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琴剑箫 > 第三十八章 故技重施 金剑之假

琴剑箫 第三十八章 故技重施 金剑之假

作者:夜无愁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5:12

第三十八章 故技重施 金剑之假

眼看了尘方丈和青海一枭两人的右掌就要碰在一起,就在这时,突然从场外传来一声暴喝“了尘方丈速退!”。

这一声暴喝不仅来得突然,而且声如洪钟,灌入耳中时振聋发聩,显然是一位内家高手提聚真气而发。

了尘方丈本来见青海一枭挥掌迎来,还以为他要与自己比拼掌力,不想徒然听闻这一声暴喝,他听出了这一声暴喝却是出自千湖龙王之口。虽然他不明所以,但是声音出自千湖龙王口中,那么这中间定然有什么蹊跷了,却见他掌势一挫,同时旋身横移,飘到了青海一枭的左侧。

但是,了尘方丈堪堪移动身形,却觉身后涌起一股劲风,直袭向他的脖颈。他来不及回头,急忙左袖一挥,迎向那股劲风,与此同时身体就着这一挥之势转过身来。

只见青海一枭一只骨瘦如柴的左手已向自己抓来,而右手则依然原来的掌势不变。

了尘方丈这一看,却又看不出青海一枭的攻势有何不妥,于是左手一挥之势突然一沉,骤然多加了几分力道。他左手这一挥虽然看来随意至极,然而了尘方丈却是使用了少林派另一项绝技铁拂功里的一招“手拂浮云”,这一招手拂浮云却是专门对付对方拳掌袭来的劲气,因此青海一枭左手的爪势立即被这一挥袖给化解了。

但是,青海一枭右掌却依旧无声无息的攻来,了尘方丈见铁拂功奏效,不疑有他,就扬起右掌迎去。

可是,却又在这时,又传来了千湖龙王的喝声道:“接不得!他的掌上藏有毒针!”

了尘方丈一听“毒针”二字,举起的右掌倏然收回,同时纵身一跃,退到了数丈之外,恰巧落在了千湖龙王不远之处。

只不过,此时却不见青海一枭再次袭来,只见他瞪着那双绿豆般大小的眼睛,怒视着千湖龙王。

了尘方丈见千湖龙王就在身侧,转过头来问道:“龙老湖主可否向老衲言明?”

千湖龙王其实初时也不知道青海一枭掌中藏有毒针,却是后来琴圣以千里传音之术告诉了他。

原来,琴圣当日在丹阳寺解危后,癫僧便将自己和了缘住持都中了青海一枭的毒针之事说出,直到刚才青海一枭与了尘方丈对掌时,琴圣这才想起来。于是便以千里传音之术告诉千湖龙王。

千湖龙王听说之后,眼见了尘方丈的右手就要迎上青海一枭的手掌,情急之下他只有大喝一声,提醒了尘方丈。

此时,青海一枭见毒针之计败露,他当然心中既惊且怒,只能怒视着千湖龙王,他实在想不明白这黑脸彪形大汉是怎么知道自己的秘密的。

但是,此时青海一枭已经没有那么多心思计较了,他见了尘方丈此时正自惊疑,而除了守在路口的昆仑大师和一旁掠阵的三清道长仍然保持警惕外,众人都一脸困惑地看着千湖龙王,似乎他们也和了尘方丈一样,急于知道其中的隐秘。

青海一枭知道这次终于被他找到机会了,他只稍微瞟了一眼下山的路口,便已经计上心头。他这人本来就善使阴谋诡计,临阵脱逃更是他所擅长之处。

只见他右手缓慢一挥,就见数缕寒芒直向了尘方丈和千湖龙王两人无声无息地射去。就在他一挥手之时,又见他突然闪身到了众人身前,双手一抓,便一手一个像抓小鸡一样就将距他最近的两名汉子抓在手中。

然后,像提着两个绣花枕头一样,一纵身就带着两名汉子跃到了昆仑大师身前不足三丈的地方。但是,众人还没看清楚他的身形,又见他突然一跃而起,与此同时,他手上抓着的两人还没等他跃到极致,就被他头上脚下的给扔向了昆仑大师的身前。

