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周父指点
大年初二,对广州人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天。一是要“开年”,二是外嫁的女儿回娘家。
传统上年初二这天老人们都早早起床,杀鸡拜祖宗,然后吃“开年饭”,此后才可扫地和免除过年的一些禁忌。过去广州人比较特别的习俗是时兴初二、十六打牙祭,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头牙”,“开年饭”要做得早,叫做“抢头牙”。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按照传统风俗,这天外嫁女及夫婿只是中午在娘家吃饭,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他们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周咏四姐妹,刚好一副扑克牌的四个Q。
年初二,周咏和还在读大学的妹妹在家。周咏的二姐姐在服务行业工作,过年正是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年初二要上班。已出嫁的大姐姐和姐夫回来了,姑姑也来了。
周咏的姑姑天生左脚有点残疾,一直单身,独自一人住在单位宿舍。
在周咏读小学的时候,父母要抚养四个女儿经济上捉襟见肘,精力上也力不从心,这时周咏的姑姑伸出了援手,把周咏接到了她身边,承担起“母亲”的责任。一直到周咏读初中时,大姐姐为了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出来工作了,周咏才回到父母身边。
周咏的母亲在她读初三时离世,和陈悦的情况类似。虽然东南雀飞,但鹣鲽情深、用情专一的周爸爸没有再续姻缘,从此,姑姑又担当起了周咏四姐妹“母亲”的角色,对她们关爱有加,四姐妹有难以对父亲启齿的心事也是向姑姑倾述。
在周咏四姐妹的心中,姑姑已等同于母亲,这种感情周咏尤为深厚。
一家六口人开心地吃了一顿开年午饭,大快朵颐,温情脉脉。饭后收拾完毕,周咏又在家中摆开了茶局,一家人又坐下来继续品着好茶聊天。家庭聚会加上有茶提神,周爸爸也放弃了习已为常的午休。
一轮品茶过后,清瘦儒雅的大姐夫不禁称赞道:“三妹的人漂亮,菜做得好,冲的茶都特别好喝。”
正在冲茶的周咏笑意盈盈:“姐夫,我姐很久都没冲好茶慰劳你这位一家之主了吧?”
大姐夫笑着说:“是的。她太忙了,还是你做老师好,又好听又斯文,还又有两个假期。”
周咏笑道:“还是我姐‘叱咤商界’好!爸说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这句诗乍一听,似乎是生意好了,就跟过节一样开心。它出自唐代贤相张九龄先生的《感遇十二首?其一》,其实与经商完全无关,大意是:春兰与秋桂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周父巧妙地利用诗中有“生意”两字,教育大姐姐做生意要有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周父也寄意大姐姐做生意后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这座大厦添砖加瓦。
大姐姐笑道:“行行出状元。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和周咏一样秀丽的大姐姐衣着朴素,由于结婚前过早、过多地分担了周家的生活重责,充当了半个“母亲”的角色,已在脸上留下了些许沧桑感,也因此造就了她在四姐妹中最为干练。
周爸爸笑道:“如果说家是一座房子,那孝就是地基、勤是房梁、恕是屋顶。家庭要祥和兴旺,这三点缺一不可,一个家庭的福气就藏在这孝、勤、恕三点里。你们的孝和恕我都很放心了,我要提醒你们几姐妹的是别忽略了‘勤’,所以年轻人忙一点是好事啊。”
姑姑忍俊不禁:“哥,你总是喜欢说教,你以为她们还是玩泥沙的小孩子啊?”
一家人言笑晏晏地喝着茶。
周咏又给大家斟了一轮茶后,腼腆地说:“姐这么忙,难得见一次,趁姐和姐夫今天回来,我想说件事。”她停顿下来,让自己有点紧张的心情平缓一下。
大姐姐笑道:“好啊。三妹,新年流流,有什么好事?快点说出来。”新年流流是粤语,“流流”起强调作用,着重这是新年,没具体意思。
周咏喁喁细语:“我有一位老师爱上我了,爸见过他的,我也觉得他的人很好,我想和他拍拖。”周咏不敢将陈悦提出结婚的事讲出来,只是说想谈恋爱。说完,她不安局促地扣着手心。
周爸爸笑道:“就是去年春节来过我们家那位?”
周咏微微一笑:“是的,爸。”
在大姐姐的发问下,周咏将陈悦的详细情况,两人相识的来龙去脉、枝枝叶叶一一地给家人讲述了。
一向达观平和、慈眉善目的姑姑越听脸色越阴沉,最后就像七月里暴风雨来临前已经变黑的天空。她与平时判若云泥,侃然正色道:“周咏,你没看过林青霞演的《窗外》吗?她的老师仅仅是年纪大,那位女孩的母亲就已经反对了。更何况你的这位老师是离过婚的,我不同意!”
