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 第361章 叫我监国

第三百六十一章:叫我监国

应天府京师的中书省内,杨宪目光有些呆滞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看了看旁边胡惟庸的位置,胡惟庸自请前往淮安督造钢厂,已经出发了七天。

皇帝传回旨意,派遣了十七个大同的匠工建造京师钢厂,最后选择了水利便利,并且可以直达凤阳的淮安府。

选在淮安,主要便是考虑到淮安这个地方的经济和环境,淮安位于淮河畔,上游是中都凤阳,并且坐落于京杭大运河畔,可通扬州府,与京师接连密切。

此地是个实打实的交通要道,古往今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被着名诗人白居易称之为‘淮水东南第一州’。

而胡惟庸的离去,也意味着杨宪彻底放开了手脚。

七天了,杨宪甚至没有睡好一个觉。

还有七天太子就会回京,但是这七天,足够他做太多的事情!

他先是罢免原先的官员,随后任用浙地的文官,提拔了一大批自己的亲信!如今的各地官衙,都被杨宪以各种名义穿插了自己人手!而他本人在民间更是取得了无数的拥护。

因为什么?

因为得名声!

杨宪提拔文官,而诸多被提拔之人大多都是当地文绅,经由当地文绅宣扬,杨宪成了不折不扣的好官!

不过正当杨宪享受权利的时候,御史刘炳站了出来。

今日中书省朝会,御史刘炳自带自己的牌位上朝,以‘任用亲信、专行独断、乃朝中奸邪’之罪名弹劾杨宪。

并且陈列杨宪十宗大罪以证实此事。

故而,御史刘炳被捉拿,刑部侍郎余文建乃是杨宪的人,此时正拿着刘炳的认罪罪状呈到杨宪的跟前。

“就这么办吧。”杨宪将手边的认罪书摊开,随后取来皇帝的大印,就要盖章……。

“相爷,核查部部堂刘基在外求见。”

正当杨宪要落章的时候,中书省外的官吏来报。

杨宪愣住,但是很快,门口的刘伯温就走了进来。

刘伯温神色铁青,但是目光之中带着隐忧之色。

余文建欲言又止,但是被杨宪抬手制止,随后杨宪摆手,让其出门稍待。

房中,只剩下刘伯温和杨宪两人。

“恩师要不坐下……。”杨宪放下手中大印,客气的开口说着。

刘伯温痛心疾首的摆手道:“希武,停手吧!”

这句话,让杨宪的脸色一下子尴尬起来。

刘伯温声色俱厉道:“你知道你在干什么?那是御史!刘炳乃是老臣,更是御史台的中流砥柱,多年来,连皇帝都对其礼遇有加,你让刑部将其捉拿,成什么样子了?”

“你是监国不假,但你也别忘了,你上面还有皇帝,还有太子!”

刘伯温也是真的有些急了。

因为杨宪独断专行的态度属实有些飘过头了,如今居然开始干涉言路,这可是重罪!历朝历代,想要实权掌控朝廷政权者,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杀尽言官,断了进谏之路。

正是因为这一点,御史言官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不作为,但还是被历朝历代的皇帝所重视。

杨宪扶亲信上位,翻淮西贵族的旧账,他都可以不出面,因为这只是党派之争,只要你杨宪扶上来的人能用,或者说翻出来的旧账能治一治武将们的气焰,皇帝也不会大动干戈的动手。

可御史是什么?

是动手的理由!

御史就是炸弹,皇帝不管是杀人还是做事,都讲究一个顺应天理,师出有名。从夏商周起,多少嚣张的臣子是因为言官弹劾被一朝定罪的?

数不胜数!

难道皇帝真的就信御史言官的话?毫无证据的事,就一语中的的直接下令诛杀?

说到底,是授天意!

天,既是天子。

御史的作用就是,弹劾皇帝看不惯的臣子,不管是奸臣还是忠臣。奸臣死了,皆大欢喜,你名垂青史,我心里舒坦。

忠臣死了,我保你家族昌盛,你让我皇帝位置坐的安生。反正骂名是你背,皇帝顶多就是个识人不明。

这就是合作。

可以说,杀御史,只有皇帝能干。

杨宪的表情变得有些不悦。

只是轻飘飘的问道:“恩师前来,就是为了这事?”

“难道我还能为了其他事?你想争,想要抢,都可以。只要在皇帝眼皮子下面,没人会把你怎么样,皇帝巴不得你压一压他们的心气,可你如今过界了!”

刘伯温苦口婆心的劝道。

杨宪突然有些厉色道:“过界?什么叫做过界?恩师,我叫您一声恩师是看在曾经您授业的份上,可您别忘了,如今我是监国!监国大臣总理全国事务,只要是中书省职权之内,有何事过界?”

“御史难道就不是官?”

“您若是翰林院大儒,勋贵勋爵我动不了,那是应该的,那毕竟是皇权敕封。可御史是什么?不过是狂吠之犬!有何不可为呼?”

“刘炳公堂之上忤逆上官,持牌位恶语相向,捕风捉影,乃重罪!他敢在皇帝面前行此事?无非是看我杨宪好欺!”

刘伯温被杨宪的怒斥镇住。

他看着这个曾经学生那声色俱厉的样子,一下子心跳都有些停滞。

昨晚,他夜观天象,以卜卦算未来浙地的文运。

这极其耗费他的心力,他如今是核查部部堂,算是焕发人生第二春,重新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他坚定的认为自己不能徇私舞弊,所以不能利用官场上的手段来为浙地官员谋取好处,只能以卦象来预警。

而当他看到未来三年的星象时,一下子吓得满身冷汗!

星象之中代表大明文运的天权星绽发了耀眼的光辉,其光辉甚至跟天枢相当!按理来说,大明文运昌盛,浙地应该首当其冲,应当会进入如北宋那般名人辈出,人才无数的景象。

可再观浙地未来运势,却如断崖一般,无半点生气!

刘伯温怕了。

他不解,他疑惑!

出现这种星象,在古往今来也曾有过。观一国之文运,便是看其文治的程度,若是文运昌而浙地星象暗淡,这说明会出现一个改变一国文运的人,而这个人,不在浙地。

甚至,会出现不再以儒学为主流,而是以其他某一种教派为主流的理念来治国……。

这个星象,曾经在始皇帝灭六国之后出现过。

因为始皇帝以法立国,而儒家典籍上,曾记载了那一年山东的文运星象。

两人在堂中沉默了一会。

“希武……。”

“叫我监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