这一下变故当真是眨眼之间,就连昆仑大师和三清道长这样的高手都没能看得细致。这青海一枭的轻功身法确实算得上是武林一绝,那日连琴圣都没能将其留住。而且,别看青海一枭身形骨瘦如柴,他一手抓着一个人纵跃之间却像毫无负担一样,不仅毫不费力,连身形也不见有任何迟滞。

那边千湖龙王本待向了尘方丈解说,却突然发现数缕寒芒向他和了尘方丈射来,他没有看见青海一枭是如何出手的,但却猜到这定然是毒针一类的暗器,因此他一边提醒了尘方丈,一边双拳挥动,将射向自己的寒芒悉数震落。而了尘方丈听到千湖龙王的提醒后,急忙挥动右手,长袖一卷,便将射来的两道寒芒卷在袖中。

当他打开衣袖一看时,发现原来却是两枚不足一寸、头大尾细的青光闪闪的钢针,这一看便知道,这些钢针是经过剧毒淬炼的毒针。

了尘方丈看得心头直冒冷汗,若不是千湖龙王的提醒,此刻只怕自己要遭了这毒针的暗算了。

不过,了尘方丈心中却是惊讶不已,只因这毒针飞来之时,速度虽然不急不缓,然而却是无声无息的,就算到了身前数尺,像他这样功力修为的人竟然毫无所觉,这岂非让人感到惊骇无比。

其实,他哪里知道,这些毒针正是青海一枭的毒涎针,这种毒涎针可是被青海一枭视为他们青海一派的镇山之宝,为数极少,不到不得已之时是绝不会当暗器放出的。

就在千湖龙王和了尘方丈将毒针击落之时,恰恰看见青海一枭从半空中摔下来两件物事,然后又见青海一枭突然就在半空中一折身,竟然向前横移了数丈之远。

了尘方丈一见,立时心中大急,急忙纵身追去,却见青海一枭已经落在了下山路口不足一丈的地方,只可惜三清道长距离那下山的路口还有十余丈远,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晚了。

昆仑大师本来就守在路口前两丈多远之处,但是当他发现青海一枭抓着两个人向这边跃来时,他本待上前将青海一枭拦下,不料青海一枭突然在半空中向自己扔下两人。这一着倒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昆仑大师见这两个向自己飞来的人毫无反应,知道两人极有可能已经被制住了穴道,昆仑大师来不及多想,急忙双手齐出将两人接住。

也就在昆仑大师接住这两个人时,却听身后响起一阵风声,他急忙回头看去,却见青海一枭已经跃下了路口。

此时,了尘方丈和三清道长也已经相继赶到了下山的路口,然而青海一枭已经在一个纵跃之间飞下了十余丈远,此时想要追已经来不及。

眼看着青海一枭已经又是一个起落,正当昆仑大师、了尘方丈和三清道长都觉得青海一枭就要逃脱,而众人大都仍然处于不知所以之时,却听不远的山路下传来一声惨叫。

仍处在惊愕之中的人立即被这一声惨叫惊醒,而昆仑大师、了尘方丈和三清道长却听得一震,神色一片惊疑,只因他们听得出,这一声惨叫正是青海一枭所发。

就在众人清醒过来,而昆仑大师三人又处于惊愕之际,上山的路口上突然飘起一道青色身影。这身影上得峰顶,轻飘飘落在地上之后,又向前踱了几步,才停了下来。

这回昆仑大师、了尘方丈和三清道长才回过神来,也看清了这青色身影,只见这身影原来是一位身着青色长袍的中年书生。只瞧他不过四十来岁,可是细细一看却又不像,但见他颚下五绺长须,面目俊朗,一脸正气,轻袍缓带,左腰悬着一柄三尺来长的长剑,神情甚是潇洒,看着让人心中油然生出敬仰之情。

这中年书生一停下来,便一脸疑惑的向了尘方丈问道:“了尘大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你们几位要追赶那瘦小老人?”

了尘方丈见这中年书生突然出现,脸上神色一喜,但是又马上焦急说道:“申大侠来得正好,你可是把那青海一枭给截住了?”