姑姑的话简洁、冷峻,给了周咏当头一棒,让她吸了一口冷气。周咏怔住了,清俏娇丽的脸上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事前她假想过家人会反对,主要是想到了父亲的反对。她当时想,对于慈祥疼爱女儿的父亲,自己撒撒娇、弄弄痴问题就会轻易解决。周咏完全没有想到的是,现在头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却是疼爱自己甚于其他三姐妹的姑姑。平时慈爱可亲的姑姑一下子变得冷酷如铁,众人都很吃惊,一时都无所适从,空气仿佛凝固,时间仿佛停止,大家都哑然无语。周咏看了一眼姑姑凝重的脸色,知道自己的事情已然破坏家里大过年的喜庆气氛,眼睛盯着座前的茶具,思索着如何缓解自己造成的尴尬局面。
半晌,姑姑看着周咏,依然笑比河清:“那位女孩是因为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才会爱上她的老师的。我们家里很温暖啊,一团和气,你有这个必要吗?你这么漂亮又是老师,为什么不找个更好的?”
周咏低垂着眼睑不敢正视姑姑,缄默着、思考着。
周咏的妹妹俏皮地说道:“我支持三姐!现在都BB机、大哥大时代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人就可以了,其它的管它那么多干嘛?《窗外》中,就是因为她母亲的反对,那个女孩才得不到幸福的,那位老师也疯掉了。太悲惨了!三姐,只要使君没妇、罗敷没夫,两个人就可以相爱的。”
乘着妹妹的东风,周咏瞥了姑姑一眼,仿佛喃喃自语:“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我觉得最美好的东西是将来。”
大姐姐工作后经过自己的努力读了电大,是接受新思想的人,观念并不守旧。此时她想起了父亲曾讲过“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话,从姐妹情深的角度她很想帮周咏讲几句话,但从尊敬长辈的角度她又觉得不便逆姑姑的意思,她相信有父亲在这样的难题最终会迎刃而解,于是她决定不偏不倚、作壁上观。大姐夫是老好人,自然觉得自己不能偏颇任何一方。大姐姐望了一眼大姐夫,巧合的是大姐夫也正抬头看她,两人相视微微一笑。
姑姑意识到刚才自己因爱之切说话有点急了,便语气和婉地说道:“你们小孩子懂什么,生活有你想像中的这么简单就好了。我吃的盐比你们吃的饭还要多,我行的桥比你们行的路……”
“呵呵。”周爸爸豁朗地笑了一声,打断了姑姑的话,他适时地驱散弥漫在众人心头的云翳:“没事的,有事都是好事。大年初二难得一家人欢聚,我们聊聊别的事情。周咏,给大家换一泡新的茶。”
“爸,好的。”
下午,大姐姐和姐夫回去了。姑姑主动和周咏谈起了陈悦的事,若然姑姑蛮不讲理,简单粗暴,故事情节或许就简单了,可能只是多了一个《墙头马上》的故事罢了。《墙头马上》是元代戏曲家白朴先生的作品,故事来源于白居易先生的诗《井底引银瓶》,讲述的是一个古代的私奔故事。《墙头马上》虽然是古代十大喜剧之一,但故事中却蕴藏着浓烈的悲剧性。恰恰相反,姑姑明德惟馨、蕙心兰质,她的很多话让周咏陷入了沉思。
晚饭后,姑姑也回去了,周咏收拾好洗完碗。
周爸爸和颜悦色地说:“周咏,陪我去散散步吧。”以往周爸爸散步前问的都是谁有兴趣一起?这次却是直接点名,周咏听出了父亲的弦外之音,说:“爸,好的。”
来到楼下,周咏挽起了父亲的胳膊,两人慢慢地踱步,马路上的人不多,也少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
周爸爸说:“周咏,你再跟阿爸讲讲你和陈悦谈恋爱的事吧。”周咏在姑姑面前试探性说的想和陈悦谈恋爱的话,那里瞒得过他的眼睛?
“好!”周咏将陈悦如何暗恋自己,两人如何相爱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周爸爸。
“对于东床快婿我没有什么要求。”周爸爸菩萨低眉,“作为父亲,我唯一想做的就是对于你爱的人我也会爱他。只要是你喜欢的人,就算他的相貌跟晏婴、刘墉一样,我也会喜欢他的。”
中国历史上有四大美男: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相对而言也有四大丑男:晏婴、左思、包拯、刘墉。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权当戏说。晏婴先生,被尊称为晏子,是春秋时期和管仲先生齐名的政治家。刘墉先生,清朝政治家、书法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周咏幸福地点点头:“谢谢爸!”
