足,春节时广州人一般将水仙花放置在室内,如果太阳晒不到而又不经常把水仙花移到能见阳光的地方,其花茎就会徒长,高瘦、疲软,花也开得不多,广州人戏称“种葱”,其实叫“种蒜”更为合理。周爸爸、周咏都明白陈悦所说。

周爸爸说:“我们家年年都是买水仙头回来自己种,而且天天都搬出去晒太阳。”广州人将水仙鳞茎称为水仙头。

⊙ тт kān⊙ c ○

陈悦说:“我们家有时买,有时不买。都是买现成的,我见过邻居自己种,也见过他们用小刀切水仙头,我妈妈说她下不了手。”

“切水仙头是帮助它生长,是好事啊。”周爸爸笑着说,“周咏种水仙也很有水准哦,今年这盆就是她切的。”

陈悦笑着说:“哇,周咏,厉害啊。”

“周咏会的家务还很多呢。”周爸爸笑逐颜开,为女儿感到骄傲的神情洋溢脸上,“她会做衣服,我们家有一台‘衣车’,她的很多衣服都是自己‘车’的。她做菜也是几个姐妹中公认最好的,她还会理发……”

广州人把缝纫机叫“衣车”,用缝纫机缝制衣服叫“车衫”。20世纪70年代,“三大件”是指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上“一响”收音机,被人们称之为“三转一响”,是当时结婚讲究的标准。从那时起,缝纫机开始进入家庭,周母为了家人省吃俭用购置了一台缝纫机。

会理发,会理发,周咏会理发!

周爸爸的一句“她还会理发”,让已陶醉在周咏“女红刺绣、茶道插花”了得、并想像着周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陈悦徒然一惊,他惊愕得像“秋翁遇到了牡丹仙子”一样,诧异到连周爸爸后面讲的话再也没听进去了。赵容重阳节说过的话“说不定以后你的御用理发师还会出现”立即闪现陈悦脑际,他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有点诡异离奇,感觉冥冥之中似乎有些奥妙,心中巨浪翻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