那中年书生听得一愣,不解道:“青海一枭?此人可是四十余年前为祸江湖一时的那个青海派的掌门人?”

“正是此人!申大侠可是把他拦下了?”了尘方丈又急急的说道。

中年书生听说适才自己所见的那个瘦小老人竟然就是青海一枭,不由得神色一惊,然后又见他对了尘方丈问道:“了尘大师和众位追赶之人就是青海一枭,只不知为何要追赶此人?”

了尘方丈此时是真的急了,只听他急道:“他使诡计抢走了武林金剑。”

“武林金剑”那中年书生闻言,失声惊呼道。只见他惊呼之后,急忙转过身,也没看清他如何动作,就见青影一闪,便不见了他的身影。山路下同时传来了他的声音道:“快随我来!”

了尘方丈等人闻声,纷纷纵身追去,那些各路来的武林豪杰也争先恐后的随后赶去。

昆仑大师、了尘方丈和三清道长赶到距离峰顶不到三十丈的山路上时,却见那中年文士伫立在一块耸立的尖石上,而在他前面三丈多远的一块山石旁,半倚着一位身形瘦小、须发皆白的老头,这小老头赫然就是那刚从峰顶上逃脱的青海一枭,只见他此时脸上一片惊恐痛苦之色,五官几乎挤在了一块,使得他原本奇丑的瘦脸增添了几分怪异,当真是丑怪之极。

昆仑大师、了尘方丈和三清道长三人见状,心中不由得又惊又喜,都在细细查看着青海一枭。却见青海一枭的身体半倚在大石旁边,右腿膝盖处渗出一片血迹,似乎因为痛苦而使他无力站稳。

当青海一枭看见昆仑大师等人时,脸上马上换成一片急怒之色。

只听了尘方丈高喧一声佛号,对那中年书生道:“幸亏有申大侠及时出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了尘方丈话声刚落,却见青海一枭指着那中年书生怪叫道:“你是什么人?老夫与你有何仇怨?你为何要暗算老夫?”

那中年书生神色微变,却连忙反问道:“阁下就是青海一枭?”

“不错!正是老夫!你到底是何人?为何如此卑鄙?”青海一枭又大叫道。

中年书生神色连变,双目中寒光突然一闪,但他很快又平复过来,只听他缓缓说道:“在下申振岳,便是宇内三绝中的剑圣。”

“什么?……好……好……算老夫倒霉。”青海一枭惊叫一声。只见他话未说完,伸手连点右腿数处穴道,然后又见他取出插在腰间的武林金剑。

昆仑大师等人见他一动,连忙快步上前,然而却仍然是慢了一步,只见青海一枭突然将手中的武林金剑向昆仑大师扔去,同时又见他左手一挥,数十缕寒光向着众人激射而去。

昆仑大师等三人本来距离青海一枭不足三丈,当青海一枭抛出武林金剑时,几人同时伸手接过,却在武林金剑尚未到手之时,发现数十道寒光激射而来。昆仑大师等三人来不及接过武林金剑,连忙双袖齐挥,将那些射来的寒光尽数扫落山崖。

与此同时,青海一枭突然拔身而起,但听呼一声,就见半空中黑影闪动,当众人回过神来时,哪里还有青海一枭的影子。这青海一枭的轻功当真是厉害之极,而且见机逃走的本领更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就在昆仑大师等人忙于应付那些寒光时,又见青影一闪,那原本站在山石上的中年书生已经站在了昆仑大师等人的身后。他此时手中已然持着那柄武林金剑,只见他打量了一下那柄武林金剑,才对了尘方丈问道:“了尘大师,难道这便是武林金剑?”

了尘方丈见武林金剑落在了中年书生的手中,长吁了一口气,底喧一声佛号,道:“不错!此剑正是那数百年前武林盟主的信物武林金剑。今日真是多亏了申大侠及时出手,不然恐怕将来会引起更大的杀劫。虽然逃脱了青海一枭,但是总算没有酿成大祸。阿弥陀佛!”