周爸爸说:“陈悦登记过,我不是不介意,不过我想得通。我们不说远的,就说比较近的。新凤霞是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人们称她为‘评剧皇后’,连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都说‘三天不喝茶,不能不看新凤霞。’新凤霞长得很漂亮,追求她的男士如同过江之鲫,可她偏偏只看中已离过婚的剧作家吴祖光,而且是新凤霞主动向他表白的,虽然他们的爱情也经历了一些阻挠,最终他们幸福地走在一起了。新凤霞一个名人尚且可以全然不顾世俗的眼光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支持你的。”
周咏望着父亲,撒娇道:“难怪乎人们都说‘父爱如山雷不动’。”
“先别给高帽我戴。”周爸爸乐道,周咏被惹笑了。“周咏,当着姑姑的面我不好直接帮你。如果要帮,我也只能私下和你姑姑讲,你明白吧?”
周咏点点头:“爸,我明白的,您放心。”
周爸爸和风细雨地说:“姑姑当你是亲生女儿,她的出发点是为你好,这个你也明白。姑姑没谈过恋爱、没结过婚,她对男女事情的看法自然会偏激一点,而且她很传统,对于传统观念她就是花岗岩脑袋,不容易改变自己的想法,这点我相信你也能理解。我也只是见过陈悦一面,虽然当时对他的印象还比较好,毕竟对他的了解有限。你说他离婚的原因我可以理解,但姑姑也说得对,他们离婚是否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陈悦对她是否还会恋恋不忘?他们是否会藕断丝连?听姑姑这么说,我对陈悦也感到不踏实了。
你们谈恋爱才几个月,现在是最容易冲动、最容易糊涂的时候,所以我建议你先冷静下来。你的事情下午我也认真地考虑过了,我将我的想法一点一点慢慢地告诉你吧。”
周咏看了一下父亲,挽起了他的胳膊:“好。”
周爸爸语气平和:“你看我们楼下林伯的儿子,一年多前不顾家人的反对要死要活地结了婚,不到半年就离了。林伯就说他儿子活该,依我看,他们是爱情的基础不够牢固,所以因一点生活小事就离了。
我和你妈妈谈恋爱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两人要分隔两地。我们没有因为分开而感情变淡、情感疏离,反而让我们都更加清楚地看到,我们的爱不是冲动的。我们当时两两牵挂,两地相思,彼此更爱对方了。这次的两地分隔,多多少少造就了我和你妈妈爱情的坚实基础。
你小时候我们南箕还有打铁铺,你也见过打铁,我也给你讲过打铁的道理。打铁是要‘淬火’的,为了提高铁的硬度,铁匠会把烧红的铁放到水里快速冷却,来提高他的硬度。当然,铁变硬的同时也变脆了,所以还要‘回火’。打铁就是这样,通过冷热交替来打磨铁的韧性和硬度,从而打造出好的成品。俗话说‘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就是这个道理,爱情也是如此。这点你明白吧?”
“爸,我明白的。”
“好。”周爸爸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西厢记》,是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它是元代一位有名的杂剧作家写的。《西厢记》来源于唐朝诗人元稹写的《莺莺传》。你还记得我教你茶艺时,教过你一首有关茶的诗《一至七言诗?茶》吗?”
周咏笑着说:“爸,我记得。”
周爸爸说:“记得就好。这首诗就是元稹写的,当时我没跟你讲的是,元稹是用这首诗来表达他与白居易之间真挚友情的,这一点留给你以后再慢慢去鉴赏吧。元稹的《莺莺传》讲的是,张生赴京应试做了高官后抛弃了崔莺莺,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又是元稹自己的真实故事。
我们再来看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他们两人相识后,因为司马相如一贫如洗,卓文君知道自己的父亲不会同意这门亲事,就和他私奔了,他们那一段相恋的时光当然是幸福的。但自从司马相如受到汉武帝器重,做了官之后,久居京城,赏尽繁华,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的想法,对于曾经患难与共的卓文君,他已经忘怀了。终于有一天,司马相如给卓文君送去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亿’通回忆的‘忆’,无亿,暗示他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回忆,‘无亿’用普通话读也可理解为‘无意’。卓文君怀着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她以她的才华挽救了自己的婚姻。
