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 第289章 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

第二百八十九章: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

突然的嘈杂打断了大殿内凝重的氛围。

朱元璋高坐于龙椅之上,忽闻嘈杂的瞬间便将目光投去了勋贵这边,站在下面的郭英顿时倍感压力的低下了头。

王景弘挽着拂尘,一手提着自己的衣摆岔着腿急忙奔出去,大喊着:“何事喧哗?”

王景弘跑着出去,而杨宪则是跟刘维谦来了个眼神交流。

杨宪责怪于刘维谦的失误。

刘维谦自知理亏,冷汗淋漓的低下了头。

杨宪目光深邃的收回眼神,不过在即将收回的眼神的时候,却看到了胡惟庸似笑非笑的眼神!

胡惟庸为什么要笑?

杨宪先是不解,随后浑身一震!

他意识到这件事的后续影响会造成多么巨大的影响!

他这一次是真的愚昧了。

物极必反!

王添这样弹劾,皇帝脸上不好看,本来就是打算处置处置,将无烟煤的事情给落到实处,结果现在成了什么?要皇爷亲手将这些勋贵除掉?

现实吗?

不现实。

这里换成现代人角度来看,朱元璋就算是打压勋贵很多次,但是在朱标健在,朝局稳定的情况下,淮西勋贵是会做到与国同休的。

因为淮西人是太子的后台!

都说臣子的富贵是皇帝给的,但现实一点来说,难道皇家就不需要这些武将的支持?淮西人都信赖朱标,愿意跟随朱标,以效忠太子为淮西正统。但换个角度,朱家也是因为这些勋贵的拥护而更为尊贵。

朱元璋目前,是没有处死这些老兄弟的打算的。

朱元璋希望的是他们听话点,老实点,不要有不该有的念头。贪就贪吧,总不能跟着老朱打了仗,还没落得个好处,只要淮西勋贵们无条件支持太子,拥护大明内部的统一和皇权正统,也就懒得管他们。

但现在,王添的行为无疑是和朱元璋的理念背道而驰。

而王添的行为让皇帝下不来台,其一,朱元璋会怪罪杨宪,因为这事是杨宪去办的,结果办成这样。皇帝怪罪下来,治他杨宪一个办事不力之罪!

而这个罪名,很有可能会让杨宪从右丞相的位置上滚下来。

其二,朱元璋若是默认了处置勋贵们,肯定会在其他的地方找补回来,那这个找补的地方很有可能是……李善长回京!

孙贵妃病重,说不定临安公主跟李善长之子李祺的婚事会立马就办!

到时候李善长这个儿女亲家肯定是要回京城的。

李善长一回来,到时候肯定是圣恩眷顾。

皇帝对那些外放回京的臣子委以重任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有宋一朝的仁宗,光是宰相就变着法的换,跟特娘换妃子一样。

李善长一得势,那就是整个淮西人得势。

现在就要看皇帝的心思,以及淮西人怎么办了。

这时候,王景弘匆匆跑了进来。

走到台前,在朱元璋旁边道:“陛下,是凤阳的百姓们。”

朱元璋一听是百姓们,顿时急匆匆的道:“快,出殿!”

说完朱元璋便起身朝着殿外走去,顿时百官都动了起来,跟在皇帝的身后朝着殿外涌去。

奉天殿外朱元璋跨出殿门,随后便看到在巨大的皇宫校场之中站着不少百姓。

“百姓怎可进宫?”有礼部官员皱眉问道。

一旁的胡惟庸镇定道:“百姓手持大诏,并且是进京告御状的话,可以进宫面圣!”

这个规矩是老朱定下的。

这么多年也没有百姓这么做过。

胡惟庸呛的那个官员哑口无言,这规矩是皇帝定下来的,他们不敢反驳。

老朱带着人洋洋洒洒走出金殿,便看到那些校场之中的百姓纷纷手捧着大诏,而在百姓后面,则是一些被五花大绑的人。

“参见陛下!”

“草民参见陛下。”

百姓们见到一精气神十足的中年人从殿内被众人簇拥着走出来,那人身着淡黄色盘领窄袖龙袍,脚步沉稳,目光坚定!此人引领百官,自有一番龙威在身。

不必多说,便可知这位就是大明真龙天子,朱元璋陛下。

朱元璋点头,经过一番了解,方知这些百姓是将那些致人被毒死的罪魁祸首给押送到了京城之中。

为首的老者乃是凤阳当地一教书先生,说出原委之后,这才有些忐忑的道:“草民等人自作主张,还望陛下勿要怪罪。昔日陛下曾在凤阳说过,天下以农为本,以商为奸,务农便是为国。”

“如果商贾做出此等恶事,可谓是天怒人怨,若是不加以处置,怕是百姓们会对朝廷心生嫌隙。”

这老者也不愧是读书人,说得出条条在理,让朱元璋也不免暗自点头。

“老先生所言甚是!”朱元璋抚须,目光很是沉重。

以小窥大,光是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商贾行恶对于百姓民生的影响,这才多少个商人?十余个。

若是百个,千个,万个!

甚至是全部的商人都只认钱!

不认人,不论道德人品,那天下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朱元璋感受到了压力。

同时,也看向了郭英等人。

这一次,郭英这些个臭丘八倒是反应的够快!个狗日的,脑子倒是变聪明了。

但朱元璋的内心其实有些不尽人意,他还是想把李善长给弄回来的,李善长在濠州,他不安心。

但这一次,李善长回不来了。

郭英这个举动虽然聪明,但是也断了朱元璋将李善长给弄回来的心思。只是这样一来,该如何安抚韩国公府呢?

朱元璋看了看百官,随后看到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

看了两眼,朱元璋看向那老者,询问起那些被毒炭毒死的百姓有没有好的下场。

老者点头道:“凤阳当地的大户们都出了钱安抚了各家的家眷,还给弄了好坟地埋了。”

当地的大户,无疑就是这样勋贵。

朱元璋也借坡下驴。

这样一来,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晋升了太仆寺丞,其两个儿子也入朝为官,韩国公府一脉重获恩宠,也再次焕发了生机。而杨宪虽然办事不力,但也没有获罪。

至于那些商人,自然是被株连。

锦衣卫毛骧接过案子也是头疼,株连的话,怕是会牵扯到各家勋贵的亲戚。

好在朱元璋命王景弘传了消息,毛骧这才后知后觉。

而在邓家之中。

邓铭在火盆里焚毁了一封信笺。

看着火盆里的行,邓铭那张粗犷的脸上划过一丝惊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