那中年书生诧异道:“有这等严重?”说完,又看了一眼手中的武林金剑。

只听了尘方丈又道:“既然申大侠帮老衲等人解了困,那就请申大侠到峰顶略坐,也好让老衲等一尽礼数。”

那中年书生道:“好!好!”说完,却又突然对着昆仑大师道:“这位想来就是昆仑派的昆仑老禅师了。未及拜见老前辈,在下失礼了!”说着就向昆仑大师长长一揖。

昆仑大师合十回礼道:“不敢!老衲久闻宇内三绝大名,只可惜也只能有幸得见箫圣杨大侠,却无缘一见另外两位大侠。今日老衲目睹剑圣的风采,真叫老衲好生钦佩。”

原来,这中年书生正是那享誉武林二十多年的宇内三绝中的剑圣申振岳,难怪此人有如此神仙般的风采。

此时,只见剑圣又对三清道长拱手道:“三清道长神采如昔,实让申某快慰呀!”

三清道长单掌立胸,还了一礼,微微笑道:“申大侠客气了!”

了尘方丈见从峰顶赶来的众人几乎将山路挤满,连忙对剑圣道:“还是请申大侠移驾峰顶,大家也可以好好叙一叙。”

剑圣连忙说道:“请!请!”

于是,四人只两三个起落便回到了封顶,了尘方丈将剑圣引入少林派所在的草棚中。

在峰顶东南侧靠近下山路口的一块高大耸立的山石旁,千湖龙王对着一位身着粗布长衫的中年人道:“大哥为何不去与剑圣相见呢?再怎么说大哥和他也算是生死之交呀!为什么……”

“贤弟此言差矣,愚兄与剑圣还有杨兄弟虽然被尊称为宇内三绝,在旁人看来我们三人定是亲如兄弟的生死之交,其实不然。不错,愚兄与杨兄弟确实是真正的生死之交,但是与剑圣却并非如此。剑圣当年虽然也曾和愚兄跟杨兄弟一起行走过江湖,但是却不到半年的时间便分道扬镳了。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愚兄和杨兄弟却发现,剑圣此人行事狠辣,剑下极少留情。因此,当时在外表看来,我们三人似乎都是相交莫逆,其实愚兄和杨兄弟早已对剑圣此人心存芥蒂。后来愚兄和杨兄弟在一起时,总是避免与剑圣相遇。唉!算来距离我们与剑圣最后一次相见也有十七八年了。只不过,这些都是我们三人之间的秘密,外人是无法知晓的。此刻愚兄与贤弟说明这中间的原委,还望贤弟莫要怪罪。”这中年人正是琴圣,原来这宇内三绝之间还有这么一段不为人知的秘辛,这实在出乎别人的想象。

不过,千湖龙王却不管那么多,他本来对剑圣就极为陌生,他一生就认定琴圣是他的大哥,心中就想着:“像大哥这样的好人,他心中所不耻之人定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于是,他毫不思索道:“原来是这样,那么大哥不见此人也罢,懒得又要我老龙与别人胡乱客套,我老龙最讨厌就是和别人说客套话了。”

千湖龙王说完,却听一直静静立在山石旁边的嫣然说道:“爹爹!那位剑圣就是你以前和女儿说过的申叔叔吗?”

琴圣回顾嫣然一眼,微笑道:“不错,嫣然将来遇见他时一定要以长辈之礼拜见,知道了吗?”

“知道了,可是爹爹为什么不喜欢和这位叔叔相见?爹爹不喜欢,嫣然也不喜欢。”嫣然说道。

琴圣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轻声对嫣然说道:“这是我们大人之间的事,等你长大了自然会明白,但是你一定要听爹爹的话,不得对长辈无礼。”

嫣然这回一听琴圣的话,小嘴一翘,含糊道:“知道啦!”

