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喧嚣之后 > 第二十六章 打赌

喧嚣之后 第二十六章 打赌

作者:东篱把酒月在中天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6 12:14:59

第二十六章 打赌

魁星楼像是戳在了刘麦秆的心里,他一抬眼,就能看见它,霸道蛮横,和陈背篓一样地得意洋洋。

晌午过后,魁星楼在刘麦秆的院子里投下巨大的阴影,要是夏天,那是一片荫凉,到了冬天,就是阴冷的死亡地带。

这预示在在漫长的冬天,刘麦秆家一半的院子里,将看不到阳光。

以往,刘麦秆没觉着太阳的重要性,现在,没有了阳光,他的心里也黑暗了窒息了。

魁星楼堵在了心里,长在了眼里,无时不刻地刺激着刘麦秆敏感脆弱的神经,这让他焦躁愤怒,他要找碴,出一口恶气。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往年的这一天,何采菊在院子里唱秦腔,她家的葡萄、梨子、核桃都成熟了,大伙在一起说说笑笑、唱唱跳跳过一个热闹的节日时,陈背篓总吊着一张驴脸,摔碟摔碗、指桑骂槐地表达不满。

今年,陈背篓一反常态地支持何采菊,让她拿出压轴好戏,不在院子里唱,是在阁楼上唱。

阁楼上摆了桌子凳子,新鲜的刚下架的葡萄,水灵灵的,金黄的梨子个个有拳头大,汁水粘人的手,几十只蜜蜂绕着梨子葡萄嗡嗡嗡地飞。

油坊门几乎家家都来人了,六爷和村长牛大舌头坐在首席上,陈背篓点名何采菊唱一出《屠户状元》。

陈背篓家这边热闹万分,院子的另一边却冷冷清清的,刘麦秆坐在台阶上,此时,一轮金黄色的月亮升起在半空,刘麦秆发现,魁星楼不只是遮挡了他的阳光,而且挡了他的月光,别处月光溶溶,他这边却一片阴暗。

阁楼上的欢笑声、唱戏声,是一根根扎入刘麦秆神经的刺,他肚子里蹿着一股火气,像一个气球,越涨越大。

第二天上午,下了一场大雨,刘麦秆就赖在炕上,又睡了一个回笼觉。

他起床后,雨还没有停息,拉开屋门,发现院子里的水满了,他吃了一惊。

他父亲刘秉德修这座院子时,未雨绸缪,地基提得比周围高了三尺,这么些年,无论下多大的雨,这个院子从来没有遭受过水灾。

刘麦秆撑起伞,去院子里查看,这一看,他气炸了,原来,陈背篓魁星楼的地基,挡住了水道,刘麦秆家院子里的水排不出去。

刘麦秆趴在墙头上喊陈背篓,陈背篓站在阁楼上问:“啥事?”

刘麦秆说:“你欺人太甚,你堵住了我的水道,要淹死我啊!”

这个院子原来是刘麦秆家的,只留有一个排水口,开在院子的西边,就是陈背篓家。

以前,刘麦秆院子里的水,通过界墙上的口,流到陈背篓家的院子里,再从水道流到街巷里去,就是说,这几十年,刘麦杆一直借用的是陈背篓家的水道。

第二次砌界墙时,刘麦秆怕花钱破费,推诿搪塞,陈背篓独自砌了墙,这次,他在墙上没有留排水口。

后来,修魁星楼,占用了原来的水道,陈背篓把水道改了,这么一来,陈背篓家的排水没有问题,而刘麦秆家的水却无路可走,只能积在院子里。

刘麦秆家水淹金山寺,他跳着双脚大骂陈背篓黑心驴,他这一叫骂,村里人都出来看热闹,六爷和村长牛大舌头也闻讯赶来。

雨渐渐停了,但刘麦秆家一片汪洋,要不是他挡着门口,水都进了他家的屋子,刘麦秆站在没膝深的水里,让六爷和村长牛大舌头评评理。

大伙儿过来看了看,都不啃声,说啥呢?

刘麦秆没有留水道,多年占用陈背篓的水道,现在,人家修了楼,理所当然地改了水道,怎么能怪他呢?

但从情分上说,陈背篓明知改了水道,会给刘麦秆造成水患,但他却这样做了,既没和刘麦秆协商,又没告知,这就有点过了。

六爷背着手,蹙着眉,感觉是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不知如何决断;村长牛大舌头谁也不想得罪,借口肚子疼,脚底板抹油,溜了。

刘麦秆咒骂陈背篓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陈背篓反唇相讥:“我不就是修了座楼吗?你眼红妒忌,你有本事修啊。”

刘麦秆红涨着脸说:“我稀罕你那玩意儿?我们家以前要啥没有?银元用缸装、三匹马拉的大车十几挂、良田六千亩、牛羊几百,老子把一根汗毛,都比你腰杆粗;你个穷光蛋,你爹就是我们家一只狗。”

不管刘麦秆如何炫耀刘家往昔的辉煌,但他们家是败了,只留下了那个破旧的阁楼,像一小截狗尾巴,半死不活地。

陈背篓笑嘻嘻地说:“你嫌我的楼高,你修一座压过我啊。”

