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3-4
3.组织部里的年轻人
我是1998年8月调入县委组织部的。部长是我的真“同年”,我和他的生日就是前后两天。他是从公安局副局长的位置上提拔上来的,他是全省的侦破能手,对工作特别认真,对干部要求十分严格,对自己和家人要求近乎苛刻,在干部中威信很高。后来调到城区任纪委书记,后提拔为市纪委副书记。
袁副部长是个精明能干的女部长。她是57年的,中专毕业后在偏远的古丈县工作过很长时间,她资历深、经验丰富,办事果断;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分管干部工作,阅人准确。
刘副部长分管党建工作。工作作风就是一丝不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对领导负责。他比我们只大两岁,后来调到经开区任副主任。
办公室主任叫庚林,他是个有理想、有才华、有能力的小伙子,是从老师队伍中考进来的。他不唯上不唯下,处事客观;思路清晰,左右缝源。深受同事们喜爱。后来他被提拔为产业园主任,再后来他辞职下海到一家公司任总经理了。
干部科长叫旭弟。他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也是从教师队伍考进部里的,他思维缜密,处事周到,态度谦和,后来做了司法局局长;组织科长叫小伟,他也当过教师,生性活跃,擅长协调,后来做了经开区的一个局的局长;调研室主任叫逸兵,他是一个文弱书生,写得一手好文章,擅长下围棋;还有纯朴活泼的女干部小翠、机智灵活的办公室成员文斯、幽默风趣的司机泽明。
在组织部工作的四年多时间里,我们分组到基层搞调研;我们到村慰问十佳支部书记、慰问困难党员;我们挑灯夜战,赶写材料、赶写调查报告。基本上是每周都要加班。但生活是很充实的。大家团结协作,从不推诿扯皮,工作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
县委组织部的几年真是令人回味的。
最令人开心的是,绝大部分年轻人都得到了提拔,把事业干得红红火火。
最有趣的是几个小伙子教会了我们几个女同志跳交谊舞,教会了我们打小麻将。
最令人惋惜的是:调研室主任逸兵出车祸意外身亡;乐观爱笑的司机泽民因车祸致残。
最值得安慰的是老聂、老孙、周姐等几个年长的同志都解决了领导职级,退休后的生活丰富多彩。
组织部门的工作是比较枯燥的、比较繁琐的,但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能到这样的部门去磨练磨练,对协调能力、办事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极有好处的。
我在组织部任党员教育中心主任,四年多的磨练让我收益良多,让我完成了由一名中学教师到一名行政干部完美转型的磨合。我非常感恩有这四年多的磨练,非常感恩组织部里年轻人们对我的帮助!
4.顺德学习
2003年9月,我们四十几名科级干部到顺德学习半个月。
我和先生一个班。先生在学习期间愉快的度过了四十岁生日。记得农历八月初五的那天晚餐,全班同学得知沃辉生日,大家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喝酒,开心极了。
我们听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专家的授课。
我们听顺德当地领导谈经验谈体会。
我们到实地参观园区建设。
我们到美的格兰仕考察企业。
我们重点学习了他们综合执法和为民办事简化流程的经验。
十几天的学习,感触很多。在学**结中,我写了《我的十点建议》。建议县委政府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成立行政执法局、开辟为企业服务的绿色通道、引进大批专业人才建设长沙县、着力培养青年干部、创建养老产业等,这篇总结性文章获得当年组织部的一等奖,当时的县委书记振萼书记在我的《建议》上签署“晓明同志的建议很有思想、很有见地,请县委办安排在县委全会上传阅”。全县干部都称赞我的这些见解。
顺德学习已经过去十二年了,随着综合执法局今年的成立、我的学生志勇任执法局的局长,我的十点建议全部落实。这次学习让我开拓了视野,让我增长了见识,也让我得到领导们的了解和赏识,从此,我的建议总是被重视、被采纳。
活到老,学到老,是很有必要的。学习至老,人才会永葆青春和活力!
所感:基于现实提出的措施,这个需求其实放到当今社会中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只是一群人闭门造车甚至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方案,这不过是一些空谈而已。所以,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而言,实地考察和实习真的是不可或缺的学习体验。比如,我只在书本上对污水处理厂的结构有了解,但当我见过真正地污水处理设备时,我还是会好奇各种结构的功能和设计思路。倘若没有这些实地考察,我可能很难去完整地设计出一个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并且,实地考察还需要有周期地进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今天的技术在转瞬之间就会被淘汰,新的情况总是令人感到不安。不能把握变化的趋势,就意味着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
我们年轻一代要永远保持学习的状态。