千湖龙王在一旁看见嫣然这般摸样,终于忍不住笑道:“哈哈!贤侄女的脾气倒是和我老龙像得很,一旦认定的东西,就是天皇老子也管不着。”说着又哈哈哈几声得意地笑了起来。

琴圣见千湖龙王这样,更是无可奈何,只因他实在太了解千湖龙王的为人,只要是他不想做的事情,这世间也许只有自己能够说得动他。

但是,琴圣却心存一点担忧,那便是爱女嫣然,只因这小妮子虽然此时年纪不大,而且外表看来温文娴静,其实她的内心、性格却恰恰相反,就如千湖龙王所说,只要她认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她自幼便养成了一种孤高自傲的性格,而且倔强要强。琴圣是担心她的这种性格将来会给她带来一些情感上的苦恼,因为她的这种性格注定她绝不会轻易向人示弱。

此时群情已经渐渐平息下来,适才紧张的氛围也在剑圣的出现后立即变得缓和。当然,宇内三绝在武林中是多么神圣不可侵犯,就算是青海一枭这样的四十多年前就让江湖上人人闻风丧胆的魔头,都对琴圣忌惮三分,更何况是峰顶上那些各路英雄豪杰。

其实,单论武学造诣,宇内三绝无疑要在武林五奇之上,只不过是因为武林五奇是武林前辈、成名久远,这才使三绝与五奇并称江湖。因此,像了尘方丈和三清道长这样的一派掌门都要对剑圣礼敬有加,其实若论辈分,两位掌门更在剑圣之上,至于昆仑大师那就更不用说了。

此时,昆仑大师、了尘方丈、三清道长和剑圣在草棚中坐下,只见剑圣将武林金剑置于桌上,一脸疑惑地对了尘方丈道:“了尘大师,申某实在不明其中原委,这武林大会和武林金剑到底是怎么回事?”

了尘方丈看了看昆仑大师和三清道长,才对剑圣道:“难道申大侠连武林大会之事都不知道?”

剑圣仍然一脸困惑道:“请恕申某无知,只因这几年来申某一直隐居山中,为了悟出剑道之最上乘精意,几乎未与外人接触过,因此……”

“这就难怪了!申大侠闭门修炼,从未走出过小五台山半步,焉能知道这许多事情。”了尘方丈没等剑圣说完,便恍悟道。

剑圣一听了尘方丈的话,突然叹了一声道:“虽说这几年申某不问江湖之事,然而却在两个月前出山之后,听说了箫圣杨兄弟一家六十余口被害的消息。当申某一听到这个消息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双耳,于是星夜兼程赶到扬州,却见箫圣府院一片荒凉,了无人迹,当时申某仍然心存侥幸,认为杨兄弟只是因为阖家迁移隐居。但是,让申某痛不欲生的是,就在杨家不远的山脚下,见到了杨兄弟夫妇和杨家六十余口人的坟墓。申某当时的心真是如遭雷击,都……唉!没想到像杨兄弟这样的好人会遭到如此不幸,真是黄天无眼、天道无情呀!”

了尘方丈也略微将自己知道的关于箫圣一家被害的消息说了出来。

剑圣脸上的神色说不出的伤感,只见他突然又疑惑地问道:“以杨兄弟的武学修为,当今武林中能与他一决高下的粒粒可数,怎么会就……”他没有说下去,只叹了一口气,又黯然神伤道:“若非亲耳从了尘大师的口中听闻,申某实在敢相信江湖上的传闻,只可惜了杨兄弟……唉!”

剑圣说着,四人都不胜唏嘘,默然半响后,只听剑圣又道:“对了,难道杨兄弟一家数十口人就没有一个活口吗?这行凶贼人到底是何方神圣?难道就一点痕迹都无可搜寻?”他一连几个疑问,使得昆仑大师、了尘方丈和三清道长三人神色愕然,相顾而无言以答,只因剑圣所问,都是江湖中人人想知道,却又无从了解和探寻的疑难。

剑圣一见三人的神色,倍感失望道:“唉!此事本来申某也有责任,宇内三绝本是同气连枝。可是,申某这几年只沉溺于剑道,与众亲友疏于来往,若非如此,申某无论如何也能为朋友略尽些微薄之力。”说着,脸上的伤感之色更浓。

了尘方丈不忍再见剑圣如此伤心自责,劝慰道:“申大侠快不必如此,逝者已矣,生者徒劳伤感,还望申大侠莫要自责过甚,更莫要虚耗心神。”