刘麦秆气得咆哮大叫:“我也要盖楼,要压过你,你一丈高,我两丈。”

陈背篓呵呵地笑,像猫逗老鼠,说:“有能耐你修啊。”

刘麦秆那家底,一个筛子满是窟窿眼,家徒四壁、八面漏风;土里刨点粮食,拿去换几个钱,大块吃肉,大口喝酒,逍遥几天,就油干捻尽;没隔夜的粮,无多余的钱,屋顶透着亮,夏天落雨滴,冬天飘雪花,风是常客,窜门一样来来去去。

盖房不是动嘴皮,不是喷唾沫星子,那得硬邦邦的真金实银,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陈背篓这一军将得刘麦秆狼狈万状,一个念念不忘祖上辉煌,穷得却到处赊账的懒皮狗,有啥能耐修一座比魁星楼更高的楼?

陈背篓痛打落水狗:“刘麦秆,你盖楼啊,不盖就不是站着撒尿的汉子。”

当着一村人的面,刘麦秆只能嘴皮硬到底,说:“我要盖楼,盖全村全镇最高的楼。”

在两人的口水战中,臆想中的楼,从三层加到八层九层,从油坊门盖到了镇上县城,最后盖到了北京。

看热闹的人忙着加柴添火,鼓动说谁能住到北京城里,谁才是真的牛皮。

陈背篓说:“我有陈望春。”

刘麦秆说:“我有刘爱雨。”

陈背篓说:“陈望春有金钥匙。”

刘麦秆哽住了,翻箱倒柜、搜肠刮肚,刘爱雨除了能唱两嗓子,还有啥?气势上就输了,但他梗着脖子说:“那不是金钥匙,是枷锁。”

陈背篓说:“不服就打赌!”

刘麦秆说:“赌就赌!谁怕谁?”

油坊门人有爱打赌的习惯,赌粮食产量、赌牛羊的重量、赌女人生男生女、赌力气、赌下棋,输了的,光腚推磨、转圈丢人。

村子中央有个磨坊,门前有盘青石大磨,早些年,人吃的五谷杂粮、牲口吃的豆料,都是这盘磨子磨出来的。

好多年前,村里有个憨子,力气大,爱吹牛,一次喝醉后,说他能搬起大碌碡,没人信。

憨子恼了,说他不但能搬起碌碡,还能把天上的太阳打下来,人们哈哈大笑,有人笑得小腿抽筋、大腿痉挛。

憨子指着天上说:“打不下狗日的太阳来,我光腚推磨。”他摇摇晃晃,脚底拌蒜,大吼一声,去搬碌碡,却如蚂蚁撼大树,碌碡没动,他动了,碰掉了一颗门牙。

憨子输了,酒醒后,兑现诺言,脱个精光,拉着石磨,跑了几圈。

自那后,这一习俗广为流传,在缺少娱乐节目的年代,增添了不少乐趣。

二十多年前,扎根北京的正常渠道是读书考大学,端上铁饭碗。

那时候的铁饭碗,旱涝保收,实实在在的聚宝盆、活生生的摇钱树,人人羡慕、万人敬仰。

村里有两三个考上中专的,后来留在了县城里,回家时穿皮鞋着西装,说翘舌头的普通话,见面握手说你好,洋气得很。

陈望春和刘爱雨,要想在北京扎根,就必须考上最好的大学,优秀到足够留在北京。

陈背篓有个表兄,年轻时在沈阳军区当兵,给家里寄过一张照片,是在**前照的,穿着四个兜的军装,腰里系着装满子弹的武装带,胯头上别着一把手枪。

这张照片,原本在表兄家桌子的玻璃板下压着,每次去姑姑家,陈背篓总要看看这张照片,太神气了,北京、**、军装、手枪,太神气了,怎么看也看不够。

一次,陈背篓受不了诱惑,偷偷地将照片拿回了家,专门做了一个精巧的相框,装了这张照片,挂在堂屋的墙壁上。

很多个夜晚,陈背篓一觉醒来,黑暗中觉得这张照片在发光。

这张照片,在油坊门热过一段时间,很多人都来看,队长牛大舌头指出了一个疑点,他认为照片上的手枪是假的,因为据他所知,一个连级军官,是没有资格把手枪带到**广场上的;如果手枪是真的,那么**就是假的,很可能是照相馆里的布景。

陈背篓坚持手枪是真的,**也是真的,为此,他和村长牛大舌头七八天没有说话,看着他的影子就啐口水。

北京是人人向往的圣地,前半生,陈背篓既没参军的机会,也没招工的资格,考大学更没希望,碰上十年动乱,学校停课闹革命,所有通往城市的道路,都是死路一条,理想最终成为黄粱一梦。

从目前的境况看,陈背篓的下半生,也没有到北京发展的可能性,北京对油坊门的泥腿子而言,那是太高了,太远了,在高山之巅,在云端之上,够不着,摸不到。

现在,有了陈望春的金钥匙,陈背篓开始做起了北京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