崔莺莺和卓文君都是美貌无双的,一分开,元稹和司马相如都出问题了,幸好卓文君有机会也有才华可以挽救自己的婚姻,而崔莺莺连机会都没有。所以,避免冲动、打好爱情的基础,比以后需殚精竭虑地挽救婚姻危机要胜千百倍。我现在又想起了你是师范生,学过心理学和教育学,教育上也有类似打铁‘淬火效应’的技术,叫做‘冷处理’。我觉得爱情也需要‘淬火效应’和‘冷处理’,而且很重要。”
“爸,是的。”父亲醒豁的道理,令周咏有如拨云见日。她又说道:“爸,姑姑的反对,您的教导,都令我清醒了很多,我确实应该冷静冷静了。”
周爸爸欣慰地说:“好,这样你们都可以多点时间思考一下两人的关系,也算是再通过一段时间来考验一下彼此的感情吧。我记得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讲过一句话:当你打算和一个人共同生活白头偕老的时候,用五六年时间来作巨大而必须的考察大概不算长。当然,五、六年时间太长了,你们不必设定时间长度。”
“爸,我明白该如何处理我和陈悦的关系了。”周咏深有领悟地说。下午姑姑与周咏谈心时,她朦胧、不确定地想到了一个办法,现在经过父亲的点拨,她觉得自己的想法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今天要不是姑姑的反对和您的教导,我真的被爱冲晕了头脑。爸,我有个想法,如果您不反对的话,下学期我想搬到姑姑家住。过完年又快进入回南天,姑姑的脚又不方便了。我在姑姑家既可以照顾一下她,还可以慢慢地让她进一步了解陈悦。刚才我也想了一下,陈悦中午不敢约我,怕影响我休息。我会告诉他姑姑现在不接受他,我晚上要回来照顾姑姑,这样我晚上也可以避免和他相见,按您说的,‘冷处理’一下。”
周爸爸有点惊讶,说道:“好是好,有你照顾姑姑我也放心,但是姑姑的房子太小了,又暗又潮湿,我担心你……”
周咏笑着说:“没事的,我小学时不是在姑姑那住了几年吗?所以您不用担心的。”
周爸爸愧疚地说道:“你小学的时候,真是委屈你了。你的姐妹多,我们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过来,才不得不让姑姑帮我们抚养你几年。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不想你再受委屈。”
“爸,跟待我像亲妈妈一样的姑姑在一起,我又怎么会有委屈呢?您放心!”周咏诚恳地说,她又面露不舍:“我觉得对不起的是您,我在姑姑家住的话,只能星期天和姑姑一起回家看您了。”
周爸爸说:“我一个大男人倒没关系,何况还有你二姐和妹妹呢,现在你妹妹也已长大,她也很能帮手了。”
周咏说:“这是我暂时能想到的好办法。我也希望以后有机会带陈悦去拜见姑姑,我相信姑姑见过陈悦后会相对容易接受他的。”
“好!”周爸爸笑了,又提醒道:“你这样是好,如果你是真爱陈悦的话,还要把握好个度。‘淬火’之后,工件的硬度是增加了,但它也更脆了,更容易折断。所以还要‘回火’处理。”
周咏微微一笑:“爸,我明白了,我会注意的。”
周爸爸又金玉良言:“你不是说想读‘专升本’吗?我建议你下学期开始就做考试的准备,读书是越早读越好,不然到了你有家庭之后,要读就辛苦多了。”
周咏点点头说:“爸,好的,我下学期开始准备。”
周爸爸笑道:“你们也经历了一定的风雨,也不在乎一时的朝朝暮暮了。让陈悦等一下好啊,有百利而无一害。王宝钏等了薛平贵18年,白素贞等了许仙1000年,孙悟空也等了唐僧500年……”
薛仁贵先生是唐朝名将,他三箭定天山,降伏高句丽……为了大唐社稷巩固和百姓安居乐业,戎马一生,出生入死40年,功勋卓越。薛将军是攻必取,战必胜,毛**也称他为“常胜将军”,唯一一败责任也不在他。薛将军任父母官期间,清政廉洁,体恤爱民,也为民间广泛传颂,后世的小说家将他的几代人写成了演义,我们最为熟悉的要算清代无名氏的通俗小说《薛仁贵征东》。
薛将军自幼家境贫寒。民间传说,薛将军之妻姓柳,柳家是当地的大户,柳小姐不顾父亲反对,两人私奔在寒窑喜结良缘。从柳小姐成为薛夫人后,她深明大义,鼓励夫君弃农从军急国难,自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含辛茹苦地将儿女养大。
薛平贵和王宝钏是戏曲中以薛将军和柳氏为原型杜撰出来的人物,戏说王宝钏是当朝宰相的女儿,不顾双亲阻遏,下嫁贫困的薛平贵为妻,被二老赶出家门。薛平贵入伍后,王宝钏独自一人在寒窑中苦度18年。后来薛平贵成为朝廷功臣,将王宝钏接入府中,夫妻团聚。
一位手拿着小收音机散步的老人与周家父女打对面而过,收音机里传出了伟人的诗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周咏的爱情因姑姑而溺水时,父亲的话给了她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