昆仑大师说道:“宇内三绝当年的交情不浅,申大侠听闻箫圣杨大侠的噩耗,为朋友落英雄之泪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如此神伤也不是我辈所当为。”

三清道长也劝道:“是呀!箫圣也已经逝去一年有余,我辈武林所能做的便是尽快将元凶查出,当着天下英雄之面给予正法,这样才不枉与箫圣相识相交一场,才更对得起杨大侠为武林所尽之心力。”

了尘方丈和剑圣认同地点了点头,只见了尘方丈看了一眼峰顶上的群雄,突然喟叹一声道:“只愁目下的武林形势不容乐观,虽然表面看来只是波澜微荡,其实内里却是风起云涌。而且,大部分武林中人似乎对近年来发生的几件大事全无警惕之意,对这几件惨事也几乎是无动于衷,老衲担心此征兆正是武林陷入风雨飘摇的前奏。”

“方丈大师的担忧正是贫道所虑,观今日之武林形势,各门各派、黑白两道、各路英雄豪杰,其实力较之百余年前何止增强了一倍。然而,天下却非一心,武林中亦无一个有足够威望和艺业之人能摄压天下众人。正所谓‘静极思动’,江湖经历二十余年的平静,各门各派大都蠢蠢欲动,看来武林局势大变在即呀!”三清道长说了这一番话,昆仑大师和了尘方丈两人不约而同默然点头。

剑圣也许是因为这几年足不履江湖,对武林大势知之不详,虽然对三清道长之言并未表示赞同,却也未置疑义。

只听他突然说道:“申某几年来初次下山之后,一心挂怀这昔日众位前辈和至交,只是却未曾有琴圣史大哥的行踪消息,不知几位前辈……”

了尘方丈不等剑圣说完,就微微笑道:“老衲数月前曾收到丹阳寺住持了缘师弟的信函,信函中谈及琴圣史大侠解丹阳寺之危后,极有可能携着爱女回到了太白顶。”

剑圣一听神色一片疑惑,正待发问,却见了尘方丈又接着道:“老衲差点忘了,申大侠大概还不知道丹阳寺之事。”于是,了尘方丈便简要将丹阳寺几乎遭到灭顶之灾的事说与剑圣听。

剑圣听了之后,突然拍案道:“哎呀!实在太可惜了!竟然让青海一枭这个老魔头逃逸了去。”说完,右手握拳,重重的击在左掌上。

了尘方丈说道:“申大侠不必如此,此魔为恶已久,终有恶贯满盈之日。”

剑圣听了了尘方丈的话,才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昆仑大师和三清道长在一旁见剑圣这般狭义心肠,不由得暗暗点头。

此时却见剑圣目注桌上的武林金剑,不解道:“这便是那传言中的武林金剑么?申某倒是从未见识过。”说着,拿起桌上的武林金剑,细细地观赏起来。

看了一会,突然右手一扬,武林金剑便已然拔出剑鞘握在手中。本来他的右手距离武林金剑的剑柄还有将近两尺,但是他只这么随意一扬,便将武林金剑拔了出来,而且他右手挥动时,隐隐可以看见一缕真气像一根细线一样将武林金剑引了出来。这一手分明是以气引剑,而非凌空摄物。

在座的几位都是不世的高手,自然知道这以气引剑正是御剑之术的基础,以气引剑练到一定境界可以在百丈以外飞剑取人首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剑圣不仅剑术超绝,而且功力更是深不可测。

因此,昆仑大师、了尘方丈和三清道长看得都暗自咋舌。

就在他们三人惊愕之际,却听剑圣惊咦一声。三人不由得将目光移向剑圣手的脸上。却见剑圣双目凝视着手中的武林金剑。

于是,昆仑大师、了尘方丈和三清道长又将目光投注在剑圣手中的武林金剑上,只听剑圣突然对昆仑大师说道:“昆仑大师难道没有见过真正的武林金剑?”

昆仑大师等三人听得一愣,三人面面相觑。

却在这时,一直坐在草棚里的玄慈住持突然走过来对剑圣道:“阿弥陀佛!申大侠可是看出了什么?老衲对此剑早有怀疑,只是碍于理据,这才不敢妄言。”

剑圣见一个身着大红袈裟的老和尚向自己行礼,连忙站起身来拱手一礼。

此时,剑圣听了这老和尚的话,又是一脸困惑。这时,在一旁的了尘方丈底喧一声佛号,道:“老衲真是老糊涂了,忘了给申大侠介绍,这位便是五云台的住持方丈玄慈住持。”

没等了尘方丈介绍完,剑圣连忙收起武林金剑,对着玄慈住持拱手一揖,说道:“原来是玄慈大师,申某失敬了。”

原来,剑圣在一路上倒是听说过一点关于本次武林大会之事,只不过因为赶路匆忙,并未来得及细细打听。不过,却知道了这玄慈住持和武林金剑的关系。

此刻刚听尘方丈介绍了一半,他立刻便猜到了眼前这位老和尚定是玄慈住持了。此时,又听玄慈住持急忙对剑圣道:“申大侠被称为剑圣,对剑之一道自然极是精擅,对剑器自然也有极深的研究。适才见申大侠的神色,难道申大侠有何发现?”

剑圣看了玄慈住持一眼,突然又拔出手中的武林金剑,只见他将剑鞘横置桌上,左手指着武林金剑剑身上距离剑尖不足一尺的地方道:“几位前辈请看!这剑身上有一处缺口!”

昆仑大师、了尘方丈、三清道长和玄慈住持几人闻言一惊,顺着剑圣所指看去,果然,当他们凝聚目力注视时,发现就在那武林金剑剑身距离剑尖不到一尺的剑刃上,竟然有一个半圆形的针孔大小的缺口,这一下可把他们几人给惊呆了。

只因这武林金剑不仅坚不可摧,而且切金断玉如削切豆腐一般,怎么可能会有缺口呢?又有什么东西能让这样坚不可摧的武林金剑留下缺口?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昆仑大师等几人看得目瞪口呆,却在这时,只听剑圣又说道:“申某虽然年轻识浅,未曾目睹过真正的武林金剑,却从前辈师长口中得知,这武林金剑堪称天下绝世的神兵,其打造的质地绝非凡物,可惜关于这一点至今仍然是个谜团。因此,这武林金剑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就留下缺口,申某实在怀疑……”

他还没说完,就听玄慈住持惊呼道:“它是假的!”

玄慈住持这一声惊呼可不得了,虽然他的声音不是很大,可众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只因此时峰顶上的众人虽然还时不时的发出议论之声,但是大部分人都在注视着他们几人。

因此,玄慈住持这一声惊呼出口,立时使众人哄然起来。

这时,只见剑圣突然双眉一扬,手持武林金剑走出了草棚,昆仑大师、了尘方丈、三清道长和玄慈住持紧紧随在他的后面也走了出来,却见剑圣对着众人拱手道:“申某数年来一直隐居在小五台山,直到近日才下山,只是刚刚出了家门就听说武林金剑重现江湖以及九华武林大会之事,当时申某便心存疑虑,想到九华山一看究竟。适才之事大家有目共睹,这就不用申某多说。只因申某无意间发现这武林金剑上竟然有缺口,综合近年来关于武林金剑的真伪出没之事,申某便疑心此剑极有可能是伪造。而且,此观点在玄慈大师的心中埋藏已久,只可惜大家都没有亲眼目睹过真正的武林金剑,因此才不辨真伪。”

到此,剑圣迟疑一下,又道:“本来申某也不敢妄下论断,只因此事实在关系重大,一个不好,极有可能使武林陷入纷争,而且此事更是关系众多武林朋友的生死存亡。而今多说也无益,申某心中虽存九分的疑虑,却也不敢断言。因此,申某决定就在众位面前一验此剑的真伪。”

说完,只见他突然将武林金剑交到左手,右手伸出食中二指,两指夹在武林金剑剑尖半尺之处,突听他大喝一声“嗨”。

众人从他手持武林金剑走出来开始,便目不转睛的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此时见他这般举动,登时心中敞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